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挑战

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挑战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价值观领域乱象迭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各国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新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挑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国内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纠缠,呈现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等新特点,而且有很多问题日益尖锐。尤其是价值观领域乱象迭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巩固思想文化阵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紧迫。

一、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内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日趋活跃,各种主义、思潮、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相互激荡,中外意识形态交汇碰撞,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以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1. 从当前国际形势看,国际范围内围绕意识形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开始转向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的竞争。各国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新领域。在这个竞争中,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政策丝毫未变,而花样不断翻新、伎俩越发隐蔽,极大强化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他们推行所谓民主化浪潮,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淡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他们利用我们执政党内少数党员和政府中少数公务员的工作失误、少数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添枝加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丑化,企图使人们对共产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他们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他们散布所谓“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来“妖魔化”中国,企图搞乱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不法行径无疑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的制度安全、政局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统一的中华文明构成重大威胁。

2. 就国内情况来看,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新考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部分社会成员信仰缺失,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不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现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2.1亿。新兴媒体的出现,给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网上舆论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对私人生活领域的影响逐步扩大,进而会影响社会,影响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目前,宗教在高校、在社区、在边疆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信教群众越来越多。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从既定立场出发,以支流否定主流,以片段代替全部,把个别孤证说成是全部真相,片面夸大党和人民奋斗历史上出现的失误曲折,把党的历史描绘成一团黑暗,借此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如何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如何适应新形势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已经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

二、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并不平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多元社会意识的出现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1. 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2. 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

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在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仇共、反共、丑共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他们在意识形态战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价值观,颠覆传统思想体系,抹黑当局的历史和现状,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造成意识形态纷争,打乱社会心理平衡,最后达到制造政治动乱的目的,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权或其认为是自身潜在对手的政权。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3. 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实际上,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就是从否定、丢弃斯大林“刀子”继而否定、丢弃列宁的“刀子”开始的。苏联解体前,在所谓“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下,苏共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允许党员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实行所谓各级党组织自治原则,一些苏共党员甚至是领导层成员成了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成了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大喇叭,苏共党内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最后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连续执政70多年的大党老党就哗啦啦轰然倒塌了。

4. 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非凡的勇气和创造力,在艰辛探索中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由于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了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与此同时,将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www.xing528.com)

5. 多元价值取向构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资本主义走不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纷纷碰壁了、破产了。走社会主义的路,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6. 历史虚无主义形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直没有止息,也不可能止息。近年以来,这种斗争似有潮起之势,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极为猖獗。一是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极力歪曲和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贬损、诋毁革命前辈和党的领袖,甚至不惜编造史实,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某些居心叵测者以“起底”“反思”等名义,大肆诋毁、贬损英烈,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雷锋焦裕禄等,这些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英模,在一段时间内,居然有人不断发难,对其真实性提出所谓的“质疑”。更有甚者,竟然无中生有,造谣污蔑,极力抹黑以至诋毁,一概否定。非毛、贬毛、污毛言论不止。加之社会上还有一股不可小视的仇官、仇富、仇警、仇共、仇公的思潮。二是削弱国家意识,嘲讽英雄模范,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宣扬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刻意夸大和渲染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误导人们“看破红尘”,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三是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社会伦理甚至是淫秽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头条新闻”,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四是扭曲热门话题,夹带错误观点的私货。评点“打虎灭蝇”的反腐斗争,不是强调我们党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而是渲染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企图将反腐败斗争涂抹上所谓“权力斗争”的色彩。五是抹黑和围攻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旗帜鲜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因“污名”而被孤立,使党的理论队伍受到削弱,使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受到挤压和蚕食。

三、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意识形态工作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如果出现失误,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社会稳定和国家稳定也难以维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明确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战略地位,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呈现的特点和面临的新要求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丰富先进文化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1. 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看,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传播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产生了模糊的状态。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导致了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使马克思主义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工人阶级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人们按利益划分群体的模式使人们对于阶级的归属意识开始弱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开始瓦解和流失。面对这样的变化,人们不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种种质疑。

2. 现实社会矛盾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且表现出多元并存、关注现实、积极作为、广泛传播、复杂多变等特点。在我国当今社会思潮中,既有当代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思潮,也存在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公共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非主流思潮。尤其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带来的政府与民众的矛盾、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贪污腐败现象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高发态势,这都客观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大众接受的难度。

3. 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交融,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激烈交锋。在这种文化的斗争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信仰逐渐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被淡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催生了人们价值需求的多元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难以满足和统一大众的精神需求,大众在多元文化中的自由选择就大大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整合的难度。

4. 西方思想渗透带来的挑战

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作为和平演变的核心内容,思想渗透依然是他们采取的重要手段。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提出,整个世界正从军事帝国主义转向经济、文化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一批“第五纵队”,造谣、抹黑他们的民族英雄,这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一以贯之的做法,甚至是其国家大战略中的一部分。而抹黑英雄的行为,毁坏其他民族的道德人心,尤其是毁坏青少年的道德人心,恰恰是其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项内容。他们不断对中国进行着“西化”和“分化”,依靠自己本身的强大实力,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媒体传播实力,大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摧毁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力求颠覆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近年来来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之所以不绝于耳,社会思潮领域诸如“宪政”“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公民社会”“国有经济低效论”“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论”“集体主义虚幻论”等甚嚣尘上,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鲜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正是在这种西方国家设置的意识形态陷阱的思想渗透下,中国很多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坚持,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5. 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态势积极向上,即便在某个节点小有热点,但总体上趋势向好、平稳可控。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所处的思想环境更加复杂,正确与错误相互混杂,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主流与反主流相互较量。在互联网这个没有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仍有不少的大小V们打着“反思”的旗号,用着“文明的血腥”,虚无着党和军队的历史,动摇着官兵的信仰。纷繁复杂的舆论形势表明,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可能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变量”,甚至是“心头之患”。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他们毫不掩饰用“重磅网络炸弹”击垮我们的党、军队和国家的企图,他们也正处心积虑地发动着明暗交错的攻击。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斗争,更是我们退无可退的战场。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舆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毫无疑问应转向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就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积极开展针锋相对的舆论斗争,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国家各相关部门应多方施策,全面推进网路空间法治化,全力铲除网上“歪理邪说”,使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更为健康,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如此,才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