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形势综述:全球安全挑战加剧

国际形势综述:全球安全挑战加剧

时间:2024-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国际形势综述 ▓晓彦═ 导 ★ 语 ═今年世界安全形势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大局势下暗流涌动,多种安全威胁交织出现,在国际格局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地区冲突和军事竞争势头不断上升。国际社会若不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可能导致国际危机和国际秩序的不稳。这一计划将对中国安全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重大负面影响。虽然各国高压打击,但是恐怖主义威胁仍在蔓延。

国际形势综述:全球安全挑战加剧

▓  国际形势综述  ▓

晓彦

═  导  ★  语  ═

今年世界安全形势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大局势下暗流涌动,多种安全威胁交织出现,在国际格局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地区冲突和军事竞争势头不断上升。看似波澜不惊的国际安全局势,内蕴波诡云谲,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突变性等特征。

═  三种  ▼  概念  ═

全球未来将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由于技术进步日益加速、城市化空前发展和全球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超出一国控制但对所有国家的繁荣和安全都有潜在影响的挑战更多,世界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破坏性的变革在一个地理范围或功能领域内将快速传播,包括人口大国和最大的经济体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能幸免。气候变化、粮食和水资源缺乏、资源短缺等全球挑战将塑造所有国家的战略环境,这需要我们对主权、强化领导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掌控能力等传统关切进行重新评估。

第一种概念:漂移和侵蚀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全球问题并强化全球治理机制的世界中,各国政府将逐渐内顾。每个国家都将寻求自我保护并促进自身狭隘的国家利益,或者是维持不可持续的现状,而这一现状正快速改变并腐蚀国际秩序。国际社会若不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可能导致国际危机和国际秩序的不稳。

第二种概念:零和世界。面对严重的资源限制,其结果是引起经济危机、国内不稳及国家间对抗和地缘政治冲突。不可持续的漂移状态可能带来一个零和竞争和冲突占主导的世界。这会导致大国间的军事冲突,增加主要大国间的互疑和不确定性,滋生“各国为自己”的心态,从而进一步削弱各国合作应对日益增多的共同挑战的能力。

第三种概念:振兴与合作的世界。为避免漂移或零和竞争的危险,最可能遭受损失的国家的领导人应共同努力,管理并利用全球挑战和大趋势。合作使得实现共赢成为可能,从而避免或减轻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带来的负面后果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使新技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合作也将产生新的跨国机制,并利用其防止冲突、加强安全。共同合作将使中美两国更加繁荣。

═  四大  ▼  特点  ═

一是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突出。今年以来,美俄、俄欧矛盾进一步深化,美俄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略博弈。在欧洲,美国推进反导系统建设,完成20多年来对欧洲最大规模的弹药输送,部署先进的F-22“猛禽”隐形战斗机,并计划2017年在欧洲部署第三支陆军战斗旅。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宣称将在西部和南部军区新组建3个师,并且要把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可装载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部署到俄位于欧洲的加里宁格勒以对抗美国的行动,双方通过军事演习、加强作战力量部署,相互威慑。

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对抗更为直接。自去年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局势以来,叙利亚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俄美两方支持的叙政府军与叙反对派武装之间的“代理人战争”。“美俄除了支持各自的代理人在战场上进行激烈厮杀外,还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相互指责,进行激烈的斗争。2016年7月,在土耳其发生的军事政变中,俄美同样借机进行着博弈。充分显示俄美在中东这个战略要地争夺和角力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升级。

在亚太地区,近年来渐成世界地缘政治中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奥巴马政府企图推动针对中国崛起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将其作为政治遗产,加快了军事、外交、经济步伐。

在国内,奥巴马政府竭力推动国会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调整和加强在关岛的军力部署;计划在韩国日本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举行联合军演,还派军事力量不断在南海地区挑起事端,精心构建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

二是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此伏彼起。在中东地区,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利比亚等国军事冲突不断,不但给这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而且在欧洲引发了难民危机。从目前情况看,大中东地区冲突已发展成系统性的地区动荡。在中东新秩序建立之前,对抗和冲突将长期持续。”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于今年1月、9月分别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核试验,并进行了多次弹道导弹试射,美日韩借机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日韩加强情报共享合作,使得本就紧张的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后,美国计划在日本和关岛也部署“萨德”,并将在澳大利亚部署远程雷达,构建一个由北向南的反导网络体系。这一计划将对中国安全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三是恐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的国际反恐怖主义行动,可以说既有成果,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国际力量支持下,伊拉克军队乘胜追击,收复了费卢杰等重要城镇,并包围和开始收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最后据点摩苏尔。目前,“伊斯兰国”已遭到沉重打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虽然各国高压打击,但是恐怖主义威胁仍在蔓延。效忠于“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在法国的尼斯、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近日,在土耳其的安卡拉、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柏林相继发生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此外,“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也在酝酿新的恐怖活动。由于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以及各国间反恐合作还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因此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四是美国开启新一轮国际军事竞争。为了巩固霸权地位,保持对其他任何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美国不断加大在信息网络、反导、第五代战机、新型武器以及新概念武器等关键技术上的投入,如研制可实施快速打击的X—37B空天飞机电磁炮、新型激光武器等。近期《简氏防务周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军费开支达6220亿美元,占全球40%,其中1100多亿用于采购军事装备,比上一年度增加150亿美元。

2014年,美国防部正式推出“防务创新倡议”。其核心是“第三次抵消战略”,即通过在自主学习机器、人—机协作、辅助人类行动装备、无人/有人系统战斗编组、自主武器等领域发展颠覆性技术群改变未来战局。目前,美国防部已在2017财年预算中正式为此申请了20亿至30亿美元的经费,用于验证性的战争游戏、建模与仿真以及技术验证。并计划在2017年至2021年间,共投入180亿美元用于推进该战略。美在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上的投入势必引发新一轮军事竞争。

═  五大  ▼  趋势  ═

在西方主导世界经济格局长达两个世纪之后,全球经济重新融合;在科技快速进步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全球中产阶级壮大;世界人口健康状况普遍改善,预期寿命增加;战争与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总体下降。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变得更加繁荣,并且有潜力在未来更上层楼。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但新挑战也接踵而至,并受到“全球运行环境”大趋势的影响。这些大趋势包括:

一是“个人赋权”。无论在国家内部还是在国际上,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个人力量增强的原因包括受教育程度提高、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以及技术进步。力量增强的个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以及国内的非政府组织,更愿意对政府提出要求并从事政治活动。许多地方的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但同时建立在种族、宗教文化、政治认同或共同属性(如环境和公众健康问题)基础上的社会身份也越来越强。这些趋势有时也助长了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

二是“权力分散”。拥有实际或初步影响国际发展能力的参与者数量增加,权力随之变得分散。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预示着运行几百年美国精英政治的衰落,必将对欧美政治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体系必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分裂与分层的迹象。除了中国、印度、巴西的崛起,中等强国土耳其、印尼、南非和墨西哥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此外,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区域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国际体系不再仅由国家垄断。

三是“人口结构”。加上一波又一波的国内与国际移民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将改变社会并造成巨大压力。到2030年,全球人口新增10亿,而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量也会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字。收入增加将使全球多达20亿人口成为中产阶级。全球人口、城镇居民与中产阶级的增加几乎都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的重大转变将使人口老龄化加速,并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群体比例缩小。中国将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移民浪潮将产生或加剧社会问题,也将为有技能和才华的劳动者提供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www.xing528.com)

四是“公域环境”。由于人口增多、城市化及中产阶层的迅速扩大,全球公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粮食、水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将猛增。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挑战可能对所有国家和全球体系产生长期的、严重的不利影响。

五是气候威胁。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及粮食生产的挑战,促使人口迁移和社会冲突增加,并使海水酸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沿海城市和基础设施的风暴潮也会加剧。国际社会将更加关注如何处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后果。中国同样面临着雾霾和环境的恶变。

═  六大  ▼  挑战  ═

虽然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几年究竟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我们可以确信,大趋势与不确定因素的相互作用、意外“黑天鹅”事件还是可能发生的。

一是全球经济动荡。经济增长放缓和其他潜在危机,如英国脱引起欧元区危机、另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及食品价格持续飙升,都可能使走向更大繁荣、更好生活的进程减缓或倒退。日益扩大的不平等(基尼系数恶化)将使挑战变得更复杂,无论是在国家与地区内部穷人和富人绝对差距仍会扩大。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可能不断被挤压,中产阶级和超级富豪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国内压力增大。各国都面临的需求增长,远快于所需的资源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有更高预期,并更多地了解其国内和其他地区的状况。这些人将利用更多的工具,尤其是社交媒体,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获得服务与机会。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崛起的中产阶级期望并要求有更多更优质的食品和水,更可靠和更清洁的能源供应,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更健康的环境。然而,政府将发现很难满足这些不断高涨的期望,特别是对日益有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将使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并加剧经济社会不稳定。与此同时,出于经济和环境压力,一些最贫穷的、政府低效的国家可能陷入内部冲突和国家失败,而气候变化对水和粮食供应的影响会加重经济和环境压力。随着环境和经济移民涌入邻国,这些内部冲突可能波及地区稳定。

三是全球治理赤字增大。全球化与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将使各国政府更难以独立处理新的、更困难的挑战。跨国机构将越来越不适应或无力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为了应对与日俱增的挑战,现有全球机制必须进行改革或更新。它们大部分是二战后延续下来的机构,初衷仅仅是为解决两次大战期间的问题。这一革新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全球体系上一次重组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如今世界比当时增加140多个国家。所有国家都认为,在做出影响自己命运的决定时,自己应有一席之地。所有国家均应民主参与,因此在代表的公正性与决策的有效性之间达到平衡实属不易。

四是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空间受到挤压。由于领导人面临国内压力,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政府可能会缺乏动力或能力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国家更有可能从事零和行为,致使应对最具挑战性的全球大趋势更加步履维艰。

五是极端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分裂。由于个人赋权、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促使民族、宗教和其他身份认同的兴起,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很可能加剧。非国家行为体力量增强,不受国家控制的跨国挑战的严峻性上升,民族国家的权力与权威越来越受到掣肘。在很多情况下,国家面临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挑战,他们包括在加泰罗尼亚、苏格兰、瓦济里斯坦新疆的宗教原教旨主义和地区民族主义者。

六是强大国际机构的缺失。未能建立强大的国际机构、没能形成合作的习惯,国际社会应对重大危机,包括应对“黑天鹅”事件的能力就会降低。后者的影响巨大,要么可能性极小,要么根本不可预知,例如可能的传染病流行、核武器或生物武器攻击、网络崩溃等。

═  七大  ▼  热点  ═

2016年,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格局加速调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洲发生多起恐袭、巴西和韩国总统遭到弹劾等重大事件频发,令人眼花缭乱。展望2017年,世界形势依然悬念多多。

一是关于特朗普施政问题。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将就任美国总统。入主白宫后,将推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不但关系到美国的前途,也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特朗普在竞选和候任期间曾发表很多惊人言论,但上台后会否以及如何付诸实施还未可知。从已透露出的政策取向看,在内政方面,特朗普特别强调要振兴美国经济。在贸易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主义立场,承诺把流向海外的制造业就业机会重新带回美国。还准备实施大规模减税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特朗普的计划还包括修改奥巴马医改法案、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制定全面的国土安全政策、加强边境管控、调查滥用签证政策情况等。

在外交方面,特朗普提出的核心思想是“美国第一”,即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特朗普很可能在延续传统强权主义的同时,采取“灵活多变”但务实的外交手段来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如亚太地区,特朗普可能会更充分发挥日韩“主动性”。对于欧洲,特朗普可能会让其更加“自主”地处理自己的经济和安全事务。在中东问题和乌克兰危机方面,美俄对立或出现缓和,但从长远看,双方战略冲突难以消弭。

二是关于俄欧“制裁战”终结问题。因克里米亚问题,欧盟自2014年起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并多次延长期限,而俄罗斯对欧盟也采取了反制措施。欧盟理事会2016年12月19日宣布,欧盟决定继续延长对俄制裁至2017年7月底。制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伤害俄罗斯同时,欧盟自身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制裁政治效应并不显著,一些欧盟国家已明确要求终止对俄制裁。它们认识到,经济制裁无法让俄“顺从”,而在反恐、难民危机、能源等问题上,欧盟迫切需要俄支持与合作。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俄罗斯和欧亚项目研究员约翰·洛认为,制裁不应成为欧盟对俄战略替代品。与此同时,特朗普因素也将影响欧俄关系走向,即便欧盟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解除对俄制裁,双方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也不会停止。

三是关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生存问题。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肆虐两年多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2016年遭到空前打击。尽管该组织仍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地负隅顽抗,但已基本丧失攻城略地的实力。然而,世界要想完全摆脱其残余势力影响,并非易事。即使已经遭到重创,但如果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的动荡不减,该组织仍可找到生存空间。2016年,该组织在法国、比利时、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富汗、美国、孟加拉国等地制造多起血腥恐怖袭击,这表明其仍有反扑能力。该组织未来很可能“由明转暗”,在世界各地伺机作乱,对其防范和打击的难度将大为增加。

四是关于英国“脱欧”后格局问题。在2016年6月举行的全民公投中,52%的英国投票者选择脱离欧盟。这一结果震惊世界,也将英国社会撕裂成“脱欧”和“留欧”两派,英国选择“脱欧”,主要原因之一是想拿回在人员流动等问题上的自主权,以更有效地限制外来移民进入和保护本国人就业岗位。但另一方面,英国也想留在欧洲共同市场内以继续享受经济上的好处。这种“挑肥拣瘦”的做法自然遭到欧盟方面反对。英国“脱欧”或许也会给欧盟带来变化,英国离开后,欧洲会出现要求拯救和改革欧盟的呼声。欧盟今后有可能在一体化道路上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盲目扩张。

五是关于欧洲势力角触问题。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欧洲抬头,极右翼政党在不少国家进入议会,甚至一些国家的执政党都带有民粹主义色彩。在2016年12月4日的奥地利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候选人霍费尔尽管最终落败,但却赢得了超过46%的选票,给欧洲敲响了警钟。2017年,荷兰、法国、德国又将迎来大选,极右翼将在这些选举中对政权发起冲击。

在荷兰,主张排外的极右翼政党自由党自2015年因难民犯罪问题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法国新总统预计将在中右翼阵营候选人菲永与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之中产生。在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已表示将寻求再次连任,但受难民问题影响,她的支持率已不及巅峰时期。而反对政府难民政策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则异军突起,预计在2017年大选中会有惊人表现。

六是关于世界经济发展“风向”问题。当前,面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问题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呈现复苏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0月初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为3.1%和3.4%。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美联储加息、特朗普“新政”以及欧洲民粹主义抬头等。

在世界经济的动荡中,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稳健。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继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领跑”,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七是关于人工智能新突破问题。2017年人工智能会飞速“拟人化”。随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助手将不仅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提升手机和电脑操作效率,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还会在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方面更上一层楼,让用户感到它就是一个有喜怒哀乐、可以风趣闲聊的“朋友”。

此外,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让更多“智能物件”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开辟出更大的消费市场。在药物研发以及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方面,人工智能也大有可为。在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领域,人工智能的突破同样令人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