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历史沿革

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历史沿革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在表现出其共性特征的同时,各国的华文教育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特点,以下是东南亚GMS国家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1.越南二战前,越南共有华校200多所,学生12000多人。2009年8月4日,北榄培华学校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全球首批58所 “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

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历史沿革

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大致分为以下5个时期:1900—1937年,1937—1945年,1945—1955年,1955—1985年,1985年至今,其中1937—1945年和1955—1985年,是二战和 “冷战”迫使世界华文教育从高峰跌入低谷的两个时期。东南亚GMS国家华文教育在表现出其共性特征的同时,各国的华文教育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和特点,以下是东南亚GMS国家各国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

1.越 南

二战前,越南共有华校200多所,学生12000多人。1975年,越南南北方统一后,华校全部由政府接管,有的停办。革新开放以后,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华人地位的提高,越南当局放宽了对华人的政策,但是越南目前并没有正规的华文学校,当局只允许在华人聚集区教越文的普通学校内,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华文班,称之为 “华文培训中心”。据2008年胡志明市教育培训厅的统计,胡志明市总共有35所华文培训中心,10299名学生,407位华文教师。小学有259个班,共计8528名学生、297位老师;初中有84个班,共计1771名学生、110位老师,华文教育在越南受到极大重视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华商对越南投资的增多,华文的 “市场价值”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希望能够学习华文,以便跟来越投资的华商更好地沟通,或者为自己在将来谋求一份更好的职业做准备。

2.老 挝

20世纪20~30年代,老挝陆续新办5所华文学校,分别是首都万象的寮都公学、北部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的新华学校、中部甘蒙省的他曲华侨学校、南部沙湾拿吉省坎他武里市崇德学校和占巴省的巴色华侨中学,在各方面条件都相对欠缺的情况下,老挝华侨克服重重困难办起这5所华校,这5所华校除了招收华裔子弟外,也扩大招收非华裔民族子弟。2011年,成立于1931年的老挝沙湾拿吉省华文学校——崇德学校迎来了80岁的生日。80年来,学校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办学,办学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在培育华裔子弟、传播中华文化、塑造社会有用之才、增进中老友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75年,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初,华侨子弟学校一度被停办,一些校舍被占用。随着中老关系的逐步改善和当地华侨华人的努力,华校逐步恢复办学。1998年中华理事会在万象成立,其宗旨是为华侨华人谋利益,代表华人华侨与政府联系,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为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缅 甸

在20世纪60年代缅甸排华之前,缅甸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政策虽有限制,但总的来说较为宽松,华侨华人享有结社、言论等方面的自由,那时缅甸大约有300所华文小学,200多所初高中华文学校,但60年代中后期被收归国有,不再以华文授课,华文学校基本消失,华文教育几乎处于空白、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末,缅甸政府调整内外政策,缅甸华文教育因此有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一些华人社团开办的补习班形式的华文学校逐步发展起来。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当地纷纷开办各类华文学校,除华人外,不少缅甸人也将自己的子女送去华文学校学习,华文教育得到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第二语言为教学方针的新华文学校开始兴起。2009年,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推荐,经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缅甸仰光福星孔子课堂、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正式挂牌成立,曼德勒孔子课堂现有专职教师38人,教师中本科学历者占总人数的90%以上,25人拥有硕士学位,4人拥有博士学位。到2013年,曼德勒孔子课堂教师硕博学者有近30人。本土化师资力量的壮大极大地提高了华文教育的教学质量。曼德勒孔子课堂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侨办、国家汉办、省侨办的大力支持下,现已成为缅北最好的华校,缅甸唯一华文报纸 《金凤凰》专门开设华文教育专版,华人社团的壮大也进一步促进了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

4.泰 国

20世纪50~80年代,泰国盛行华文家庭班,成为华文教育的特殊产物,由于受到泰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限制和对华校的管制,截止到1991年,全国华校仅存100多所,学生仅有28000人,不少华校名存实亡。随着泰国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增多,国内对于中文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华文教育的发展开始出现新的转机。1992年,泰国政府通过教育部放宽华文教育的通告,允许华文小学或中学把华文列为选修课,华文可作为考入国立大学的科目,华文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年来,泰国华文教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各地国立、私立中小学广泛开设中文课程,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华校纳入当地的国民教育体系,享受政府的教育资助政策。据人民网报道,泰国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有3000多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80多万人在学习汉语,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累计达到7000多名,有1000多位当地中文教师。一些大学纷纷开设中文系,泰国兴起了中文热。在泰国王室诗琳通公主的推动下,孔子学院在泰国发展最快,2006年共在泰国设立了12所孔子学院和11所孔子课堂,成为东南亚GMS国家中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之一。

目前泰国大约有150所华文民校,分布在曼谷及各府,其中曼谷约占1/5。北榄培华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典型的泰国华文民校。2009年8月4日,北榄培华学校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为全球首批58所 “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2011年2月10~12日,培华学校参加泰国教育部在曼谷蒙通他尼Challenger第三厅举办的大中部地区学术展览会。展会上,培华学校以 “中华美食”“戏剧表演”“手工艺制作”“传统棋艺”为展览主题,丰富的活动及展示充分展现了培华学校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2012年1月17日,泰国东部华文民校联谊会第五届华文比赛,14所参赛学校,18个单项第一,培华学校一举夺得10个,培华学校已成为当地华文教育的示范学校。

5.柬埔寨(www.xing528.com)

20世纪50~60年代,柬埔寨华文教育发展较快,是其华文教育发展的 “黄金时代”。据云南省侨办调查统计,1956年柬埔寨有华校173所,学生人数近30000人,70年代初华校发展到200余所,在校生50000多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柬埔寨政局的变化,华文教育进入了断层的阶段。1975—1979年,华文教育处于完全停滞时期,不仅华文学校不复存在,甚至讲华语都受到限制。

1990年12月26日,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成立,成为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全国领导机构,统一制定华文教育的章程,统一发放教材,甚至统一开学和放假时间。华文教育得到恢复与发展。随着柬埔寨多元化开放政策的推行,华校顺应形势陆续复课。目前共恢复华校82所,在校学生达56000多人。其中成立于1908年的端华学校是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专修学校,拥有1.4万余名学生和270多名教师,是柬埔寨最大、以华文为教学语言的学校。2011年,端华学校获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的 “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柬埔寨华校全面实行全日制,以便使华校更好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华校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同时拿到华校和政府学校的毕业证书。此外,柬埔寨还开办多家华文报纸,例如,《华商日报》《高棉独立日报》等,这些都促进了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发展。

东南亚GMS国家聚居着2500多万华侨华人,是云南侨务工作的重点地区,也是开展华文教育的传统地区。从2004年以来,为了掌握云南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的情况,我们在云南省侨办和边境地州侨办积极支持下,多次到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周边国家的华校、侨团和华侨华人社会中进行华文教育的现状调研,通过与侨社、侨团负责人,华校校长、老师进行座谈,并到实地考察华文学校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了周边国家华文教育的现况和需求,与华校、侨团和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往,为下一步云南华文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云南省周边华文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归纳如下:

(1)华校的发展粗具规模,但举步维艰

早在明清时期,云南周边各国就出现了私塾形式的华文教育。一直以来,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华侨华人克服政治环境不宽松、无稳定办学投入等条件限制,慷慨解囊,群策群力,坚持开展华文教育。目前,周边各国仍以华侨华人自筹资金创办的私立华文学校为主开展华文教育,还有一些补习班以及当地公立学校中开设的华文课程。据云南省侨办最新的调查,截止到2013年,东南亚GMS国家五国华教基本情况是,缅甸:华侨华人约250万,华校约586所,在校学生约30万人,在职老师6000余人。老挝:华侨华人2万余人,华校9所,在校学生约0.6万人,在职老师200余人。泰国:华侨华人约730万人,华校约246所,在校学生约7万人,在职老师2000余人。柬埔寨:华侨华人约70万,华校约78所,在校学生约5万人,在职老师5000余人。越南:华侨华人约90万,仅胡志明市华校约36所,在校学生约1万人,在职老师900余人。这些华校的上课时间多安排在早、晚及周末、假期。除了少部分学校外,绝大多数学校规模较小,建制不全,有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部,有的只有小学,有的办到初中。生源以华裔学生为主,也有少量当地非华裔学生。由于基本上是华侨华人自筹资金办学,缺乏政府投入,办学条件很差,教学场地、教学设施都十分简陋。

(2)华文教育师资匮乏,教学质量和水平低

华文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缺乏以及整体水平较低,是周边国家华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华校现任的教师鲜有科班出身,普遍存在高中毕业生留校教初中、初中毕业生留校教小学的现象。加之学校经费紧张,教师的收入较低,难于稳定教师队伍。在缅北、泰北华校,人均月工资仅在400元左右人民币,这几年略有增长,但收入仍较低,难以养家糊口,许多年轻教师不安心从教,遇有机会就纷纷转行,有的老教师70多岁还在任教,前几年,在缅北腊戍还有80多岁远征军老兵任教,华文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教师是华文教育工作的 “母机”,解决好华校师资匮乏的问题,发挥好工作 “母机”的作用,将极大地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2000年以来,云南加大了对华校的师资培训力度。目前,缅北地区、老挝华校的教师队伍得到了充实,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是华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材版本杂乱,缺乏适应性教材

目前还没有一套符合周边国家华校需要的适应性教材,华校使用的教材版本杂乱,不统一,不配套,数量严重不足。缅甸、老挝、泰国的华校教材来自我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柬埔寨华校的小学语文、算术统一使用暨南大学编的教材。由于各华校的规模不同,开设的课程不同,对教材的需求也不同。有的只需要汉语教材,有的需要全套教材,有的只要小学教材,有的需要初中教材,等等。长期以来,缅甸、泰国的部分华校多由中国台湾资助,大多数使用中国台湾的九年制教材,包括国语、算术、历史、地理等。民进党执政的8年间,中国台湾对这些地区的投入和资助几乎停止,许多华校只能重复使用教材,经过两三次的重复使用,课本已经残缺不堪。近年来,国侨办、省侨办免费向华校赠送 《汉语》教材,缅甸、泰北、老挝的一些华校已把 《汉语》作为主要教材。但缅甸、老挝与云南接壤的边境一线地区和泰北华人村华校,由于华文教育基础较好,为了与中国的教育接轨,使更多的华裔学生可以到中国学习深造,也为了解决教材缺乏且不统一、不配套的问题,已开始使用我国九年义务制教材。从华校和华裔学生的生活条件看,要全部承担教材费用还有困难,因此,这些华校多次向省侨办反映,希望能免费提供或适当补助经费帮助他们使用中国的九年义务制教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2005年起,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按照2005年核定的基数,采取补助50%的办法,每年补助14.5万元,用于补助老挝寮都公学、缅北5所华校购买九年义务制教材,一直补助到2010年。但随着华校学生的不断增加,这项补助也已经无法全部满足这几所华校所需。

(4)华文教育政策环境多变,但向好的方向发展

华文教育的政治敏感度高,给工作的拓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华人社团的凝聚力,所在国对多元文化下华文教育的政策,华校办学者、管理者的热心与坚韧不拔,等等。从历史上看,周边国家的华文教育均经历过被禁止,华校被关闭、教师被迫害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各国政府对学习汉语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华文教育政策有所松动。1991年,柬埔寨华文学校开始恢复华文课程;1992年,泰国政府解除了对华文教育的限制。2006年以来,大多数泰文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缅甸的几个特区都由特区政府办了较正规的华文学校,缅政府对当地的华校则采取 “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虽然周边各国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已逐步放宽了对华文教育的限制,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还有一定的戒备心理,仍然存在不少变数,不可能像在国内搞国民教育那样大张旗鼓地来搞华文教育,必须十分慎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