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铸就中国针织名城新辉煌:创业、创新、转型提升

铸就中国针织名城新辉煌:创业、创新、转型提升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象山素有“中国针织名城”之称。历经30年发展,针织业不仅奠定了象山工业的基础,成为工业经济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在工业领域“三分天下”,而且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力就业和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如何转型调整、创新提升,成为象山针织产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设立县针织品展示中心,为针织产品搭建了集中展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铸就中国针织名城新辉煌:创业、创新、转型提升

象山素有“中国针织名城”之称。历经30年发展,针织业不仅奠定了象山工业的基础,成为工业经济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在工业领域“三分天下”,而且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力就业和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针织服装生产基地。2007年底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宏观综合因素影响,针织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转型调整、创新提升,成为象山针织产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面临的挑战

从宏观因素分析,象山针织业主要是受汇率利率、出口退税率和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三率两价”变动的影响。一是汇率。人民币美元汇率持续保持升值状态,以针织产品为例,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0.21个百分点,出口1美元约少结汇0.08元。按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每周下跌0.025的速度测算,企业从接单到汇款,单一的汇率损失达15%~20%。这不仅削弱了针织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也加大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难度。二是利率。2008年4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企业获贷更难,资金缺口加大,尤其利息支出和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而据调查,我县民间借贷月利率达到5%~6%,长期的也在1.5%~2%。三是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政策下调,对我县针织产品出口影响尤为明显。按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利润率下降0.46个百分点。四是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人工工资不断刚性上涨,2007年我县针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5%,2008年还将上涨10%,目前爵溪针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华东地区最高的。特别是《新劳动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用工成本增长压力,以一家年销售1000万元、100个职工的针织企业为例,新增劳动保险支出至少20万元,占销售利润2%。五是能源、原材料成本。针织产品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受国际市场初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煤炭、燃油等价格攀升,导致蒸汽、印染费用大幅增加,染料进价上涨15%至30%,而订单价格基本不变,企业赢利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从自身看,我县针织业走的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投入和低附加值、低档产品、低利润“三高三低”的路子,产业虽大、企业虽多,但大而不强、多而不强(规模以上企业仅占1/4左右)。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象山针织犹如“学书法”,一直处在模仿、复制、拷贝别人的“临摹”阶段。行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少、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待突破,尤其是在面料开发、样式设计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技术薄弱。二是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超过90%,高档产品不足10%,出口单价低于全国平均值的3%左右。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文化衫、T恤衫等为主,个性化、时尚化产品缺乏。三是品牌创建步伐不快。除巨鹰、甬南等少数企业拥有自创品牌外,大多数企业都是贴牌生产、来样加工,“为别人做嫁衣”,没有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四是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县针织产品95%以上出口,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占到60%,国内市场几乎没有拓展,很容易受到“贸易壁垒”影响。配额取消以后,主要纺织服装进口国反倾销操作程序更加简单,可以随意采取“绿色壁垒”、特保政策等非贸易壁垒手段。由于经过外贸中间环节,产品利润80%在流转过程中损耗,企业只占到20%。五是人才严重不足。产业人才结构比例失衡,规模以上企业的约4万从业人员中,县内加上外聘的高级工程师只有五六名,中级技术人才不足40名,外贸、研发等专业人才紧缺。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大专以上不到10%,高中程度占20%,而初中以下的却占70%以上。六是企业内部管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现场管理不到位,成本控制不严,质量管理薄弱,职工队伍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仍需加强。

象山针织业发展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众多针织企业白手起家,已经奠定了深厚基础,不管是人才、资金、技术、装备,还是产业规模、市场基础、管理水平,都远远好于创业初期。2007年底以来,县政府全面分析形势,认真研究对策,积极创新举措,政企联动,共渡难关,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优针织产业,更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针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81.6亿元,增长8.4%,自营出口6.7亿美元,增长33%,占宁波市的六分之一。

(一)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县政府专门安排2000万元的行业发展资金,用于检测、研发、信息、培训及面料、印花、染整等中心建设,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设立县针织品展示中心,为针织产品搭建了集中展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投资1000万元建成县针织品检测中心,为针织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降低贸易出口风险。充分利用各类展销会、洽谈会等平台,引导针织企业加大宣传推介,积极开展象山针织品向外“对接”。2008年,中高档针织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60%,平均出口单价提高12.8%,出口单价在5美元以上的高档服装比重达30%以上。

(二)打造市场拓展平台

坚持“稳定低端市场、开拓中端市场、实现高端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按照上下游联动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或国内投资、设立营销点,直接与销售商开展贸易合作。巨鹰集团承债1.5亿元整合收购新疆阿克苏棉业有限公司,富宏针织、健鹰针织先后在新疆优质棉产区建立棉纺基地。谊胜、名佳两家企业分别在日本韩国建立研发设计部,率先走出国门开展服务外包。恒大、巨鹰、富宏等企业分别在美国、南非、法国等国设立销售公司,构建全球销售网络。同时,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拓展内需市场,由巨鹰、福甬等企业联合投资12亿元的纺织服装城项目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动工建设,并通过“大篷车”深入广大乡镇农村

(三)强化要素保障平台

按照“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思路,加快开发区、产业区及爵溪针织产业园区建设,强化水、电、路等基础配套,推动企业入园。结合主题实践蹲点调研,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如中水回用、军民塘引水及职工公寓等一批项目得到推进,巨鹰面料二期、大湾塘区块等项目用地及腾云纺织土地证等问题加紧落实。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实施针织企业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12个。其中,建成的海达印染中水回用工程,废水回用率可达到70%以上,爵溪污水处理厂二期,每天可处理污水2.5万吨。

(四)健全产业政策平台

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完善行业准入制度,修订《象山针织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针织工业提升转型分阶段目标和工作推进计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政策引导,继续实施一厂一策、退城进园等政策,重点完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节能减排、企业上市、人才引进和培养等系列扶持政策。实施品质提升和品牌开发战略,对获得各级品牌奖项和自主创牌、境外合作创牌等给予重奖,并落实技改激励机制,针织企业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到23项。通过创建“中国针织名城”区域品牌,成功注册“象之恋”商标。

(五)优化行政服务平台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对针织企业的统筹服务、综合服务、全程服务,健全劳务合作、银企合作等服务平台,着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健全联合审批制度,推行“一表制”、网上审批,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相关部门在资金、劳动力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针织企业更多支持,切实解决了“融资难”、“招工难”等一些问题。(www.xing528.com)

当前,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针织业的发展正站在产业经济转型拐点。象山的针织业必须破除“三高三低”的老路,探索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从长远来说,要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以调整结构为抓手,以提升产业层次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加快推进转型提升,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难中找机遇、在竞争中寻突破,再铸中国针织名城辉煌。重点要推进“六个创新”、实现“六个转变”。

(一)强化科技创新,由复制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

象山针织业要摆脱“临摹”,关键是要“自创”。要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县针织协会和面料、印花、染整、研发、检测、展示“六大中心”平台作用,组建针织服装检品检测和印花制版中心,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鼓励企业在面料研发、产品开发、样式设计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工艺,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要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劳务合作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聘请科研团队,在外建立研发基地,集合国外先进技术、人才等优势“为我所用”。

(二)强化品牌创新,由跟着市场走向领着市场走转变

象山针织企业不能始终“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此,要重视品牌、创建品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要提高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鼓励企业自主创牌,实施品牌营销,扩大自主品牌产品销售比重。要大胆尝试联合创牌和购入品牌,运用企业联合创牌、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境外商标注册等方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牌联合体”。要发挥“象之恋”品牌优势,实施区域品牌整体营销,积极创建公共的行业品牌,提升中国针织名城品牌实力和魅力。

(三)强化产业创新,由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

当前象山针织产业只是块状经济,以规模取胜,相互间的协作不够。为此,要注重高档面料研发和应用,增加中高档针织服装比重,推进产品由低端、低档为主向高端、高档发展。要以拓展产品门类为突破口,加强产品款式设计创新,紧跟时尚化、功能化、品牌化趋势,促进内衣精品化、外衣化和运动装、职业装、袜等系列化,以较高的产品服用性能、档次和附加值取胜。要以拓展相关产业和行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开发家纺、汽车装饰等产品,做强做优关键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化。要以大企业为龙头,深入开展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延伸、提升,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四)强化模式创新,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

针织产业的粗放式生产,在当前可谓穷途末路。要建立“倒逼”机制,把节能减排降耗贯穿于生产各个环节,形成以节水、节电、节地、节能为特征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长模式。要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益。要以爵溪循环经济示范园为龙头,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中水回用等技术,积极研发绿色针织产品,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大节能减排监测力度,开展针织企业节水、环保用水、分质用水,确保污水排放达到一级标准、中水回用率60%以上。

(五)强化市场创新,由传统市场为主向内外联动的多元市场转变

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产品。要继续巩固国外市场,采取服务外包、品牌共建、市场连锁以及股份、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规避贸易壁垒,进军非设限市场,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同时,要实施市场多元化经营策略,积极鼓励一批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先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向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市场拓展。要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注重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宣传推广,以设立总代理、专卖店等方式,开展直销、代销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培育全国性针织品、面料等专业市场及营销网络,提高象山针织产品的占有率。

(六)强化管理创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

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实施集约管理、精细管理、成本管理、危机管理,加快构建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成本较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要强化全程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和组织机制,合理组织人员、设备、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对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要注重现场管理,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流程化、安全化操作,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培养和引进设计、研发、营销及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素质,努力建设和谐企业。

(象山县政府 李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