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澳门戏剧与华文戏剧节:南国明珠的文化长河

澳门戏剧与华文戏剧节:南国明珠的文化长河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澳门戏剧与华文戏剧节走近澳门,我有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这颗南国明珠自古至今流淌着文化的长河。早在明、清时代,澳门的民俗风情、生活足迹便已纷纷在诗文戏剧中得到反映。正是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在这种极富生命力的强劲气息吹拂下,2002年11月,澳门迎来了规模空前的第四届华文戏剧节。华文戏剧是指用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是话剧。

澳门戏剧与华文戏剧节:南国明珠的文化长河

澳门戏剧与华文戏剧节

走近澳门,我有一种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这颗南国明珠自古至今流淌着文化的长河。早在明、清时代,澳门的民俗风情、生活足迹便已纷纷在诗文戏剧中得到反映。被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代表作《还魂记》中,写及柳梦梅与杜丽娘之生死缠绵的爱情时,以神来之笔勾勒了一段有关澳门的戏《谒遇》:“一领破袈裟香山澳里巴,多生多宝多菩萨,多多照证光光乍。”戏词“香山澳里巴”的香山,即广东香山县,澳门原属香山县辖地。“巴”,乃是澳门三巴寺的简称。内容大抵是说洋商在“多宝寺”展览宝物(有的原物就可能来自澳门),以迎接巡察收纳宝物官员的盛况。今日,我们似乎很难想象出汤显祖当初是因何而迸放出如此澳门情怀的。不过有一点足以明确,澳门的戏剧由此开了先河。进入现代澳门,漫步壕江两岸,审视这块文化绿洲,戏剧艺术绽开出更加绚丽璀璨的光焰。音乐会、戏剧节、西洋歌剧话剧、民族戏曲……在不经意间,频频扑面入怀,就仿佛澳门秋季的海风,温柔、超尘、清新而无处不在。

1987年,葡萄牙总统夫人倡议创办澳门国际音乐节。1992年的音乐节,首次推出了西洋经典歌剧,别出心裁地在大炮台旧址搭建了模仿实景,演出了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担任歌剧伴奏的是中国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音乐节思路更开,屡出妙招。他们在西湾的海石上搭台,观众背山面海而坐,台上纵情演奏海顿的《烟花组曲》,海上灯船连缀,焰火腾天,诗情画意,爽人胸怀。在大三巴牌坊前,人们又奏响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临近曲终该敲管钟的时候,全城教堂里的钟不约而同齐鸣共响,营造出一番别处无法替代的意境和效果,振人眉宇。由于音乐节的崛起,为澳门打造出一个文化品牌,使这个城市赢得了“东方钻石”的美誉。

如果说,音乐节是用音符与旋律吹动着现代澳门文化之波,那么,华文戏剧节则更是以恢弘的气势、深厚的底蕴,为文化之波的澎湃奔涌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澳门最早的话剧活动自1905年开始。20世纪40年代进入高潮,一些中国现代名剧像《雷雨》《原野》《屈原》等在澳门均被搬上舞台。90年代,澳门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澳门的话剧创作与表演都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时期的面貌。多种戏剧体裁和手法应运而生,正剧、喜剧、历史剧散文剧、小剧场话剧等异彩纷飞,形成了一幅话剧大观的崭新局面,春天的气息洋溢大小舞台。正是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在这种极富生命力的强劲气息吹拂下,2002年11月,澳门迎来了规模空前的第四届华文戏剧节。(www.xing528.com)

华文戏剧是指用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是话剧。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条闪光的河,那么华文戏剧便是其间耀眼的波。第四届华文戏剧节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主办,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八台大戏荟萃壕江,飞花扬叶,落英缤纷,整整一个星期,在澳门掀起艺术的灿然大风。那一道道绚丽的文化彩虹,扮靓了濠江上下、澳门之夜。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纪念碑》和《生死场》大气厚重,撼人心魄。人类正走向成熟的艰苦历程,华夏北方农民的挣扎与奋争,穿越时空,以怒涛奔马的豪放驰骋舞台,展示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实力和水平。香港话剧团的《新倾城之恋》,由张爱玲的名作改编而成。剧作撷取原小说中的精妙之处,加以新的时代熏陶,将这出历经寻寻觅觅始得真爱的故事表现得隽永含蓄,华贵典雅。大牌明星的悉心演绎,在举手投足间尽透韵致。台湾屏风表演班带来的《征婚启事》,借助对人生情感的多维思考,运用娴熟的搞笑喜剧形式,诙谐幽默,嬉笑怒骂,通过一个征婚女人同16个应征男人的心灵对话,直视当代人的爱情观,在舞台上流动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真假虚实。澳门作为东道主,此番共有《玻璃动物园》《共鞋连履》《兰陵王》《拾遗记》四台节目参演。四台风格不同的戏剧集中展现了澳门戏剧当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澳门从来就没有专业话剧表演团体,但拥有14个之多的业余剧团。演员都是业余的,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大中学生、退休老人、政府职员、教师、工人等,充分显示出澳门话剧的群众性特点。当地独特的人文气氛造就了澳门话剧表演的多样性和相当的艺术品位。同时,澳门也有一批演技相当不错的中年演员。他们在平素的戏剧会演中常常上演一些中外名剧。表演有板有眼地遵循斯坦尼表演体系和中国戏曲的表演风格,注重人物内心的体验,内涵丰富。而另一批青少年的话剧爱好者,则更加热衷一些较为“先锋”的表演手法。表演上强调的是“表现”,着重人物内心的对比。这次华文戏剧节,他们和衷共济,联手倾铸地道的澳门情怀,打造话剧新的殿堂。《玻璃动物园》通过导演不寻常的调度,在舞台上增添了新的元素,呈现出契诃夫戏剧式的淡淡的忧伤,述说着导演特定的追求。《共鞋连履》以舞台特有的质朴,反衬出演员表演的投入,唱响了一种浓浓的澳门别样情怀。《兰陵王》是一出环境戏剧,它的表演者勇敢地推倒框式舞台的“四堵墙”,把戏搬到了码头公园演出。靠近海边的坡地自然形成了几个不同的表演区,公园中的树林小山、水洼连同点亮的火把、搭起的帐篷,营造出讲述一个古老故事所需要的氛围。我观此剧,不仅萌发耳目一新的感慨,而且心中升腾起一种话剧必须重新重视已经逝去的优势,如何寻找到话剧与观众审美情趣的共振之企盼。《拾遗记》大体可列入实验戏剧的范畴,澳门石头公社的艺术家们将它置于一小型瀑布旁演出。强烈的灯光,四溅的水花,掺杂动态机械装置,编织成新型的舞台形式。多位演员在其间徜徉、腾挪、舞动,展示出生命中不断寻找的状态,在实验观赏性的突破上引人注目。

戏剧节的帷幕轻轻摇落了,可人们心头的思绪仍在继续。蕞尔之地的澳门,四十几万人口,却配置了如此盛大的舞台空间,奉献出这么多的文化大餐,这种文化奇观难道不应成为我们乐道和思考的话题么。

2002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