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埃及能源储量和政治体制概况

埃及能源储量和政治体制概况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位居非洲国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2013年7月3日,埃及军方宣布中止2012年宪法。埃及总统为国家元首。人民议会是埃及最高立法机关,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定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近年来,埃及政局发生多次动荡。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发生剧变。

埃及能源储量和政治体制概况

一、地理环境

(一) 地理位置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埃及大部分地区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国土面积100.145万平方千米,94%为沙漠。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 900千米。尼罗河纵贯南北,全长6 70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 530千米。按自然地理,埃及可分为4个区: 尼罗河谷和三角洲、西部利比亚沙漠、东部阿拉伯沙漠和西奈半岛。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地表平坦。西部的利比亚沙漠是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分,为自南向北倾斜的高原。西奈半岛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为沙漠。南部山地有埃及最高峰圣卡特琳山,海拔2 629米。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开罗以南通称上埃及,以北为下埃及。埃及首都开罗属于东2区,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二) 行政区划

埃及划分为27个省、8个经济区,每个区包括一个或数个省。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处,北距地中海200千米,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组成了通称的大开罗,人口超过2 000万(2016年),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埃及作为人类文明四大发源地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他主要城市主要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沙姆沙伊赫。

(三) 自然资源

埃及的水资源缺乏,主要水源是尼罗河水。根据尼罗河流域9国签订的河水分配协议,目前埃及享有尼罗河水的份额为550亿立方米。目前年用水需求为800亿立方米,实际可用水量为600亿立方米,其中555亿立方米来自尼罗河水,另有25亿立方米来自深层地下水。埃及人均用水量不足600立方米,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用水标准(1 000立方米),属于“缺水国家”。为弥补供水不足,埃及加大对农业用水的再利用(达130亿立方米),并加大对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利用(达6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占埃及用水量的90%。

埃及的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 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 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 500亿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位居非洲国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埃及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四) 人口分布

据埃及中央公共动员与统计局(CAPMAS)公布的数据,2018年初埃及人口达9 630万人,其中开罗省人口为970万人、吉萨省为880万人。埃及人口增长率为2.3%。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人,但约有96%的人口密居在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其中三角洲的达曼胡尔和曼苏拉市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200—1 500人;首都开罗市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2万人。尼罗河谷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600人以上;红海省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埃及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34.2%,65岁(含)以上人口占总人口3.9%;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2.6%,农村人口占57.4%。埃及人口自2011年以来快速增长,2006年埃及人口为7 280万人,2009年为7 610万人,2017年初达9 480万人。

目前,在埃及华人总数1万多人,主要集中于开罗、亚历山大、塞德港和艾因苏赫纳。

二、政治环境

(一) 政治制度

依据中国外交部关于埃及的政治环境介绍[2],埃及最初的宪法于1971年9月经全民投票通过,后经1980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修订,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后被废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过新宪法(以下称2012年宪法)。2013年7月3日,埃及军方宣布中止2012年宪法。2014年1月,新宪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过全民公投。2019年4月,埃及举行全民公投,以88.83%的支持率(投票率44.33%)通过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主要内容包括延长总统任期,设立参议院、副总统等。

埃及总统为国家元首。现任总统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就职,2018年6月连任。

人民议会是埃及最高立法机关,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定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埃及议会实行一院制,设有596个席位,任期5年。本届议会选举于2015年10月、11月分两阶段进行。2015年12月2日完成新议会选举,其中独立候选人189名,自由埃及人党44名,祖国未来党31名,华夫脱党18名,祖国保卫者党12名,人民大众党11名,大会党9名,光明党8名,保守党6名,民主埃及党3名,和平民主党、现代埃及党和发展与改革党各2名,我的祖国埃及党、爱国运动党、纳赛尔党、萨拉赫党和自由党各1名。塞西总统任命28名议员,包括集团党主席阿卜杜阿勒、华夫脱党秘书长巴哈丁等。2016年1月,埃及新议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埃及议会大厦举行,议员宣誓就职,并选举阿里·阿卜杜勒·阿勒(Ali Abdel-Aal)为议长。

近年来,埃及政局发生多次动荡。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发生剧变。7月9日,曼苏尔总统颁布法令,任命哈兹姆·贝卜拉维(Hazem Al-Beblawi)为过渡期临时政府总理。2014年2月25日,曼苏尔总统接受贝卜拉维政府内阁辞呈,并任命易卜拉欣·马哈拉卜(Ibrahim Mahlab)为临时政府总理。3月1日,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宣誓就职。2014年6月,塞西当选总统后成立新一届政府,马哈拉卜留任总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Sheref Ismail)出任总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留任总理。2018年6月,新一届政府成立,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出任总理。

埃及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级法院以及行政法院,开罗还设有最高宪法法院。检察机构包括总检察院和地方检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哈桑、最高上诉法院院长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长马斯欧德、行政检察院院长拉奇格宣誓就职。(www.xing528.com)

(二) 外交关系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开罗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2016年7月1日,埃及前外长盖特担任新一届阿盟秘书长。

埃及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关注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倡议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重视大国外交,积极发展同新兴国家关系,在地区和国际组织中较为活跃。目前,埃及已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埃及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国,2019年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

中埃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发展顺利。1999年4月,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6年5月,两国外交部建立战略对话机制。2006年6月,两国签署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7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和埃及人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自2007年1月27日起,中埃两国互免持中国外交和公务护照、埃及外交和特别护照人员签证。2014年12月,中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5年实施纲要。2016年9月,塞西总统来华出席G20杭州峰会。2017年9月,塞西总统应邀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2018年9月,塞西总统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三) 政府机构

根据宪法规定,埃及政府是埃及最高执行及管理组织,由总理和部长组成。负责经济的部门主要有财政部、贸工部、投资与国际合作部、通信与信息部、电力和能源部、石油矿产部、交通部和旅游部等。现任总理为穆斯塔法·马德布利。

三、社会文化环境

(一) 民族

埃及主要的民族是东方哈姆族(埃及阿拉伯人、科普特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占总人口的99%,努比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后裔和法国人后裔占1%。

(二) 语言

埃及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也是通用语;埃及的努比亚人使用只有语言但无文字的努比亚语;科普特语(由古埃及语演变而来)仅作为宗教语言在科普特基督教教堂中尚有遗存。另外,社会上层人士可用较为流利的英语法语进行交流。

(三) 宗教

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信徒以逊尼派为主,占总人口的84%。同时存在科普特基督正教、天主教、希腊基督正教、亚美尼亚基督教以及基督新教等多个基督教教派(约占16%)。科普特基督正教为埃及传统基督教派,属东方基督正教中的一个独立教派,埃及科普特人多属于此教派。

(四) 工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2011年以前埃及只有一个工会组织即埃及工会联合会(ETUF)。2011年3月,劳工部又注册了之前未被承认的大量独立工会组织,但独立工会运动并未形成。2017年11月埃及议会通过《工会法》,禁止成立独立工会。埃及的工会组织架构中,最基层是工会委员会,最顶端是埃及工会联合会。工会组织的三级分别是: 工厂的工会委员会、全国性的产业工会、埃及工会联合会(埃及工联)。2018年5月埃及工会联合会举行了12年以来的首次选举。

埃及现有非政府组织(NGO)5万多个,埃及非政府组织每年接受外来资助金额达10亿埃镑,约有400家非政府组织接受外来资助。非政府组织在埃及较为活跃。2017年5月,塞西总统签署《非政府组织法》,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作出详细规定。

迄今为止,在埃及的中资企业未受罢工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