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格林斯潘传:负责金融危机的美国低利率政策

格林斯潘传:负责金融危机的美国低利率政策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认为,格林斯潘执行的货币政策是造成危机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原因。由于房地产热,美国房贷市场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新模式,如让购房者可以几乎不付首期即可买房,或者在一定年限内只付利息不付本金。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吹起了一个巨大的资本泡沫,最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世界被深深地套入其中。结果是,博恩被免职。他的批评者们对这一说法毫不认同。

格林斯潘传:负责金融危机的美国低利率政策

大危机总会把一些大人物拉下神坛。这一次,被拉下神坛的是格林斯潘。很多人认为,格林斯潘执行的货币政策是造成危机的重要甚至是主要原因。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和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在克林顿时代,甚至创造出“零通货膨胀”的奇迹,格林斯潘因而被誉为“最伟大的央行行长”。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到来之后,格林斯潘从神坛上跌落下来。

2000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由此导致了2001年的经济衰退,当年又发生了“911事件”,为了提振陷入低迷的美国经济,美联储连续降低利率13次,使美国的短期利率从6%猛降至1%,成为美国“二战”后的最低利率水平,并且将此低利率维持了约两年。

在低利率的状况下,金融机构的经营难以维持,不得不“金融创新”,用高风险来博取高回报,次级贷款于是大行其道。根据美联储的统计,2000年底,美国的消费信贷债务总额仅为不到1.7万亿美元;至2003年底,这一债务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3年内猛增了3千多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连年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总额高达5万亿~6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务。有关统计显示,1999年美国每个家庭平均负债额仅为5.4万美元;到2003年底,这一数字已经激增至8万美元。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游戏”,同时在两个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一是美国的房地产业,二是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借贷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很多人由原先的买不起房变成买得起房,买者增多,推动了房价的稳步上涨,同时在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信贷”也逐渐升温。

由于房地产热,美国房贷市场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新模式,如让购房者可以几乎不付首期即可买房,或者在一定年限内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各种新模式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来银行借钱买房,包括那些本来买不起房的人。最终这一切都汇聚到“次级贷款”上。

如果格林斯潘的“游戏”仅仅到此为止,那么日后最多也只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不了全世界。可是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如果全世界的美元都直接参与到“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中,美国的房价一定会被推向高不可及的“云端”,为了使这些美元不直接冲击美国市场,华尔街及时推出了金融衍生创新产品: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放贷银行把这些按揭贷款打包成债券,或者把这些按揭卖给美国最大的两家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任由他们打包成债券,卖给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再次打包,把这些债券又包装成更复杂、风险更高的衍生产品,互相推销,而且向全世界的金融机构推销。

经过一系列包装掩饰,原先的“垃圾产品”——次级抵押贷款变成了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金融创新衍生品,成了全球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热门货”。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吹起了一个巨大的资本泡沫,最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世界被深深地套入其中。

批评者认为,正是格林斯潘放宽了次级抵押贷款条件,以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放任自流,最终引爆了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早在1997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博恩女士即认为,金融衍生品可能损害市场乃至美国经济,要求交易商披露更多交易细节和风险准备金情况。然而,格林斯潘却告诫博恩,这一做法会“引起一场金融危机”。结果是,博恩被免职。1998年11月,在格林斯潘及出身于高盛的财政部长鲁宾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国会废除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从此,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成为监管空白,其风险控制完全依靠金融机构自律,这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格林斯潘在其自传中对此加以辩解道:“市场已经变得太大、太复杂,变化快得令20世纪的监管无法应付。”他说,“时至今日,监管这些交易基本上是靠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相预警。每个贷出者为了保护其股东,会时刻留意其客户的投资仓位。监管者仍然会做出监管的样子,但其能力已大不如从前。”

格林斯潘认为,行政性的监管越来越有限。“市场已经复杂得让人无法有效干预,最有希望防止危机的政策是那些保持市场最大灵活性的政策——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投资银行这些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能自由地发出市场行为。”

“对冲基金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目的是赚钱,但是他们的行为会消除市场的无效和不均衡,因此会减少稀缺储蓄的浪费。这些机构会为劳动生产率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www.xing528.com)

他的批评者们对这一说法毫不认同。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美国当前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时实行的政策有关……格林斯潘鼓励非固定利率贷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10年间如果选择了非固定利率贷款,就能节省很多钱。他似乎认为美国经济只要有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可是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这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弗莱肯施泰——格林斯潘19年的老对手说:“格林斯潘的错误有三,一是一直把利率降得太低,制造大量的流动性;二是让大家认为只要生产率高,股票市场就会涨,在房地产泡沫时代,一直告诉投资者和政府,房地产是没有泡沫的,等于是在鼓励大家积极地投资这个市场;三是监管方面没有做好,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监管好华尔街的投资银行。”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斯蒂芬·罗奇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首当其冲就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泡沫也好,不久前出现的信贷泡沫也好,格林斯潘以及当局都有一种理念,就是有泡沫就有吧,破裂之后清理就行了,不应该去给资产市场太多压力。这就意味着后来问题像滚雪球似的越积越大,甚至超出了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预料。”

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格林斯潘有两大错误:“一个是2002—2003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一个是长期忽视或完全不监管金融创新、不监管对冲基金、不监管信用违约掉期(CDS),结果惹了大祸。”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胡永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再看经济的全面情况,而主要看CPI(消费价格指数),CPI中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房产的价格。CPI涨的时候,他们加息;CPI跌的时候,他们就降息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是80年代以来经济学思潮变迁的直接后果。当时,自由放任的观点开始成为主流,人们相信,金融市场是所有市场中最好、最有效率的市场,它吸引足够多的参与者,通过充分竞争实现资源配置,进行自我校正和自我管理。有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金融市场的经济学家,他们基本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不是泡沫,而是效率的体现。

“既然金融市场可以自我管理,资本管制要最小化,那么美联储就不必管金融产品的价格,盯住CPI就可以了。艾伦·格林斯潘就是这么做的。90年代,当美国的物价水平由于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时,他连续降息。大量的钱流入市场,这些新涌入的钱不是被用来消费,而主要用来购买金融产品或房产,这就使泡沫开始出现。

“2000年互联网破灭时,虽然格林斯潘使用了‘非理性繁荣’的定义,但为了避免危机扩散到传统领域,他却继续增加货币供应。”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表示:“我认为,格林斯潘创下了一个历任央行行长绝无仅有的纪录: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市场上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资产泡沫,先是股市泡沫,后是房市泡沫。”

曾被奉若神明的“格老”如今人人诟病,成了“金融危机十大罪魁祸首”之一,《国际先驱导报》在一篇文章中把格林斯潘列为第六大“祸首”。这位曾经“拯救了世界的人”、曾经“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如今千夫所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