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

宁夏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医历史创建及变迁1958年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前,在宁夏工委筹备组的领导下,开始筹建宁夏医学院。同年9月15日,宁夏医学院和同时诞生的宁夏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在宁夏卫生学校礼堂联合举行开学典礼,至此,宁夏医学院正式成立。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宁夏医学院重建后的1973年,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改为学校附属医院。

宁夏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

【宁医历史宁医精神】

◆宁医历史

创建及变迁

1958年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前,在宁夏工委筹备组的领导下,开始筹建宁夏学院。同年9月15日,宁夏医学院和同时诞生的宁夏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在宁夏卫生学校礼堂联合举行开学典礼,至此,宁夏医学院正式成立。

宁夏医学院建院不久,我国遭遇三年经济困难。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1962年9月30日,宁夏医学院和宁夏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合并为宁夏大学,改称为宁夏大学医学系。

1970年开始酝酿筹备重建宁夏医学院。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同年,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部分下放宁夏农村的医教人员,相继调学校工作。1980年,上海铁道医学院复校,来宁夏的教职工除个别同志外,全部返回上海工作。天津来宁人员也于1985年前陆续调回。至此,宁夏医学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前进和发展。

规模和专业设置的变化

1958年建院初期,设医学专业,计划增设卫生和药学专业,学生发展规模为1000~1200人。1962年合并为宁夏大学医学系后,发展规模减缩为240人。学校重建后,1973年在单一的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卫生专业,每年招收专科生40名。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国务院批准学校设医学、卫生等专业,主要为自治区卫生事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发展规模为1200人。198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全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规定学校设医学、卫生专业,5年内增设中医等专业。1984年机构改革中,自治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宁夏医学院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明确学校设医学、卫生、中医系,建立基础教学研究部,在校学生仍定为1200人。同年,医学系、卫生系和基础教学研究部成立。1986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医系,1987年开始招生。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学校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专业为生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和放射诊断学。

1987年,学校有医学、卫生、中医3个系和基础教学研究部。共设5个专业,即本科医学专业、卫生专业、中医专业和医学专科、生理卫生专科,每年还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有教职工527人,在校学生1124人。宁夏医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医学院校。

◆宁医发展历程

一、建院初期的曲折发展

宁夏医学院建院初期,从西安、兰州等地医学院调来了一批骨干教师,从西安、上海、成都、沈阳、大连、武汉、广州等地分配来大学毕业生。建院后连续招收了3届医学专业本科生,1960年在校学生达到300多人。建院初期,学校强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和学习目的。1959年9月,学校派出工作组赴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学习。不久,确定在银川新市区兴建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校舍和400张床的附属医院。1960年,学校首届党委成立,学校各方面工作有所发展。但是,这个阶段强调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上,安排学生每年有两个月的生产劳动。据此,1958年10月,全体师生到贺兰山大炼钢铁。1959年3月,大部分师生赴吴忠等县防治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在几十里外的西大滩办农场,参加“三夏”“三秋”,每个学期劳动几乎占去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开工兴建的校舍被迫停建,学校靠借校舍、借医院,甚至借教师维持办学,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停课挖野菜,搞代食品维持生活。学校连续两年没有招生。1960年10月,学校按照自治区部署,开展“反坏人坏事”运动,部分师生被错整,甚至错捕。后来学校又被缩减为医学系,教职工思想动荡,部分教师调离,本来就“先天不足”的学校遭受了第一次重创。

1963年,学校重新招收5年制本科生,投资兴建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修建1200平方米职工宿舍,临床教学和职工居住条件有了改善。1963~1964年,学校贯彻执行“高教60条”,全面整顿教学秩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弥补劳动耽误的时间,将学生的学制分别延长半年至1年,使在校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1964年,学校首届学生毕业(应于1963年毕业,因运动、劳动未完成教学计划,延长学习1年),自治区党政领导甘春雷、黄执中、马腾霭等出席毕业典礼。从此,宁夏有了自己培养的医科大学生。正当学校重新起步之时,1965年工作组进驻学校,开展“四清”运动。“高教60条”受到批判,教学时间被压缩,劳动和政治活动时间增加,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校再次受到重创。

二、“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受破坏

“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师生员工队伍因派性斗争逐步升级,各级组织瘫痪,实验室和各种设施被损坏,部分教职工受到冲击和批判,一部分教职工被迁赶,40名教师和干部被送往干校劳动,党总支书记夏荫轩被迫害致死。1966~1970年,连续5年没有招生,学校面临“停办”的窘境。

1968年2月3日,宁夏大学医学系革命委员会成立。同年8月~1970年8月的两年间,人民解放军8119部队、62师和总后勤部“五七”干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及银川皮革厂、银川铁路分局、自治区建筑公司、银川橡胶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先后进驻学校。1971年,医学系成立以军代表为首的医学院筹备组。宁夏医学院重建后的1973年,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改为学校附属医院。1972~1976年,学校建成教学主楼南侧楼、附属医院手术楼、肿瘤病房和3栋职工宿舍楼,教学、医疗和职工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从1972年起连续5年招收3年制医学专科生。但是,正在复苏的学校却受到“四人帮”炮制的“两个基本估计”的严重干扰。推广“朝农经验”,鼓吹白卷英雄,批判“师道尊严”,反对“回潮复辟”等种种倒行逆施,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开门办学后,又以大量的体力劳动和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代替系统理论学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和迅速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生。1977年高校恢复统一招生后,学校重新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拨乱反正。学校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弄清了学校应以教学为主,而不应以劳动和政治运动为主;弄清了办学应当依靠教师,从而端正了办学方向。1979年,学校采取措施,很快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卫生部召开的西北四省区医学教育观摩经验交流会上,学校的工作获得好评。1980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审查、被错处理的同志得到了平反。1981年2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学校党委会。同年,开始全面落实党的政策工作。在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员开展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合理安排使用知识分子,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这项工作连续抓了几年,受到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的肯定和好评。1983年11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1984年10月开展整党,按照中央机构改革精神,调整组织机构,制定管理改革方案,总务处部分岗位实行承包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985年以来,学校贯彻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教学改革,扩大招生,实行多专业、多层次办学。1986年1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近10年工作过程中,学校三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宁夏医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1978年10月,自治区成立20周年之际,卫生部副部长崔月犁来学校视察。1983年8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来学校视察,对学校各项工作表示满意。1984年6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在学校视察时,就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1987年8月下旬,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吴阶平教授来学校访问讲学,对学校工作给予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领导陈冰、李庶民、黑伯理、刘国范、郝廷藻、申效曾、王燕鑫、杨惠云、沈达人、白立忱等曾先后来学校看望教师,同学生对话,给学校工作很大鼓舞和支持。建院30年,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宁夏医学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加速发展时期

1988年后,学校30年的发展积累,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

2006年,在全校上下的努力下,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标志着学校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07年,占地近1500亩的新校区经过两年的筹建正式投入使用。(www.xing528.com)

2008年,已有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宁夏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这既是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也开启了学校加速发展,向着打造“两个一流”(西部一流、有一流学科),建设西部地区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综合性医科大学的目标加速前进。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中期检查。

◆宁医精神

几代知识分子扎根宁夏、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铸造了宁夏卫生事业队伍,守护着宁夏回汉人民的健康。历史的沉淀,得益于现实的创造,更来自一种精神的传承。翻开48年以来宁夏医科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画册,一种渗透在学校血液深处的精神渐渐浮现于面前,她是厚重的,更是旺盛的,在“学为黔首而修,业为桑梓而立”的精神源泉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宁医精神。

一、扎根宁夏、负重奋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没有一所高校。1958年9月15日,宁夏医科大学正式成立。50亩校园面积,2100平方米教学、办公及生活用房,临时借用的部分校舍以及自建的部分土坯房勾勒出了这所高等学府的轮廓。

今天的宁医人提出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也正是对学校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2003年,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冷静分析学校的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契机,在“树立大医学院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建设新校区,2006年评建工作争优保良,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创建宁夏医科大学”的四大奋斗目标,趁势而上,加快发展。短短的三年间,通过凝聚发展力量,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境界,又为宁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办学定位更加科学,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管理明显规范,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学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献身教育、甘守清贫、严谨治学、正德修身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真实写照。宁医几代人的从教生涯充分显示了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三寸粉笔,一身粉尘的忠诚精神。她们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肩负着未来的无限生机,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播种耕耘。宁医人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激励着他们的学生。

教师是清贫的,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宁夏,教师则更为清贫。当时,他们没有津贴、没有加班费,也没有讲课费,只有微薄的工资。今天,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已得到长足发展,宁夏的城市和农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教师的收入与前辈们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有时难免会感到困惑。但当他们看到自己真诚的付出换回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时,看到自己辛勤的耕耘换得桃李芬芳时,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时,他们感受到的是最大的“富有”与满足。他们用这种艰苦奋斗、甘守清贫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三、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硕果累累,桃李万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48年的历程,记载着宁医老一辈创业者的拼搏印迹,融入了新一代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作为一个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地区唯一的医学院,培养守护地方人民健康的医疗技术人才是她的终极目标。于是,宁医人甩去身上的残尘,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带着教师职业的崇高感,把全部学识倾注给每一位学生,把拳拳爱心渗透到守护人民健康的信念之中。

为了守护宁夏回汉人民的健康,学校每年组织由教授、专家带领学生组成的小分队下乡送医送药,为山区人民进行医疗体检。他们还通过社会实践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志向,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基层需要我,我要到基层”的服务志向,为宁夏的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悠悠岁月五十载,如滔滔东去的黄河之水,承载着不尽的艰辛与喜悦;艰辛奋斗五十载,像刚刚开启的陈年佳酿,散发着历久弥香的芬芳。48年过去了,当年打土坯建校舍,荒野地拣标本的许多教职工如今有的已经长眠于大西北黄土地。半个世纪里,学校建设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像一座丰碑,镌刻着一代一代宁医人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铭记下他们的高尚品德和辉煌业绩,今天的成绩将成为明天的起点而载入学校史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光荣将留给历史,今天的宁夏医科大学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秉承“尚德博学、慎思笃行、求真务实、励志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博学至精、明德至诚、扶伤济世、敬业奉献”的优良学风,以“学为黔首而修,业为桑梓而立”为精神源泉和动力,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宁医精神,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只争朝夕,负重争先,正以昂扬的斗志,积极的姿态,崭新的风貌为进一步把学校做强、做精,让宁夏医科大学走出宁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而不懈追求!

◆宁医现状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检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6个直属教学机构。有总医院1所,7所附属医院,附属回医医院目前正在筹建中;有12所教学医院,90余所实习医院和实践教学基地,分布于宁夏各地市及北京、上海、重庆、山东、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市区。其中总医院是宁夏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自治区领导干部保健基地等多种职能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门诊量70万余人次,业务水平较高,对内蒙古、甘肃、陕西等毗邻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影响力,1995年医院跻身全国500家大型医院之列。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3000余人(含总医院),其中专任教师66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396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4.36%、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6.47%。有硕士生导师345名,博士生导师17名。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有9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有1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二、三层次人选1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313”人才25人,入选自治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5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计划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突出宁夏回族特色,坚持“整体规划、发展内涵、突显品牌、创新特色”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中西医并存,涵盖管理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等17个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优势专业,学校于1978年在宁夏高校中首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拥有7个一级学科,3个专业学位点,有温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肝胆病学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8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010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7门;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二等奖一项,是宁夏高校推评项目中唯一获奖成果。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生育力保持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在脊柱结核、地方包虫病研究、生殖遗传、颅脑疾患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9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86项,并且在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自治区重大项目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学校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项。

学校依托民族地区优势,积极开展回族医学教育与研究。开设了回族医药学的选辅修课程,并推进回族医学职业技能教育,成立了宁夏回族汤瓶八诊亚健康疗法职业培训学院。组建了回族医学研究所,宁夏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积极培育办学特色,扎实推进回族医药研究工作,共获得回医药相关研究课题20余项。回族医学教育和研究正在逐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本篇主要以了解国情、区情、校情为出发点,选取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意在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爱岗的热情,把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相结合,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