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教育合作的全面加强

文化教育合作的全面加强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以及蒙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无论是在来华留学、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还是在国家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民心相通得到全面深化。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在教育、文化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化,签署了一系列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项目协议。中国教育部与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门签署教育领域合作文件。

文化教育合作的全面加强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以及蒙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无论是在来华留学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还是在国家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民心相通得到全面深化。

1.来华留学

2013年至2015年,中亚五国来华留学生人数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蒙古国近年来华留学人数有所下滑,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3: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学生来华留学趋势(2013-2015)[8]

从图1-3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与蒙古国来华留学人数相对较多,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人数每年在1万以上,蒙古国维持在7500—8000人之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来华留学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留学人数在2000—3000人之间。但是,土库曼斯坦近年来华留学人数略微下滑,数量保持在2000人左右。

2.孔子学院建设

据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方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共建孔子学院16所。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建孔子学院13所,其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孔子学院5所,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建孔子学院4所,与塔吉克斯坦共建孔子学院2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建孔子学院2所,与土库曼斯坦尚未合建孔子学院。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合建孔子学院具体情况,如表1-4所示。

表1-4: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孔子学院合作概况[9]

在汉语教育方面,中亚国家于1991年开设汉语课程。根据李琰(2016)对中亚四国高校汉语教育的调查显示,中亚国家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整体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吉尔吉斯斯坦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共22所,塔吉克斯坦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共9所,土库曼斯坦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仅3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也仅有3所。在汉语教材方面,语言技能教材相对较多,理论教材、文化类的本土教材较为短缺。现有的国别化教材以编译为主,主要有塔吉克文版《大学汉语》《大众汉语》《汉语》《汉语百花园》等系列教材,另外还有吉尔吉斯文版的《大学汉语》系列教材以及俄文版的《实用汉语语法》。此外,《新丝路汉语》还被翻译为塔吉克文和吉尔吉斯文(张全生、郭卫东,2014)。在汉语师资配备方面,无论是本土汉语教师还是中方汉语教师分布不均匀,多集中于各国首都的几所高校。本土教师是中亚各国汉语教学的中流砥柱,中方外派教师存在较大缺口,亟待补充。近年来中亚来华留学生除了学习汉语等语言学专业外,专业学习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涉及增加医学、农业国际贸易国际关系、语言教育、法律经济等不同领域。(www.xing528.com)

3.国家语言教育

中亚五国独立后,各国经历了主体民族语言国语化的过程,在宪法中强化了主体民族语言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中亚五国在通识教育方面逐渐采用以本国语言为主、俄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俄语仍作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族际交际语,为土库曼斯坦的通用语言。中亚五国国家语言、语言种类及在华高校开设概况如表1-5所示。蒙古国的国家语言为蒙古国语,开设该语种专业的中国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国大学。考虑到中亚五国、蒙古国与新疆地区在地缘、语言谱系、文化上的绝对优势,新疆高校、蒙古国高校可适当增设中亚五国及蒙古国小语种专业。

表1-5:中亚五国语言概况[10]

2007年8月16日,由俄罗斯总统普京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上合大学)。上合大学成立旨在为各成员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确立了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纳米技术、IT技术、教育学经济学作为各国的优先合作领域。上合大学项目由来自上海合作组织5个成员国的74所院校组成,其中哈萨克斯坦14所、中国20所、吉尔吉斯9所、俄罗斯21所、塔吉克斯坦10所。上合大学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机会,加速了各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国人才的跨国流动。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文化周”“文化日”,同时还举办各种不同类别的文化展览例如“中国电影展”“中国科技日”等。此外,还举行中外各大节日庆典,在中塔建交20周年,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与塔中友好协会、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三家单位联合举办了题为“孔夫子——如天空般浩瀚的学说”的孔子思想研讨交流活动(张全生、郭卫东,2014)。

4.文化传播

在文化传播方面,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的职能主要包括:举办中国电影周与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化活动;开展语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等各类教学培训;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汉学家交流;通过内设图书馆为当地提供涉华信息服务。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中文传媒在中亚的影响力不足。中亚各国的中文出版物十分有限,尚无当地人创办的中文报纸与杂志。中国节目在中亚地区也只能通过卫星电视收看。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产业在中亚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中国与中亚在文化合作方面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在教育、文化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化,签署了一系列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项目协议。201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就语言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共享、哈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就未来的合作模式及合作领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2016年10月19日,第四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召开,四川大学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七河国立大学签约,西南石油大学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技术大学、哈萨克斯坦七河国立大学签约,合作内容包含教师培训、留学生培养、科研合作等。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蒙古国在教育、文化合作方面进一步推进,签署了相关协议。中国教育部与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门签署教育领域合作文件。中国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中蒙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与蒙古国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在蒙古国国建立科技园区和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旅游局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总体而言,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与我国教育合作日益加强,其中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教育合作最为广泛,土库曼斯坦、蒙古国与我国教育合作有待加强,中国高校开设中亚五国以及东亚蒙古国语种专业数量不足,开设院校主要集中于外语院校,复合型语言人才缺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