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探讨

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探讨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二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探讨一、案例呈现2009年11月,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颁发给了该校张启发教授的研究团队。近期发生在江苏的转基因棉花减产事件再次暴露了转基因作物的弊病,长期安全性问题已经显现。第一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通常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便宜,因为其生产成本比较低、产量比较高。

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探讨

案例二 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探讨

一、案例呈现

2009年11月,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颁发给了该校张启发教授的研究团队。

这是一个比奥运会颁奖仪式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颁发转基因水稻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中国还属首次。转基因水稻是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的结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带领的研究团队,将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即Bt)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到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种杂交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产生Bt抗虫蛋白,帮助杀死多种以谷物为食的螟蛾科害虫

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效期是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生产应用范围限在湖北省。业界普遍预计,这两种转基因Bt抗虫水稻有可能在三五年之内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早在2008年12月,农业部主持召开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就已同意为上述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饲料发放安全证书。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也在2009年8月正式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并于10月下旬在其主办的中国生物安全网上公布。但这个网站平时很少更新,普通公众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1月下旬,“绿色和平”组织通过自己的渠道获知后,这个消息才通过媒体广为传播。

两个月后,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加速实施转基因主粮产业化”。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第七次锁定“三农”问题,并推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这次的“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2010年两会期间,多份提案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及商业化问题,其中分量最重的是:3月7日,由五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联名的两份提案郑重地交给了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大会。这两份提案均从维护中华民族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商业化生产,同时主张应集中国家力量大力发展独立自主的基因技术研究。

——根据新浪网易华中农业大学BBS的相关材料综合而成

二、视角广场

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的消息一经传出,犹如火药桶被点燃。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多位公众人物也以不同形式表达他们的反对态度。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是唯一入选的农业项目,未来十年的投入将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如果中国消费者不接受转基因农作物,意味着数以百亿计的研发费用付诸东流,整个生物技术产业也将严重受挫。

为什么在政府投入急剧增加的同时,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却在迅速下降?

观点一:我国现有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条件并不成熟,加快产业化进程为时过早[5]

转基因生物从研发到应用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基于转基因技术自身的特点,转基因具有较大的非预期效应。近期发生在江苏的转基因棉花减产事件再次暴露了转基因作物的弊病,长期安全性问题已经显现。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当初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决策过于草率以及科学评估的不足;回顾转基因作物应用的短短十余年,已经多次发生污染事件和田间种植失败案例,转基因作物并没有给农民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生计改善,也再次证实转基因并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同时,“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转基因水稻还面临国外专利控制的风险。目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水稻涉及多项国外专利,一旦进入商业化种植,我国粮食主权和安全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绿色和平”组织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重新评估现有转基因作物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特别是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审批必须慎之又慎。建议进一步加大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评估,特别是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长期安全性研究;同时,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现代生态农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技术这些已经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上,才能真正实现强农、惠农以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观点二:我支持转基因食品,所以我选择转基因食品。[6]

方舟子说: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这一段时间,转基因食品的话题又变得异常火爆。在各种场合,我经常被问到转基因食品的问题,大家最关心的是它是不是安全。在我费尽口舌解释了为什么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之后,听者往往将信将疑,然后盯着我问:“你自己吃转基因食品吗?”我当然吃,而且已不知不觉吃了十几年。美国转基因食品开始大规模上市是在1996年,最早推广的转基因作物正是美国人的主粮之一——玉米。现在美国市场上的玉米80%以上都是转基因的,主要是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虫子不吃的,人能吃吗?”这种中国式的疑问在美国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提出过。除了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品种也在美国大量种植。据统计,美国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美国政府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标记,不给消费者这方面的“知情权”。所以,对长期在美国生活的人来说,根本就躲不开转基因食品,除非你只吃号称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有机食品”。我从来就不买价昂物丑的“有机食品”,当然早就不知不觉吃进了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不要以为我对此感到很委屈,如果让我来选,我还是会选择吃转基因食品。中国要求对某些转基因食品做出标记,比如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就要求标注“含转基因成分”。虽然在中国超市里也能见到标注“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在推销,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转基因大豆油。为什么呢?

第一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通常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便宜,因为其生产成本比较低、产量比较高。有人说,种植转基因作物其实既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增产,如果那样的话,农民种转基因作物干什么?难道是因为热爱转基因所以赔本也要种?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减小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地提高了。例如,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

第二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比较安全。和同类作物相比,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比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而且,转基因食品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风险其实要比传统作物更低。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一般是先做生化实验检测,看看转基因作物与同类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然后做动物实验,看看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很少被要求做这类安全检测,就稀里糊涂地上市了,它们并非就不存在安全问题,例如,有的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土豆新品种,就含有高含量的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三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更为环保。虽然“可能会破坏生态”常常被作为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理由,但是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变为现实。相反地,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少洒了大量的农药。这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而中毒的危险。

便宜、安全又环保,为什么不选择它呢?现在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以抗虫害和抗除草剂为主,主要是让农民获益,对消费者的好处还不是那么直接。新一代的转基因作物能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将会让消费者更切身地体会到其好处。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减少土豆的水分,这样炸出来的土豆片更脆;消除虾、花生、大豆中能导致过敏的蛋白质,这样原来对虾、花生、大豆过敏的人也可以放心地享受这些美味。用转基因技术让水稻制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消灭在亚洲地区广泛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症。转基因技术可提高稻米中铁元素的含量,以减少以大米主食的人群当中常见的贫血症……

这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已经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来,有的本来已可以大规模种植,只不过受妖魔化转基因食品的舆论影响,一时无法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未来的农业必定是转基因作物的天下。不管是故意的阻挠,还是无知的恐慌,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只不过是妨碍了它早日造福人类而已。

观点三:发放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不等于允许商业化生产。[7]

2010年3月9日上午9点,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接受了新闻采访,下面节选的是危部长就转基因技术的答记者问。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转基因食品一直在中国备受争议,近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的生产安全证书,在“两会”期间又引起了代表们很多不同的讨论,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农业部准备开始放行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行?谢谢!

危朝安:转基因技术是一个新的技术,是一个新事物。近来社会上对转基因问题非常关注,农业部高度重视,我们把有关情况说明,已经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网站,通过各种方式做出了详细的解释。我再简单做一些补充说明,具体的情况还可以参考相关报道。

第一,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转基因生物技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农、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大发展战略。(www.xing528.com)

第二,我国政府依法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严格管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

第三,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切实做到了评价指标科学全面、评价程序规范严谨、评价结论真实可靠、决策过程慎之又慎。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了长达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充分体现了我国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的慎重态度。

第四,发放安全证书是对科学家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行比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更加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方可进行商业化生产。

第五,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感谢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心与讨论。农业部将本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始终坚持“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依法强化监管,加大科普宣传,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应用。

观点四:对待转基因食品,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只要两代人不出问题,就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8]

针对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种种质疑,2010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对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在推广时应持慎重态度。

袁隆平说,“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定,也不能全肯定,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也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但也可能会造成生物遗传基因污染。

“比如说毒蛋白基因,对于防虫效果非常好,但人们担心对人体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袁隆平表示,这是有道理的,国家对这一问题也很慎重,到现在抗病抗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仍处于试验阶段。

“但我们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认为都是有问题的。”袁隆平介绍,水稻和小麦属于碳3植物,玉米、甘蔗属于碳4植物,后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50%,现在他们已将玉米的碳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对于这样的转基因品种,我认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问题。”

袁隆平说,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待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可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品种,应持科学慎重的态度,但也不能简单拒之。

他表示,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以及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清除途径不确定等因素,因此一旦转基因生物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谁也担不了责任。“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是否有伤害,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至少需要两代人才能得出结论。”

袁隆平坦言,公众对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顾虑,主要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其基因是来自一种细菌中的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现在的实验不能让人来做,都是通过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对白鼠没有任何危害,但对人不一定就没害,人与它们的机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些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袁隆平说,只要两代人不出现问题,就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三、教师点评

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中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种种是与非,争论旷日持久,但是从来没有像2010年这样,在“两会”期间牵动了这么多不同阶层的注意。归结一下,争论的核心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转基因食品的生态安全问题;二是转基因食品的国家安全问题;三是质疑农业部颁发转基因许可的程序与监管问题。

按道理来说,转基因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更少使用农药,在世界人口居高不下而食物却不足以完全提供食用的今天,对受粮食问题困扰的各国政府而言,不啻久旱甘霖。但是,人们也担心转基因食物的安全,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会涉及生态安全问题?因为大家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嫁接基因会转移到邻近作物。用个简单的例子,水稻的抗虫害基因如果转移到田边杂草,就会让杂草也具有抗虫害特性;高产基因如果转移到杂草,杂草也会疯长,那么这一小块地方的生态平衡就被破坏了。有学者担心,这种植物基因会转移到动物身上,那更是几乎灾难性的,而这种基因转移的评估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得到结果。学者们担心的其他危害还有:转基因作物的亲缘野生种可能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疾病;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可能产生影响。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受到置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达成共识。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会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政治安全了,新的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还有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中就有食品安全。很多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涉及的众多专利技术绝大多数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一旦我国商业化推广转基因主食,就会导致我国粮食种植对外国公司的依赖,而在粮食生产上对外国过度依赖就会引发国家安全问题。农业部的有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次授予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作物都是中国专利,但是,一旦商业化开始,农业部如何不授予外国公司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呢?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恐怕农业部无法拒绝外国公司转基因作物进入中国,进行大面积种植。所以,很多社会学者虽然不懂转基因技术,他们并不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但是仍然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

转基因食品的商业推广与安全证书到底应该如何实施?其实,我们并不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但是我们要求在严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后,谨慎地进行商业化生产。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在准入程序上更加透明一些,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在安全性的风险评估上更加谨慎一些,有关信息更加公开一些,这样才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粮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担忧。

四、教学设计

本案例侧重于国家安全问题,正好对应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又可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新的国家安全包括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众多内涵。

教师讲解:我国地大但是耕地不多,我国幅员辽阔但是自然灾害也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使我国成为了粮食进口大国。为了让粮食作物提高单位粮食产量,为了抵抗自然灾害,学者们把眼光放到了转基因技术上。农业部给两种作物发放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但是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争议,转基因技术的专家认为这是于国于民皆有利的;一些社会学者们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会带来技术依赖,会危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一些自然科学学者认为转基因技术会带来生态安全的问题,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之后出现了以下观点:第一,连续两年世界粮食组织报告全球出现粮荒,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是解决地球上众多人口粮食问题的希望。第二,是否推广转基因技术,要严格评估利用转基因技术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权衡推广之后的利与弊,只有能够证明利大于弊才能推广转基因技术。第三,要搞清楚在转基因粮食作物中到底有多少专利是属于我国的,如果推广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专利是属于我国学者的,这种商业化是没有问题的;否则确实会影响我国的粮食主权、国家安全,只能等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到能够有自主专利的时候再进行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技术对人类本身和环境、生态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看到的,但是转基因技术涉及的专利权对我国粮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却是眼前的现实。对于前者,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评估风险时更加严格审慎;对于后者,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更加透明一些,多公布一些公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在程序上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大家对粮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担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