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中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钢铁行业在实现以直流改循环、建污水处理厂等措施的基础上,要逐步掌握节约水资源的技术,发展节水工艺,大力推行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以及高炉渣粒化、转炉钢渣滚筒液态等处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中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6.1 完善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

钢铁行业应当对节能减排有清醒的认识,根据行业自身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钢铁工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跟踪世界钢铁工业的前沿发展技术,努力发展若干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完善行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话语权。钢铁企业要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改造,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进推广。采用多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如烧结余热发电、炼焦煤加湿、蓄热燃烧、干式高炉顶压差发电和干熄焦等。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设备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国产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软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为平台,加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组建节能减排研究小组,解决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离子化,提高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改善粗放型出口结构,增加钢材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钢铁工业的优化升级。

国家要从战略高度引导和协助钢铁行业加快企业重组的步伐,对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可以进行跨地区的企业联合重组,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减少钢铁企业的数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投资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淘汰落后的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促使企业发展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钢铁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完善。

6.2 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6.2.1 做好废钢铁的回收与利用

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是钢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钢铁是实现载能节能、减排降碳、绿色环保且可不断循环利用的资源,是唯一可以缓解铁矿石供应瓶颈矛盾的大宗钢铁原料,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废钢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大,但由于我国的废钢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炼钢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生铁的消耗,导致铁矿石的进口量在不断增加,这种发展趋势与我国钢铁产业政策和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钢铁行业中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做好废钢铁的回收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我国的废钢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包括生产性废钢、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针对不同来源的废钢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来应对。对于生产性废钢,它是钢铁行业废钢的主要来源,为此在钢铁的生产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循环利用提高钢铁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大技术投入,淘汰落后设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对节能减排指标的不断追求,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订工作计划、接受检查与评价;建立跟踪、评比、奖罚制度;通过行业网站和期刊,及时发布详细公开的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市场价格信息;筹建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利用可以回收循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搞好产品开发的途径;组织行业开展全员培训,提高行业人员的从业素质;以客观有效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的调研分析,组织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论证方法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在体制、信贷、产品开发、科研经费、水电、土地等方面,对全行业给予政策扶持。

6.2.2 做好废水、废气等的再利用(www.xing528.com)

钢铁工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短缺,废水回收与节约用水已成为钢铁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想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水资源的再循环利用。钢铁行业在实现以直流改循环、建污水处理厂等措施的基础上,要逐步掌握节约水资源的技术,发展节水工艺,大力推行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干熄焦技术,以及高炉渣粒化、转炉钢渣滚筒液态等处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从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做好长期的规划,加强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操作、维护和管理,科学管理人为的浪费和资源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浪费问题,改善管理机构及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制和技术档案,建立用水与废水回收系统在线监测,针对不同的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手段和内容,实现节水节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减排。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不断采取经济无害的技术,结合废水综合处理的技术,科学地利用环境容量及其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净化能力,同时要加强生物防治等措施的投入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浪费,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依靠科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优化钢铁工业的布局,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重点关注缺水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其取水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适度、阶段性地提高供水价格,降低废水处理后回收价格,提高回收的积极性,建立净水、中水、废水回收不同价格机制,减少新用水量,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串级使用和废水处理量的最小化。

钢铁工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的典型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的废气治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钢铁工业的废气治理要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要加大技术投入,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掌握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降低能源和物料的消耗,针对气态污染物的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和冷凝法等,通过熄焦、烧结矿等的废热利用,降低炼铁焦比和燃料比。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淘汰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生产企业,加大对落后地区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废气的在线监测系统,加大监管力度,对数据实时监控与传达,杜绝企业虚假的信息。废气系统在改善环境污染的同时要处理好系统的排灰装置,减少粉尘的二次飞扬,减少污染物的转移,实现全行业的清洁生产。

6.3 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机制在不断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减排领域,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导致了环境资源利用的外部性,这也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通过市场竞争充分反映稀缺资源的价格体系,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以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将各种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目前,要实现整个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可以从煤炭等能源的价格改革入手,通过能源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迫使落后的钢铁生产企业退出生产。

6.4 加强政府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

节能减排是约束性硬指标,事关经济增长的质量。应该在政策上提高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的市场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的行业项目进入生产领域。首先,政府应加强与钢铁工业协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完整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的核算评估体系,综合反映生产发展和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节能减排的完成状况与政府工作人员的业绩挂钩,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定期公布重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和领导负责制等。对重点地区的钢铁企业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力度解决监督不力和地方保护等问题。最后,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生产的成本,同时加大媒体对违法生产企业的曝光力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方式督促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技术,建立完善的落后企业淘汰机制,实现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