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要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受教育者的基本特征和需求。中国当今的教育应该是举世独特的,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任务与目标体系。2005年3月[1]根据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重视对计划生育背景下中国教育问题研究的建议”修改。

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计划生育背景下的教育问题[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已经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使我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并对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国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控制性或指导性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结构性的效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在基本国策实施的过程中,或目标实现以后,社会可能会面临其他一些压力和任务,我们可能需要及时地全面审视这些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办法,平衡社会发展,保障基本国策的有效性。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种基本国情: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至今,我国(尤其是城镇)30多岁以下的公民中,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主体,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在校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我国相当部分的小学以下学生的教师与家长也是独生子女。

当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国民教育界面临的挑战是巨大而又独特的,任务是严峻的。这种任务超出了教育史上的经验,超出了教育学的一般认识,超出了国外任何先进教育经验。可以说这是当今世界教育中最大的课题,也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教育课题之一。如果我们不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或者说,假如我们的教育有失误,国家今后将会面临难以预料的、超出我们经验所能判断的后果。

独生子女的成长无疑是有特殊性的,其突出反映在家庭与社会环境之间差异的加大。由于家庭子女构成缺乏多样性,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更具有功利性。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容易养成既依赖又独尊的习惯,难以养成自强与谦让的意识。而当这种个体特征集中在学校时,掩盖了学生的多样性的优势,学校公共教育的作用受到挑战,这就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教育没有对这种个体特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将会影响到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社会各领域,包括教育界本身,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与公共利益的基础。

我们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就要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受教育者的基本特征和需求。就本人不全面的了解,计划生育领域的“优生优育”研究主要针对生殖养育,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个体的智力和心理,我们缺乏计划生育与教育的合作研究,缺乏针对整个独生子女群体的国家层面上教育战略的研究,缺乏对计划生育后的教育问题的整体思考,我们正在实施的教育措施中还存在激化独生子女问题的因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教育发展战略之间缺乏协调性,社会对这种基本国情的关注有待深入。

新时期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召开及其《行动纲领》颁布以来,我们更加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思路。而要提高人的素质,必须要从教育着手。我们要把独生子女教育作为计划生育后一项专门的基本国策来对待,比起现在许多的教育研究项目来,这无疑是最重要的课题。(www.xing528.com)

中国当今的教育应该是举世独特的,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任务与目标体系。建议政府将计划生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专门的战略研究,从目标与方式上引导学校教育,提出全局性的对策。

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目标,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劳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各种生活情趣。要大力提倡成才多样化,鼓励学生成为各种人才,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要强有力地转变功利教育的倾向,下狠心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取消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学校等级评价,鼓励各种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项专门性的战略,我们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公共特征与作用,努力平衡家庭教育的局限。特殊情况要有特殊教育,特殊教育要有特殊办法。我们要大胆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基础教育可以通过寄宿制或走读与寄宿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创造集体生活机会;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不固定编班的办法,为学生创造与更多人接触的机会;通过集体劳动的途径,为学生创造合作活动的机会等。

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我们要完善法制,增强教育的权威,减少家庭等校外因素对学校的干预,保障公共教育作用的最大化。学校要增强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意识,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坚决杜绝不良的等级意识、功利意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从根本上让家长放心。

2005年3月

【注释】

[1]根据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重视对计划生育背景下中国教育问题研究的建议”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