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文化艺术的魅力分析介绍

戏剧文化艺术的魅力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就是古希腊戏剧展示的魅力所在。古希腊戏剧原本是统治者为了宣传自己的政策和思想而采取的艺术手段。这便是戏剧本身的魅力所在。由此看来,古希腊戏剧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紧紧地抓住了观众,并征服了观众。此时的戏剧活动也不再像古希腊时代,只是靠每年三次的戏剧节表演了。

戏剧文化艺术的魅力分析介绍

三、戏剧文化艺术的魅力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剧,其创作是为了给人演出,其演出是为了让人观赏,而观赏是为了让人身心得到愉悦,情感得到满足。歌德认为:“如果诗人复述历史家的记载,那还要诗人干什么呢?诗人必须比历史家走得远些,写得更好写。索福克勒斯所写的人物都显出那位伟大诗人的高尚心灵莎士比亚走得更远些,他把所写的罗马人变成了英国人。他这样做是对的,否则英国人就不会懂”(7)。可见,戏剧艺术的魅力就体现在戏剧创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把握上,体现在整个戏剧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形成的那种相互感应、相互作用之中。可以说戏剧是创作者、表演者与观众在体验和认识生活、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心灵沟通或直接交流、和谐共融的必然产物。正是演员们恰到好处的表演,剧作家准确精到地对生活的把握和阐释,将观众带到了想象的、审美的艺术天地,诱发了观众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观众们在获得娱乐和教育的同时,又以其喜怒哀乐的自然情感流露回馈于演员的艺术表演和作家的艺术展示。所有的戏剧活动参与者如果都达到了全身心的投入,那么心有灵犀的沟通将标识出戏剧本身的价值与魅力。因此,创作者、表演者、观赏者之间因戏剧活动而达成的互动是戏剧艺术的真切追求,而其效果的好坏、得失,恰恰揭示着戏剧艺术魅力的大小与轻重。

当然,戏剧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它的魅力既取决于创作者的修养和才干,也取决于表演者的天分和技艺,更取决于观赏者的素质与品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戏剧艺术活动的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因此,不同时代诞生的戏剧艺术的魅力的内涵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反观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便会得出一个清楚的概念。

古希腊每年都有三个戏剧节,即:一二月之交举行的“勒奈亚节”;三四月间举行的“酒神大节”;十二月、一月期间在农村举行的“乡村酒神节”。在这些节日里,一切事情都被停办,大多公民以及妇女、儿童、奴隶都能去看戏剧表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古希腊人的生活被戏剧活动所笼罩,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去看戏剧表演,他们有的很早就来到剧场里等待,甚至夜里就去占座;他们有时因不用付任何费用而拖家带口,甚至走上十几里的路。剧场里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观众成为了戏剧成功与否的裁决者。于是,一出好戏,聚精会神的人们会为它叫好、鼓掌,要求重演;而一出拙劣的戏,人们会起哄、叫倒好,用果实或石头击打演员,甚至会导致戏剧演出不得不中断,或者演员被轰下台去。我们眼前呈现的情景是:观众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表露与演员们的表演、戏剧作品的成功与否联系在了一起;戏剧内容的展示与人们的生活、劳动能否被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整个剧场的氛围和观众们的审美趣味与喜好认同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效果延伸到了戏剧节之外的日子,戏剧主宰了人们的情感,戏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戏剧在带给人们娱乐的同时,给人以指导和教益。这就是古希腊戏剧展示的魅力所在。

古希腊戏剧原本是统治者为了宣传自己的政策和思想而采取的艺术手段。统治者要推行奴隶主民主制,为宣传民主思想而大力提倡戏剧活动是使其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文艺方针。但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戏剧能够对大众具有那样浓重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这关键在于他们是把这种艺术手段与宣传教育民众的目的最终同大众的娱乐活动、欣赏表演活动结合在了一起。按照古希腊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是摹仿较好的人,而喜剧是摹仿较差的人。那么,悲剧诗人们就只能用悲剧的内容赢取观众的同情心,喜剧诗人们却可以在和观众们的戏谑玩笑中达到其目的。这样一来,大众便在悲剧中得到了愉悦和教育,或在喜剧中得到了享受与满足。这便是戏剧本身的魅力所在。由此看来,古希腊戏剧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紧紧地抓住了观众,并征服了观众。戏剧理论因它而生,它为理论进行着诠释,理论则又推动着它不断发展进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戏剧活动的完美追求,最终使它成为了西方文艺体裁中的高级样式之一。(www.xing528.com)

文艺复兴时代至17世纪的西方,欧洲各国的统治阶级或是借古代文化以期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或是把古代文化奉为典范以望建立千秋功业,自然都十分重视在古代文化艺术中相当繁荣的戏剧。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法国的路易十四国王,对戏剧艺术活动都可谓情有独钟。在统治者的意识驱使下,戏剧的地位与价值不用戏剧艺术家自己去标榜,王室及权贵们已纷纷把观赏戏剧、讨论戏剧,甚至是亲自介入戏剧活动作为了其身份和教养的标志。他们不仅全面领会着最高统治者的意愿,去倡导戏剧的创作和演出,而且极力推动并约束着戏剧按照他们的理念去发展。这个时期的观众依然有大量的平民百姓,不过这些人的好恶取舍已不能左右戏剧艺术的繁荣兴衰,国王权贵们的思想意志就是法律,就是文艺政策,对戏剧艺术来讲也是如此。当然随着戏剧艺术的提高与完善,其魅力非但未减,反而激发着戏剧艺术活动再次走向了高潮。于是,戏剧家辈出,艺术水平渐高;戏剧作品大量涌现,其价值在思想的驱动下远胜于古代戏剧。加上戏剧理论著作和戏剧批评的众多建树,这些都为西方戏剧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时,戏剧艺术成就的高低成为了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水准的重要方面。

戏剧艺术活动进入18世纪之后,理论上的探求更为显著,与启蒙思想、启蒙文学相一致,启蒙戏剧不仅在形式上有了创新,在理论上有了开拓,更在艺术实践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贴近。尽管一些作品难免“把个人变成了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致斐·拉萨尔》),说教的意味未免太明显,但如《阴谋与爱情》之类的反映现实、展示阶级矛盾与对立、表现人们自由平等、反对压迫、争取人权的要求和情绪的杰出作品,却代表了戏剧艺术的主流。此时的戏剧活动也不再像古希腊时代,只是靠每年三次的戏剧节表演了。戏剧已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中真正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戏剧的发展进入19世纪后期,又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态势。流派繁多,倾向各异,追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表现出无法否认的一致性,那就是所有那些新的戏剧艺术活动的探索者们都要求在新的条件下,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理念束缚,突破演剧中观演者因乐池、帷幕等造成的物质间隔,以及表演者与观众心理上的障碍,追求舞台假定性本质和表演艺术的魅力。尤其是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戏剧“三一律”、“四堵墙”等理论和教条,以重叙述、重表现、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深层意识来结构戏剧。雨果为代表的浪漫派美学思想中所包含的“现代性”因素,被现代派戏剧艺术家们发挥的结果,更表现为对非理性、意志自由、下意识,甚至是荒诞、无意义等概念的注重和强调。而现代西方的大多数观众对戏剧的欣赏趣味和欣赏心理已与传统意义上的要求相去甚远。尤其表现出对于戏剧舞台上的角色在那里对主题思想和内容进行的解释或阐述都已不再能接受。他们此时所关注的恰恰是戏剧本身的艺术表现力,戏剧艺术已不再是生活中的点缀和仅供人们茶余饭后咀嚼的“甜点”,而真正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也正是人们对戏剧关注点的变化,使戏剧艺术活动真正实现了对戏剧本质的回归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指出:“在正在到来的时代里,艺术将把新的首创精神变成娱乐的源泉,而这种新的首创精神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生计。一旦它毫无阻挡地得到发展,就很可能成为所有享受中最大的一种享受”。而戏剧艺术就恰恰是这样一种具有极大“享受”意义与价值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