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威尼斯策展日记-举展威尼斯见闻

威尼斯策展日记-举展威尼斯见闻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为发布于网上的威尼斯纪行,题为“举展威尼斯”。通过贝朗哥介绍,我知道平行展乃是近年威尼斯双年展发生的重大变化。今天赴威尼斯旨在考察场地并签署合同。敲定《威尼斯新闻》广告及四万份地图发行事宜。入夜天降大雨,约见威尼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人员,商议策展人与艺术家举办讲座的事儿。

威尼斯策展日记-举展威尼斯见闻

2011年

为举办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展”,策展人王林于3月15日—22日、5月8日—15日、5月26日—6月11日前往威尼斯。以下为发布于网上的威尼斯纪行,题为“举展威尼斯”。

3月15日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我遇到的威尼斯艺术商人贝朗哥有些不同,除了精于计算,还有很多偶发与浪漫。他正在策划一个玻璃作品的平行展,邀我推荐中国艺术家参加。我们见过两次面,在我推荐的五位艺术家中他挑了三位:何云昌、罗发辉和王檬檬。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于是喝茶,于是闲聊。在喝茶闲聊之中,他突然说:“我看过你在香港、广州、苏州做展览的画册,你应该去申请举办中国当代艺术的平行展。”在这之前,我并未重视威尼斯双年展的这个概念。大陆策展人曾在上届双年展期间做过外围展,实则与威尼斯双年展毫无关系,尽管在国内媒体上炒作,但据参加者言:“画儿都没法看”。通过贝朗哥介绍,我知道平行展乃是近年威尼斯双年展发生的重大变化。后来读到《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章程》,大意如下:

平行展是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球非营利艺术机构,由自由策展人公开申报的学术性展览,其指向为原创性的艺术创作。

这种平台和管道和我的策展思路是相沟通的。于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申请,2月份便收到组委会主席的正式批准函件。今天赴威尼斯旨在考察场地并签署合同。

途中飞经西伯利亚,方知路途遥远,从重庆早晨6 ∶ 00起床出发,至上海出关,中经阿姆斯特丹转机到威尼斯,正好是24小时行程。

3月16日

还是早起写作的习惯,完成《我和〈画廊〉的缘分》一文。上午与意大利艺术家瑞茜一起在艺术学校看展场。学校人气很旺,红男绿女,美丽如云。意大利的教育体制是高中与专科放在一起,五年学制。学校的两处场地,一处在学术桥边威尼斯画派博物馆旁,一处在古根海姆博物馆附近,而且有花园,有长廊,从户内到户外,还有灰空间,不错,参观便捷,十分难得。在威尼斯做展览,场地非常重要,双年展一开幕,一百多个展览,如果不方便,谁来看你的呢?

3月17日

上午参观贝朗哥的玻璃博物馆,有不少现代艺术名家如毕加索的玻璃作品,还有中国艺术家黄永玉等人的作品。下午至学术桥参观著名艺术家Lino· Tagliapietra 1954— 2011玻璃作品展。传统工艺,极其纯粹。

敲定《威尼斯新闻》广告及四万份地图发行事宜。

乘船途中,水涨船高,我正在船尾拍照,险些以飞行速度从脑后撞在桥檐上,幸好王小松在船头看见,一声尖叫,及时躲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谓大难不死,我想这展览一定能做成。于是晚上安心睡觉。

3月18日

坐火车去米兰,参观米兰大教堂及文艺复兴时期怪诞艺术展,那时的艺术家就用植物动物拼贴作画,看来现代主义拼贴自有来路,由拼贴以至实物以至现成品以至波普和装置,应当是一脉相承

晚上参观意大利批评家帕帕罗尼策划的雕塑影像展,有趣、好看,而且耐人寻味。

3月19日

讨论展厅布置,确定展板设计方案并决定从国内做好运来。问题是还必须运回去,不然垃圾处理费和人工费高得吓人。在威尼斯做展览,费用不小,人民币换成欧元,欧元又当成人民币用出去。举个例子,街上排档啤酒三欧一杯,在中国就三块人民币,正好相差十倍左右。

入夜天降大雨,约见威尼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工作人员,商议策展人与艺术家举办讲座的事儿。因为展览在学校举办,组委会要求有学术讲座和学生交流,也好,让大家讲讲,让学生听听,让中国艺术多有些传播交流的机会。

3月20日

上午赴孔子学院与院长见面,敲定讲座时间、地点以及他们可能提供的帮助。院长人很好,热情、和善,又肯帮忙。

整个下午在酒吧与意大利策展人、协调人讨论,从场地、展板、水电到海报、路牌、广告共九大问题23个小项。其间,饥饿难当,意大利人吃饭很晚,一般在八九点左右。

终于坐下来,在贝朗哥找的餐馆用餐,有印第安歌手、吉卜赛舞者,很不错。饭后挪开桌子,食客们便开始跳舞,室内笙歌不断,热闹非凡。太热闹了,出来歇歇,只见月光如水,海波似缎,心有戚戚焉。

3月21日

晨起成诗一首。接下来是见艺术学校校长,其实没那么难说话,老帅哥,挺有型的。然后是找中介人谈开幕、酒会活动安排、艺术家住宿公寓、水上巴士广告以及亲友团助阵旅游观光四大问题。

晚餐葡萄酒数瓶。席间朗诵诗歌,诗日:《威尼斯》

月夜/清冷/威尼斯小街/河里总是温暖的水/小桥总是恭候

这是旅游者的城市/这里的人只想赚他们的钱/很多居民搬走/他们不相信政府/这里终究会沉没/连同它的辉煌/它的浪漫/以及难以言状的艺术

城里面不乏骗子/也不乏小偷/但这里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有经验的人告诉我/意大利的坏习惯很像中国

这里很适合做梦/世界上最美的梦/全是流光溢彩的玻璃/全是面具诡异的女巫/全是谈情说爱的艺术家/全是肥硕的鸽子和海鸥

威尼斯就是人类之梦/离开它你会感觉困惑——/如果梦想永远沉没/我们将去往何处

3月22日

启程回国,到上海已是23日,于浦东机场酒吧开会,安排下一步工作。然后是重庆航班,落地时午夜已过。

5月8日

诸事悬而未决,我只得改变原定计划,再去威尼斯。凭感觉,这次展览要做成,必须亲力亲为,依赖不了他人。

晚上11点到威尼斯机场,出来领取行李,一直等到传送带上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等到我们带来的画。是飞机转运时掉了么?还是因尺寸违规被没收了?去问机场值班处,一位女士不以为然,顺手指了指什么地方。我们去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正要回来再问,突然发现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放着我们的东西。原来是这里的传送带规格不同,凡是不符尺寸的行李都放在这个鬼地方。他们相信是绝不会掉的,不像在中国,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

带的画是应天齐贡献的,西递村版画,很有名的作品,准备送给艺术学校校长。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场地给我们,租金也便宜。但从去年11月开始,商议到现在仍未签订正式合同。离开展时间不到一个月了,我这策展人心里着急,只好赶过来。送点见面礼,也许谈判气氛会好些。

5月9日

晨起5点,安排国内诸事。因为时差6个小时,正是策展团队的工作时间。

下午与意方策展人格罗丽娅和协调人瑞茜等见面,解决平面设计问题。这件事也忙过许久了,但一直没有落实。我们举办的平行展属于双年展的正式组成部分,书封、册页、海报、请柬等均可使用威尼斯双年展的LOGO,但必须向展览平面委员会申请。老外很尊重知识产权,更何况是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百年老店。有件事我们一直弄不明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所做的平面设计,怎么就通不过呢?E-mail来来回回,折腾了几十次,就是解决不了。这不,坐下来才知道,我们把“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译成中文,他们不知道是否准确,希望我们来商量商量,能否在下面再加上一行英文原文。他们倒是很客气,很有礼貌,问题是我得日行万里之遥来接受礼遇,真的让人很无语。

会开了三个多小时。三个意大利女人去买了两次白葡萄酒,边喝边聊,还嘻嘻哈哈也告诉我说,我们就是要这样浪漫地工作。该说的事似乎都说了,又似乎都没有说完。而意大利女人喝了酒,脑袋就像天上的云,飘来飘去,她们在想什么,你永远捉摸不定。

我送了她们一些小狮子和小绵羊,既镇不住她们也诱不了她们。格罗丽娅把小动物挂在包上,背着走来走去地欣赏。她说很喜欢,Like it very much,有什么办法?

干脆晚餐时就开怀畅饮吧,反正在威尼斯最便宜的东西就是葡萄酒了。

5月10日

上午赴威尼斯艺术学校,渴见校长。校长衣着讲究,严谨而不乏热情。谈判的问题全是细枝末节,诸如几点钟开门,钥匙怎么交接之类。最后才说到钱,仍然是半年前谈的价,尽管那只是意向合同,后来已有不少机构出价高达两、三倍,但意大利人很讲信用,仍然留给了我们。经过近两个小时协商,又是意大利语,又是英语,又是汉语,终于签完合同付款,握着手,校长说谢谢、谢谢。告别时,校长说下次见面一定要送我礼物,我也说谢谢、谢谢。

下午去玻璃岛商谈广告的事儿。一路上没看见过警察,便好奇地问意大利朋友。他说威尼斯除了圣·马可广场没警察。还说300年前威尼斯有个习俗,如果人与人、社区与社区闹矛盾,就约好到一座桥上去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发泄完了就了事了。我说现在恐怖主义到处生事,威尼斯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就不怕出事么?他说,威尼斯太美了,恐怖分子不会来,来了也就不恐怖了。这倒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朝晖夕阴,天光水色,任何形容词用在这里都不过分。

5月11日

国内艺术家签证成了大问题。

个中情由很难与外人道,艺术家各有缘由和各有安排,准备的资料又头齐尾不齐。只此一事,搅得人手忙脚乱。还得做思想工作,安慰那些自认为已受到伤害的灵魂。忙了一整天,晚上才去圣·马可广场,找个酒吧坐下,与意大利朋友商谈如何校对、修改艺术家英文、意文简历的问题。6月3日开展时要把书运到威尼斯,画册必须马上付印,只好大家抓紧工作,而国内工作人员只能连夜等待。

此时心情就像座位下面的海浪,有力地冲上来又无力地退回去。

5月12日

一天不顺:

清晨4点国内策展团队一女生打来电话,哭诉翻译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只得调集人马作应急处理;艺术家签证问题还没解决,亲友旅行团又有两人签证不过;下午去孔子学院,倒是说定了两场讲座的事,看了场地也很漂亮,但一些具体事情诸如谁来安排现场,如何组织学生之类,说了半天也无着落,只能让人光火;后续人员蔡锦来电,他们在阿姆斯特丹出关受阻,让我们一筹莫展,一直等到半夜才有解决的消息。

——只想起一句话:有利形势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阿门!

5月13日

蒋冠东自杀!他夫人打来电话,我只能无言遥对苍天。他患了癌症,不肯拖累别人。一个人敢于如此决断,乃是很伟大的。他画抽象水墨,篆刻也很好,前不久去北京看他用子弹夹刻画的装置作品,还为他的新作感动,说了以后如何展出的话。远在他乡,无法前往吊唁,写就挽联一副,联日:

曾经沧海,海上仙山操刀挥毫显神;

今历云天,天外瑶池饮酒泼墨如故。

想起当年在深圳饮酒乐甚,坐着他的美式吉普一路狂奔,斯人已逝,悲哀何益?今日不再想说其他话也。

5月14日

昨天解决了一件大事,在丽都岛上找到了一套可以住十几个人的公寓。

不来威尼斯不知道,一到双年展期间,宾馆旅店不仅涨价,而且基本上全部预订出去。租私人住房作为公寓也非易事,尤其是十人以上要住在一起。这涉及参展人员的组织安排及安全方便等问题,而艺术家中间又没几个外语好的。没人相信我们会如此顺利地解决住所问题,只有我相信。此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凡做事一定要专注事情本身——比如展览应该如何而不是只能如此。至于其他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办法解决的。要知道古有箴言:苍天有眼,天道酬勤

上午工程公司的人来签合同,一下就付了2000欧元。这事儿本来我们自己已经完成,无非就是展厅外的海报和展厅内的展板怎么制作、怎么摆放的图纸说明。但审查部门就是不批,非得要威尼斯的工程公司重新弄一遍。我看主要是要把业务交给他们做。从政府角度看,威尼斯双年展作为文化产业,通过种种办法让威尼斯人赚参展者的钱,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下午忙碌一阵,终于通知国内,画册和册页发稿印刷,我算是松了一口气。

傍晚6点,教堂钟声响起,夕阳下的威尼斯开始变得沉静。这时正是国内午夜12点,新的一天又将开始——中国,你正在往何处去?

5月15日

约见威尼斯留守人员,安排接下来的大小事宜。

下午3点启程回国。忽然天降暴雨,狂风肆虐,浊浪排空。人在小艇上航行,大海一下子变得恐怖起来,就像一个积怨已深、借题发飙的女人。

5月26日

策展团队在重庆,主办机构在广州,承办机构在上海,这叫作三足鼎立。承办者为方便计,将作品集中于上海出关;又为方便计,以特殊品而非艺术品出关。看来一切顺利。接下来在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召开新闻发布会,然后在广东美术馆做展前批评家座谈会和文献陈列。看来一切似乎很顺利,但中国大陆对文化活动严格的管理体制早已埋下了无数伏笔。

艺术家出国邀请应由主办机构发出,他们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们因此得重新准备材料送审,对重点对象还得加上书面和口头的解释说明。作品倒没见出多少可疑之处,但因作品没在广州出关,邀请函仍不能发出。问题是这么一折腾耽误了许多时间。于是,订便宜的机票,想法让国外机构发邀请,请意大利使馆开绿色通道,通知艺术家迅速提供签证材料,各种互相牵制的事情全搅在了一起。幸好有文化参赞芭芭拉女士和意大利友人苏珊纳女士鼎力相助,让大家在最后一刻都拿到了签证。我终于一块石头落地。

昨天云集北京,准备向威尼斯出发,所有人见面都很兴奋。

且慢——今天一早去机场,四人因机票返程超过了应急签证的十三天,航空公司拒绝出票。我的天!一会儿找柜台,一会儿找订票公司,一会儿找机场签证官,一群人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最后结果是T3航站楼的应天齐暂时解决,有待日后去意大利警察局延期。但T2航站楼的荷兰航空公司固执己见,其他三人得改签机票延期再来。这一弄,三箱随身携带的资料只带走一箱,所幸组委会要求按时提交的印刷品还碰巧放在了里面。

有什么办法呢?师进滇、焦兴涛、韩子健几位同志,你们就在北京城玩几天罢。

5月27日

威尼斯丽都公寓。清晨,阳光很好。于庭院散步,拾得松果数枚,个头儿很大,难怪国外的松子好吃。

上午去艺术学院落实影像展厅,校长大大方方给了三间。房间很大,只是桌椅甚多,需要搬运。直接付了校长1万欧元的场租费,他接手时愣了一下,似乎很不习惯,随即要求其余款项以转账方式支付。也许他有所不知,从国内转账到国外,不是转不出去,就是对方没收到,经常让人哭笑不得。

下午开始布展,我主动请缨准备第一天的集体晚餐。在河边货船上购得各种蔬菜,加上超市肉食,带回丽都岛公寓。顺道在一辆客车酒吧购啤酒20罐共60欧元。我总觉得那位漂亮的售货小姐表情特别,到晚上才知道,同样的啤酒在不远超市里1欧1罐,她肯定觉得中国人怎么这么有钱又这么豪傻呢。

忙碌了3个小时,晚餐做好。计有醋熘土豆丝、洋葱炒肉、榨菜肉丝、清炒南瓜和番茄花菜炖牛肉。四菜一汤,合乎国务院规定的接待标准。

大家吃得很开心,喝酒还加上猜拳。好在这一带住户稀疏,不影响他人。我这人平时从不做饭,只在大年三十做年饭一次,今天算是破例了。

5月28日

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来者为杂志主编,专管文艺部分。见面时间在电话中改了三次,终于在学术桥上得见真容。她带我们去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参加一个开幕活动。每到双年展期间,古根海姆就会做藏品展,从莫奈到毕加索到塔皮亚斯再到赫斯特,就像一群老熟人的聚会。

回来途中,购鲜花一盆,放置书桌上,让可爱的它陪我度过这些忙碌的日子罢,谢谢!

5月29日

雨后,晨曦辉煌。冯峰发现后院枇杷树上有果,摘食三枚,又香又甜。

上午在家做有关讲座的准备,忽然接到电话说展厅有事儿。匆匆赶过去,原来是政府安全官员前来检查,认为展板布置不合标准,必须进行调整。此次布展的展板是从国内做好运来的:一是展板太重,从一楼搬到三楼,累死人;二是组合复杂,带来的技工忙不过来,进度太慢。现在要拆掉这里那里重装,真让人火冒三丈。

没办法。大家一合计,干脆改变初衷,不再把这里布置得太规范,像个画廊,而是该露就露,让作品融入建筑之中。思路一变,坏事变好事,心情豁然开朗。焦兴涛、冯峰、韩子健的作品随机布置在楼道、门廊、教室甚至黑板上,反而更有现场效果,参观者肯定会时有惊奇的。

5月30日

临近展期,威尼斯街上人数陡然增多,双年展各种广告随处可见。

落实孔子学院讲座翻译的事儿,说是花五六百欧元也请不到人,情急中致电参展中国馆的原弓先生,给介绍一人,要价仅一百欧元,你瞧这差价也太大了吧。

讲座四人一场,共做两场,主要对象是艺术学校学生,这是本次展览的内容之一,组委会相当看重。因汉语要同时译成英语和意大利语的缘故,一个人讲演的二十多分钟,实际上只有十分钟不到,必须一一做成PPT。为了讲座效果,今天晚上只好熬夜了。

5月31日

第一场讲座日。必须上午9点半准时赶到主岛圣玛格丽特小教堂讲演厅。

走到船站,电视屏告知水上巴士工人罢工,船只到圣马可广场,其余路程只能步行。

一行人走得汗流浃背,还好没有误时。台下学生人头攒动,美女如云,台上鲜花怒放,投影目不暇接。头上有天顶画,周围是大理石装饰,座位舒适,包厢精致。老实说,我当了30年大学教师,第一次享受这么瑰丽辉煌的讲演厅。

讲完6人提问,气氛尚可,还算热烈。出来时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个讲演厅今天下午是中国馆的讲座,讲演者乃潘公凯、彭锋二人。

下午落实意大利媒体公司新闻发布会和亲友旅行团参加开幕式的事儿。

意大利语中国翻译、资深教授张密女士于午夜到达,终于有了这样能干、通达的外交人士给力。我想,诸事儿易也。

6月1日

罢工结束。听说与“岗多拉”游船生意有关,巴士停运,那边游客自然增多。在西方世界,罢工早已不是什么阶级斗争,不过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一种方式。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去解放他们。

通知国内制作展览前言,赶在亲友团出发前带来。

师进滇、韩子健、焦兴涛到达威尼斯。

6月2日

明天展览开幕,“这是最后的斗争”。

所有人员分成三个组:一个组负责完成展览布置,一个组负责清洁展板和整理环境,一个组负责悬挂海报、招贴及标签、指示牌等事宜。

我得落实开幕晚宴地点,一要来往近便,二要价廉物美。要知道威尼斯大的餐馆不多,这几天正是所有展览预展开幕的日子,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实非易事。中午正在焦急之中,张密带来消息,就在展厅旁边有一花园餐厅可也。当即赶去下单预订,老板是开朗而又幽默的威尼斯人,为我们准备的全是意大利名吃,还说意大利面条是从中国传过来的,一定要有,一定要有。

回来高兴,和焦兴涛一起为应天齐播放老城拆迁的录像出了个好主意,让他把桌椅堆起来作为屏幕。大家一动手,果然效果不比一般。老应一改签证不能延期的焦虑,变得像小孩儿似的快乐起来。

6月3日

接受德国国家电视台、德国《明镜》周刊和香港凤凰卫视采访。

展览画册、册页及手袋诸物全部运抵展厅。艺术学校的学生很喜欢印有展览招贴的布袋,一个接一个争着要。威尼斯主岛除了水上巴士外只能步行,女士们都喜欢挂个布袋,方便又起到装饰的作用。这里的人习惯参加艺术活动,当代艺术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开幕前瑞茜做了撒瓜子的行为,在她放置中西公主服装及水晶鞋的地面上。作品自有其针对性,但作为特别对比部分的意大利参展艺术家,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儿,只要不影响他人。背后的争议和担心在所难免,尤其是主办机构和承办机构的老老小小。但作为策展人,我必须泰然处之,从容以对。

展览经历半年的忙碌、折腾、磨合和调整,终于于今天即公元2011年6月3日下午如期开幕。尽管天气很热,我还是换上了从国内专门带来的西装,为尊重意大利人的礼节、尊重所有人付出的劳动,也为了尊重自己。意方策展人格罗莉娅在开幕式上说,这是一个不同的展览,与中国馆不同,与西方策展人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也不同。——她说得很对,我就是为了不同而到威尼斯来的。

6月4日—11日

展览一开幕,我已是局外人。以参观者的心态把全部作品拍摄一遍之后,便成了亲友团里的一名旅游者。

4日参观威尼斯双年展其他展览:见到的好东西似乎不多。

5日—7日去佛罗伦萨,参观广场、教堂和乌菲奇博物馆:古典的伟大令人窒息。

8日前往离拿波里不远的庞贝古城:如果全世界有那么几个地方必须去的话,这便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是苏莲托小镇、卡布里海岛,在意大利南部溜一圈从罗马回国。一路上,我已忘记展览的疲劳和人事的烦恼,重新回到对意大利风物的个人观感之中,有诗为证:《意大利——庞贝》

这里的松树很丰满/没有艰苦奋斗的姿态/这里的夹竹桃鲜花盛开/不因为有毒而横遭砍伐/这里的北斗星总在天上/不像我的故乡难得一见/这里男男女女都很浪漫/画画儿写书的人成为圣贤

这就是意大利/欧洲最落后的地方/他们挖掘庞贝古城/却没钱运走那波里的垃圾

这里的天空湛蓝/海湾湛蓝/女人围脖的披巾湛蓝/蓝得像宝石/王冠中间的蓝宝石/蓝得像女儿梦/梦中透明的天空与海湾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让人浪费心力又无怨无悔的地方/一个让人耗尽钱财又心甘情愿的地方/一个让人处处失望又心存幻想的地方/一个让人看透古往今来却依然保留着快乐的地方

这就是意大利/马可·波罗的故乡/一个最像中国又最不像今天中国的地方

2012年

2012年8月15日—30日王林作为策展人与荷兰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共同策划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对比展,展览在威尼斯里奥多桥旁本博宫殿二、三楼展厅举办,共有54位建筑家和艺术家参加。王林负责二楼中国艺术家应天齐个人展览部分。

2012-8-15 23∶40分三次发布

7时许,威尼斯的清晨。我们所住公寓的小街,小巷,出来二十步的小码头,对面是哥根海姆博物馆。码头无人,只有水浪声和海腥味,一只鸽子在旁。墙上圣母像,前面有植物供奉。

我很喜欢在威尼斯做展览,很累,也很麻烦,但很惬意。当地人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真艺术。

教堂晚钟响起,回荡在大街小巷。微风拂面,暑热消散,游人匆匆归去。唯斜阳如金,细心塗抹那些古代建筑的老墙,仿佛不忍它们在时间流逝中衰败。(www.xing528.com)

2012-8-17 18∶26

台湾出名靠花钱,大陆出名靠收钱——艾朱未去年被抓,政府不收了一干多万税的罚金么?“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但各有各的招数出名。

2012-8-18 00∶03

从学术桥过来,经过广场,转向去圣马可的小巷与小桥,便看到一块教堂前的空地。时有情侣闲坐。如果他们起身河边,同去码头,又见碧天丽阳白云蓝水。吹吹海风但往回走一一且慢,看似无路处,若低头钻进过街楼,原来是一条僻静小巷。2718号,开门见水,幽然有光,这便是我们住的公寓。

2012-8-18 16∶30

西西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流放的地方。首站巴勒莫。黑黄色的山石,墨绿色的点苔, 自然景观厚重而明丽。玛西姆歌剧院在市中心,广场旁的咖啡馆树荫浓密。发现旁边的一个售货亭,很像亚洲的亭子。一条大狗憩睡在门口,就像旁边的警察,无事可干。

2012-8-19 20∶54分两次发布

西西里:晚上去了海滨小城莫迪洛,渔镇和浴场。有小孩沙滩戏水,浪人桌前奏琴。入夜的风很凉爽,人很兴奋。这里海鲜饭很好吃,就是咸点硬点,正好细嚼慢咽,反正你也不想走想多坐会儿。这不,旁边的空地,摇滚乐队上场,就着山海背景和涛声开唱,这有多好!

山上有座摩瑞里城,城里有座多摩教堂。14世纪建造,朴实而壮观。而到巴勒莫皇宫,见到礼拜堂则是另一番景象:华丽而辉煌。再去山顶岩洞教堂,奇特而又奇特。

2012-8-20 22∶09分四次发布

西西里:去神庙谷的路上,当过歌手的司机建议我们去一个路边酒吧稍息。好的,他一定知道喝咖啡的好地儿。果然不错,特浓特香特醇特带劲。咖啡屋的后面是一片原野,西西里的乡村,远处是废弃的城堡,古希腊、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多种文化在此交集,历史如这里的咖啡一样丰厚而绵长。

西西里的乡村形态丰富,有的如荒原,有的很田园,山峦起伏,一望天边。仙人掌总在路边,开花结果,把干旱和丰盛结合得很好。就像这里的人,把野蛮和浪漫、人情和历史融在一起,变成待人的微笑与热情。

阿格里琴托。神庙谷。最高地。艳阳天。朱诺神庙的残柱高耸入云,在稀有的树荫下歇息,突然想起凯撒大帝马车奴隶说过的话:荣耀总是会过去的。一一不要过于迷恋伟大,也不要过于崇拜伟大,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伟大的东西,比如政党、官僚、明星——特别是靠金钱得意而忘形的艺术明星。

阿格里琴托城建在山上,远看很像重庆似的山城。待会儿游完神庙谷,再钻进去看看是个什么样子。没来的时候,都说西西里危险。我看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造出的舆论。司机跟我说,这儿比米兰安全。黑社会、黑手党恐怕远远不如中国发达哩。

2012-8-21 21 ∶57分两次发布

西西里:阿格里琴托的感觉很像圣马尼洛,但没有圣马尼洛那种旅游化。这里的一切原本如此,就是西西里一座城市的生活。但在外人眼里,它是那么自然、优雅,有人情味。将近午夜时分,走在石块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居民,只觉得这已是我们久违的生活——中国人这几十年把最美好的东西都发展得不知去向了。

西西里核心干道,有一段是以松树为行道树。这里松树很丰满,没有艰苦奋斗的模样。这条道建在古罗马驿道上,多拐几个弯,少打几个洞,让人总在重温地理历史,恺撒的军队走过、西班牙的军队走过、拿破仑的军队走过、巴顿的军队也走过。不像中国之路,全是新的,笔直,只讲快捷不讲历史,只要政绩不要文化。

2012-8-22 20∶32分四次发布

西西里:黛娜希妮,巴勒莫边上的海滨小镇。大山与大海育成,阳光丰盛之地。居民生性热情大方,餐馆送了菜饼还送咖啡。下午4点半商店开门,8点半结束。海边沙滩在岩石边,看得见清湛的海底。圣母教堂广场上,正在搭建音乐会的舞台。可以想象入夜的生活,而这个时候,夕阳正准备着她最后的乐章。

乌斯提卡岛。船一靠岸,就有一哥们儿免费送我们到教堂广场,给他小费也不要。他家开餐馆,老妈掌权。意大利女人都很能干,男人都能唱歌。真好!

西西里到处可见仙人掌,开着花儿,结着果儿,上面飞着小蜜蜂,飞呀,飞呀,飞到花蕊去打几个滚,然后哼着小调儿回家。仙人掌,旱地的男子汉,西西里之花。

乌斯提卡岛很本色,很质朴,旅游胜地但不特别商业,不像更有名的卡布里岛。我们是游船上唯一的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餐馆吃饭时,老板告诉我们,很多年以前来过一个香港团。大家应趁早来看看。中国旅行团来得多了,就没那么天然、可爱了。真奇怪,中国人不是很崇尚天人合一吗?

2012-8-23 20∶09分三次发布

西西里:西西里是大海和火山生成的,所以这里的男人很强健,时常看到如角斗士般的壮汉。女人个儿不高,丰满如葡萄酒杯。很能干,旅社餐馆既是店主又是跑堂。性格都很豪爽,爱说话,好沟通,凡事儿皆可商量。遇到的司机、老板等等,只觉眼神明亮、心气平和,想象不出跟黑手党的“黑”字有什么关系。

也许是因为磁场的原因,在这里总想睡觉,也很能睡,还很会做梦,做各种各样的梦。难怪意大利人这么浪漫,这么随性,这么有魅力。梦是不由自主的,你会遇上很多过去的人,贝阿德妮采、蒙娜丽莎、朱丽叶等等,还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和冰淇淋——前者在此叫意大利比萨,后者可是西西里的发明。

司机安东尼奥带着我们逛巴勒莫老区,大开眼界。有不少老街,或是皇室大道,街头有诺曼王朝皇帝的塑像;或是民居小巷,曲折宛转很有情调。在市政厅背后的圣塔卡特里娜教堂,16世纪始建,巴洛克风格,十份堂皇,特别生动。画可以在画在框外,有一个小天使还吮着小指头。走遍欧洲,还没见过这样的。

2012-8-25 13∶14

一觉醒来,走出公寓,天还是那么净,水还是那么清,街巷还那么热闹,游人还那么匆忙。威尼斯一旦多住几天,便没什么太多吸引人的东西,这儿毕竟太商业、太旅游了。难怪威尼斯要做双年展、电影节。城还是那座城,但艺术常新,年年不同。中国城市不一样,艺术没什么变化,城却变得再也不是那座城了。

2012-8-26 17∶20

在威尼斯一定要住公寓不住宾馆,不独因为贵贱,而是公寓在居民楼,往往深入小巷中,有很多非观光客可得的体会。你可以去超市买点东西,自炊中国餐;也可以洗洗衣服当街挂着,看成是个人的中国旗。最惬意的是入夜后,提一瓶酒,带一盒烟,去旁边的小码头坐着,吹吹海风,望望明月,让睡意抑或诗意悄然而至。

2012-8-27 23∶43分三次发布

今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开幕,突然天上雷声滚滚,雨滴淅淅。心想台湾怎么这么不幸啊。冒雨出门,还买了两把伞,终于赶上了开幕式。出得门来,突然发现天气放晴,威尼斯天空居然这么美。有很多人来过威尼斯,比如拉斐尔等等,但他们未必见过这样的晚霞,这样美丽的奇景!

住地出来有个广场,是去学术桥的必经之路。在拐角处有个商店,很特别,橱窗通明,就是不见开门。牌子上写着:some time open。里面的东西稀奇古怪,很吸引人,有武士穿着金色内裤,有骷髅杯长着鸡脚,游客都往里面瞅。昨晚终于开了门,店主竟然是两个老太婆。该不会是1968学生运动的遗产吧?

建筑双年展香港馆:位置极佳,就在主场馆入口对面。展场布置像一个手工工场,有不错的建筑模型,仿佛刚刚做好。播放的影像是出租车司机,窗外自然是香港城市景观。还不错,可以看的。

2012-8-28 21∶21

建筑双年展主题馆:主题——共同基础。场馆支撑——建造大型临建、装置及构筑物,可谓建筑中的建筑。内容呈现——借助各种各样的影像及投影方式,作用是虚实结合,吸引眼球(中国馆弄点LED灯和激光灯,太过小气而无现场分量感)。

2012-8-29 分四次发布

传统建筑文化精华是在民间自然产生,逐步生长,不是哪个建筑师设计出来的。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建筑的现代化,在民不在官,也不在建筑师的知识权力,更不在为名为利,争业务抢生意的所谓建筑家那里,而在民间自主、渐进地适应和改变。政府和建筑师之责是因势利导,帮助、服务以推动这一过程。

建筑师的眼睛全盯在政府招标项目上,经过层层盘剥的建筑工程连基本质量都得不到保证,还谈什么继承、发扬中国建筑文化!建筑师大多为瓜分改革开放的蛋糕,乃是中国建筑文化破坏者和中国建筑问题制造者。试问有多少人在思考传统民居如何转变为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又保留各地文化特点的建筑样式?

对于城市而言,建筑师单个建筑设计好,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乃是原有街道结构和社区关系,这是城市历史的关键。建筑总是要损坏重建的(当然要尽可能保护历史),但街道结构和社区关系一破坏,对居民而言就不再是原来的城市,家园不复存在,中国大拆迁不光破坏建筑形态,而且毁灭城市记忆。

2012-8-30 17∶17分四次发布

建筑双年展主入口通道上,居民晒的衣物照样挂着,楼下的餐馆照样开着,老百姓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干扰。想想中国,一个奥运会,一个世博会,一个亚运会,把北京、上海、广州折腾成什么样子!

建筑双年展奥地利馆:入口处让人弓着腰转弯抹角地进入,里面却很开阔,很单纯。满室墙面的影像,大气磅礴,舒缓而悲戚。参观者可旁观,亦可介入其中。在这次见到的影像中是做得最好的。

建筑双年展加拿大馆:这是馆内外结合做得最好的一个馆。外面是木头装置引入,内部包括地面均是方木构成,或如城市高楼林立,或是镜内变形成像,中间点缀少量金属彩色模型,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建筑双年展美国馆:美国馆的东西都可以动手。外面的红方体可以搬到旁边去坐,小孩可以搭积木。里面悬挂的图片,其形如中国常见的挂历,但每一幅都可以从上拉下来慢慢看,放手后自动弹回。好玩但稍嫌简单,老美有时候也很肤浅。

2012-10-21 12∶05分两次发布

重庆:2012年8月28日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日刊国家馆报告对中国馆的报道:“中国现在是世界上非常大的建筑实验场,但中国馆的作品却比较间接。其中有发出亮光的作品,有三层磁片的作品等等。他们的场地在航运船坞旁边,巨大的机器很有特色,外面的花园长满树木。但展览相当混乱,没有好好考虑环境条件,显得十分粗心。做得那么的糟糕,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中国馆策展人受制极大,应该谈的是:为什么没做好?为什么做不好?而不要忽悠国内读者。

2013年

王林作为总策展人策划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1979至今)”,于5月16日—6月10日、8月25日—30日两次前往威尼斯,并赴托斯卡纳、博洛尼亚、罗马、曼托瓦等地。

2013-1-23 15∶25

没想到卡塞尔文献展组委会如此闭锁,他们竟规定在卡塞尔城方圆二十公里内不能办其他展览,若有则想方设法阻挠,生怕别人的展览超过自己。比起威尼斯双年展近些年开放的平行展机制,德国人比意大利人保守、落后了许多。

2013-3-30 19∶47

把艺术说成知识生产,只是一个貌似正确的说法。艺术的功能一是挑战知识系统及相应思维方法,二是不同于生产的功利性而只是在产生中表现人的创造力。知识生产的对立面不是肉身经验,而是它自己。因为知识一旦可以生产,知识就走向了被既成世界规定的方向,而知识的价值恰恰在于挑战这种方向。

2013-4-2 22∶08

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就是一国际展览平台,去是为了交流,没去的以后还可以再去。几十上百个平行展,中国人有几个不算什么。十几亿人,人多搞艺术的人口也多。没有占到威双展四、五分之一,说明中国艺术还很不发达。关键只有一个,就是看展览做得怎么样。

2013-4-9 01∶41

为什么是威尼斯?一、那里盛产玻璃,透明但五彩缤纷——说明忠厚并非无用的别名而是多种美德的载体;二、那里很多面具,全是假象但让你明白——说明人世变幻莫测,但真实就在假像背后。我喜欢威尼斯,因为它透明的丰富和浪漫而不骗人。

2013-4-12 21∶42

艺术史即便死亡,也不会成为艺术家只图名利发家致富的历史,也不会成为只为市场生产产品的历史。这种中国特色的艺术史观,也许有利于成功学和厚黑学泛滥,却没有对于精神和思想——即对于人的任何意义。因此,当代艺术和普世个体意识有关,却与自私个人主义无缘。

2013-4-30 18∶10

对艺术而言,真理和真诚都容易引起误解,除非像海德格尔那样对“真理”做出专门解释。无论从哪方面讲,真实性都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真实总是为权利关系所遮蔽,需要通过揭示才能彰显出来。所以摆脱海外选择、市场炒作、官方展出的他者化和被动性,自主呈现中国艺术的真实面貌,显得非常重要。

2013-5-16 20∶37

艺术自由就是艺术创作的自发、自主、自治——在中国大陆,必须争取民间公民社会的文化权利,85新潮美术运动的历史意义正在于此。

2013-5-17 20∶12

威尼斯的海鸥平稳而悠闲,它们因富足而雍容,自祖辈以来就没穷困过。和这里的鸽子一样,享受着世界的优待。不过一为野生一为豢养,还是大不一样。鸽子在广场和建筑上生长,依赖人为之物;而海鸥的领地则是大海与河道,乃自然所造就。——这就像威尼斯双年展的国家馆展与平行展,来路与空间都不相同。

2013-5-18 12∶28

以权力关系解释历史的福柯学说,在中国被庸俗化为功利至上的社会学。所以依傍政治、资本的权力,成为投机者厚颜无耻的选择。这里的关键是:任何权力的实现都必须有被权力对象,权力和被权力的关系并非任由权力方决定。由此反抗、博弈以改变既成权力及既得利益,便成为历史的动力——这就是批评的本性。

2013-5-19 17∶48

现代主义本体论与语言观在今天的问题是:当代艺术在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碰撞中激发出活力,其社会学向历史学延伸,其语言学向言语学转换。不懂得这个变化,和当代艺术批评距离遥远。

2013-5-20 22∶40

圣马可广场正在举办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的展览,非常棒。不仅有几乎我们知道的所有马奈名作,而且展示做了很好的对比,比如提香《睡着的维纳斯》原作和马奈《奥林比亚》原作的比较。这是此次来的朋友们不可不看的展览。16欧元,不贵,来者当纳入计划之中。

2013-5-22 05∶27

孔蒂尼画廊是威尼斯也是意大利最好的画廊之一,代理的艺术家堪称世界一流。当今最优秀的雕塑家伊哥即为其一。我曾在1995年专门介绍过他,上届威双展来时发现其作,经助手联系,认识老板孔蒂尼夫妇。今天他们陪我前往托斯卡纳圣石城访向伊哥,洽谈甚欢。其大家风范与独立个性令人佩服。

2013-5-22 23∶58

和法布里奇奥·布莱希共用午餐。布莱希是欧洲最重要的影像艺术家,曾与基弗尔同获卡塞尔文献展最具影响力奖。是唯一一位在古根海姆三个博物馆都做过展览、在全世界132个博物馆做过展览的艺术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世时修建自己博物馆的意大利艺术家。作品朴素而伟大,是哲学、诗性与视觉艺术的独特结合。

2013-5-23 01∶08

法布里奇奥·布莱希在威尼斯的工作室。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艺术家把自己几十年工作的文献整理得如此有序、如此完美。他在这儿静思默想,存有几百个影像装置的构思方案,草图画得如同绘画作品。人家怎样地劳作,这在中国艺术家中极为少见。其谈论艺术、思想的热情,在中国的今天已是难得一遇。

2013-5-25 分四次发布

在威尼斯挂张画儿意味着什么?之一:A.展览申报程序完成获得批准;B.策展人与投资方确定展览事宜并签订相关协议;C.确定参展艺术家并与之商定参展作品;D.收集所有作品图片及尺寸等资料;E.设计展场平面分布及立面布置图;F.绘制含每幅作品尺寸大小的展墙施工图。之二:G.将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制作成册送交主办机构及主管部门审查;H.将调整后的同样材料提交运输公司及海关;I.与运输公司签订作品包装及国内外运输合同;J.各地作品包装运输至海关统一装箱;K.作品海运1—2月至威尼斯海关;L.作品出关转运至展览现场预定位置;M.与意大利布展公司谈判并签订合同;之三:N.布展公司根据设计图制作展墙;O.根据展厅展墙调整挂画施工图交现场意大利布展人员;P.作品开箱拍照放至展位;Q.意大利布展人员按施工图将作品上墙;R.中国工作人员自行作最后调整;S.设计制作上贴作品标签;T.安装监控设备并雇用人员看守展厅每一幅作品。之四:以上所说:1.每一事项都可以列出多件事情及变化;2.不包括印制画册所做的工作;不包括展览开幕、论坛、酒会所做的工作;不包括媒体发布、传播所做的工作;3.作品撤展、装箱、运回、退还等等还有一套事情。——只是一张画,要挂进威尼斯的展厅,须付出半年数十人工作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

2013-5-28 03∶34

布展犹如做菜,菜没端上来时,厨房总是一片混乱,请千万别来看。上菜时自然会有序、成型,至于味道如何、可口与否,那就人各有别,让食客自己去感受了。

2013-6-1 15∶49

我在开幕式上流泪是因为萨子。他的威尼斯计划要背一棵树从展场走回中国,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啊?多么不惧艰险的人!我请他讲话,以为会说什么豪言壮语,他只说了句最简单的话:经过九个国家,用时一年三个月。我为他的质朴而震撼!兄弟啊,你才是中国艺术家的榜样。

2013-6-1 19∶0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花神咖啡店,一百多年前威尼斯双年展的想法就诞生在这里,几杯咖啡的结果,如今早已是国际盛事——艺术就是如此地令人意外!

2013-6-2分两次发布

威双平行展申报要求主办机构是非营利的,国内民营馆大多工商注册不合要求,以政府美术馆名义必定会有审查。我的态度是,既以其名,应予尊重,尽管我个人并不认同审查及其结果。而把这个结果加以展示,呈现的正是中国的真实。比如央美雕塑家田世信的《沁园春·雪》中的毛泽东被告知不能展出。田世信作品中的毛泽东拿掉以后,留下了一把椅子,和诗词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主成吉思汗在一排,这不是很真实吗?意外的情况是有些观众坐上去照相:毛走了,谁在呢?

2013-6-5 分三次发布

在威双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开幕式上的讲话:

我希望这个展览不是一个过去完成时态的展览——样式化、符号化以及既得利益小圈子化;我希望这个展览是一个正在进行时态的展览一一发生着、湧动着,揭示问题而充满焦虑,表达个性自由并直呈环境压抑,具有中国创作智慧也沟通国际资讯背景。

我希望这个展览不是一个雅致的、闲适的、按摩的展览——有如西方画廊博览会那样白领化和资本化;这个展览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展览——中国当今社会、文化、历史和中国人精神的现场氛围,自主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复杂而丰富、多样而生动的真实状况。

我希望这个展览不是一个关于形式、语言知识生产的展览——就像现代主义那样精英化和美学化;而是关于表达与言语并通过言语交往改变语言方式的展览——言语与语境及上下文有关,其个别性与现场性使艺术有充分理由介人当下文化语境(包括政治文化)和历史上下文关系(必然重新激活中国历史文化)。

2013-6-6 15∶29

去罗马路上,在博洛尼亚张大力家做客。我是他邀请的第一个中国客人,很荣幸。妻子很贤惠,女儿很漂亮。家在市中心广场附近,老房子,安静而舒适。客厅有18世纪博洛尼亚画家的画,专画废墟,很早的形而上与超现实。我说哩,契里柯是怎么冒出来的。因为我们的展览有一个部分叫废墟,故心有戚戚焉。

2013-6-8 07∶38

罗马西班牙广场著名的希腊咖啡馆——拜伦、雪莱等许多诗人待过的地方,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同场有评论家、出版家及艺术家,环境宜人,相谈甚洽。结识了咖啡店老板,与他谈道,什么时候在中国也办一个这样的咖啡店,文化人可以聚集。店主曰:这里是产生思想的地方。——说得真好!

2013-6-15 21∶31

谁说十年前威尼斯是掌控当代艺术的最高标准?从来就不是。威尼斯说到底,就只是一个国际上重要或最重要的展示平台,过去是,现在还是。威尼斯平静而开放地面对全世界,却只有中国不能开放而平静地面对它。

2013-6-16 03∶23

媒体老问我策展人的难处是什么,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其实我没有障碍。策展人最难之处是要对展览整体效果负责,因此不可能让所有艺术家都满意,也不可能让每个艺术家最满意。但只要展览按计划完成,对每个艺术家都好。如果你参加了一个重要的展览,谁在乎你放在什么位置、面积够不够大,不是么?

2013-6-16 05∶29

展览开幕,评价由人。既非好言所动,亦非谤语所撼。我之关心只有一条:有无分析。除了分析可以与人启发,其他不过是网络噱头:冷嘲热讽酸,羡慕嫉妒恨。各有情态,观之亦乐也。

2013-6-16 10∶10

什么是学院派?简言之,就是只知道审美而不懂得审丑的人,就是只知道顺势思维而不懂得逆向思维的人,就是只知道满足现状而不懂得揭示现状的人,就是只知道作品本身而不懂得现场在地的人。正是这样的学院派和中国官方结合,形成了威尼斯中国馆的展览模式:为了政党意识形态审查的安全性而不得不空洞而宏观,为了讨好官僚体制的审美惯性而不得不虚幻而飘忽,没有任何现实揭示性、美学针对性和现场挑战性,便成为这种展览的基本特征。

2013-7-11 18∶20

关于展览的谣言,我之辟谣,准确无误。具体可询本次展览投资机构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公司。我想他们亦会在适当时候将其运作方式公之于众。(《王林:平行展高额收费是谣传》记者问:有传言说参加这次参展的艺术家都缴纳了高额的费用,是吗?王林答:据我所知,展览投资方未向任何一位参展艺术家收取一分钱。他们的做法是跟每位参展艺术家相互协商,签订参展合同。高额收费这个说法属于谣传。)

2013-8-17 18∶08

在当代中国,艺术拒绝介入社会,只能卖钱、卖乖、卖蒙。当代艺术正是由于哲学、历史、不同社群文化对艺术的入侵,改变了现代主义自律性即自闭症;反之亦然。介入性应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诉求。

2013-8-25 18∶28

当地时间7点钟(北京时间次日凌晨1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还是熟悉的出廊桥顺道左转寻D61登机口;还是熟悉的圆拱架构咖啡厅;还是熟悉的有人造树的楼梯口;还是熟悉的7 ∶ 50才能open的候机室电梯一一转机去威尼斯,这应该是第八趟了吧?给威尼斯助手傅森发信:公寓有酒吗?去买瓶威士忌?

2013-8-25 21∶16分三次发布

公寓不错,离圣马可广场很近,二楼上,房间宽敞,亦能加床住四五人。晨起推窗,见威尼斯后街,只一处小景,房屋栉比鳞次,建筑形态十分丰富。遥想中国城市乡村,单调枯燥的面貌,哪里还有文化可言?

圣马可广场水上巴士站。所有中国展的船站广告都没了,只有《来曾呈现的声音》还在。广告只打开幕式,做给中国人自己看,是自慰的表现。殊不知欧洲八九月休假得多,加上电影节,人气比六月还旺。展览既在国际舞台上,诸多考虑显然应该更国际化一些。

此行来威尼斯,不只因为展览,也是为了做“中意诗歌研讨会”活动。这是我和意大利诗人安吉洛的个人诗集发布会,由欧盟等机构主办,凑个电影节的热闹。27日在威尼斯希尔顿酒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规模不大,愿得一乐也。

2013-8-30 分三次发布

接受孔蒂尼建议,去曼托瓦看法布里其奥·布莱塞的展览。听说很不错,期待。车程一个半小时,睡着了。

布莱塞在曼托瓦市戴宫的展览很棒,现场感极佳,老酋长还是很厉害的。只可惜不允拍照。从曼托瓦到加尔达湖城堡很近,这里湖光山色,云蒸霞蔚,不愧为度假圣地。20世纪意大利歌剧女王玛丽亚·卡拉丝避暑宫在此,她和希腊船王的爱情故事有名,搬上银幕,很多人都知道。恩索·费奥莱有个展在宫里,其作以肖像为主,亦挪用古典名作。画面辅以多种材料,常用树枝、昆虫之类,很精准,很耐看,很有品质。

2013-8-30 22∶35

又到威尼斯机场,朴实、方便、亲切,小而精。不像国内机场那么夸张,一个比一个大。飞机到了,半小时走不出来,令人心生畏惧。飞机大的好,机场还是小的好。

2013-12-31 10∶00

当代艺术正从现代主义的纯粹走向复杂,这种复杂性混合着现实与记忆、个人欲望与集体意识,也混合着艺术与政治、与资本、与历史、与文化、与精神的种种关系。而中国现在乃是最为复杂又限制介入的国家,当代艺术如果拒绝复杂其实就是为了逃避。

2013-12-31 10∶08

知识正在聚集、正在交错、正在变异,人对此充满恐惧,尤其是那些享受确定性知识的人。只有敢于直面这种恐惧并敢于放弃既得利益的人,才能在不可能的习惯中寻找可能,并由此成为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和策展人。

2013-12-31 11∶41分两次发布

对当代艺术而言非线性展览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展厅乃感受空间而非再现空间,有别于工作室和画店。引发感受需要异样与震惊,不只是观看作品,而是要制造氛围。对此需改变观念的是艺术家一一改变自己是知识、文化、思想给出者与给定者的自我认知。重要的是现场、与众不同的现场。这才是新的艺术的现实!什么是展览氛围?就是包围你身体和精神让你浸渍呼吸其中的某种气息,是虚是空而非仅仅为实,是艺术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空间象征。对此体会,只要去敦煌、云冈、龙门大佛石窟就会明白,这些巨大雕像当年都在面积有限的石洞和建筑里,为的不仅是让人观看而且是让人感受,而真正重要的恰恰是现场的感受性。

原载《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纪实》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