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靠禅修凝聚人气,郝堂村焕发新活力

靠禅修凝聚人气,郝堂村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郝堂村旧时名为郝家冲,因郝姓在此建庄聚居而得名,今村内仍存有郝湾村民组。所以说郝堂村是靠禅院凝聚的人气,庙会催生的小街。郝堂村在改造项目完成之后,村中也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在郝堂村,太古庙和古银杏树是村民的信仰中心。通过努力,郝堂村目前的基础设施水平,尤其是文化公益项目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靠禅修凝聚人气,郝堂村焕发新活力

郝堂村旧时名为郝家冲,因郝姓在此建庄聚居而得名,今村内仍存有郝湾村民组。清嘉庆年间,来自湖北的僧人觉真云游到此,见这里三水来会,群山相对,景地颇有灵性,便停留下来,并建起五间简陋的茅屋,参禅悟道,名曰乌云寺,属禅宗临济宗。因寺庙简陋,仅像郝家冲路边供奉佛祖的一个普通堂舍,路人便将现今红星村民组一带称为郝家(禅)堂。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出版的《重修信阳县志》记载,直到清朝末年,这一带地图上还被标注为郝家堂。[3]

随着乌云寺香火旺盛,寺舍、僧众和田产逐渐增多,道光庚戌年(1850年)乌云寺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为彰显这一佛门盛事,并别于旧时俗称,乌云寺改名为昭庆禅院。从此之后,往来香客不断,加之每年庙会影响甚广,久而久之,这一带便成了行商走贩常聚之处,并在偏僻的小村里形成了一条小街。所以说郝堂村是靠禅院凝聚的人气,庙会催生的小街。在当地方言中“郝”与“荷”同音,长久以来,郝堂村便同它的名字一样,成了远离外界喧嚣的一片清净之地。

郝堂村为多姓村,村中姓氏有张姓、曹姓、李姓、黄姓、郝姓等,其中张姓和曹姓居多。村民均为汉族。全村共有人口约2000人。

乡村文明的复活,需要精心的治理。郝堂村的村落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村民约。在郝堂村完成“美丽乡村”改造之后,村内发起了“共育文明新风 建设美好家园”等倡议活动,明确了村民维护社会治安、邻里关系和村内环境卫生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不仅仅有助于强化村民对于郝堂村的文化认同,而且有助于村内的团结与稳定。[4]

二是家风家训。郝堂村在改造项目完成之后,村中也形成了良好的风气。郝堂村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勤于耕作”“诚信交易,诚实买卖”;鼓励郝堂村中学子“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在村中随处可见提醒村民以礼待人、遵纪守法的标语,如:“明礼厚德,尚礼崇法,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等。

郝堂村年长一辈的村民明白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家长们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大家认为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孩子成为栋梁之材的要素。同样郝堂村的乡村风貌和家庭风貌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原则,促进乡村互助风的复兴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三是精神寄托。在郝堂村,太古庙和古银杏树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太古庙位于郝堂村村头,该庙仿照古代寺庙建筑样式,屋顶采用全木质结构,飞檐峭壁,墙体则为砖红色。寺前有放生池一口,寺内有菩萨像两尊、罗汉像四尊。

听村中人说,新中国成立前整个村子里的人逢年过节都会来这里祭拜,拜收成,拜健康。祈求佛祖保佑四季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时村中富人会捐献供品和香油钱,穷人则会出劳动力。此类祭拜一般会持续三天左右。村民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寄托于祖先保佑,反映了对祖先的敬畏与崇拜。民间信仰作为我国民间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间,对村民日常行为的引导和规训起着重要作用。

在郝堂村的村中心有着一棵树龄已有三百余年的银杏树。每年盛夏,这棵银杏树仍然枝繁叶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人想锯掉这棵银杏树卖钱。村里的老红军吴象点得知后,为了防止树被砍掉,日夜坚守在树下,不顾身体的孱弱,抵抗树贩,并放出狠话:“要想锯掉树,就先锯断我的腿。”他的正气震慑了树贩,于是,银杏树被保存下来。在村里,人们认为树是神的化身,是整个村庄的守护神,它能够庇佑全村人。这棵银杏树见证了村民们孩童时期的嬉戏、青年时的劳作耕种以及晚年时的悠然自得,见证了郝堂村的历史变迁、斗转星移,可以说这棵树是郝堂村的“魂”。[5](www.xing528.com)

在郝堂村,人们对传统节日也是相当重视的。郝堂村中有讲究的家庭会在农历腊月三十吃年夜饭时,对家中祖辈“敬香、敬酒、敬食”,行“三碗饭、三杯酒、三捧纸、九作揖”之礼,同时口中招呼家中祖先归来吃团圆饭,保佑全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生意兴隆。自2014年开始,郝堂村每年都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办“村晚”,即郝堂村的春节联欢晚会,并且村晚完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旱船舞是郝堂村老少皆宜的舞蹈,旱船舞俗称“玩花船”,船长约3米,宽1米,用竹木、彩纸、花布制作而成。演出时一名演员坐船,一名划船,旁边还有鼓乐伴奏,演员带动船摇摆,像在水中荡漾,欢快有趣。[6]此外村中逢年过节还会进行舞龙、舞狮高跷秧歌、腰鼓、盘鼓等民间艺术表演。

在郝堂村的可持续发展实验、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上,区、乡、村十分重视文化为魂的激活吸引作用。一方面,村文化广场、图书室、文学馆、名人故居、如莲茶斋、昭庆禅院、岸芷轩书吧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郝堂村的文化品位,增强了村庄的文化气息。

此外,郝堂村自2009年进行新乡村建设至今,始终将村内文化公益项目建设视为重中之重。郝堂村通过乡村建设协作中心,将郝堂村村民、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等资源整合起来,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最大限度地提升乡村文化公益项目的建设水平。通过努力,郝堂村目前的基础设施水平,尤其是文化公益项目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村内不仅有学校一所,而且有村级图书馆一座,叶楠白桦文学馆一座,活动广场一处,露天剧场一处,游乐场一处。这些活动场所的修建,不仅为郝堂村民提供了交流和活动的公共空间,丰富了郝堂村民的闲余生活,更为前来郝堂村游览的游客提供了绝佳的去处。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在郝堂村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让过去这个古朴沉闷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2011年春起连续3年,郝堂村举办了时尚运动山地自行车比赛,2014年起,升格为由信阳市政府主办的郝堂全国性比赛;2013、2014年平桥区组织两届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全区各地特色传统文艺节目、手工艺品制作、各种特色美食等集中一周时间来到郝堂展演;区里还为当地能工巧匠建立了信阳手工茶、李开良古建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室,每年为其发放一些补贴;开展手工炒茶能手大赛;每年区乡都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经典名篇朗诵会;2015年全国新经验散文颁奖仪式在郝堂举行;每月区文化局都送来一场电影;每年办事处争取影协、高校支持在郝堂村举办以乡村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比赛、乡村音乐会;村里每年举办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村民主要表演舞狮、扇子舞、踩高跷、玩旱船、扭秧歌、豫南小调;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日,村里还有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信阳鸡公山合唱团、信阳诗歌学会、信阳摄影家协会等文化团队入驻或挂牌郝堂村;以全国著名环保人士叶榄为代表的许多青年志愿者,以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美国爱心基金会、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等一些非政府组织人士,经常到村小学、村民中间和村公共场所,义务开展茶艺、德育、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或教学活动。如莲茶斋、岸芷轩、叶楠白桦文学馆(村图书馆)、龙潭人家酒店、7016客栈、中国乡建院、寻找无双咖啡屋等一批文艺风范较强的服务场所和建筑迅速涌现,红极一时,进入村庄,到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村民在娱乐

写作业的小朋友

正在劳作的村民

郝堂村外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