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改进,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做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工作。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

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某些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革进程中产生的负面作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和大学生个体成长进程中缺少磨炼等。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改进,要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特点,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做好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工作。

(一)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当代大学生已经具有了比较强烈的主体性,在其思想道德特别是价值观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如果教育者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把大学生当作一种“容器”进行罐装,就不可能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应当时时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在课堂中寻找理论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满足大学生追求新型科学价值观的愿望。

(二)与时俱进、联系实际,更新价值观教育内容

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所在,也是思想教育的生命力所在。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最为根本的是要紧紧抓住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来进行。只有将传授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成才目标、成才途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大学生自身成才和发展的内驱力,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教育内容还应当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时更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如何使外部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德?从根本上说,这个转化只能在大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他们在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他人行为的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一定的行为能力,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由知到信,从信到行的两次飞跃。(www.xing528.com)

(三)认真研究各年级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长期不懈的教育

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思想发展轨迹和成长规律,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吻合的思想教育内容、措施和办法,这些内容和措施是常规性的,不论谁做学生工作都应当遵循,决不因人而异。

(四)拓宽思路,创新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

创新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教师应当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只有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才能使学生把正确的人生信念内化为正确的人生行为,并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格习惯。也只有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才能发现学生人生观和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随时加以教育和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