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舆情:研判影响与应对

网络舆情:研判影响与应对

时间:2024-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网络与网络舆情对政府、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网络舆情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因此,网民身份、时空的不确定性会弱化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网络舆情:研判影响与应对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影响

网络舆情代表着社情民意,代表着公众的呼声,是政府管理的重要依据。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网络与网络舆情对政府、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进程、政府形象、政府管理方式、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理念与思维模式都将产生影响,这就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研判和有效应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总体来看,网络舆情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政府形象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宣传功能,能对政府的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可以引导网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网民的情绪和想法。网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初衷,可以关注公共政策的执行情况,可以知晓公共管理行为的具体进展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决策过程进行监督。网络及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在当前公众“仇官”、“仇公务员”倾向较大的情况下,这种负面影响更是被放大了,而正面影响却较小,网民也更关注对政府负面的报道和讨论。

(二)冲击传统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判断是非黑白的尺度和标准。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在被媒体包围的环境中,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逐渐成为公众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主要渠道,因此网络与网络舆情对公众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网络舆情对公众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在拓宽公众视野,给予公众更多信息渠道和与外界对话机会的同时,也使公众受到了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使部分网民价值观出现扭曲,对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因此,应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助推事件恶性发展

由于公共事件往往发端于社会的丑陋面和诸多的负面信息,而网络媒体不加过滤,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渲染,过度宣传社会阴暗面,会对民众的思想形成强烈冲击,产生情绪低落、埋怨、激愤等负面舆情,助推事件向恶性方向发展。(19)从近年来的现实来看,可以讲,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在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下最终发生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群体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例如贵州瓮安事件、大竹县“1·17”群体性事件等。在网络传播中,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在复杂的辩论中,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加之境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组织的利用,使事件更加复杂化。因为网络舆情强大的影响力,其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很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或增加公共管理的难度。

(四)形成网络言论暴力

由于我国缺少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和舆情管理制度,网络话语的平等权和自由权被少数人用来传播负面、反动的言论,容易产生“网络暴民”现象,形成网络言论暴力,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加之我国网民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是非真假辨别能力,网民往往具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更愿意相信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当事人或有关政府部门如果未能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公布调查结果,就更容易形成网络言论暴力。

(五)影响民心与社会稳定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匿名性,使网民在网络上发布假消息和谣言非常容易。少数别有用心的网民利用网络的便利,有意散布假消息甚至谣言,以期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但大多数网民面对这些消息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少质疑其真实性,盲信、盲从网络中的许多信息和观点,导致人心惶惶或社会恐慌,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六)增加公共事件控制难度

很多公共事件、焦点问题、突发事件,由于媒体的宣传报道,为公众以及网民所知晓,引发网民在网络中讨论,从而使某些公共事件超出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预设范围,难以控制,使事件的应对和处理难度增加。例如“非典”危机期间的谣言就使危机的应对更加复杂化,导致多地群众抢购食品。日本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也导致了“抢盐风潮”。

(七)弱化管理部门的控制力

对一个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其管理与服务的对象是特定和具体的,便于相关部门管理。但是,在网络中,对于一个政府部门而言,其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网民,数量庞大、身份复杂,管理部门难以有效管理和控制。网民舆情的管理需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策略,对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网民身份、时空的不确定性会弱化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八)削弱政府公信力与凝聚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和处理方式,使政府在信息披露和发布方面的主动权受到较大限制和约束。政府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采用传统的、封闭或者有选择的发布信息的方式,当公众通过网络了解到事件真相之后会极大地降低对政府的信任,降低政府的公信力。(20)同时,因为政府和网民在事件发生后,沟通如果不畅通,网民知情权没有得到满足,政府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可能造成网民和政府的隔阂,削弱政府的凝聚力,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部分群体性事件就是由此而爆发的。

二、网络舆情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隐蔽性、互动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网民愿意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人民群众采取最便利的方式和手段,保障自己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网络舆情正是人民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便捷有效手段,这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民主融合的结果,对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1)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块阵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否则就会被敌对势力或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二)推动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www.xing528.com)

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包括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诉求与建议,要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政府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他们认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把该社会问题纳入政府决策范围,简言之,就是将该社会问题提到政策议程上来。网络舆情具有放大效应,网上的讨论造成舆论声势,凝聚成主流民意,这实质上就使该问题进入了公众议程,同时也会引起政府关注,或对政府形成压力,使该问题更快地进入政府议程,加速问题的解决。

(三)拓宽政府部门公共政策视野

从信息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就是一个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组织。政府公务员几乎每天都与信息打交道,政府的原材料是输入的信息,然后转换为政策,而政策又是权威的信息,政策的执行或传播就是实现信息价值的过程。信息是政府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和基础。我国传统的官僚体制使政府决策的信息来源具有局限性,在决策信息搜集过程中,有的政府部门为了维护部门利益,会“过滤”或制造虚假信息,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政府部门习惯于“闭门造车”式的决策,难以获取真实的、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而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互动性,打破了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利于政府决策捕捉有效的信息和资料,拓展公共决策的视野。

(四)提供直接的民意建议表达渠道

网络出现以前,公众意愿的表达更多地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或者通过信访、信件、请愿等方式表达。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公众习惯用网络媒体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加之网络的匿名性,公众敢于表达最真实的想法。(22)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使网络媒体成为公众意愿表达首选的、最直接的渠道,现实中有诸多问题通过网络曝光,网民争论探讨最终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得到了较为公平合理的解决。

(五)形成新的媒体和公众监督机制

如图2—1所示,这是一个政府部门的监督体系简图,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除了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外,还有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网络监督,其中网络监督是自网络出现和普及以后才有的,当然也可以将网络监督划归新闻舆论监督。

网络不仅成为公众表达意愿的直接渠道,几乎所有的传统新闻媒体都在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自身信息传播的渠道,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体对政府的监督机制。公众通过网络对政府进行监督也是一种全新的公众监督形式。从现实来看,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败显示了强大的力量,只要被网络曝光并引起热议的问题,最后也都得到了查证核实。

图2—1 政府监督体系简图

(六)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提高政府效率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通过使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以更为快捷、更为经济的方式收集、处理、传递、沟通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政府的整体行政办事效率。同时,信息可以在政府内部共享,减少了信息沟通的层次,行政程序也将进一步简化。

网络舆情的发展为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契机。为了适应网络需要与网络媒体传播特点,政府管理必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络办公、电子问政、网络参政议政、建设政府网站等,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广大公众。

(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网络舆情有利于公众获取信息,提高公众参政议政能力。政府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种政策信息,提供各种政策咨询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个性化、全天候服务。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要求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将社会性、公益性、自我服务性的事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交给其他社会中介组织去承担,政府更多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公开与透明也是政府管理与改革的方向。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强网上政务公开工作成为必然,公众需要及时了解政务信息与办事制度、流程,监督政府工作。网上政务公开也是实现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要求,政府将办事制度、办事过程、办事结果公布于网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政府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民主、高效、依法执政,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八)促进政府理念创新,树立政府治理理念

网络舆情在管理理念上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总的来说,随着网络的发展,政府管理理念要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年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中提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者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简言之,政府治理强调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协调、合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是与企业、社会、非政府组织、公众地位平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公共事务管理者之一,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起协调、引导作用。这种多元治理必须借助网络来实现,为公共管理主体各方提供便利的沟通渠道和平台。同时,政府治理理念需要政府摈弃凌驾于社会、企业、公众等管理主体之上的“高高在上”心态。

(九)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在非网络时代,党和政府知晓社情民意,主要是通过信访机构、新闻媒体或者到各地调研,其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间接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可以就某一事件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各方真实的想法,对公众的需求和社会形势作出较为全面、科学的判断,快速准确地作出决策。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反应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的方式迅速反馈到政府决策机关,使决策机关尽快了解决策效果,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决策,这样大大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促进了决策科学化。(23)例如近年来关于春节火车票价的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宪法及其他法律的修改,都通过网络征集到上万条甚至几十万条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趋合理。

(十)强化政府行为监督,促进政府决策合理化

通过网络舆情,可以判断政府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网民通过网上论坛、跟帖、发表博客文章、QQ群等表达对政府政策和管理行为的观点,谈是论非,评论正误,提出对策建议,反映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政府通过收集这些意见和情绪,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就可以判断或推测公众对某一政策行为的反应,评价公共决策的效果,发现政策不足并及时调整。这样党和政府的决策就更贴近群众,更符合民意,更加科学,既做到合法,又做到合情合理。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各级政府有专人负责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定期给领导者参阅,这也是网络舆情研判的一项重要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