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公共卫生与睡眠卫生必备

大学生公共卫生与睡眠卫生必备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警惕有些食物偷走睡眠。少食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一些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即使在下午喝杯热可可,也足以使其在午夜时分辗转难眠。此外,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也会导致频频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大学生公共卫生与睡眠卫生必备

第二节 起居卫生与睡眠卫生

一、疲劳与休息

1.疲劳

人体的疲劳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的疲劳包括肌肉的疲劳和神经系统的疲劳。生理疲劳通常表现为动作失调、乏力、姿势不正确、思维混乱等。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适当地休息,就会有肌肉的疲劳和神经系统的疲劳。

与生理疲劳不一样,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的原因引起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就会产生厌烦或懈怠,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心理疲劳除表现为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下降外,还会使情绪低落,如焦虑、厌烦、烦躁等。

产生疲劳常有一个过程:开始学习时,效率不太高。这是学习的始动阶段。随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灶的形成,效率逐渐提高,达到最大工作能力,这是第二阶段。最大工作能力持续一段时间后,脑神经细胞消耗的营养物质和堆积的代谢产物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开始出现保护性抑制,效率逐步下降,产生疲劳感,这是第三阶段。如果不中断学习,继续“熬”下去,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而且有可能造成脑功能紊乱,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进入过度疲劳状态的第四阶段。应尽量避免陷入过度疲劳状态。因为一旦造成过度疲劳,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疾病。

2.休息

休息是指人们消除疲劳、恢复精神的方法。休息的方式主要有睡眠休息法和交替活动休息法。一般认为,大脑连续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学龄前儿童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中学生在0.5~1小时;成年人在1.5小时左右,此后便应有一小段休息时间。而休息时间也要适当,并不是休息时间越长越好。一般说来两节课中间休息5~10分钟,或连续学习1~2小时后做短暂的休息是必要的,如果学习时间延长,则休息时间也要相应延长。

二、睡眠卫生

1.选择合适的卧具

床铺不可太软。长时间睡软床,不管睡姿如何,都会使脊椎出现不正常的弯曲状态,甚至影响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最有利于睡眠又符合生理健康要求的首推木板床,其次是藤床和棕床,最不符合要求的是沙发床。

枕头不宜太高。枕头科学的高度应为6~9厘米,即颈部到肩外侧的宽度。睡高枕会破坏颈部正常的自然弯曲度,使颈后部肌肉牵拉过紧。短期会引起“落枕”和颈部疲劳感,造成颈动脉受压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脑缺氧。长期如此,还会加重颈椎的磨损,使颈部活动受阻,产生肩颈部、头部疼痛等症状。

被子可以大一点。大被子不易漏风,暖和。能否迅速入睡与被子里的温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据研究,被子里的温度在32℃~34℃时人最容易入睡。被子里温度低,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不仅耗费人体的热能,而且人的体表经受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后,会使大脑皮质兴奋,从而推迟入睡时间,或是造成睡眠不深。

2.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

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卧室最忌讳有个滴答响的大挂钟,尤其是对于失眠者。首先,钟表的走动在安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使睡眠环境不够安静。其次,半夜失眠的人最容易反复地看时间,看到休息时间在不断减少,自己怎么也睡不着,特别容易引起紧张。结果时间在分秒走过,自己就真得睁眼到天亮。适合卧室的,是放在床头的电子钟

3.采取正确的睡姿

右侧卧是健心睡姿。在侧睡时,人体的脊柱略向前弯,四肢容易放到舒适的位置,使全身肌肉都达到比较满意的放松程度。而侧睡中又以右侧为佳。因为心脏在偏左的位置,向右侧卧心脏受压就会减少,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右侧卧有利于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运行。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供应给它的血液会增多,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利于体内代谢及药物解毒等。

4.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短时午睡可为心脏减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午睡能帮我们放松心情,缓解上午接受到的各种压力,是心脏在一天工作中的暂停键。中午小睡一会儿,比喝咖啡、喝茶更有助于消除疲劳。不过失眠者不要午睡,因为午睡了晚上更没睡意,会加剧失眠问题。(www.xing528.com)

健康的午睡应该以15~30分钟最恰当。如果超过30分钟,身体便会进入深睡状态,对大脑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网暂时关闭,脑血流量相对减少。在这个阶段醒来,被抑制的大脑和关闭的毛细血管尚未开放,使大脑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感到“越睡越困”,午睡减压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午餐后不宜立即入睡,否则会影响消化,妨碍睡眠,应先休息20分钟后再入睡。最好躺下睡,坐着打盹或伏桌午睡醒后容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5.注意运动饮食对睡眠的影响

白天运动可以增加肢体的疲劳,进而延展到大脑疲劳,到了夜间加速入睡的速度。但选择运动的时间非常重要,晚上最好不要做比较剧烈的运动,尤其在睡前,否则运动后带来的身体发热、神经亢奋反而会增加入睡需要的时间。

警惕有些食物偷走睡眠。丰盛晚餐中高脂肪的食物,会延长其在胃内的消化时间,导致夜里无法安然入睡。晚餐应吃得少一点、清淡一点,最好选择一些低脂但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鱼类、鸡肉或是瘦肉。少食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物。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一些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即使在下午喝杯热可可,也足以使其在午夜时分辗转难眠。此外,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也会导致频频起夜,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喝一杯小酒,可能会在凌晨两三点醒来,之后再也无法入睡。酒精最初确实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过了几个小时之后,镇静作用就会渐渐消失,相反的开始出现兴奋作用。此外,在镇静力量消退的同时也会产生刺激,使人提早醒来。有研究指出,一些有酗酒习惯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在床上,但睡眠质量很差。晚餐要少吃产气食物,产气食物使肠胃内胀满了气,感觉不舒服,睡不着。产气食物包括:豆类、洋葱马铃薯玉米香蕉、柑橘类水果、添加山梨糖醇的饮料等。

6.“按需”使用安眠药

偶尔失眠可以按照医生处方,“按需”使用安眠药。“理想地”服用安眠药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能够很快催眠。服用后在30分钟之内就可以入睡。

(2)不扰乱睡眠结构。睡眠包括浅睡、深睡、做梦几个阶段,相互间有规律地转换,安眠药应该不打乱这种规律。

(3)没有宿醉作用。二天醒来后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更高。

(4)不引起药物依赖。在长期服用后,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

(5)和其他药物不发生作用。不增加也不减轻其他药物的作用,否则其他药物在服用安眠药后要减少或增加药量,有可能出现意外。

7.注意沐浴在睡前醒后的不同作用

睡前沐浴最好在睡前2小时进行。睡眠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来临,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如果某天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尽快入睡。醒后沐浴有促醒作用。在睡眠质量标准中,国际通用的一个指标是“次晨感觉”。如果早上起来感觉精神很好,即使夜间睡眠时间短,也被认为睡眠质量良好。晨起后,一个水温稍微低一点的沐浴可以让我们振作精神,提高夜间睡眠的满意度。

三、梦是什么

梦是一种奇异现象,而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梦始终是一个谜。诸如:庄周梦蝶、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等,都是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梦故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人都会做梦,甚至连动物也会做梦。不同之处,就是动物不能在醒来之后,像人那样“梦话连篇”而已。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展,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要做4~6个梦;总共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由于人在梦中是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有很大潜力,一般情况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潜藏在无意识之中,而做梦便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活动,通过做梦能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存入记忆的仓库中,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梦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丰硕成果,不少亦得益于梦的启迪。有人对英国剑桥大学卓有成就的学者进行调查,结果有70%的学者认为他们的成果曾在梦中得到过启发。瑞士日内瓦大学对60名数学家也做过类似调查,有51人承认许多疑难问题曾在梦中得到解答。如果人不会做梦,则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心灵及个性上的紊乱,甚至影响思维灵感的发挥。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据研究,人们的睡眠是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在异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正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正在做梦。一个人每晚的梦境可间断持续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异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进入觉醒时,而刚入睡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另一原因。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实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段,如果长期无梦睡眠,便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噩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