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色彩的知觉对话的分析介绍

色彩的知觉对话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色彩的联觉色彩的联觉,是指人们在色彩知觉过程中自身感觉分析相互作用的联想性知觉。所以,在对色彩联觉的心理分析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一般又有特殊,简单机械地按某一结论套用是不能成立的。色彩轻重感的处理,在色彩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色彩软硬感主要决定于明度,而纯度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色彩的知觉对话的分析介绍

6.1 色彩的知觉对话

6.1.1 色彩的感情语言

色彩的感觉过程,是人们对色彩知觉所经历的经验性物理—生理—心理过程,是客观认识对象(物体色)与主观认识主体(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美国学者波林指出:“生理学无论如何也不能逃避心理学视网膜现象的每一种陈述都涉及心理学问题。”正因为如此,国际学术界对色彩感觉的研究,既是心理学科的,也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并在近代有了较大进展,如对色彩的冷暖、软硬、轻重等的色彩共感心理,是近代实验美学学派的研究课题,也已提供了大量例证与实验数据;以色觉的生理因素为依据,从色彩的生理悦意论证,则提供了对色彩明快或忧郁感的论述,反映了快乐派美学学派的基本观点。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视觉不仅是眼睛的事情,谁都知道,理智的记忆和思考总是伴随着视觉。”因此,色彩心理就不仅涉及视觉生理信息判断,而其他感觉分析器(如耳、鼻、舌、皮肤等)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总是综合地、交叉地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色觉判断,发生着联觉的思维活动。如红、蓝色的冷暖感,就综合了人们对酷日的炎热与冰雪的寒冷,热和冷的触觉温度经验;不同色彩的酸、甜、苦、辣感觉,是由某色引起对这色某一食物的味觉生理经验的后唤联觉;把从高音到低音的不同分贝的音阶与从高明度到低明度的不同色联系,即将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的程度相类比,就产生了听觉范畴音乐中不同音阶与视觉色彩的不同明度、色相的色彩听觉的音乐感。

(1)色彩的联觉

色彩的联觉,是指人们在色彩知觉过程中自身感觉分析相互作用的联想性知觉。色觉是由视觉器官分析判断的,但人们的多种感觉器官是相互作用而不可分离的,所以当色彩现象对视神经刺激时,人们自身的多元化感觉中枢形成通路,引起多种分析器神经的兴奋,唤起感觉经验,对某一色彩现象的判断就不仅仅是视觉范畴,也包含了其他感觉分析器范畴的反应及理性的记忆思考,因而有色彩的冷暖、轻重、强弱、明快或忧郁等色彩的心理对应,以及不同的好恶要求。

在联觉的色彩心理活动中,色彩对视网膜刺激程度的生理因素虽起着第一位的作用,但形成联觉结论的主导因素却是思维活动的理性原因,因此,不同的经历、个性、年龄、文化、民族、性别等,对同一色彩的联觉结论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如一样是春天的红花,可引出“红杏枝头春意闹”与“寂寞宫红花”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是金秋时节,却可引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一喜一悲的不同情绪结论。所以,在对色彩联觉的心理分析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一般又有特殊,简单机械地按某一结论套用是不能成立的。

(2)色彩的冷暖联想

色彩的冷暖通常是由色相的差别而决定。以P·C·C·S色相环为例,大致范围是红—橙—黄为暖色系;蓝绿—绿—蓝紫为冷色系;绿—黄绿及紫—紫红为中性色系。但在色彩设计中,一切冷暖色感均来自不同色的组合对比,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就某一色套用冷暖结论。如,以同处暖色系的各色相对比,R色系中玫瑰红偏冷,朱橙红偏暖;Y色系中柠黄偏冷,中黄偏暖;单独以中性色系各色相比较,蓝味绿偏冷,黄味绿偏暖,蓝味紫偏冷,红味紫偏暖;在无彩色系中,通常白、灰偏冷,黑色中性。但如果以黑、白对比组合,则由于对比而使黑色产生暖感。各色的生理刺激度不同,加之人们视觉经验积累的差异,就产生了色联想的冷暖差别。

(3)色彩的轻重联想

决定色彩轻重感的是明度因素。在色彩组合中,明亮的色有轻感,而深暗的色有重感。由于人们对客观物体的判断总是以视觉信息为主,因此,即使是同样重量的不同物品,由于外表色感的不同,会影响轻重感判断结论。色彩轻重感的处理,在色彩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如室内设计,通常是天顶(天花板)为明亮的浅色,地面、地毯等为中深色;包装装潢设计,通常男士用品为重色调,女士用品为浅色调。

(4)色彩的软硬联想

羊毛让人感觉很软,钢铁、玻璃让人感觉很硬,色彩也有让人感觉到软硬的变化。色彩软硬感主要决定于明度,而纯度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浅亮的色有软感,而深暗的色有硬感,但是,高明度的明亮白色由于其刺激度强而略具硬感。以P·C·C·S色调区域为例,高纯度及低纯度色区的色有一定硬感,而中纯度色区的色则相对地有软感。纯色相通常是具有硬感,且各色相间无明显差异,而纯色加白,增加软感;纯色加黑则硬感不变;而纯色加灰,随着含灰量递增,则由软向硬转变。

(5)色彩的强弱联想

决定色彩强弱感的是明度和纯度因素,而色相因素影响甚小。以明度为例,V5为中性感,V6以上有弱感(但高明度的白色则弱感降低),V4以下则有强感。以纯度为例,S5为界,纯度提高则强感增加,反之则减弱,但S2以下则呈中性感。大致而言,即暗色和鲜艳色有强感,而明亮色和灰浊色有弱感。

(6)色彩的华丽、朴素联想

色彩感觉有华丽与朴素之别,这种感觉主要与纯度和明度有关,纯度愈高,华丽感愈强;明度的影响较小些,明度高的色约感华丽,明度低的色约感朴素。以色调而言,活动、高明度、高纯度的色调具有华丽感,而沉静、低明度的色调则有朴素感。

(7)色彩的明快、忧郁联想

决定这一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和纯度,而色相的对比则是次要因素。人类有向往光明、向往自然的本能,因此要表现明快与忧郁的色彩感觉,以明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即明亮、鲜艳的色呈明快感,而深暗、灰浊的色呈忧郁感。

在纯色相中,有不同的明快、忧郁或中性感,但差异不甚明显,更何况在实际色彩设计中纯色相的组合少于以纯色和复色或复色之间的组合。即使是有明快感的色相,若降低其明度,就带来忧郁感;反之,忧郁感的色相若提高明度,也可转换为明快感。

在无彩色系的黑、白、灰中,黑色呈忧郁感,白色呈明快感,而灰色则具中性感。

(8)色彩的兴奋、沉静联想

这一色感与色彩的三属性均有关联,而以纯度影响最为明显。以纯度分析,C8为中性,C9以上为兴奋色,则C7以下为沉静色;以明度分析,V7为中性,V8以上为兴奋色,V6以下为沉静色,即高纯度或高明度的色为兴奋色,而中、低纯度或中、低明度的色是沉静色;以色相分析,紫、绿为中性,蓝紫、蓝、蓝绿属沉静色,而红紫、红、品红、橙、黄、黄绿都属于兴奋色。在色彩设计中,应因功能选择而定,如公共标志、城市广告、儿童用品、运动健身装等,以用兴奋色为宜,而家庭室内环境图书馆、休息场所以及医院等则用沉静色为宜。

6.1.2 色彩的心理感应

(1)听觉与色彩

康定斯基认为:“强烈的黄色给人的感觉,就像尖锐的小号的音色,浅蓝色的感觉像长笛,深蓝色随着浓度的增加,就像低音提琴。”

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德彪西率先在听觉与视觉、音响与色彩感觉转换上作了开拓性尝试。他的交响乐作品《大海》,以音符组合、音色对比的音乐手段,描绘了晨曦时由紫变蓝、红日东升的天空色彩,也刻画了中午的阳光色彩及蓝天白云的视觉形象。

捷克音乐家斯美塔纳,在他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中,也进行了联感的成功尝试,他的高音旋律表现水色的清澈、透明而有冷感,以低音旋律表现另一条河流不同水色的暖感,而以高低音旋律的起伏组合表现了不同水色的两河汇流。

尽管所谓的“色听论”的观点在学术上尚值得商榷,但这一观点对当今色彩设计及国际流行色的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如国外一度曾风行“迪斯科色彩”舞曲的强烈节奏引起色彩联感的多种纯色相组合配色,也算是“色听论”概念的引申。在国际流行色的预测中,“色听论”的心理感应语言也是常用的,并以音乐曲调命名色组,如曾有“华尔兹舞曲”、“塔兰台拉”及“加沃特”的色组名称,实际上就是低纯度复色、高纯度纯色及弱对比复色的三个色组。这种借助视觉与听觉的心理感应作用,以音乐语言命名流行色色组,在色彩倾向的表述上以其音乐性而别具艺术魅力,这也更有利于色彩设计的信息渲染及记忆留存。

(2)味觉与色彩

色彩视觉引起的味觉心理感应同样是当代实验心理学派的研究内容。色彩的味觉是以食品味觉的经验而产生心理感应的,受不同地区饮食习惯的局限。

在我国,因各地食物结构的不同,色彩的味觉也必然有所差异,如红色在部分极少食用辣椒的地区,可能心理感应为水果的甜味。但共性的色味心理感应是:

1)辣。由红、黄色为主,以对比性的绿、灰蓝为辅的色组合。

2)酸。由柠黄、青绿为主,以蓝、黄为辅的色组合。

3)苦。由低明度、低纯度、带灰的深色组合。

4)甜。由暖色相,明度、纯度较高的红、黄色组合。

5)涩。由带浊的灰绿、蓝绿、橙黄色组合。

色彩的味觉心理感应因素,作为对一定地区销售食品包装装潢色彩设计,颇有参考价值。

(3)色彩的形貌

生活中的自然色彩或色彩设计体现的色彩,自身并无形体结构,总是依附一定的形并静态地存立着。这千百年来因循的观念,现已为近代一些学者所非议,他们认为静态的色彩在人们视觉中会产生似动的动态感觉,不同的色有它不依附于外形的自身特有的形状感,即色彩的形貌论。根据各家的见解,可以归纳为:

1)红色。具有重量感和不透明性,这与正方形的静止、庄重强烈感的形状一致。

2)橙色。介于红、黄之间,故性格居于两者之间,与长方形形状一致。

3)黄色。明散而没有重量,但具积极、敏锐、活跃的特征,与锐角结构并有进取感的正三角形一致。

4)绿色。六角形给人冷静、自然的感觉,不如黄的强烈,故角度均为钝角

5)蓝色。具有轻快、柔和、流动感,与有移动感的圆形相一致。

6)紫色。椭圆形,柔和、女性、无锐利感和其他特征。

在色彩具有自身“力”的基本模式探索中,康定斯基的见解影响较大,他认为黄色的“力”是离心的,蓝色的“力”是向心的,而红色的“力”是稳定的。

色彩受形的影响很大,如同样为三角形,分别为红、黄、蓝,所显示的色彩表情完全不相同。不难发现,某一色彩在某一形上,可能会抹杀色彩本身的价值感,而换在另一形上,则可能反而被更加强调,更加相得益彰。

6.1.3 色彩的隐喻认识(www.xing528.com)

在对客观色彩现象的审美过程中,由于受人们这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审美判断的结论总是使无生命的客观色彩披上了感情的外衣,形成了对色彩好恶感和色彩象征的色彩隐喻。

(1)色彩与血型

色彩与人类的感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用以来表露心声。至于何种颜色与何种感情的关系密切,则因个性差异、时代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存在,很难一概而论。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爱好何种颜色和个性之间有较深的关系,人的个性与血型又有直接关系,这里就人的血型、性格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1)O型血。其个性特色是火爆、刚直、热烈、直爽、明朗、果断、勇敢等,与红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2)A型血。个性特色是压抑、沉默、优柔寡断、内向、矛盾、心情阴郁、裹足不前、个性不明朗、羞涩、保守,与蓝色、偏蓝紫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3)B型血。个性特色开朗、外向、活泼、明亮、爽快、好奇、多变不安定、多面性等,与黄绿色系统的色彩相同。

4)AB型血。个性极端、忽明忽暗、兼有明朗和阴郁的交叉情绪,倔强、孤僻、动静皆宜,与紫色系统相类似。

(2)色彩与好恶

用实验心理学的调查、测试方法,可得出对色彩好恶程度的具体结论,但由于受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等多种因素限制,不少调查报告的结论往往互相乖舛不一,虽各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绝不可能得出统一而普遍适用的结论。

以下是对色彩的爱好倾向和属性的分类(仅供参考):

1)喜欢明色,讨厌暗。体重未满50kg的瘦小型,年纪不大,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兴趣广泛,喜欢欣赏艺术;四十来岁,自营工商业,学历较低,收入较少,虽然体格、个性和社会经济条件都不佳,但仍然过着乐观的生活。

2)喜欢暗色,讨厌明色。体型微胖,年纪大者居多,对工作岗位感到满足,但对生活中的事有许多不满,交际范围狭窄,心情抑郁,有些神经质,女性则还不到中年,大都是学生、主妇或从事服务、推销等行业,年收入中等水平,会自我否定或自我怀疑。

3)喜欢较不刺激的颜色,讨厌紫、橙、黄等纯色。拥有许多舶来品,个性中庸,体格不佳,造型感觉差劲,大都是经济报刊的读者,对自己充满自信,属于很容易适应社会的“自信型人物”,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或六十岁左右。

4)喜欢具有刺激性的颜色,讨厌中间色的明淡色。拥有的舶来品不多,个性随和,稍缺乏活动性,也缺乏攻击性,比较主观,但难以和别人相处,体格稍差,对造型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年轻,对自己缺乏自信,遇事总是一味退缩。

5)讨厌紫色系统的颜色。所拥有的舶来品不多,对家庭、工作岗位和知识教养等感到不满,一赚到外快就会花光,大都是单身、结婚不久或孩子自立的老年人,造型感觉不佳,年龄较大。

6)喜欢紫色系统的颜色。拥有许多舶来品,对家庭、工作岗位和知识教养感到满足,热衷于一些有趣味的事务和运动,对体力充满自信,大多是年轻人或中年人,造型感觉良好,生活过得从容,想法较具弹性

以下是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上的对色彩爱好的属性分类(仅供参考):

幼儿男性:蓝、黄、橙、粉红、黑、极浅的绿、黄绿、绿蓝色。

幼儿女性:黄、橙、红、紫、黄绿、粉红、孔雀蓝、极浅的蓝绿色。

小学生男性:橙、黄、极浅的蓝绿、黄、绿、白、孔雀蓝、绿、蓝、浅蓝色。

小学生女性:极浅的绿、橙、黄、孔雀蓝、白、黄绿、绿、浅蓝、奶油色。

中学生男性:黄、极浅的绿、橙、黄绿、白、浅蓝、极浅的蓝绿、绿、孔雀蓝。

中学生女性:黄绿、孔雀蓝、极浅的绿、白、浅蓝、橙、黄、绿、蓝绿色。

20岁左右男性:橙、浅蓝、黄绿、黄、极浅的绿、黑、蓝绿、蓝色。

20岁左右女性:黄、白、橙、红、黑、浅蓝、孔雀蓝、黄绿、暗褐色。

30岁左右男性:橙、浅蓝、绿、浅绿、黄、白、孔雀蓝、红色。

30岁左右女性:白、黄、浅蓝、绿、奶油色、黑、粉红、红、红紫色。

40岁左右男性:黄绿、蓝、橙、黄、浅蓝、绿、白、极浅色、粉红色。

40岁左右女性:白、橙、红、黄、奶油色、浅蓝、黄绿、粉红、浅绿、黑色。

50岁左右男性:浅蓝、浅绿、橙、黄绿、赭红、褐灰、灰色。

50岁左右女性:白、黄、浅绿、粉红、浅蓝、灰色。

(3)色彩与象征

1)红。具有双重象征性。它令人联想到火(光明、希望和热能)与血(暴力和危险感);它既是积极的、前进的、喜庆的、革命的象征(如红旗、春联、节喜),又是危险、警告的象征(如交通禁令、消防设备)。

我国为尚红的民族,女装以红为美,故对女性予以“红装”、“红袖”、“红楼”、“红颜”等的赞誉,而数千年来传统的民间喜庆色就是红色。在我国历史上,朱色也就是正红,红色是高贵、富有的象征,即所谓的“朱门”、“朱邸”、“朱轩”、“朱衣”等的描绘。

红色如果与黑、灰、白色调和,就会改变其原有品性,体现着沉稳(暗红)、内向(红灰)、热情(浅红),这也是色彩设计中常用的。

2)橙。是居于红、黄色相之间而兼有两色品性的色。既有光辉、火热的色感,又兼明朗、活泼的品性,但有时也作为疑惑、嫉妒的象征。橙色如与黑、灰、白调和,就失去了原先色彩性格而趋向于安定(深棕)、温和(灰棕)、亲切(米灰、黄灰)的温暖色感,也是欧洲人习惯所称的“牛奶加咖啡”色,是欧洲服装室内装饰的常用色,也曾是国际、国内的流行色。

3)黄。是所有纯色相中明度最亮的色。它光亮夺目,有着光明、希望、明朗、庄严及高贵的象征。在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黄色作为中央集权的权力象征色彩,为历代帝王所专用。在东方的宗教中,也用于宗教建筑、用器上的色彩,是信仰、神圣、虔诚的象征色。

黄色以它光辉眩目的色感被康定斯基称为“夜晚的灯光”,如何在色彩设计中大面积地使用,是专业设计工作者应予以注意研讨的问题。

黄色与白色调和则为浅黄色,有着和平、温柔而潇洒的色彩品性,适用于多种用品的色彩设计。

4)绿。绿色是人们最常见而悦目的自然色彩,是理想、希望、和平、青春的象征。绿色有利于人们恢复视觉疲劳,它引起希望、生命、安全的联想,因此,绿色普遍用于通行、安全标志和机械开启、安全标示。

绿色与黄调和为黄味绿,它既有绿色性格而更为明朗、宛如早春二月万物萌芽,更赋青春活力。绿色与蓝色调和为青味绿,也就是海绿色(Sea green,即奥斯特瓦德色相环的第20号色),对绿与青的性格兼收并蓄,另具新意,它在品性上既有青春活力、活泼、艳丽的一面,又有端庄、沉静而内向的另一面,具有温柔、智能的女性美德象征。

5)蓝。蓝色是大自然中大面积的色,是万里晴空,浩淼大海的色彩,是沉静、广远、理智的象征。中国传统及民间俗称的蓝色,是指一种深青色,它深沉、宁静,但有一定的消沉感。

6)紫。是色相环中明度最低的色,沉着、宁静、优雅,但也有孤傲消极的象征。紫色在中国古代曾作为君王专用,而在南北朝、唐朝则为贵官、公侯的服饰专用,是高贵的象征。大面积的纯色相紫色在我国民间是不受欢迎的,常作为点缀之用。以紫色加白调和是粉紫色,它改变了原先紫色的消极品性,是具有轻柔、优美、典雅而充满女性美感的色彩,并一度成为女装的流行色。

7)黑、白、灰。这是一组无彩系色的中性色。黑色具有它象征性的两重性,它既有庄重、肃穆、内向的积极象征,又有黑暗、罪恶、寂寞的消极象征。对黑色这一审美客体,不同的审美主体,会得出积极或消极截然对立的审美结论,“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骚人墨客对黑夜产生了秉烛夜游的审美结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有着丑恶心灵的犯罪者却得出了正可进行罪恶活动的结论。

白色有着纯洁、光明、轻快的象征。在西方国家,是作为婚事的服色,而我国则是传统的丧服色,这一习俗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正因如此,在我国很少使用大面积的白色,但却是与其他色彩组合的极重要的色。

灰色作为中性色,是不明确、平凡、温和而无个性的色,但它在色彩设计中与黑、白同样发挥着配色的作用。由于灰色的温和品性,当配色时部分色眩目而不协调时,灰色可降低鲜艳度,达到调和目的。

8)金银。由于金银本身的价格昂贵和特有的光泽,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惯用,形成了此色的高贵、光彩、荣华、豪华的象征。在色彩设计中,适当的金银运用可增加商品的档次感、华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