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文化名胜:靖西边关山水画廊小桂林

广西文化名胜:靖西边关山水画廊小桂林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靖西>>>边关山水画廊“小桂林”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总人口60.32万,世代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7%,是全区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靖西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素有“桂林山水,昆明气候”之称。靖西绣球已经成为广西壮族文化的主要代表和象征之一。

广西文化名胜:靖西边关山水画廊小桂林

靖西>>>边关山水画廊“小桂林”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总人口60.32万(2007年末数据),世代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7%,是全区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与越南边境线长152.5公里,有龙邦、岳圩2个国家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点、36条出入境通道。

靖西县古属百越之地,秦属象郡,秦末汉初为南越国属地。1912年废州设归顺府,1913年废府设县(即今名),以旧名靖城、位居广西西部而得名。

靖西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素有“桂林山水昆明气候”之称。

靖西是南部壮族文化腹地,盛行独具一格的南路壮剧;壮族南派山歌——“诗”、壮族古老宗教史诗说唱艺术“末伦”均流行于此。每年几度的歌圩盛会是壮族风情画博览会和壮族年轻人的情人节。近年来,县城的公园旁边,几乎每晚都有盛大的山歌聚会,形成一种新的民俗——夜歌圩。当地的山歌分为三种类型,都是二声部无伴奏和声,是中国民歌艺术的一朵奇葩

靖西也是壮族干栏建筑的中心分布区之一。这种民居的特点是三层楼居式房屋,底层为圈养家畜和家禽、摆放农具的地方,中间一层铺竹木板住人,最上一层为神台与存放谷物的阁楼。现在广西绝大部分壮族地区已经流行落地建筑,干栏建筑已不多见,但这里大多数村寨还保留着干栏建筑的特点。而壮锦、绣球、蓝靛土布扎染绣花鞋等,是闻名国内外的广西壮族民间工艺品。

靖西历史悠久,名人古迹多,有抗击交趾建立“南天国”的壮族领袖侬智高、有抗倭女将瓦氏夫人以及抗元将领张天宗的墓地和大型的壮族古代土司墓群等等。

侬智高和“南天国”

侬智高是北宋广源州(广南西路邕管所辖的羁縻州)的壮族首领。10世纪以来,交趾开始慢慢向北部的广西挺进,侵扰壮族地区。北宋王朝穷于对付北方的辽、西夏,无暇南顾。交趾趁机强占广源州,掠夺人口,榨取财物。侬智高便起兵反抗,在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建立了“大历国”,交趾王李德政派兵镇压。侬智高多次要求归附北宋,但北宋王朝却置之不理。为了自保,侬智高被迫率领部族建立“南天国”,自称“仁惠皇帝”,国号为“大南国”,建都安德州(今靖西县安德镇),以对抗交趾。北宋王朝对南天国的崛起非常恐惧,遂屯兵邕州,欲与交趾联手夹攻侬智高。1052年,侬智高率众攻占邕州城(今南宁市)。接着,挥师沿郁江东下,10多天内连克沿江9州,进抵广州城下,军队也由5000人迅速壮大为5万人。围广州城57日,不下,遭遇北宋王朝大军镇压,遂率师转回广西,最后为宋将狄青败于邕州附近的昆仑关归仁铺。侬智高为了反抗交趾的侵略,领导壮族人民奋起反抗,进而建立壮族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民族政权,受到了壮族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瓦氏夫人》剧照 (卢松见/摄)

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人,是当地土司贵族的女儿,本姓岑,小名花瓦,后来被讹传为瓦氏。她自幼勤奋好学,常练武艺,又熟读兵法。嫁给田州(今田阳县)土司贵族岑猛不久,丈夫就因当时土司贵族的政治斗争和掠夺征战而被杀害。一生历尽坎坷的瓦氏夫人,到为人祖母的时候还辅佐自己年幼的孙子治理田州,颇有政绩。那时倭寇严重侵害东南沿海一带,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以惨败告终,由于壮族“俍兵”以骁勇善战著称,朝廷请求田州出兵抗倭。但州官年幼不能出征,年过半百的瓦氏夫人遂率领数千“俍兵”,奔赴江浙前线,与明朝官军密切配合,最终击退倭寇,为人们所颂扬。瓦氏夫人胜利回师田州不久即病逝,朝廷封其为二品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至今仍称为巾帼英雄,许多壮族地区还供奉着瓦氏夫人庙。其瓦氏阵法被收入明朝抗倭兵书《江南经略》,对后世影响颇大。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

靖西县壮族博物馆坐落在靖西县城中山公园西北侧,前身为文物管理所,1985年改为博物馆。馆楼东北向,为四合院式结构,占地4320平方米,主楼3层,其上为琉璃瓦盖的亭阁,一厅、二厅楼上为半露天展览长廊和吊脚楼。基本陈列以当地壮族文物为主,设乡土历史文物厅、生产生活用具厅、民族文化艺术厅、民俗风情厅、历史复原艺术厅和革命历史厅6个展览区。馆藏文物2300件,基本陈列900件。2001年12月,被命名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当地壮族历史文化的主要集中代表。(www.xing528.com)

靖西绣球与旧州“绣球街”

绣球古称“飞砣”,最早出现于宋代。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砣。男女目成,则女受砣而男婚已定。”抛绣球原是广西壮家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每年农历三月三的歌圩都有这项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作为爱情信物的绣球如今成为壮族人民传送友谊的礼物,目前全区每年约有20万个绣球销往海内外,最大的绣球直径达2米。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以新靖镇旧州村生产的绣球最有名。旧州村原称旧州街,街上住着500多户人家,由于盛产绣球,从古至今,一代传一代,越做越有名,后来被称为绣球街。绣球街上,家家户户都会做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是制作绣球的能手;门上、窗上每天都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绣球,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在最近几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靖西绣球都作为主要礼品之一赠给国内外贵宾。靖西绣球已经成为广西壮族文化的主要代表和象征之一。

靖西绣球 (卢松见/摄)

靖西壮锦

靖西壮锦是广西珍贵的传统民间工艺品,采用棉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等为原料,按精心设计的各种图案,用古老的手动木织机交织而成,图案色彩斑斓,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广西最佳礼品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系列产品在1994年获第五届国际亚太博览会银奖。

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靖西壮锦 (黄吉遇/摄)

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于2005年9月建成,其保护区包含县城旧州街、西南街、大街、东内巷、东外巷、上安马、下安马、巴诺等街(村),由展示中心和旧州的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展示中心是一个集壮族文化展览、文物及资料收藏、工作人员办公、研究人员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旧州的原状保护要求原有民居由其所有者继续使用,不改变其建筑功能及风格。同时,重视保护和保存古遗址、古墓葬、古街道和古戏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工艺、民间歌舞民间文学、节日及各种礼仪等,则通过继承和发展不断传承。

古龙山峡谷群

古龙山峡谷群位于靖西湖润镇,由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三个峡谷组成,峡与峡之间的河流及三个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峡三洞连通的大峡谷群,全长6.8公里。身在其中,既可观赏幽深奇异的原始峡谷风光,又可体验惊险刺激的明河暗洞漂流;既可饱览气势磅礴的瀑布,又可品味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是一个佳景荟萃的神秘幽深的世界,一个集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绝壁、溪流、奇石为一体的人间仙境。中国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称之为“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洞穴峡谷群风景区,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典范,是国内原生态峡谷的代表”。

通灵瀑布 (覃蔚峰/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