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肝火型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肝火型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感染后可引起水痘,成人感染后可引起带状疱疹。发生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可影响视力、听力或味觉,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膜炎而危及生命。适应于治疗中医辨证为肝火型的带状疱疹。治疗带状疱疹37例,痊愈35例,好转2例。治疗带状疱疹67例,治愈62例,好转5例。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2剂治愈者5例,4剂治愈者7例。

肝火型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一)概述

1.概念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伴有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一般发生在春秋两季。

2.病因 带状疱疹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感染后可引起水痘,成人感染后可引起带状疱疹。部分成年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当时并不发病,病毒常潜伏于脊神经和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便再次活动而发病。

3.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患者以成人居多。发病部位多为腰肋部、胸部等处。症状表现为在发疹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在即将出现皮疹部位的皮肤感觉疼痛、瘙痒,1~4日后皮肤出现片状红斑和红色丘疹,继之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状疱疹,疱液清澈。发生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可影响视力听力或味觉,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4.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毒外溢肌肤;或者饮食失常,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于肌肤所致。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分型有以下两种。

(1)湿热型:多发生于腹部或下肢,皮损颜色较淡,水疱容易破溃,疱液多,伴纳差、腹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2)肝火型:多发生于患者的头面部,胸胁部,局部皮损鲜红,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二)自己治疗的方法

1.偏方疗法

方一:半边莲(鲜)适量。将半边莲洗净,捣成泥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适用于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型的带状疱疹。

方二:马齿苋(鲜)适量。先将马齿苋洗净,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湿热型。

方三:蛇蜕适量。用文火将蛇蜕炒干,研成细末,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3次。适应于治疗中医辨证为肝火型的带状疱疹。

方四:赤小豆、滑石粉各30克。先将赤小豆研碎,再与滑石粉混合,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适应于治疗中医辨证为湿热型的带状疱疹。

2.验方疗法

(1)清热解毒汤:粉牡丹皮15克,金银花连翘赤芍黄芩当归尾各12克,苦参川芎紫草各10克,板蓝根30克。发于头面者,酌加牛蒡子、蝉蜕菊花;发于两胁者,酌加川楝子、川郁金;老年体虚毒陷者,酌加黄芪、当归。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用,连续服用5~7剂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及鱼虾海鲜,忌烟、酒。饮食宜清淡,需怡情养性,勿急躁。本方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治疗带状疱疹37例,痊愈35例,好转2例。

方剂来源:江苏中医,2001,22(12):33。

(2)黄连解毒汤:黄连、山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生甘草各6克,柴胡沙苑子玄参、延胡索各10克,连翘15克。兼血瘀者,酌加当归、赤芍、牡丹皮;兼气滞者,酌加香附、枳壳、川芎;兼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辛辣、油腻,戒烟、戒酒。本方清热泻火,散瘀解毒。治疗带状疱疹67例,治愈62例,好转5例。治疗时间7~12日。(www.xing528.com)

方剂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4):227。

(3)二花泻肝汤:龙胆草、山栀子、泽泻生地黄丹参、金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12克,当归、柴胡各1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4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芒硝10克;发于头面者,加菊花12克,桔梗10克;发于眼部者,加谷精草12克,草决明10克;发于胸胁者,加郁金10克;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各10克,皂角刺12克。将上药煎煮2次,首次加水1 500毫升,煎取600毫升,再加水1 200毫升,煎取500毫升,2次药液混合,取900毫升,分2次服用,剩余200毫升纱布湿敷患处。同时配合针刺疗法,每日治疗1次。本方清热凉血,解毒祛湿。治疗带状疱疹48例,均全部治愈。

方剂来源:安徽中医杂志,2002,14(1):23。

(4)泻丹解毒汤:柴胡、赤芍各9克,白芷12克,紫花地丁、忍冬藤各31克。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5克;伴有瘙痒者,加蝉蜕31克,蜈蚣3条;疼痛影响睡眠者,加何首乌藤31克。每日1剂,水煎服。局部配合外用药。石膏、苦参、枯矾、雄黄各等份,研末,用上方中药水煎液调匀,外擦,连续治疗2周。本方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疗带状疱疹276例,治愈103例,占37.3%;好转148例,占53.6%;未愈25例,占9.1%。

方剂来源:四川中医,2000,18(4):44。

(5)藿朴夏苓汤:藿香、佩兰、法半夏茯苓、山栀子、贯众、连翘、牡丹皮各2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灼痛甚者,加黄连、赤芍各15克;疱疹色暗者,加牡丹皮、金银花各15克;便秘者,加大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4剂为1个疗程。本方凉血解毒,芳香化浊,清热燥湿。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2剂治愈者5例,4剂治愈者7例。

方剂来源:四川中医,2001,19(1):61。

(6)芩胆汤:龙胆草、连翘、蒲公英、川楝子、生地黄各15克,栀子、牡丹皮、制延胡索、金银花、黄芩、广郁金、制大黄各10克,生甘草5克。发于头面者,酌加薄荷;发于下肢者,酌加牛膝;发于腰部者,酌加桑寄生;发于上肢者,酌加姜黄;痛甚者,酌加蜈蚣、全蝎。本方清热利湿解毒,凉血化瘀活血。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带状疱疹85例,均治愈。

方剂来源:河北中医,2001,23(12):916。

(7)普济消毒饮:黄芩、牛蒡子、升麻、连翘、白僵蚕(炙)、陈皮各10克,黄连3克,玄参、板蓝根各15克,生甘草、桔梗、柴胡、薄荷(后下)各6克。疱疹发生在头面部者,原方不动;发生在胸背部者,去桔梗,加龙胆草3克,车前子15克;发生在大腿部者,加川牛膝10克,黄柏6克,生薏苡仁、车前子各15克;热重,痛甚者,加黄连用量加苍术6克;结痂并遗有疼痛者,加镇肝之品代赭石,生牡蛎各(先煎)30克。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个疗程。本方清热解毒,散风退肿。治疗带状疱疹20例。均治愈。

方剂来源:江苏中医药,2002,33(3):28。

3.梳头疗法

(1)梳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穴区治疗带(图6-6):①头部治疗区:囟会2区、本神1区(对侧);②头部全息穴区带:额旁2带(左),顶颞后斜带中1/3(对侧),太阳(双);③配穴: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

图6-6 梳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穴区治疗带

(2)梳头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具体治疗操作方法:①持梳呈45°,梳齿深触囟会2区,本神1区(对侧),用厉梳法上下来回梳刮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②用梳角按揉太阳(双)穴,上下或前后来回各3分钟,每分钟80次;③用梳棒或梳角推揉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穴共6分钟,以发热为宜。

(3)注意事项: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患处忌搔抓感染;②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防止感染病毒性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