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出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构建设想与规划体系改进建议

提出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构建设想与规划体系改进建议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独特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构建设想与规划体系改进建议。

提出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构建设想与规划体系改进建议

创新点一:从地理学的角度辨析“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的关联与差别,在历史研究层面指出土地利用分类随着规划目标的改变存在多维角度,为全面理性地开展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材料和系统的线索。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析出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的区别。前者是自然地理学对土地的科学描述,也是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的起源以及后续规划工作的基础。后者是应用地理学在实践中以人为价值标准对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和一定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由此基于科学研究的土地分类向应用研究的土地利用分类转变。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不能脱离土地自身的属性,但土地利用并不是自然用途的延伸,而是叠加了人的目标愿望。规划要实现目标,最终还要落实到对土地利用的规定,对土地利用的规定既不是从描述的角度解释,也不是在利益的背景下分析,而是在规划的行动和控制的角度来规范土地利用。通过系统梳理英美土地利用规划在20世纪的发展历史,指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背负不同的目标,作为规划目标的载体,相应的土地利用分类也呈现不同的类型,因此“土地利用”本身是一个蕴含复合内涵的概念。对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需要超越经验层面,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和系统性的土地利用分类理论框架

创新点二:在理论研究层面借鉴规划语言学和分类逻辑学的方法,结合城乡规划的制定过程,建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为解释当代各种土地利用分类实践建立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吸收不同分类维度的经验和改善规划工作的方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语言具有三种功能:描述、评价与规定,“土地利用分类”也具有类似三种模式。首先,它被视为一个对象;然后,它表现为一系列的价值;最后,它以规定的方式实施规划的目标。格迪斯提出规划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调查—分析—规划”为语言学的三种模式提供了前后递进的逻辑性对应关系。尽管后来对这种工作方法进行了修正与完善,但科学理性的核心思想没有改变。调查对应指示的模式;分析对应评价的模式;规划对应规定的模式。适用于城乡规划或作为城乡规划基础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应当包含上述的三种模式,不同的模式的分类均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

从逻辑学的角度指出,科学的土地利用分类应创设可扩充的平行维度的分类体系,或为规划实践留有创设土地利用新类型的弹性空间。平行维度的分类体系适应了三种模式的开放性特点,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若发现或创设了新的土地利用属性,则平行增加新的维度,扩充分类体系。平行维度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对维度进行选择或组合,从而产生实践中不同类型的分类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指出美国横断面规划以现象学的思考方式直观描述、评价分析和规定城乡空间形态的各种类型,通过横断面分区建立起地方性和特征性的尺度,把土地利用分类的三种模式以及规划过程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范式转变。(www.xing528.com)

创新点三:在应用研究层面,对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剖析从经验深入到理论,揭示其单一性和封闭性的困境,采用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总结用地分类的地方性探索,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建议,可供国家和地方规划制度改革参考借鉴。

运用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的标准和实践开展实证性的分析和批判,揭示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封闭性”和“单一性”的特征。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8—2010年间所编制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一些代表性城市在2005—2013年间出台的规划标准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地方开展多样化的土地利用分类探索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地方性的改革始终未能突破上层制度的桎梏

在分析我国规划制度的转型背景下,提出多维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建议打破现有国标的封闭性,建立开放性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结合多维理论改进规划实践中的土地利用分类;引入基于地方尺度的综合性横断面分区方法。

创新性总结:对于中国城乡规划学术界而言,系统性的开展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属于创新开拓的领域;对中国土地利用分类存在的问题由经验分析推进到理论研究的深度,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独特的多维土地利用分类构建设想与规划体系改进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