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业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业科学发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业科学发展齐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不仅为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业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业科学发展

齐 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不仅为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共同理想,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理论体系和共同理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出版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出版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管出版的原则,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占领出版阵地,形成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良好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使出版在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首要目的,努力完成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灵魂、提高民族素质、彰显民族特色的光荣任务。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出版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产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出版产业的文化影响力。在出版业发展的现阶段,探索和总结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出版观念,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应是廓清和纠正非科学出版的现象,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与出版业科学发展相抵触、相矛盾的各种问题。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减少出版企业对教材教辅产品的过分依赖,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大力开发与培育农村出版市场,实现城市与农村文化市场的共同繁荣。要建立与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出版体制,改变条块分割、结构趋同的产业格局,打破地域封锁和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对出版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健全出版物市场,培育全国或区域性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和物流中心,发展现代出版产品连锁经营,促进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要确立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经营手段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出版产业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由投资拉动向以消费需求拉动出版经济增长的转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集中、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也是推动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多出好书,多出优秀的图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要深刻地认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地位,而且将促使中华文化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出版业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从而进一步增强出版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走出去”不仅是行业经济行为,更是每一个出版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要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积极尝试版权贸易的多种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正确处理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关系。要积极应对数字化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正确把握出版产业彰显现代性和继承传统性的关系。在当前出版业实现技术转型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姿态努力成为数字出版的中坚力量,尽快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数字出版规划,建立一支数字技术和出版业务兼通的复合型编辑和经营队伍,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推动出版产品的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不断继承传统出版对内容的执着追求,继承传统出版人性化的品格,继承传统出版杜绝平庸、崇尚卓越的精神,做人类文明进步的播火者,当中国文化崛起的铺路人。(www.xing528.com)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精髓。应该看到,创新是出版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出版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极推动出版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焕发创新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出版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1.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增强出版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出版产业化建设之所以能赢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关键在于出版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出版从业人员尽快形成出版的市场化观念、产业化观念、国际化观念、现代化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出版人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时代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人文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不断提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学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以重塑市场主体为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出版体制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二元体制结构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出版体制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以培育市场主体为紧迫任务,加快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出版企业,建立一批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的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出版领域战略投资者,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企业上市融资。

2.以内容形式的改革创新,增强出版的文化吸引力与感染力。作为内容产业,出版业改革创新的关键是内容创新。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色日益凸显,人们的文化取向、审美情趣、欣赏习惯、阅读需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版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要逐步调整出版产品结构,改变以教材教辅为支撑出版产品的格局,提高专业图书和大众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使出版产品表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等出版文化应有的特征。要积极进行专业化、特色化的品牌创建,扩大原创出版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产品和出版品牌。要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出版物内容的表现力,不断创造新的出版形式,努力进行电子图书等数字化出版的探索,催生新的出版业态,开辟新的盈利空间,实现出版物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丰富与繁荣。

3.以传播手段的改革创新,增强出版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的表现力的吸引力,还取决于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联,作为文化产品生产部门,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传播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手段改造传统经营与传播模式,推动出版产业链的技术升级,不断提高生产和传播质量。要高度重视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低成本、强互动性特征,充分运用磁介质、光介质、IC卡、网络数据库、网络文本等新的传播渠道,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方式。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鼓励出版企业依靠计算机网络进入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商业价值,宣传企业形象,并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推动出版产业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础。

1.加强出版诚信体系建设。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出版市场运行的本质要求,也是出版发行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一度时期以来,伪书、跟风、夸张书评、宣传炒作、虚假推介等文化泡沫充斥市场,市场竞争无序现象严重,使人们对出版职业的神圣产生质疑,出版企业的自身形象和良好声誉蒙受损失,这些不诚信行为,是阻碍出版生产力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应当纳入改革和摒弃的范围。要建立诚信理念,坚持以诚信立社、以诚信立市、以诚信立人的原则,自觉抵制行业违规行为,努力参与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要坚持诚信出版,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运用先进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大选题的科学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宣传的真实性。要坚守社会信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努力完成教材扶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等公益性出版事业。

2.坚守出版的文化价值。出版首先是一项文化工作,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培养和引导健康向上的阅读方向、审美取向和价值体系。推进文化繁荣,是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次,出版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选择工作,通过选择凸显出版人的尊严,体现出版工作的价值,完成出版职业的使命。出版工作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其经济价值必须通过文化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是出版业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出版的具体要求。因此,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出版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出版职业人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激发出版人员的责任感和,文化良知,确立崇高的文化理想和正确的出版理念,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出版倾向,积极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创新思路,改变传统增长方式,努力做强做大出版产业,尽快实现出版更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要努力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依托文化产品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山西日报》2008年1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