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生命周期与资本边际效率

产品生命周期与资本边际效率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虽然价格下降,但利润率依然很高。因边际成本增加造成的边际收益递减,并不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主要因素。现代产品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实际上主要来自供应量跟随投资不断增加时,市场上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社会投资必然随之下降,但是此时的储蓄并未下降,有时还在增长。

产品生命周期与资本边际效率

在这一节中,先考察一个新兴行业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更容易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当某种高价值的全新商品刚刚研发成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时,这种新型产品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和很少数人购买,价格很高、开发成本摊销很高、利润率也很高,此时销量小、市场不大,利润总额也不高。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必须提高供应量,因而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在具有购买力的潜在消费人群中,扩大实际消费群体和消费量。然而,受限于购买能力,消费者只能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广告的作用最多能够唤醒潜在用户的购买与消费。

随着具有购买能力的潜在用户被唤醒,市场销量开始增长,成本摊销下降,利润率非常可观,市场逐渐升温。这时会有一些敏感的厂家和投资者被高额的利润率吸引,进入该商品的产销行列,使该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大增,利润也大幅增长。首批具有购买力的潜在消费者的产品需要,很快就会得到满足,产品价值越高,这个群体越小,他们的需要满足得越快。供给量的不断增长需要市场继续扩大,市场的扩大只能面向相对缺钱的人群展开,只有通过降低价格才能实现销量与市场的扩大。在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虽然价格下降,但利润率依然很高。

社会利润总额增长,必然造成储蓄的增加,储蓄增加所代表的社会产品库存,只有通过扩大再生产,才能售出或出清,才能实现产品价值。在理论上,有多少储蓄增加就有多少社会库存商品。不断增加的储蓄和与之相应的社会产品库存,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资本(物资)的投资(扩建)。

产能与供应量的增加,必然造成就业的上升,就业的上升,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产品市场的扩大又反过来带动了供应量、投资与就业的增长,产品市场与就业市场供需两旺,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新增就业及其所造成的市场扩展,主要发生在社会低收入群体,新增就业人群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在全社会中是相对最低的,这样的消费群体对于市场扩展的拉动作用毕竟有限。随着供应量大增,必然造成产品价格和利润率的逐渐下降。利润率下降会迫使企业利用包括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以及压榨采购等各种手段降低成本,以维持一定的利润率。此时的利润空间还会驱使,自以为拥有更低成本、更新技术或更强产品功能及性能的更多企业与就业不断进入,从而导致更大的供应量、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需求、更低的利润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庇古效应”。

一轮接一轮的投资和投产此起彼伏,产品的利润率不断因价格的下降而下降,直到最后产品利润率接近于零,投资才会停止。在此刻到来之前,由于众多公司的投资由各企业分别进行操作,相互间信息隔绝。每个投资企业都以投资前的市场规模、盈利水平及其发展趋势作为依据,进行投资评估和决策,经过投资的建设过程,待到投资变为实际产能时,产能已经大大过剩。

在市场上升阶段,供应量的增加意味着生产的扩大和雇佣就业的增加。由于熟练劳动者只能在本行业内产生,培养过程相对缓慢,生产规模扩大使得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同种熟练劳动者的争夺始终存在。熟练劳动者的工资一般具有粘性,这对企业降低成本构成了限制。(www.xing528.com)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且越来越难。前期他们的生产利润率较高,各项开支也相应宽裕,延续下来积习难改。企业更不愿意在困难时降低职工的工资,这样做将会涣散人心,使熟练劳动者流向竞争对手。由于竞争激烈,资源日益紧张,原材料及设备等成本此时已经降无可降,有时甚至是上升的。企业的成本压缩主要寄托于技术改进,一期又一期的技术改进会造成生产效率的提升,导致成本下降和产业所需劳动量的相对减少。成本下降给价格下降提供了一些空间,对扩大市场和增加就业有利。但是,劳动量的相对减少会带来就业增长的降低,进而也会导致市场需求量增长的降低,市场需求量的萎缩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就业。显然,效率提升带来了降价空间加大和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减少,两者对于就业扩大具有相反作用。不过总体上,应该是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否则,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了。

在市场饱和阶段,过大的供应量使得产品价格快速下降,虽有技术改进提效等有利因素的支持,但也受到各种成本很难降低的限制,所有成本的下降速度很难跟上价格的下降速度,最终导致企业没有利润。价格无法继续下降,市场无法继续扩大,市场上的产量与产能甚至还在增长,产品积压越来越多。竞争的结果是很多企业产生亏损或被迫倒闭,少数成本较低的厂家得以生存,多数成本较高的厂家被淘汰出局。如果是占经济份额较大的产业发生衰退,或是有很多产业同时衰退就会引起经济的衰退。

凯恩斯经济学用边际成本增加造成边际收益递减,来解释产业衰退,这种边际成本递增的实际作用,在现代其实并不大。其原因在于除了电信电力铁路等少数产业外,大多数产业都有其规模经济在产品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中,新投资都会在经济规模或其整数倍数的规模上进行,并且新产能的生产成本往往相对更低。熟练劳动者的缺乏,不仅会发生在产业扩张的中晚期,在产业扩大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始终都会存在。因边际成本增加造成的边际收益递减,并不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主要因素。

现代产品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实际上主要来自供应量跟随投资不断增加时,市场上商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而这种商品因供应量增长而造成的价格下降,其必然性来自商品供应量增长时,商品市场只能面对相对较穷的人群扩展,只有在价格下降中,市场才有可能扩大。当价格下降的速度超过成本下降的速度后,利润率必然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就发生了。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社会投资必然随之下降,但是此时的储蓄并未下降,有时还在增长。这些储蓄增加代表的社会库存商品,在市场扩张期可以通过投资形成扩大再生产,但是后来投资下降甚至停止时,这些相应的社会库存商品就再也没有出路了,只能变成了社会过剩积压商品。与此同时投资的下降或停止也造成了就业扩大的停顿,进一步造成市场萎缩,由此,就业数量与商品需求量就会形成衰减循环。

这时同行的企业,因为价格已降无可降且成本已无可压缩,多数都已处于盈亏线之下,有些成本较高的企业已被迫倒闭。这个行业的产值,如果占全社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必将拖累整个社会经济走入低谷。正是在经济低迷时期造成企业亏损的相应成本,逐渐消耗了社会积压商品,才使得经济再次逐渐好转起来。此时若再有新型商品的产业兴起,可以帮助和加速经济的好转或恢复。

若非如此,无论怎样过度投资,只要生产出商品就一定会像萨伊定律所言,“供给自创需求”。也正如穆勒所说的那样,偿付商品的手段就是商品。每一个人偿付给别人产品的手段就是自己所持有的产品。因此,一切卖者同时也是买者。但是,经济发展的现实结果却是一部分货币储蓄既无消费需求也无投资需求。社会积压的商品既缺乏具有购买力的购买,也无法投入再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