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善于筹资与精英教育

哈佛大学善于筹资与精英教育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经历了贵族精英、学术精英和平民精英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哈佛大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慈善捐赠一直是哈佛大学主要的办学资源。其他还包括哈佛大学的科学研究收入、租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因此,从长远来看,哈佛大学筹资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哈佛大学的成败。

哈佛大学善于筹资与精英教育

二、善于筹资精英教育

哈佛大学在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大学发展所需经费的筹集,以完成其追求真理和培养精英的使命。在筹资方面,哈佛大学不但重视零星的捐赠,还在经费紧张的时候开展大规模的筹资运动。为获得办学经费,哈佛大学还根据政府的研究需求和政策,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接受联邦政府的拨款。另外,哈佛大学还通过适时调整学费,以满足大学运行的需要。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经历了贵族精英、学术精英和平民精英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今哈佛大学也采取招生的绿色通道,只要符合哈佛大学招生标准的学生,都可以无障碍地进入哈佛大学。

(一)善于筹资

哈佛大学就是因一位名叫“哈佛”的牧师去世之后把自己财产的一半和400本书捐赠给新成立的学院而得名的。在哈佛大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慈善捐赠一直是哈佛大学主要的办学资源。得益于各方的捐赠资助,哈佛大学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哈佛大学在得益于捐赠的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管理公司管理捐赠的资金,把募捐来的财产进行很好的管理,建立哈佛大学基金,通过进行投资来保持捐赠基金的升值和保值。目前,哈佛大学的捐赠基金已经达到369亿美元,平均每位哈佛大学学生有180多万美元的捐赠基金。有了这样雄厚的物质基础,哈佛大学才得以进行基础科学研究,进行一些不能立刻或者永远都不会有丰厚回报的古典语言等学科的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资助,使得进入哈佛大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业。

哈佛大学一直重视捐赠,每一项捐赠都经过严格的管理,不经过受托人的同意绝不会改变捐赠的用途。正是这种严格的精神和管理,才使得对哈佛大学的捐赠越来越多。哈佛大学在经济困难或者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资金需要时,往往会开展大规模的捐赠运动。捐赠运动有着良好的组织系统,以满足规模庞大的捐赠需要。最近的一次捐赠运动是由陆登庭校长组织进行的,捐赠目标是21亿美元,结果募集到26亿美元。此后,哈佛大学每年的捐赠收入都保持在4亿美元以上。

哈佛大学除了重视捐赠运动募集办学经费之外,高额的学费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收入。一般来讲,学费收入占到哈佛大学年收入总额的20%。此外,政府的拨款成为哈佛大学收入的另一个仅次于学费的收入来源,占哈佛大学年收入的16%左右。其他还包括哈佛大学的科学研究收入、租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打理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是建立于1974年的哈佛大学管理公司,负责经营哈佛大学校产和捐赠,保证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最近几年,该公司每年基本上都能为哈佛大学提供15%以上的运作资金。

正是由于对捐赠的重视和良好的经营管理,私立的哈佛大学才不会被市场波动所击垮。拥有雄厚的捐赠基金和丰裕的办学经费,是哈佛大学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充足资金,哈佛大学就没有资源招收最好的学生和招聘最好的教授,就没有资源进行实验室的扩建和更新,也没有资源留住最优秀的教授。哈佛大学丰裕的办学经费的重要性还表现在,每年哈佛大学校长报告第一项内容不是讨论科研和教学两项大学主要的使命,而是报告哈佛大学的财政状况。可以说,拥有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坚实的财政后盾,那么哈佛大学的科研和教学的使命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从长远来看,哈佛大学筹资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哈佛大学的成败。

(二)精英教育

哈佛大学的缔造者中,有很多人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烈的精英情结。哈佛大学建校的目的,就是培养牧师、殖民地的管理者等属于精英阶层的人。这种培养精英的意识一直持续到现在,从古典的贵族精英经过学术精英,再到今天的平民精英,无不折射出哈佛大学培养精英和领袖人才的雄心。在培养精英和领袖人才的过程中,哈佛大学的各个专业学院和文理学院的各个系科都以追求卓越为宗旨,科学研究往往以追求开拓性、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哈佛大学教授和毕业的学生中出现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等各种奖项的获得者,就是其科学研究成就的最好佐证。

哈佛大学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积极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其招生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取向。依据招生考试的科目、生源的来源情况,新生资助的比例以及是否具有高度的选拔性,哈佛大学招生的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贵族精英阶段、学术精英阶段以及今天的平民精英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后一个阶段的模式总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保留前一个阶段的优秀传统并体现时代的特点。

(1)贵族精英阶段。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殖民地时期一直到19世纪中期,哈佛大学招生是根据能否通过古典文学特别是希腊文和拉丁文的面试以及社会地位、经济能力等条件招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宗教职业、官僚阶层、商业阶层的精英和领袖人才。其生源不仅主要集中在波士顿地区,而且大部分来自于私立预备中学。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宗教界任职,也有进入政界的,从而达到进入社会上层的目的。当时哈佛大学没有招生办公室,考试只是口试。学生如果能够阅读西塞罗或任何其他古典作者的作品、能够熟练用拉丁文读写散文和做诗、能够用希腊文完美地对名词和动词发音,能够缴纳学费和其他费用,即可进入哈佛大学学习。(www.xing528.com)

贵族精英的考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招生人数很少。受制于殖民地生产力发展限制的情况,从北美殖民地一直到美国建国后一段时间内,哈佛大学的招生数量都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在刚刚建立的前50年里,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在7~10名学生之间。直到埃利奥特校长任期结束的1909年,招生人数才达到539人,整个大学才成为有1 000多人的教学型大学。其次,学生来源主要是受过古典教育的、通过预备学校教育的社会上层白人富有家庭的子弟,没有女生入学,鲜有黑人等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入学所需要的经济基础要求,使得平民子弟进入哈佛大学很难。再次,在建立的200年里哈佛大学招生没有多少选拔性,只要能够按照哈佛大学的要求通过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考试,能够支付进入哈佛大学的账单,就能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第四,学生资助的比例很不稳定。由于当时社会财富聚集还没有大面积出现。因此,学校收入有限,捐助奖学金的名额很少,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得到资助。最后,贵族精英的招生,导致哈佛大学的学生来源没有得到扩展。生源的社会阶层比较单一。

(2)学术精英阶段。自埃利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之后,哈佛大学的招生进入了学术精英阶段。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并不完全排斥来自商人阶层、社会中上层阶级的子弟,而是坚持从全体学生中选拔学术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哈佛大学。在洛厄尔校长时期,虽然坚持了某种富有阶层子弟进入哈佛大学的政策,但总体上坚持了以学术水准评价学生的原则。科南特校长时期,哈佛大学摆脱了依赖某个团体资助的传统资金来源,可以较为自主地在范围比较广泛的社会各阶层招生。为实现培养卓越学术人才的目的,哈佛大学还设立了全国奖学金,招收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术精英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立了以学术性向测验SAT成绩为主的录取标准。在每年的新生中,哈佛大学从公立学校中招收了大约50%的学生,大大改善了哈佛大学依赖精英预备学校的传统。尽管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还是进入哈佛大学的一个条件,但只要学术成绩优异,不论来自哪一个社会阶层的学生,都会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二是坚持实施了待审系统。哈佛大学把全国分为若干个招生区域,每一个区域设定一定的招生比例,使得生源的来源超出了传统的英格兰地区,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待审系统为哈佛大学招收学术精英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使得处于传统优势地位的波士顿、纽约地区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减少了在预备学校招生的名额。三是具有一定的选拔性。这一时期,哈佛大学招生比例通常保持在70%。一般来讲,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源,主要集中在专业人员家庭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家庭,因为这些家庭能为孩子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四是仍然显示出贵族精英时期的特点。哈佛大学吸收了贵族精英时期好的传统,把精英的概念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哈佛大学的学术精英并没有很好地包括妇女、少数民族考生,因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平民精英阶段。此间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招生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退伍军人婴儿潮以及联邦政府的资助、很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联邦政府各项推进招生公平法案的颁布,使得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在各种压力集团下做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调整,哈佛大学进入了平民精英阶段。哈佛大学的招生主要采取了对所有美国和国际学生不问家境的录取政策、以经济情况为基础的资助政策、对所有申请者的非歧视政策以及优先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政策,使得所有学生不分贫富贵贱,只要符合录取要求都能无障碍地进入哈佛大学。这一时期哈佛继续保存着贵族精英的遗风,但相对来讲已经越来越小了。但是,预备学校的学生、社会上层的子女、重要捐助者的子女、校友子女、教师子女在招生录取时仍然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学术成绩在招生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录取学生的标准测验分数都是在高中毕业生前10%左右的学生。只是在学术成绩没有区分度的情况下,招生录取时才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其他个人素质,例如,某方面的天赋、领导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所有符合录取条件的申请者都能进入哈佛大学,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学生可以无障碍地进入哈佛大学。

img38

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平民精英阶段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首先,所有符合哈佛大学录取条件的学生,不论贫富贵贱都能无障碍地进入哈佛大学。招生录取仍然保留着贵族精英阶段、学术精英阶段的某些特点。其次,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几乎所有的适龄青年都能进入大学学习。处于精英研究型大学顶端的哈佛大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有选拔性,高度量化的学术成绩和高度个性化的录取政策成为选拔精英的一个特色。再次,国际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根据待审系统所分配的比例来看,国际学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超过美国本土某一地域的招生比例,从1981年所占招生比例的2.9%发展到2007年的9%,录取人数达到134人,他们来自世界82个国家。最后,哈佛大学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政策一直保持了半个多世纪,学生来源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表现在性别平等上,还表现在少数民族和移民学生招生比例的显著提高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