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财政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国家财政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延伸,财政收入就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据报道,2010年前五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兼顾两级利益,指的是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要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

国家财政收入的含义是什么?

请大家试着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哪个朝代?

相信会有人认为是“唐朝”,因为描写唐朝繁华景象的古诗有很多,描绘的都是唐朝的美好景象。然而,《大英百科全书》中给出的答案却是这样的:“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华、科技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有相关资料证实:宋朝年间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北宋中后期的财政收入也达到8000万~9000万贯,哪怕是在已丧失一半江山的南宋时期,财政收入依然高达10000万贯。看到这些数字,我们可能会感到茫然,没关系,我们来跟明朝的财政收入做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国家财政收入250万两白银;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国家财政收入400万两白银;明末时期,国家财政收入1000万两白银。银钱的兑换率通常是“1两白银兑1贯铜钱”,如果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那么明朝的财政收入不足北宋的1/10,也不及南宋的1/6。

由此可见,宋朝真的是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国家,宋代的GDP占全球的50%!原因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这些都为国家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财政收入呢?确切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把“财政收入”这个经济学名词拆解一下,先来说说“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关联的整体。从本质上来讲,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由此延伸,财政收入就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第一,各项税收,如工商税、农业税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第二,专项收入,如专卖、专款、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第三,其他收入,如基本建设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和杂项收入、捐赠收入等。就我国的财政收入而言,有95%来自税收,其他各项收入仅占5%。这些财政收入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都将用于公共领域的建设上,其目的是改善民生。

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会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而财政增收又能使政府可以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经济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保障的根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据报道,2010年前五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www.xing528.com)

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与中央和地方两级利益的关系,还关系到不同对象的合理负担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需要掌握几项重要原则:

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原则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

兼顾三者利益,指的是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还要把必要的财力留给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性。

兼顾两级利益,指的是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要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按财政管理体制,国家财政分别由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构成的两级财政,两者各有各的具体职能,也形成各自的利益关系。所以,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兼顾两级利益关系。

原则3:合理负担原则。

这主要体现在税收方面,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通常采用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