首页 理论教育 对马加爵案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

对马加爵案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3月15日晚19时,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04年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这种观点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教育要负主要责任。

对马加爵案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

案例三 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呈现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某男生宿舍内发现一起四人被杀案件,警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和痕迹鉴定,确定该宿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有重大嫌疑。云南省公安厅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马加爵,男,23岁,汉族,广西人,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据老师、学生介绍,马加爵和被害的四名大学生是同班同学,经常在一起活动。2004年3月15日晚19时,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2004年2月上旬,他在宿舍与其同学龚某、邵某、杨某等人打牌,有人认为马加爵作弊,发生争执。马加爵认为邵、杨、龚等人说自己为人差、性格古怪等,自己在学校的名声受到诋毁,因此感到很绝望,并仇恨这三人。他觉得,这些人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于是,马加爵购买了铁锤决意杀害邵某、杨某、龚某。因担心同宿舍的唐某妨碍其作案,决定将四人一起杀害。他制作了假身份证,购买了火车票,以便作案后逃跑。2004年2月13~15日,被告人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等四名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作案后于2月15日晚乘火车逃离昆明。2004年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认为:马加爵为报复杀人而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准备,积极实施犯罪,最终致四人死亡。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犯罪后果特别严重,构成故意杀人罪。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人民网,2004-05-10,02∶14

二、视角广场

针对马加爵案例原因的分析,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人格障碍。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分裂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为:(1)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2)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3)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缺乏愉快感;(5)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6)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7)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考虑年龄)。马加爵除了第七条以外,其他全部符合。这种人格障碍导致了这场悲剧。

观点二:家庭教育。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障碍与童年经历关系密切。马加爵的父母都不善于表达感情,家庭气氛非常压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这可能就是造成马加爵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不爱说话的原因。这种性格在适当的挫折和压力之下,容易导致极端过激的行为。

观点三:马加爵杀人案反映了在我们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得人生价值何在、不重视生命的意义,人权意识极其淡漠。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什么?人生的价值又是什么?马加爵为了“一点小事”就杀人,是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马加爵对人的生存权就是这样认识的,对人的生命意义就是这样的“钻牛角尖”,当他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在这一杀人案背后凸显我们这个社会漠视人、漠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一社会病的可怕性。

观点四:目前中国教育的缺陷。这种观点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教育要负主要责任。目前我们国家教育的缺陷在于: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人格教育、生命教育、情商教育,还有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可是现在的教育根本不是这样的,它只管灌输单纯的知识。

学校教育承载着家长、社会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与改造的期望,当然核心在于知识、技能、能力的传授培养。其中,智育成为重点,德育则显得呆板、单调而不被重视。学校将德育的时间纳于智育之中,而将德育的任务抛给家长。学校教育中的急功近利、忽视人文素养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问题。按照学校的判断标准,马加爵绝对是一个好学生——学业成绩优异;而作为一个人却不能称之为“完人”:对生命的践踏,对法律的无视……

三、教师点评

1.对马加爵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

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马加爵在自我意识、社交、情绪智力和自我控制方面发展得并不良好,这都是导致他杀人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我意识。马加爵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他的自卑。当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低于自己的实际客观情况时,人就会表现出自卑。当然,他这种自卑可能来源于家境贫寒。这种自卑不仅仅会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也会导致他对挫折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他的同学认为他打牌作弊,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巨大的侮辱和挫折,在强烈的自我防御的情况下,导致马加爵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2)人际关系。仅仅是自卑并不能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因为自卑或多或少存在于大部分人身上。马加爵缺乏社交技能,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给他带来许多困惑和烦恼,他想跟人交朋友,但总是无法做到。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就会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就更难正确地应对。

(3)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绪理解,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表达,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控制和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马加爵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缺陷。在情绪理解方面,马加爵心思细腻、过于敏感。在他写的信中,马加爵回忆了许多亲戚曾给他的帮助,这成了他人生最难忘的事情。而这类小的细节能够如此深刻地铭刻在他的记忆中,说明他在情感方面是非常敏感的。这种敏感既表现在他对帮助过他的人抱有深深的感恩之心上,同时也表现在对无意伤害过他的人抱有强烈的报复之心上。同时,这种敏感在说明他在情感方面是匮乏的。或许自小到大的经历中,他得到太少的爱与关怀。这使得他对来自别人的即便是小的帮助也会铭刻于心。也许,正是这种敏感使同学们无意的玩笑和伤害在他眼里成了巨大不可饶恕的错误。在情绪表达方面,马加爵从小不爱说话,性格有些孤僻,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同学们开他玩笑,他不开心,由于缺乏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他表面上无所谓,在心里却默默难受。这又给同学们一个假象,认为马加爵是个很随和可以随意开玩笑的人,于是同学们更加随意地跟他开玩笑。事情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突然采取极端的手段暴发。在情绪控制方面,当他处于极度的愤怒和仇恨之中的时候,如果能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极端情绪,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冲动的行为。

如果马加爵没有那么敏感,不太把同学们的过失放在心中,也许他会没那么受伤害。如果他的情绪表达能力强些,同学们就知道有些话会让他不高兴,同学们会调整自己跟他交往和说话的方式,他就不用一直憋在心中,直到有一天暴发。如果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强一些,也许理智就能控制住自己冲动的行为。

(4)应对挫折的能力。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马加爵在出事后没有向父母求助,可能是怕父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他也没有向周围任何熟人求助,这表明他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没有信任感。而在这样的时刻,社会支持系统中任何一个人的关怀和劝导都有可能起到改变事态的关键作用。马加爵人格“深藏不露”特点背后就凝聚着这种社会心态的孤独、冷漠,他缺乏社会对他成长需要的关系、热忱和温暖。他自己常常就是一个人孤独地坐着,他很少出去玩。当极度压抑的情绪暴发时,他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弱,身边又没有能够缓解他情绪的朋友和亲人,极端情绪得不到缓解,导致他犯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错。(www.xing528.com)

通过马加爵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重视心理健康具有十分生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压力源有:(1)环境,主要表现为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面对新的生活学习方式、人际群体,容易出现不适应,出现各种情绪困扰及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理和心理问题。(2)学业压力,进入大学后,激烈的竞争和奖学金等各种考核和比较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3)人际压力,在大学里,人际交往明显增多,个体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的矛盾会产生内心冲突和心理失调。如因交往心理障碍导致的交往恐惧、社会退缩;因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导致的人际冲突和关系紧张,等等。(4)择业压力,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择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缺乏对职业和现实的正确认识而导致的茫然、焦虑、逃避心理,面试失败导致的受挫心理,等等。(5)自我认知失调,如给自己设置不恰当的期望值,经历失败和挫折带来的痛苦、抑郁或焦虑。

2.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1)冷静。应对压力带来的生理紧张和消极情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自己冷静下来,如暂时停止工作来降低身体的生理唤醒和缓解情绪,也可以采用逐步从头到脚的肌肉交替的紧张和放松的放松训练的办法来缓解紧张、愤怒或焦虑情绪。

(2)锻炼。锻炼能有效地缓解压力和舒缓情绪。在同样的压力下,身体健康的人比身体不健康的人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少;面对紧张性刺激,身体健康的人显示出较少的生理唤醒。人们锻炼得越多,他们的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就会越少。因此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3)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也是舒缓情绪的有效方法。如听音乐、写日记和做家务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你从紧张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但是,现实中,有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问题,比如考试。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用其他的办法。

(4)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关注给你带来消极情绪和紧张状态的问题本身,寻找应付压力源的策略。例如对于人际关系冲突带来的压力,关注是否能解决人际关系冲突,冲突解决了,压力也就消失了。

(5)改变看问题的角度,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无法直接解决又不能逃避,这个时候,换一种方式来考虑你的处境,换一个角度来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有效的办法。如重新评价压力源的性质或者重新组织你对压力源的看法。有时候,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类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有时取决于对我们自身和所处的环境的“积极的幻想”。

(6)进行社会比较。在困难的情境中,把自己与那些做得更好的人进行比较有助于改善情景。例如,“他和我有同样的家庭问题,在学校里,他怎么会比我做的好多了?他还知道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人们应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应对方式或改善压力情境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是有益处的。

(7)寻找社会支持。身心健康还依赖于人际关系,任何一个与你有着明显关系的社会关系的人,如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等,都可能给你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的有形支持。这种支持有利于改善消极情绪和解决问题,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例如,当你生病的时候,同学能照顾你,帮你做课堂笔记。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人人一生都需要的依恋情感的来源。

四、教学设计

本案例教学可结合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讲授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简要介绍事件经过,可选择相关材料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导致马加爵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马加爵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为人格异常,且漠视生命价值;从客观方面而言,整个社会出现相当程度的物欲膨胀、道德缺失和心态冷漠是马加爵犯罪的深刻背景原因。

第二,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现实的追求,强调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着重要关联,并引导学生发掘人生发展中的几个主要的人生环境要素,即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重点讲授“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以马加爵为代表,讲授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这种矛盾往往会衍生出各种心理问题。此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等外在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为此,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再以课堂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们重视自我身心的和谐,进而自觉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注释】

[1]资料来源:《新周刊》2009年8月14日,有删减。

[2]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2月22日,有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