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杀的预防,自杀的概念和分类、流行情况和原因

自杀的预防,自杀的概念和分类、流行情况和原因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余万人自杀死亡,应引起各界的重视。如农村中已婚不能生育的妇女自杀,犯人自杀也多属此类。目前在我国,自杀占死亡原因第七位,在农村则占第六位,中国的自杀人数约占世界自杀人数的1/3左右。

自杀的预防,自杀的概念和分类、流行情况和原因

第四节 自杀预防

自杀(suicide)是全球的主要死因,在年轻人当中尤其突出(WHO,2003)。自杀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百余万人自杀死亡,应引起各界的重视。

一、自杀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自杀行为包括成功性自杀(successfu uicide)和自杀未遂(attempte uicide)。

1.自杀 简单地说是本人自动结束生命。法国社会学家Durkneim认为自杀是“由死者本身完成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结果”。美国心理学家Schneidman的定义为“自己引起,根据自己的意愿使自己生命终结的行为”。

2.自杀未遂 也有人称为自杀企图,指有意自杀但未成功及缺乏自杀决心的蓄意自损。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研究认为,自杀和自杀未遂的区别在于:自杀者结束生命的决心极大,而未遂者结束生命的决心却小;自杀者的目的是尽快结束生命,而未遂者往往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的姿态,如表示抗议、获得同情、发泄不满、令对方妥协等;自杀者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手段暴烈,如枪击要害部位,从足够丧命的高处坠落,而未遂者常在易被人发现的场合自杀或吞服非剧毒药物、小剂量药物等,容易被发现和抢救;自杀者男性多于女性,而未遂者女性多于男性。

(二)分类

各类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介绍几种方法如下。

1.传统分类法 分为成功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有自杀想法,但未付诸行动)。

2.法国学者Durkneim分类法 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动乱型和宿命型四类。

(1)利己型(egoistic):是由于个人与社会脱节,缺乏集体支援和温暖,从而产生孤独感、空虚感和生存不幸感,以未婚者居多。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从外界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自杀。例子众多。

(2)利他型(altruistic):是由于个人为某主义或某团体表示忠诚而舍身自杀。如二战中日本神风队员驾机撞舰、印度寡妇随夫火葬等。

(3)动乱型(anomic):主要是发生在社会大动荡或经济危机情况下,个人感到失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继而产生极大的恐慌和困惑从而导致自杀。例如:因历次的突然社会变革、经济危机而出现的自杀率上升即属此类。

(4)宿命型(fatalistic):由于个体愚昧、迷信、不得志、受迫害、对前途悲观而产生自杀。如农村中已婚不能生育的妇女自杀,犯人自杀也多属此类。

3.文化精神病学家分类法 即社会文化自杀、个人精神病自杀、特殊类型自杀和合理途径结束生命自杀。

(1)社会文化自杀:自杀主要为了完成集团或社会功能而非个人情绪投入。在一定的文化条件下带强迫性的自杀,如:印度寡妇随夫火葬,本人被颂扬,子女也荣誉;反之本人被指责,子女也抬不起头。有些文化要求妇女要将贞节视为生命,被强奸特别是被轮奸后,只有自杀才能表白自己的贞洁。另外间谍被俘自杀,以示为社会目的效忠。

(2)个人精神病自杀:多由于患精神疾病后出现的极度沮丧、绝望、幻觉、妄想,以致出现自杀。

(3)特殊类型自杀:多见于殉情自杀(双死)。家庭因种种原因出现的多人自杀。战争中出现的集体自杀等。

(4)合理途径结束生命自杀:有些国家认为对难治性疾病病人自杀是一种应对机制,目前在美、英国家有指导自杀的书发行。例如,“安乐死”这一问题是将要到来的社会现象,各国对此的态度不一。

二、自杀的流行情况

(一)自杀的历史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人类学家提出了证据,证明原始人类曾有自杀行为。近年埃及发现了4000年前的自杀遗书。中国史书记载了几千年前的氏族首领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死。公元前340年楚大夫屈原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120万人死于自杀,是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在某些国家20~30岁自杀死亡的占首位。同时有2000~5000万人自杀未遂(WHO,2003)。目前在我国,自杀占死亡原因第七位,在农村则占第六位,中国的自杀人数约占世界自杀人数的1/3左右。

(二)自杀率

能表达自杀比例的概念是自杀率,即每十万人口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根据WHO公布的各国自杀率大致分为低自杀率国家小于10/10万人口,高自杀率国家多于20/10万人口,中等自杀率国家介于二者之间。每年各国的统计均有变化,并且统计也不精确,特别是非洲国家。一般公认的自杀率高的是东欧国家,自杀率最低的为伊斯兰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低自杀率国家,但在“1999年WHO北京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卫生部门正式对外公布了我国自杀率为22.2/10万人口(199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各国自杀率中以匈牙利为最高(38.6/10万人口),其次为斯里兰卡(35.8/10万人口);最低为墨西哥(2.2/10万人口),次为哥伦比亚(3.3/10万人口)。并且各国男性自杀率均高于女性,但自杀未遂率则均为女性高于男性(Diclkstra,1989)。我国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男女比例接近,但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率明显高于男性。我国自杀率存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高峰(翟书涛,2001)。

三、自杀原因

自杀理论众多,但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学说。自杀的原因往往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心理素质、遗传)与环境(心理社会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从个体因素、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体因素

1.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人格特征) 近年来对自杀死亡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对自杀未遂者开展人格变量的研究发现,他们的人格特征具有:

(1)冲动性、情绪极不稳定。易产生暴怒攻击行为。

(2)具有极端思维,对事物看法非好即坏,没有中间状态,没有调和余地。

(3)认知僵化,处理事物极不灵活,主动性差,极少有改变解决问题的有用策略。

(4)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技巧,缺乏必胜信心,解决问题常处于被动状态,多依赖他人,不善于总结自己或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

(5)人际关系紧张,对人对事,对社会存有敌意或偏见。

(6)自我封闭,与人疏远,与社会隔离。

(7)易受暗示,易悲观绝望。

2.教育水平低 自杀与教育水平成反比。一般来说教育水平低者自杀率高,他们易冲动,易接受暗示,而发生集体自杀者多。

3.婚姻、家庭不幸福 婚姻不幸、家庭不和者自杀率高已被公认。

4.性别、年龄 国外研究无论城市、农村自杀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4倍),而自杀未遂率女性均高于男性,可能与男性自杀的决心和采用自杀的暴烈手段有关。如男性多采用枪击要害部位,从足够高处坠下。WHO(1985~1986)公布的自杀资料表明年轻人(15~29岁)和老年人(60岁以上)为两个自杀高峰。这与年轻人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性强、心理与生理发育脱节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有关。

5.职业特殊 各种职业均见有自杀,据统计,医生、作家律师自杀率较高。医生与易得自杀药品有关。作家多接触悲剧故事,看透人生产生厌倦,特别是社会动荡时。律师也如此,因社会责任心大,特别在败诉后心理压力大。我国农民自杀率也很高,与农民的社会地位、劳苦生活有关。

(二)疾病因素

自杀的疾病因素为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1.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公认的导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各类精神疾病自杀率为51/10万人口,是一般人口的6~12倍。因精神疾病所致的自杀约占全部自杀的30%~50%,有精神病学家报道高达90%。各类精神疾病的自杀率如下:

(1)抑郁症: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占所有自杀者总数的15%~30%。Robins(1959)报道为50%。Guze和Robins(1970)报道抑郁症自杀率为650/10万人口。高于一般人口50倍。而且15%的抑郁病人死于自杀。抑郁症自杀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发作次数、心理素质有关。

(2)精神分裂症:自杀率各家报道为147/10万人口~500/10万人口之间。高于正常人口40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会突然发生自杀行为。

(3)酒精中毒:该病在西方自杀死亡中较多,占有25%~35%,酒精中毒伴发抑郁症、人格障碍者自杀风险更高,一般高于正常人口20倍。

(4)海洛因成瘾:自杀率为82/10万人口~350/10万人口,自杀风险与吸毒年限、剂量、人格障碍有关。

(5)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该病发生自杀的原因多与伴发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影响下的自杀有关。

(6)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这类人出现的自杀也较正常人群为高。例:某女去泰国旅游归来因感冒出现低热、乏力、白细胞偏低,便怀疑在泰国(艾滋病高发国)接触过艾滋病人用过的毛巾、床、马桶而传染上艾滋病了,虽然血检后查明为阴性,经解释仍然无效,因为怕传染给家人而服毒自杀(疑病症)。

(7)人格障碍:由于该类病人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也会出现自杀风险。

(8)性变态(同性恋、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等):此类自杀是由于目前法律道德不允许同性恋、同性结婚,一旦对方因结婚障碍与自己分手,会产生极大的悲伤痛苦而自杀。

2.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是一种应激源,尤其是严重的难治性的、慢性的躯体疾病,如癌症、艾滋病、肾衰竭、肝硬化、慢性疼痛、严重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一方面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疾病产生的继发性抑郁症将增加自杀风险,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例如,媒体报道肿瘤医院及综合性医院病人不堪疾病折磨跳楼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三)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自杀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既有整体因素(如政治、经济、战争、动乱等),又有个体因素(如职业、家庭、婚姻、宗教等)。

1.政治因素 政治的变更、动乱与自杀的关系十分明显,历来的改朝换代均有一批前朝的忠臣(文官武将)自杀。1961年德国柏林墙建成后,隔绝了两边市民的往来,柏林市民自杀率明显上升(当年达57/10万人口),柏林墙的建立明显为政治原因。

2.经济因素 全球每次大的经济危机均带来了自杀率增高。2001年日本经济衰退川崎市发生了一起某公司几十名高级职员集体自杀事件,轰动全国。由于经济不景气,他们在一次集会中谈论后就对前途感到绝望,某职员建议采取一种特殊方式的“死亡之游”,得到众人赞同。自杀前大家痛饮一番,打扮整齐,然后开着车冲落山崖,车毁人亡。开始人们还以为是交通事故,后经调查,发现多封遗书,才真相大白。

3.战争因素 古今中外,战败一方成百上千士兵自杀的记载很多。公元73年罗马人进攻耶路撒冷,伊犁扎带领的960名犹太士兵和家人一道自杀以免被俘。士兵先杀死家人,然后互相刺杀。当时幸免于死的老妇人将目击情况告诉史学家瑟必斯并记录下来。日本投降后,数千名日本军人及平民在皇宫前广场集体破腹自杀。汉书记载:刘邦破田横后,田横及下属500人皆刎颈自杀。

4.职业因素 某些职业有较高的自杀率。大学生自杀多发生在一年级新生及毕业班。其原因为环境改变、学习压力较大、恋爱受挫、找工作难等。笔者本人对南京23所高等院校进行流行学研究,发现1989~1991年期间平均自杀率为19.22/10万人口,高于同期南京市一般人口自杀率(12.34/10万人口)。另一方面有职业者失业也是一种强烈的自杀诱因。

5.婚姻和家庭因素 美国学者Stack(1992)资料研究表明,25~29岁离婚男子的自杀率为70.1/10万人口,而已婚者为4.7/10万人口。

6.隔离因素 孤独和社会隔离。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社会性抑制减少致冲动性增加,针对自我的攻击性加强;由于隔离而增加了抑郁、绝望,自杀增加。

7.宗教信仰因素 伊斯兰教国家自杀率远比犹太教国家低,如约旦与以色列自杀之比,男性为1∶4.2;女性为1∶2.4。因为伊斯兰教对自杀持反对态度,认为自杀是犯罪。他们认为生命是真主给你的,信徒无权自杀。同时古兰经引导人们,如何去应付急性应激,减少冲动行为。天主教国家自杀率较新教为低。因天主教对自杀持严厉谴责态度,如将自杀者尸体赤裸着用马拖着游街示众。亚洲的日本国自杀率一贯较高,与信仰“武士道”有关,武士道崇仰“杀身成仁”、“悲壮而死”。邪教徒自杀更是举世震惊。如1978年11月18日美国的“人民圣殿教”成员914人集体自杀,横尸遍野。1993年4月19日美国“大卫教”也有86名信徒命赴黄泉。1997年3月6日“天堂之门”39名成员也集体服毒自尽。邪教宣扬“末世论”、“地球绝灭论”,鼓吹能拯救众生升天堂。一些心理素质差、不得志、受挫折者,往往上当受骗。同时,教主为达个人目的如敛财、性侵犯、犯罪等,而积极活动,引导一些人走上自杀之路。(www.xing528.com)

8.急性应激事件 急性应激事件往往会发生心理危机,如果危机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引发自杀。急性应激事件中包括以下生活事件:如配偶等人死亡、婚姻不幸、判刑、天灾人祸、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疾病、失业、家庭矛盾、性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离退休、下岗、工作失职、迁拆搬家、环境不良等等。

(四)生物学因素

1.个体生物化学因素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脑前额叶皮质具有抑制性控制作用,有产生多种反应策略能力的作用。自杀行为与前额叶皮质功能关系密切。又有研究表明,在自杀未遂者、精神疾病病人、人格障碍病人的脑脊液中,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也有研究指出,自杀死亡者脑前额叶5-HIAA数目减少与精神疾病诊断无关,为独立因素。更有学者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的5-HIAA低于中位值(92.5ng)者伴有较高的自杀死亡倾向。目前这方面研究正在加紧进行。

2.遗传因素 历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自杀确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有自杀家族史者自杀风险较正常者高4倍。有学者认为自杀与精神病遗传有关;也有人认为自杀是通过“冲动”性这一心理特质遗传而发生作用的;还有人认为自杀遗传是独立的,即自杀本身有遗传与其他因素无关。

四、自杀预防

(一)自杀预防的国际、国内背景

1.国际 联合国于1993年3月25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组织召开了有中国代表参加的“关于制订和贯彻综合性国家的自杀预防策略和对高危人群和其他受累者开展支持和康复服务条款的专家会议”,会后发表一份“贯彻自杀行为预防的国家策略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自杀是公共卫生中日益引起重视的领域,并要求会员国必须做到以下3条:

(1)认识到自杀是公共卫生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2)发展国家的预防规划,在可能情况下与其他公共卫生政策衔接。

(3)建立国家的协调委员会。

2.国内 中国的自杀预防于1980年后才大有改观,以后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学家积极引进参与及研究。1991年以后,广州、南京、天津、北京等相继成立了危机干预中心及自杀研究机构,1994年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对自杀预防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公开公布了我国的自杀率为22.2/10万人口(1993年),存在着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自杀高峰,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说明国家正在重视这一问题。

(二)自杀的评估和预测

1.自杀的高危人群的认定 根据WHO公布的有关资料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具有下列特征者为高危人群。

(1)既往有自杀未遂、自杀意念者、尤其是决心自杀经积极抢救存活者及多次自杀未遂者、频繁的自杀意念者。

(2)疾病: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物质依赖、人格障碍、性变态、强迫症、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包括慢性、难治疾病,如癌症、艾滋病、慢性疼痛、心衰、肾衰等。

(3)独身、丧偶、离异、失业、破裂家庭子女、下岗人员等。

(4)监狱犯人、劳动教养者、工读学校学生、大学新生、退休独居及违法或有不良记录者。

(5)性格不良具有冲动、依赖、过激思维且有阳性自杀家族史者。孤独不合群、人际关系长期紧张者。

(6)特殊职业如医生、作家、文艺工作者、律师。

(7)有生物学指标如脑脊液中5-HIAA为阳性指标者。

(8)近期遇有重大应激事件者。

2.自杀危机评定

(1)流露出自杀意念、且有准备行为,如写遗书、准备自杀工具。

(2)近期出现的心理危机未能恢复且有加重现象。

(3)患有精神疾病且抑郁情绪、幻觉、妄想症状加剧。

(4)躯体疾病症状恶化,病人及家人拒绝治疗。

(5)向对方报复攻击不成反而受损失者。

(6)自杀高危人群突然出现反常行为,如挥霍钱物、毁坏或赠送心爱物品。

(7)有关量表评定为阳性,如贝克抑郁调查表(BDI),自杀观念量表(SSI),自杀意向量表(SIS),贝克绝望量表(BHS)。

3.一般性自杀预防对策

(1)应建立和完善由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人事劳动部、妇联、农业部等参加的国家级的自杀预防协调组织。

(2)制定国家自杀预防规划并提供经费。大力支持建立各种性质的自杀预防机构,如危机干预中心、自杀预防中心、热线电话、网站、各类心理咨询机构。

(3)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提高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大力开展有关自杀预防的培训工作,包括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医师、教师、监管人员等,以提高他们对自杀高危人群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5)调动一切力量及时地对有自杀行为及自杀意念者进行有效的干预。

(6)应结合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网开展社区自杀预防服务。因为社区介入是自杀预防的关键。

(7)严格控制和管理那些可被轻生者就近利用的自杀工具,如精神药品、有毒农药、毒鼠药、剧毒药品、枪支等等。

(8)积极开展有关自杀和预防的研究工作,公布自杀资料,总结经验,表扬奖励先进。

4.不同人群及特殊环境的自杀预防

(1)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预防: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滥用病人是自杀高危人群中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资料报道,由于精神疾病原因自杀者占自杀总数的50%~70%。也有研究资料表明,几乎半数自杀者死前曾找过精神科服务部门。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精神疾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病情较重、疗效欠佳、有消极言行、有自杀意念者必须住院治疗。

3)提高住院病人的安全系数,积极尽快控制病情,有强烈自杀企图者给予电休克治疗。

4)对康复期病人加强康复治疗,长期关心、爱护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情是否恶化。

(2)学校自杀预防:学校预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小、中、大)。众多国家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及老年是自杀高峰年龄段。学校应做到:

1)加强老师及员工的心理卫生意识,最好每个学校配备一名以上的心理老师或心理卫生咨询员。

2)加强学校的心理卫生宣传工作,有条件的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减轻学生各种压力。

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对自杀的正确认识。

4)及时发现学生的自杀意念及反常言行。

5)鼓励同学自尊,互相友爱。

6)避免和制止在学校出现不良事件,如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恃强欺弱现象等。

(3)监狱自杀预防:自杀是监狱犯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一方面由于犯人本身有这样那样的不良性格和心理障碍,加之被捕和判刑后自由被剥夺,处于社会隔离状态,劳改的一定强度性及严厉的纪律会使其产生苦恼和绝望。因此,对犯人要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既要使他们认罪服法,也要使他们看到希望和将来。对有决心自杀者要及时发现迹象,如不服管理、失眠、哭喊、拒食、孤僻、拒服药、毁坏或赠送个人物品,与牢友交谈流露出绝望及自杀意念者等,应及时加强监护,杜绝自杀工具及机会。

(4)特殊地点的自杀预防:对常被自杀者选择的地点,像大桥、悬崖、宝塔、岩石、高建筑物、铁路及一些危险处,应搞好安全隔离措施、杜绝随便进入、设立规劝标记并派专人监视,劝阻自杀者。

对此,新闻媒体应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杀,同时利用本身优势积极开展自杀预防宣教工作。尽量少报道自杀新闻,不对自杀者表示同情,更不能变相颂扬自杀者。Derek的《最后出路》一书出版后,纽约市民采用书中详细描述的自杀方法自杀者增加。译成某国文字后,在该国也引起了同样效应。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受双方家长阻挠,一次看了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后,双双服毒自杀。他们的遗书均要求合葬在一起,并相信他们会像梁祝一样变成一对蝴蝶飞翔在人间。近来有人在网站发布了《自杀完全手册》,介绍了12种自杀方式,美化自杀,这实际上是在残害人的生命,是犯罪行为。因为有自杀念头的人,平时可能没有准备好自杀,当看到网站上这些美化自杀的信息、自杀方式具体生动的介绍后,自杀的念头会得到强化,自杀行为加速实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坚决措施,禁止这类文字在网上出现,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自杀是人类的悲剧,世界上每40秒钟有1人自杀死亡,每3秒钟有1人自杀未遂;自杀是年轻人(15~35岁)死亡原因前三位之一;每一个人自杀都给很多家人、朋友、单位在情感、经济上带来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自杀率减低也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因此全人类应积极投入到自杀预防工作中来。

【案例1】 某男,24岁,农民。新婚1月,服农药自杀,经综合医院抢救处理后,仍流露出自杀意念,家人伴其来到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中心咨询求助。

到中心后,小伙子一言不发,情绪低落,经亲切、反复的劝说,慢慢取得了他的信任,讲述了自杀的原因:小伙子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又不思进取,感到无聊,后来接触到黄色书刊,刚开始感到好奇,经常回忆书中所描写的性行为方面的内容,找兴奋,寻刺激,晚上出现频繁手淫,发展到后来在白天也出现手淫。一次被父母发现,受到批评,感到无地自容,但又控制不住地要手淫,很苦恼。特别在一次看了黄色录像后,想方设法弄钱买了一部放像机,整日沉迷其中,也不思干农活。在一次白天对着画面手淫时被父母发现,受到呵斥与打骂。其父母对他说:“一碗饭生一滴血,十滴血生一滴‘精’,你这样流尽了‘精’要伤身体,将来不能结婚,不能生小孩,要短命的!”同时找来一本指责手淫的书给他看,看到书上写到:“手淫有百害无一益……”随后,小伙子出现紧张、害怕,终日惶恐不安,寝食难为,身体和精神越来越差。后来父母匆匆帮助他结婚,可是新婚之夜因心理紧张无法同妻子性交而更加恐惧。一个月来一次也没有性交成功。妻子常为此暗暗哭泣。他认为是手淫的报应,这辈子害了妻子,害了家庭,所以只有一死了结。

耐心地听完叙述后,为防止其再次自杀,需快速治好他的阳痿。首先同他探讨关于手淫的看法。明确告诉他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是手淫无害,手淫对身体和心理反而有一定的益处。他一听感到一惊,又找出WHO有关对手淫认识的资料给他看,他看后眼睛一亮,好像看到了希望。然后给他讲解性解剖、性心理的基本知识,消除对性行为的荒诞无知及误解。指出他患了心因性阳痿,只要配合实施行为治疗,不吃药,不打针就能很快治好。同时批评其父母对手淫的不正确看法,又找其妻子谈话,要她主动配合,帮助丈夫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此外,对夫妻两人详细交代治疗阳痿的性感集中疗法4个阶段(非生殖器性感集中训练、生殖器性感集中训练、阴道容纳训练、阴道容纳并活动训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病人表示暂时放弃自杀打算,回去试试。经过各方努力,一个月后病人阳痿明显好转,两个月后打来感谢电话,称自己的“病”好了,谢谢中心救了他一命,救了他全家。

【案例2】 一个8岁的小男孩先后两次吃下去污粉和安眠药,试图自杀,他被抢救过来后,父母把他带到了中心。

中心工作人员亲切地握着孩子的手,慈母般地询问:“孩子,你这么小的年纪有什么伤心事,值得去死呢?”孩子哇的一声哭起来。经过细致的询问得知,原来孩子的父母整天忙于赚钱,东奔西跑,一直把孩子寄养在乡下伯父家,只有过年这几天才接回家。伯父有旧的教育观念,认为严师出高徒,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使他学习的弦绷得紧紧的,不堪重负,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孩子既失去了父母之爱,又缺少了孩童伙伴。一次与其他孩子发生争吵,被骂:“亲爸亲妈不要的孩子……”于是幼小心灵不堪承受如此的打击,只有用自杀来表示抗议,来获得父母之爱。咨询师对孩子父母进行了教育,明确指出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怀是孩子自杀的根本原因。孩子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和感情交流,无疑会造成心灵创伤。经过说理,孩子父母猛然醒悟了,认识和检讨了自己对孩子的失职。表示今后再也不会为了赚钱而放弃亲自抚养孩子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