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瓷器美及鉴赏的介绍,玉器美及鉴赏的介绍

瓷器美及鉴赏的介绍,玉器美及鉴赏的介绍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1 瓷器美及鉴赏瓷器的起源在中国,它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次伟大贡献。瓷器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东汉青瓷的出现,打开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尤其是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形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

瓷器美及鉴赏的介绍,玉器美及鉴赏的介绍

4.3.1 瓷器美及鉴赏

瓷器的起源在中国,它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次伟大贡献。 在古时候,古代帝王贵族为显示自己尊贵地位,搜罗民间工艺,因此瓷器的制作得以出现。 瓷器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1)中国瓷器的发展

(1)原始瓷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制作陶器的历程。一方面,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另一方面,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等缺点。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 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多以几何形出现,虽然手法粗糙,但构图新颖流畅,充分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 龙山文化的黑陶虽然少有装饰,但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从侧面表现了龙山文化惊人的制陶技巧。(附录图4.37)

我国商周时代就出现了瓷器,称为“原始青瓷”。之后,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2)东汉青瓷

东汉青瓷刚从原始瓷器过渡,又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在造型和装饰风格等方面还带有前期样式的烙印:胎土仍为就地取材,器型和装饰风格也源于原始青瓷,但在制瓷工艺上有显著提高。东汉青瓷的出现,打开了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3)魏晋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由于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因此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 同时,釉的种类也大大增加,出现了黄釉、酱釉、黑釉、黑褐釉等各种各样的釉类,并且发明了糊中挂彩的技艺。 值得一提的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制出了白瓷,使其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附录图4.36)

(4)唐瓷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 唐代由于瓷器产区较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当时的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附录图4.35)

(5)宋瓷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 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 举世闻名的汝窑(河南临汝)、官窑(河南开封) 、钧窑(河南禹州)、哥窑(浙江龙泉县)、定窑(河北曲阳)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 还有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龙泉窑,福建的建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吉州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附录图4.34)

(6)元瓷

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中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以便制瓷业更好发展。同时,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的发明,使得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并成功地烧制出卵白色的“枢府”釉,进一步提高了制瓷技术。尤其是元青花的烧制成功,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7)明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的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单色釉方面又烧成了鲜红、宝石红、翠青、娇黄、孔雀蓝等新品种,青花产量、品种之多,制作之精,史无前例,尤以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四朝作品成就最突出。“斗彩”和“五彩”的出现,把我国制瓷工艺推向了以彩瓷为主的黄金时代。 明代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出了许多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的高格调艺术精品,对推动制瓷工艺向高水平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附录图4.32)

(8)清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清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外,康熙时期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雍正时期烧造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的烧造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乾隆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就急转直下。尤其是由于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 再者由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最终寿终正寝,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至此落下帷幕。(附录图4.33)

2)瓷器的鉴赏

瓷器,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享誉海内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线性

瓷器由于是旋削而成,因此其造型形体的外轮廓线一般都是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极少用纯粹的直线造型。瓷器造型的轮廓线,如同中国画的中锋线饰,均匀对称、委婉曲折,刚柔相间、变化丰富。 瓷器追求的是造型的自然、饱满的意趣。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彩瓷,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的许多形式优美、韵味十足、线性饱满的经典瓷器造型。 其形制依靠自身展露的线形、体态以及置于空间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给人以线性美感。

陶瓷艺术的诞生、发展,恰似一个生命姿态的流转,由里而外,继而由外及里,自然回复,包含着起而复始的线性美指向。其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体,蕴涵着体量、空间与形象的相互作用。所以,线的感觉,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单线之词义,而是线所组合的形。 线性美的意义即显于此。

(2)形体美

瓷器形体之美具有广泛的含义。 从器物功能上说,它应该从属人体工程学;从材料上说,它应该符合材料成型、复制、烧成的特性;从造型上说,它应该遵从力学原理及泥性。 归根结底,瓷器形体之美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体,进而达到各得其所、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的审美要求。

一件瓷器,无论单纯还是复杂,在形式处理上,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局部之间,都应取舍得当,从而使得整体统一合理;同时,符合内在和外在的视觉和心理的互相照应。这样既保证了单纯造型不致乏味,又确保复杂造型不致繁缛。 有些瓷器造型虽然看似简单,仔细观赏但却富有韵味,极具形式感。 由于简单造型的形象感十分明确,因此越简单的造型越具有其审美意趣的包容性,它凭借概括性很强的外在审美线性,推出让人不禁赞美的器型。

(3)釉色

所谓上釉就是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把毛坯烧制好后拿出来涂上一层釉,然后再烧。 釉料包括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将其均匀地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进而烧制成有玻璃光泽的陶瓷。 釉色的丰富,自明清以来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所说的五颜六色、璀璨多姿的陶瓷釉色,每一分都凝聚着古往今来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 热烈、奔放、沉稳、雅静,无一不体现着火的艺术以及人类的审美心智。漫长的陶瓷历史,岁月沧桑,积淀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陶瓷之路釉彩的辉煌。 陶瓷的釉色之美,体现在光、色、透、洁四个方面,其审美特性令人遐思、心爱。 光者,晶莹、闪亮、夺目生辉;色者,纯净瑰丽、内蕴丰富;透者,清澈如玉,貌如乳汁;洁者,平滑无瑕,蕴涵内秀。一般坯体釉的厚度有0.1厘米,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质地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陶瓷釉彩之美,直接道出中国各窑场的绝美风采。 钧窑瑰丽如朝霞,官窑釉厚似凝脂,哥窑冰裂见神秘,景德镇影青则享“冰肌玉骨”之誉。 而越窑釉瓷以其青釉莹润获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称赞。 品味此句,犹如一抹清雅之气款款而来。 由于釉色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有所变化。平滑、光鲜、苦涩、凝重、阴冷、轻松、火热、温存等一切人的心理反应,都会因釉色观感而有所变化。艺术陶瓷釉色如诗般绚烂美丽,深深地打动着爱美人的心。

(4)装饰美

瓷器的装饰,首先要明确的是瓷器装饰是依附瓷器而存在的。 瓷器浑厚、轻巧、质朴、怪异等多种特点,就要求造型与装饰画面必须充分做到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造型的内在美,反之,则会破坏造型固有的美感。

写意青花气意恣纵、流利,虽着笔不多,却意境深远。 其线饰、分水敷染、点画,笔笔意到、形象率真,与造型留白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布局,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写意青花通常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艺术处理也是据造型而设、据造型而作。 画者的意趣在于把玩,经营造型范围中的黑白灰、点线面的构成要素,达到抒发胸中意气的目的。 与写意比肩的工笔瓷画(如粉彩、新彩、五彩、工笔青花),其标志性特色是精细。 大到亭台楼阁,小到凤钗绮纹,都得描绘得精细入微、一丝不苟。 工笔瓷画优于其他画种的方面就在于,它以巧妙的手法逼真地再现自然之物、现实之物,烘托人间情趣

[拓展阅读]

青花瓷的来历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 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 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 她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 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 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他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 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了各色各样式的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小宝顺着舅舅所指的方向,拼命朝山顶跑,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 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 从此,他潜心研制画料。 他将青花姑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饱蘸,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从此诞生了。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资料来源:摘自中华取名网。

4.3.2 玉器美及鉴赏

中国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据记载,我们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还有龙山文化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之后,历经商、周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1)玉器的分类

中国制造玉器,已经有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最初用玉制作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到打磨为精美佩饰,玉器发展到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玉器的种类繁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分成五大类:玉制工具、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佩饰玉器(饰玉)、丧葬玉器(葬玉)、实用和玩赏玉器。

(1)玉制工具

玉琢成的生产工具,常见于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玉制工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玉制工具主要种类和名称有斧、刀、铲、锛、斤、凿、镞、匕首、刮削器等。 玉制工具与青铜工具在形制上并无太大差异。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河南安阳)、三星堆祭祀坑(四川广汉)、江西新干大墓等处都出土过大量的玉制工具。(附录图4.42)

(2)礼仪玉器

礼器的产生来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与等级差别。 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活动。(附录图4.38)

玉璧、玉璋、玉琥、玉琮、玉圭和玉璜是古代六种主要的礼仪玉器。 据《周礼· 春官· 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作为六器,各自的功能其实并非只是一种,还演变出其他用途。

①玉璧。玉璧为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有圆孔,且边宽大于孔径的玉器。 它是祭天的礼仪玉器。玉环与玉璧同属一个类型。 两者形状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中孔的大小不一。 孔径大于边宽称玉环,两者总称璧环类。

②玉琮。玉琮是指外方、内圆、中空的柱形玉器,为祀地的玉礼器。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琮。 琮的纹饰为多兽面纹。 一般来说,纹饰雕琢于方柱体外部,以四边棱为中线,两个对称的小圆圈代表兽眼,凸起的短档代表兽口,绕方柱体一圈为一节,每节四个兽面纹,两节就八个,依次类推。 有些玉琮中部的直槽内雕有人兽复合图案,为先人崇拜的神徽图像。

③玉圭。玉圭是一种下端平直,上端尖锐或平整的长方形玉片。上端平整称平首圭,演变于石斧;上端尖锐称尖首圭,演变于石戈。玉圭中以青圭作为祭祀东方之神的礼玉。 东方之神是青龙,青龙是史前夏族社会的图腾。青龙为青色,则青圭用青玉来制作。

④玉璋。玉璋是指圭的上端斜着削出一道斜边的玉礼器。 《说文解字》称:“半圭为璋。”根据《周礼》所记,璋分赤璋、大璋、中璋、边璋和牙璋五种。 赤璋为祭祀南方之神的礼玉。朱雀是南方之神,这种神鸟为红色,因此赤璋用红色玛瑙来制作。

⑤玉琥。玉琥是一种虎形的白玉礼器,用于祭祀西方之神。 西方之神为白虎。 虎是史前社会中西方氏族的图腾,他们认为其祖先来源于虎。玉琥除了祭祀西方之神外,还有发兵之用。《说文解字》称其为发兵瑞玉。《古今新铨》中道:“兵威如虎,因而取象。 故琥应琢为虎形。”

⑥玉璜。玉璜是指其状似“虹”,以墨玉雕成的玉礼器,是用于祭祀北方之神玄武的礼玉。其形同龟蛇相缠,玉璜则是将其高度抽象化后的结果。通常认为“半璧为璜”,实际上玉璜的圆弧除180°外,还有120°和90°不等。 玉璜的表面有纹饰,有鳞纹、云纹、鸟纹、三角纹等。其两端底边平整或雕成兽头形,并常有一对小圆孔。玉璜除了作为玉礼器之外,亦逐渐转变为佩饰之用。

(3)丧葬玉器(葬玉)

从战国开始,逐渐发展出一套丧葬用玉制度。 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玉器。 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主要品种有以下几种。(附录图4.40)

①玉衣: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联而成的衣服。

②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玉含有蝉形,也有鱼形、珠形、方片形、贝形等,汉代盛行含蝉。

③玉塞:堵住死者九窍的玉器。

④玉握:执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有贝、猪等形,汉代用玉猪。

另外,还有玉枕、玉鞋、压脐、压眉等。

(4)装饰玉器

装饰玉器大致分成佩玉、陈设玉和器具玉三类。(附录图4.39)

①佩玉:可佩戴玉制饰品,包括项饰、首饰、耳饰、头饰、剑饰、服饰等。

②陈设玉:只适宜陈设在屋内架上的玉饰,如玉山、玉花插、玉插屏、玉花熏、玉如意等。

③器具玉:其实也多是用来陈设,因为这些玉制器具绝大多数不供实用。 只是它们的器形大都为用具,因而单独列出而称为器具玉,如玉斧、玉剑、玉钺、玉笔筒、玉笔架、玉镇纸(尺)、玉水盂等。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一种玉器的用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璧,即作为礼玉,同时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 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都随时代变化而演变。 例如,玉制工具早生早灭;牙璋晚生早灭;璧则产生早、使用时间长且不断演变。

2)玉器的鉴赏

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灿烂光芒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全过程。在人们心中,玉是美好与高尚的象征。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皆爱玉,玉作为文化和艺术,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琢磨、收藏、鉴赏……(www.xing528.com)

(1)材质

玉器鉴赏的首位要素是材质。“石之美者谓之玉”,一般来说,自然形成的,色彩艳丽、质地坚韧、化学性质稳定的美石,都可归为玉类。通常所说的玉以软玉和硬玉为主。 由山石类矿物组成的玉石称为软玉,粒度极细,具有油脂的凝脂美,如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使人观之舒服、摸之润美。硬玉为辉石类,质地坚硬,具有玻璃光泽。 无论软玉或硬玉,要求都是一致的,即质地致密坚硬,色泽晶莹艳丽。 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对于一件玉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更是玉材等级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2)工艺

玉器工艺是由玉料变为玉器的技术条件,但是不容易被人们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一般来说,砣工流畅,精致娴熟的应为上品;反之,工艺板滞纤弱、拖泥带水的则为下品。

(3)年代

玉器的年代是决定玉器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商西周及秦汉时代的玉器更有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玉器年代越久则价值越高,但不是绝对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玉器的工艺、纹饰、造型等特点确定玉器的年代。

(4)造型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玉器的造型是由玉器的功能和玉坯的形状所决定的。 造型也是决定玉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均衡而又稳定、均匀而不呆板的玉器是上品。

(5)艺术

艺术是玉器追求的最高境界。玉器讲究的是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但同时也是很难做到的。玉器的两大类艺术形态为创新与仿古。

(6)纹饰

纹饰作为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更容易被人们观察到。一般来说,玉器的纹饰取决于器型的需求,或者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如果纹饰疏密有度、繁简有序,章法结构有条不紊、和谐统一,就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拓展阅读]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坡肉玉石

殷志强

图4.2 东坡肉玉石

位于台北市士林双溪的“故宫博物院”,依山而建,气势恢宏。 藏品达100多万件,而最受大众喜欢的有两件,一件是清代翡翠白菜,另一件是清代东坡肉玉石。

东坡肉玉石,形体不大,长5.3厘米、宽6.6厘米、高5.7厘米,充其量只有江南红烧肉大小,知名度、美誉度又远远高于红烧肉。说实话,东坡肉玉石在院内数万件玉石器中并不重要,却受到大众极度欣赏与喜爱,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稀有,中国玉器史上仅见一件;二是稀奇,从形象到色泽,与红烧肉没有两样;三是亲切,与生活中饭桌上香喷喷的红烧肉一模一样,平常生活在艺术中得到了再现;四是自然,是清代巧色玉作品,几乎不加雕饰,宛若天成;五是联想,从此肉玉石,想到了千年来一直受美食家津津乐道的东坡肉。

此类杂色玉石,产于长江三峡地区。笔者曾在长江巫山小三峡收集到一块,不过不是东坡肉,而是筋条肉,极具层次感。此东坡肉玉石,取材于自然形态,随形施艺,仅在表皮毛孔、色泽上略加修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令人嘴馋。

东坡玉石这件玉石作品,其艺术水平及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虽无法与巴黎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画像相比,而在观众心目中的重要性却是一样的,不是镇馆之宝,却是明星之宝,是艺术形象大使。 由东坡肉玉石,引出一个艺术话题,就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最受大众喜欢?艺术史反复告诉我们: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生活是艺术不竭的源泉;真善是美的基础;亲切是艺术受宠的奥秘。

4.3.3 青铜器美及鉴赏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因此,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1)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是用红铜和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因此将青铜铸成的器物称为青铜器。

中国青铜时代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5世纪。经历1500多年,大体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同始终。

中国早期青铜器文化正值夏王朝时期,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典型的代表,而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山东岳石文化、辽宁下家店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早期的青铜制品。 其中,有礼器、乐器、兵器、饰品、工具等。 当时的人们已掌握冶炼、翻模制法等雕刻铸造青铜器的一整套工艺技术。

中期青铜器文化从商代至西周前期。 这个时期以商早期河南二里岗为代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则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代表,到西周则以陕西周原和丰镐遗址为代表。 此时青铜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也同时达到高峰。商代中期已经具备了大多数器种,并开始出现铭文。商晚期铜器种类丰富,盛行装饰繁茂的花纹,铭文字数见多,西周晚期仍继承商晚期传统。

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为青铜文化晚期,这时大量青铜币开始铸造。 在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铸造青铜货币的铜范。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普遍采用错金银、镶嵌、鎏金、针刻等新工艺,纹饰也日益向简单化发展。 战国晚期则日用器增多,青铜铸造风格向规格化和朴素转化。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皿的造型特征和各类器的发展演变情况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青铜器鉴别的重要方面。青铜器的分类有以用途的性质为标准的,如礼器中分为食器、酒器、水器等,而各个大类中还可按不同的器形做细分;也有的摆脱古代典籍的传统分类,采用现代分类法,如礼器归容器一门,而其下又可分为若干类,但由于此法混淆了器物的性质,我国的考古界多不采用。由于观察器形所取的角度不同,较为流行的是按器物的用途分类,此处主要是以器物的功用作为分类的标准。

(1)容器(附录图4.43至附录图4.46)

①食器:包括鼎、鬲、簋、敦、豆等。

②酒器:包括爵、角、樽、觥、方彝、卣、瓿、壶、瓶、缶等。

③水器:包括盘、鉴、盂、盆、匜等。

④度量衡器:包括釜、升、量、衡、尺、权等。

(2)乐器

乐器包括铙、钲、錞于、钟、铎、铃、鼓等。(附录图4.47)

(3)兵器

兵器包括戈、矛、铍、戟、钺、刀、剑、弩、镞、盔等。

(4)工具

工具包括斧、锛、凿、削、铲、镰、镢等。

(5)车马器

车马器包括辖、轭、轴饰、舆饰、毂饰、衡饰、銮等。

3)古青铜器的审美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1)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青铜器最古老的形式,即三足的“鼎”“鬲”来看,古代铸铜工艺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到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拥有了比原始陶器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爵、樽、鬲、壶、豆、角等。

①造型上。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演变与原始彩陶艺术在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一些由陶器发展而来,另一些则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②装饰上。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复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回纹或云雷纹,象征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早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便已出现过。

原始艺术中出现的纹饰原本是在石头上、木头上或黏土上的,而到了奴隶制时期,这种纹饰或直接转移,或直接在原来基础上改造又沿用到了金属上。 可以说,中国原始彩陶的造型与纹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装饰美学法则,并在夏商周三代王朝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2)三代青铜器艺术在美学风格上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社会中已经有一部分人完全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于铸造铜器和设计铜器形状与装饰纹样的脑力劳动,使艺术与劳动分离。通过对器物外形巧妙地“改造”,显现一个不但有力感而且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法则。 青铜器艺术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发明了错金技术,并在装饰中嵌绿松宝石,而且艺术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①对称与共用形。对称是青铜器纹饰的主要构图方式。 对称具有高贵、庄重、安定、朴素、条理、简单等情感特征,能使器物具有威严感和静态感,这也是大多数青铜器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兽面纹图是青铜器主要的纹饰,兽面纹能充分体现出对称的形式美。 以中部鼻梁为基准线,两边目纹相互对称,目上常常有眉,其侧有耳,下部两侧是兽口及兽腮,上部为额,额的两侧有凸出的兽角。 在兽面纹的两边是一段向上弯曲的体躯,体躯之下往往有兽足。所有兽面纹基本上都脱离不了这样的格局,这样对称的形式无疑让青铜器给人以更加雄沉神秘的感觉。

在青铜器纹饰中,常常伴随着对称出现的还有共用形的现象。 所谓共用形是指两个或多个形态存在共用部分。往往表现为形态并列叠置,造成一种一部分形为两个或者多个并列形所共有。因同一区域既属于甲,又属于乙,便显得自相矛盾,并失去明确性,使得事物处在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再由它控制整体组织结构,使形与形之间相互共存,构成独特的有机组合体。它完全摆脱了自然的生长的形式,然而却没有失去对象的特征,并能够用不合逻辑的形象表现出合乎逻辑的寓意。 此类共用形构形技巧既有具形式美感,又突破了呆板的写实方法,因此显得俏皮、生动、活泼。

②多样与统一。如三重花纹,常以细浅的雷纹作为底纹,加铸以粗重的饕餮纹,而饕餮角、面部、躯干和爪等部位又常常满饰云纹、鳞纹、雷纹、列刀纹等。 主题花纹与辅助花纹之间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青铜器便显得繁缛华美,又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这些纹饰种类繁多,布局却有主有次、和谐统一。 单独的纹饰不管怎样随意,重心处也总能体现出姿态的从容与稳健,如凤纹。不管是从个体还是整体上看,其均衡的纹饰都和整个端庄凝重的青铜器相协调。

③对比与调和。为了达到均衡的目的,青铜器的纹饰往往会采用对比与调和等手法。铜器纹饰很少单独地展示,常常是多种形式并现。 例如,饕餮纹常与夔纹、鸟纹搭配出现。同是奇异的夔纹,但相比之下玲珑简洁,正烘托出饕餮的威武巨大。 鸟纹则以其舒缓活泼的姿态来冲淡饕餮纹的狰狞与凶残。 此外,也常常出现不同形状的几何纹交错互补的情况。例如,圆形的涡纹、乳丁纹等常与方形的雷纹交错出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这样,棱角分明的方形便显得圆润起来,柔婉的圆形也有了力度,更能传达出天地间的和谐精神。 纹饰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体现出的是兼容并蓄、包容的和谐原则。

④条理与重复。青铜纹饰上的条理与重复体现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这种现象在几何纹样中最为常见,且多采用有规律的排布方式,产生一种节奏和韵律感。 二方连续是一个纹样或向左右或向上下连续成一条带子一般的图案。 其排列连续的方法很多,如均齐的排列、平衡的排列或混合式等。四方连续是一个纹样单位能向四周重复地连续和延伸扩展的图案,又可分梯形连续、菱形连续、四切方形连续等格式。

[拓展阅读]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节选)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开始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一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最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长180米,西墙长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 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 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三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 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 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的遗迹。……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可谓无不精湛到极致,然而材料中不存在锌。 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锌通常和铅伴生,而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离的?三星堆的冶炼技术来自何方?是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对此,许多专家有不同的猜测。

有人认为,这是本地独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人认为,这是受周边邻国,尤其是中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

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受荆楚文化影响。

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器颇受西亚、近东、南亚等地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是文化采借的产物。

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章华通过比较三星堆与中原地区等地出土的青铜器认为,从纹饰的整体风格来看,商文化的同类青铜器明显要细致规范得多,而三星堆系青铜容器的纹饰总的来说显得粗犷。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应该是三星堆人在商式铜器的基础上,按照三星堆社会独有的宗教信仰及其在宗教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功能进行设计并铸造的。

……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

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 有人说这些海贝用作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 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令人不可思议。

资料来源:节选自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