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性

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产业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保障机制。可见,市场体系的存在,保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体系的实现。

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性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创新,两者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决定了收入分配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实践中,我国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条件分配制度化,必然对生产成果分配中的收入分配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提出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包括共同富裕原则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也要求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我国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建设六个体系、一个体制,收入分配体系同其他五个体系、一个体制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收入分配体系同产业体系的关系

收入分配体系为产业体系提供导向机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业体系解决的是“生产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中资本对利润的贪婪追逐同西方经济学语境中理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一致的。消费者需求量大的产业,往往因为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利润量大而成为厂商竞相进入的产业,同时也因为工资较高而成为劳动者趋之若鹜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金融行业,劳动者也向往房地产、金融行业以及垄断行业的职业。利润(P)即剩余价值(m)是厂商的资本所得的分配份额,工资(v)是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得的分配份额。可见,收入分配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导向作用。

产业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保障机制。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社会成员需要消费消费资料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收入分配体系确定他们应当获得的消费资料数量,在市场经济中确定他们应当获得的交换价值货币数量。至于社会成员能够获得的消费资料或者能够交换的使用价值的数量及种类,则取决于产业体系生产的商品数量及种类。可见,产业体系是收入分配体系从“应当”到“能够”、从交换价值到使用价值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建设激励创新、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并向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先进产能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将知识、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从虚拟经济吸引到实体经济中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真正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而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必然能够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同时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公平,因而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

2.收入分配体系同市场体系的关系

收入分配体系为市场体系提供存在机制。市场体系通过要素市场解决“生产要素在哪里得到?”的问题,通过产品市场解决“商品价值在哪里实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生产要素进入要素市场进行交换的目的是实现它们的价值,劳动力拥有者获得分配份额劳动力价值v,资本拥有者获得分配份额剩余价值m;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只有通过收入分配获得交换价值(货币),才能到产品市场上购买他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和消费环节。如果社会成员只能获得较少的货币甚至得不到货币,产品市场上的大量商品就将无法实现它们的价值,产品市场将会萎缩直至消失。可见,收入分配体系决定了市场体系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市场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实现机制。从要素市场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者只有到劳动力市场上出售他的劳动,才能实现他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商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v与剩余价值m分别是劳动力拥有者与资本拥有者的分配份额。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能在要素市场上,按照边际产品收益等于边际要素成本获得报酬。从产品市场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通过收入分配得到的是货币,这些货币必须在他们生产的商品在产品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同时,社会成员必须到产品市场上用货币交换他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可见,市场体系的存在,保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体系的实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收入分配改善的矛盾有两对,一个是要素市场上劳动力拥有者日益增长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同资本拥有者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产品市场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需要同劣品驱逐良品之间的矛盾。只有对劳动力再生产成本认真估算、充分补偿,才能形成“工资提高(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充分补偿)→劳动力素质提高、数量增加→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有效供给增加→产品和服务交换价值增加、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利润率和利润量增加→工资提高(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充分补偿)”的良性循环。只有形成优质优价、平质平价、劣质零价的市场,让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获得更多报酬,才能形成“优质产品和服务价格提高、销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报酬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要素投入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的良性循环。只有建设按照劳动力价值和要素贡献分配并向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激发资本、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进而真正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能够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而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

3.收入分配体系同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关系

收入分配体系为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提供引流机制。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解决的是“生产在哪里布局?”的问题。我国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处在探索阶段,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实施需要吸引资本、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这些地方流动。实践中,长期以来的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对劳动力乡城流动、自西向东流动形成了巨大的拉力,落实新的城乡、区域发展战略则需要缩小过去的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甚至形成反向收入差距,保证生产要素在这些地方获得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报酬进而形成反向拉力。可见,收入分配体系能够引导要素流动,推动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破旧立新。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传导机制。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有利于缩小西部、中部、东北同东部之间的收入差距。对资本拥有者,传导机制为“产业布局投资企业→获得利润收入”;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拥有者,传导机制为“产业布局→企业增加→应聘就业→获得工资薪金等收入”。而通过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也是我国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调整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目的。

只有建设合理拉开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体系,吸引资本、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具有某方面比较优势或者比较落后亟须发展的地方流动,才能真正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在吸引要素流入、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方面能够体现效率,在推动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与城乡区域趋同方面能够促进公平。

4.收入分配体系同绿色发展体系的关系(www.xing528.com)

收入分配体系为绿色发展体系提供调控机制。绿色发展体系解决的是“用什么生产资料生产?”的问题。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如矿藏、森林;另一类是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粮食等。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资本的成本最小化目的与利润最大化目的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倾向于减少对高价格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的使用,增加对低价格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的使用。例如,由于汽油价格升高、资源税征收与大城市排放量要求,不少汽车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扩大生产,不少消费者亦放弃燃油汽车转而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见,收入分配体系通过高价格与高税收提高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成本,进而降低相应类型企业的收入,能够对资源使用结构起到调节作用,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起到控制作用。

绿色发展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持续机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资料选择方式,能够提高可再生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维持不可再生生产资料可持续发展,这些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后,能够为新一轮收入分配提供更多的生产成果。相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生产资料选择方式,如同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降低可再生生产资料使用效率,对不可再生生产资料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能够用于新一轮收入分配的生产成果减少甚至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建成绿色发展体系是决定收入分配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设提高厂商和消费者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成本、降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本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促使厂商和消费者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选择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转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型,真正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必然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而是体现效率的,同时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也能促进公平。

5.收入分配体系同全面开放体系的关系

收入分配体系为全面开放体系提供拉动机制。全面开放体系同样解决的是 “生产要素在哪里得到?商品价值在哪里实现?”的问题。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开放市场经济中,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流出还是流入以及流向哪个产业和城乡区域,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所有者通过收入分配体系所得收入的国际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用工成本提高,国内一些企业利润率下降,大量资本流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可见,收入分配体系带来的国际收入差距,对全面开放体系的资源流动形成拉动力量。

全面开放体系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扰动机制。开放市场经济在国际上配置资源,商品价值在国际上实现,以至收入分配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不仅取决于国内收入分配体系,而且受国际分配与国际市场影响。具体而言,生产条件分配主要由各国资源禀赋天然决定,收入分配的规则取决于国际分配秩序,收入分配的结果受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与市场定价话语权影响。例如,中东国家富有石油资源,但石油资源所有者的收入取决于石油价格,而石油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又如,中美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商品到美国市场上实现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企业的利润及其员工收入。可见,全面开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国内收入分配形成扰动,倒逼我国调整收入分配体系。

只有建设通过调节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所有者的国际收入差距影响国际资源流动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真正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体系。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必然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

6.收入分配体系同经济体制的关系

收入分配体系为经济体制提供倒逼机制。经济体制解决的是“社会生产怎样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有两种经济体制可以实现社会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计划调节的产品生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调节的商品生产。市场体制表面上通过定价机制调节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向与比例,实质上是通过这些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不同产业、城乡区域的收入差距的方向与大小来调节,也就是通过收入分配体系来调节。当经济体制阻碍收入分配体系合理调节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进而调节资源配置时,收入分配体系将会倒逼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经济体制为收入分配体系提供决定机制。经济体制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为社会再生产提供体制环境。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决定,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目前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实行一系列配套制度。

只有建设按照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真正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样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效率,进而在增加可供分配的生产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公平(见图2-1)。

图2-1 收入分配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