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教育部制定《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面对目前的种种问题,规范民办教育管理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前,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来看,内部管理正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高、内外部环境及政策的成熟,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以活力与稳健兼具的姿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事件4 规范民办高校的管理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img16

事件回顾

2007年1月16日,为规范实施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以下简称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高校举办者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政府将采取七项举措引导民办高校健康发展: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建设协调机制;推进民办高校督导制度建立;核查民办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具体规定资产过户要求;加强民办高校招生监管;构建政府、高校、行业、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新格局。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教育部制定《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

【摘自:教育部令第25号】

●题图注:2009年1月2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正式开通,民办教育大发展。

讨论

刘晓飞:最近几年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面对的核心问题在于,当民办高校逐利化倾向愈演愈烈时,地方主管部门却尚未明确:像民办高校这样私人出资却又带有公益性的组织,究竟该怎么管?以及民办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升格问题。面对目前的种种问题,规范民办教育管理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段明广:目前,我国正规的民办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质量不可靠,在创办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不断增强,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及高校办学经费的多渠道化,民办高校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良好健康的发展,不仅能给更多人带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还能促进地方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孟瑞:此项政策是我国民办教育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的,同时也不意味着精英教育的消失,而是通过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来实现的,其中民办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贺祖斌点评

钱穆先生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其真实具有影响力者,多在社会私家讲学之一途。战国诸子乃及宋元明三代之理学,声光最显,绩效亦大。即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代之门第与寺院教育,亦不能谓无贡献(《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2005年版)。可见我国古代私立教育在延续和光大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而在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早已形成了公私立高校共同发展的局面。美国排名前十的高校中,私立大学早已超过了半壁江山。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有一批著名的私立大学,比如: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陈炳权创立的广州大学陈嘉庚兴办的集美专科学校和厦门大学以及大同大学、复旦大学(原复旦公学)、河南福州矿务大学(原焦作路矿学堂)、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广东国民大学、中法大学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之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我国民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规范民办高校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一方面是肯定民办高校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国家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和正确引导。另外,我国的民办大学要成长为真正的现代民办大学,必须确立非营利法人办学的制度安排,并定位于非营利组织,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与合理回报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相关阅读

潘懋元:展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前景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艰苦历程,不仅数量上快速发展,总体质量也逐渐提高,表现为办学思想不断端正、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等等。从办学思想来看,办学思想的端正与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前提。当然,由于民办高校历史较短,除少数有一定资金外,大多是个人或企业拉投资或向银行贷款创办的。投资要求回报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无可厚非。问题是把营利摆在首位,急于赢利,还是把公益摆在首位,甘于奉献办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勤俭节约,从而取得合理回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已意识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产业,不能按企业的方式来运作,唯有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以学生为本,提高质量才是办学的长远之计。

就内部管理而言,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政策背景下,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内部的经营管理。目前,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来看,内部管理正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民办高校不仅积极借鉴古今中外的私立(民办)高校的管理经验,包括领导体制、机构设置、权力配置、协调方式等管理模式,以及教职工的聘任、资金管理等各项具体内容,而且不断吸取办学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教训,逐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率

从教学质量来说,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民办高校只有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

由于民办高校具有较多的办学自主权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办学模式的创新上,在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在对外合作办学的道路上,都可能走在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自身质量的提高、内外部环境及政策的成熟,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必将以活力与稳健兼具的姿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摘自:搜狐新闻网2007年1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