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省管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对策分析

昆明省管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对策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昆明市省管公路实际,构建和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对策是做好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基础。加快发展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创新公路公共服务政策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公路公共服务体系,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管理养护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放心的道路条件。发展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事业,公路建设是基础,公路养护是保障。

昆明省管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对策分析

根据昆明市省管公路实际,构建和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对策是做好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基础。

1.改革思路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公路属公共产品,它的供给必须由政府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因此,要制定统一、正确、行之有效的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实行垂直管理体制,通过政策过程,实行税收统一征收及其他融资的办法筹集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以免造成“公共的悲剧”和福利损失;通过政策过程改变机构重叠、交叉管理的现象,确定一家管路的思想,公路的公共性和网络性,决定了其管理的统一性,要求政府设立统一机构进行政府管制;通过政策监控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公路建、管、养并重的原则,以《公路法》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完善政策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实行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分开,建立政府管制,企业建设,公共部门管理养护的职能体系,提高公路交通运输保障体系,促进公路养护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政策体系要本着“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断提高“三个服务”(即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水平,有利于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路况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职工收入的增加。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发展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创新公路公共服务政策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公路公共服务体系,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管理养护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放心的道路条件。在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形成过程中,公众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

二是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发展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事业,公路建设是基础,公路养护是保障。公路建设解决了公路等级低、总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个结构合理、布局完整的公路网,公路养护保持了路况质量的完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只修不养,等于不修”,必须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中,把握好公路建、管、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巩固建设成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公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投资的综合效益。在政策的执行中,采用法律、行政手段,依靠法律和行政组织的权威性、强制性,依靠法律的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进行政府管制,保证政策的顺利运行。

三是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的原则。现行的公路建、管、养是行业垄断,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都在投资公司,省管公路的管理、养护、大中修工程都在省管公路管理机构,地方公路也是自建自管自养。对于公路建设和大中修工程都是自己建设,自己验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好坏没有专门的监管。因此,在制定好相关的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后,要加强政策的监督、控制。质量就是效益,公路建设、大中修维护和小修保养工程质量好,就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减轻养护压力,否则,不仅浪费资金,还给养护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所说的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公路建、管、养分开是强调公路管理机构是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单位,要改变目前的诸多矛盾,首先要改革公路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实行行政管理职能,主管全省公路交通的规划和宏观政策调控,对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实行行业监管;州市级省管公路机构负责所辖国省干线公路的管理、养护、征费;地方县乡村公路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养护,省交通主管部门对其实行行业监督;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建设交给市场完成。公路养护部门对其养护的公路只有小修保养的职责,对其管养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只有检查、监督的职能。从而真正达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分开,让公路更加畅通、安全、和谐、高效。

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由于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昆明市省管公路的改革必须符合昆明市市情、路情。应实行先试点,后推开,积极稳妥,不搞一刀切。要对昆明市省管公路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昆明市省管公路管养的一些路面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路面要宽,汽车通行量大,路政干扰大,路面损坏也就相对较快,在资金下达上,人员等配备上,要相应考虑增加一些,才能按质量完成任务。

五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政策的制定、政府的行政管制上,要坚持质量,效益原则,切实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资金效益。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做到既提高管理绩效,又不损害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3.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按照建设服务型行业的要求,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涵,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路通行保障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养护工作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管理工作正在从经验型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转变,通行保障工作正在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化、人性化方向转变,各项工作正在步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但是,“维护一个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职工队伍”(“十一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向社会提供较低的出行成本,较高的运输效率,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旺盛运输需求,才是公路交通部门发展和改革的重点。

(1)建立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体系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构建五级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组织体系。见图4-1。

省级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综合规划全省公路的发展计划,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对全省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计划下拨管理养护资金。高速公路的管理养护交由省公路局负责,建设交给企业实施。地方公路由各地负责。省交通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地方公路的管养实行行业监管。

图4-1 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组织机构框图

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省管公路的管理养护,这里的省管公路指全省的国省干线公路、国防公路及重要经济干线的人、财、物。实行省、州(市)、县三级垂直管理机构,再加上县级管理机构对公路站所的四级核算体系。这种机制可以减少资金流失,控制人员膨胀。

州、市级机构,负责本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行政管理。设置工程计划、质检、财务、审计、安全管理、劳工、征费、教育等相应的科室和路政支队,组织、宣传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按照国家、省里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办法、措施等,指导、监督、管理下级单位按规定征收公路通行费,依法组织开展路政管理工作等。

县、区级公路管理机构,是本县、区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设置工程、财务、劳工、安全、工会、共青团等股室。根据上级的文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区域内的管理办法。指导、监督、管理下级公路管理站所。对行政区域内省管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负总责。

养护管理站所:具体施行对公路的小修保养工作。设置站(所)长1名,记录员1名,机械操作手、驾驶员和若干职工。

在设置省管公路养护机构时,要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科学地定岗定员。制定下达符合省管公路实际的、科学的计划任务,并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针对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问题的分析,认真总结多年来公路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在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中,条块结合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路况质量。实施人、财、物统一由行业垂直管理(条条管理),符合公路养护的实际和特点。因此,完善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要真正认识到公路的公共属性,明确政府的管制职能、企业的建设职能、公共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责,完善政策过程,实行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分开;要明确政府是公路管养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充分体现公路管养的公共性、强制性要求,使公路的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要从坚持科学养护,全面提高路况质量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提出的建议如下:

①制定统一的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政策,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改变机构设置,实行建、管、养分开

我国公路的现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养护体制政策。因此,对公路管养政府要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政策,实行政府管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精简机构、提高效率。1999年交通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基本模式研究〉的通知》(交体法发1999〔297〕号)中已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就是要按照“一厅一局”的框架设置机构,即省交通厅下设省公路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公路规划、养护、收费、路政等有关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根据昆明市省管公路体制不顺,交叉管理的情况,在政策制定上,我们要从公路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改变机构设置,实行垂直管理和建、管、养分开,一是全面履行交通主管部门的政府管制职能,切实把职能转到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更加重视公路公共服务的水平,努力提高,并且坚决管住管好。同时强化公路管理机构的行业管理职能,给予资金的政策保障,保证其行业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逐步建立起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养护行业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要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坚决移交出去,将属于企业的公路建设(含高等级公路建设)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去,将公路大中修工程、较大型的水毁修复工程从行业内部管理中分离出去,把二者交给企业,按市场模式运行,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三是理顺关系,职责一致,要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公路养护部门的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同时,要按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承担与受益一致和财权、事权一致的原则,理顺各层级之间的职责关系。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通过政策制定,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②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建立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不足是昆明市省管公路问题的原因之一,也是其政策投入不够,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政策资源的充足性,必要的经费和人力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许多政策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政策的执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原则,省管公路管理养护也是一样,资金不足是发展的最大困难。公路是公共产品,公路养护不产生经济效益,近些年在加快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国省干线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作用。介于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之间的国省干线,正陷入政策和资金之间的孤岛困局。据调查, “目前,在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和国省干线改造中,车购税投入国省干线路网改造的比例最低,甚至低于农村公路。国省干线改造资金占全部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44%下降到2007年的22%。一些资金政策,如国务院提出的80%养路费用于公路养护的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之前,很多地方仅有20%用于国省干线公路养护”[30]。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和逐步撤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二级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由政府“埋单”、民众消费的公路实现回归

燃油税改革的启动,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过去公路养路费是各省自收自支,燃油税属于消费税,属中央税,进入中央财政,进一步突出了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费改税”成为一个契机,使公路管养资金从国家财政专项拨付,专款专用于公路的管养,而不被其他工程所挤占,使公路收费更低廉,收费期更合理,更符合国民经济服务的理念,让公路管理养护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昆明市省管公路养护质量,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制定一个完备细化的转移支付分配政策,使资金来源有保障,这是公路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资金政策尚未明了前,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养护资金。(www.xing528.com)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交通部门征集的养路费或是政府征收的燃油税中的养路经费就应该用来养路,这是公路养护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应把这部分资金专项用来养护公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保证公路的完好,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不得挤占养护资金用于公路建设。

二是加强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对大中修工程、水毁修复工程资金应当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实行专款专管专用,结余上缴。

三是鼓励企业资金的投入。要鼓励厂矿、企业对主要为其服务的公路进行捐资,实行专款专管,专项用于其公路的建设与养护。

③提高政策水平,建立高等级公路属地化管养模式

在云南省高等级公路的管理养护中,不同部门出于对不同问题的考虑,制定并执行了适合的政策,却使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部门与省公路投资公司在目标、内容、管理上彼此冲突,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政策本身的问题。根据《公路法》规定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统一领导,行业监管,竞争养护”的原则,建设上实行企业化运作,交给市场去完成;管理上直接由省公路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全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州、市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相应区域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征费、路政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不再另立人马。从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避免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提高管理效能,使高等级公路由现代企业管理向专业化发展。概括起来,体现为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提高高等级公路的管理养护水平。云南省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机构,长期以来负责全省干线公路养护工作,管理经验丰富,养护人员素质较高,养护机械设备齐全,能够承担高等级公路养护生产的各项任务。因此,由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具体负责高等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有利于发挥省管公路管理养护单位的人员、设备和管理优势,逐步推动全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二是有利于加强高等级公路养护资金管理。采取由州、市级公路养护单位调查上报建议计划,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结合全省公路养护实际,统一编制公路养护年度预算后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实行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的方式,这有助于省级公路管理部门合理使用和平衡养护资金,加强预算管理,保障高速公路养护预算安排、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措施到位。三是有利于解决高等级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相衔接的问题。高等级公路实行省管,能有效地解决养护工作与路政管理相互衔接配合的问题。四是有利于调动省级公路管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养护质量和养护水平不断提高,但因体制不顺, “婆婆多”,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不饱和。五是有利于各高等级公路建设单位集中精力抓好高等级公路建设。

④进行政策评估,提高政策的效益、效率和效果

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是政策运行过程这一有机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目前,我国及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都缺少这一环节。长期以来,人们只顾制定、颁布这样或那样的政策,对政策的效果如何,缺乏科学地评估。这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固然有体制的原因,但是也与我们缺乏对政策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事实上,政策评估对于改进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和效益,提高政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为弄清楚政策的效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标准,要根据政策评估的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建立一套评估标准,进行科学的评估,得出可靠结论,然后决定这项政策是继续、调整还是终结。通过政策评估,可以检验现行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合理地配置政策资源,使政策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

⑤完善政策监控机制,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

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既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公路政策监控机制,一是要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这是形成政策监控的依据问题,有了一定的法规制度,明确了政策主体的职责,政策监督就有了依据。因此,要加快制定《公路法》对公路管养相关的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实施细则,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保障公路使用质量;要制定公路管理养护的考核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定的政策,使公路管养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要制定新建公路的施工方和养护方的责任和义务的政策,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中养护管理技术储备,使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的运行有法可依,从立法层面上来弥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操作性不强、太笼统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公路管理养护政策依法运行。这同时也对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的监控确立明确的标准,从而使得公路管理养护政策监控具有权威性。二是在机构设置上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只有不受掣肘,才能勇于监督,敢于提出异议。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要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制定可行的公路建设监理制度,公路大中修、水毁工程修复监理制度,小修保养监理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实行建设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分开,来加强对工程的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这是使法定的权力进入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性步骤。三是对监督对象有影响权。影响权包括对违反制度、法规和政策者加以处罚和责令其纠正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和偏差的权利。

针对治超工作应建立从源头上治超的政策,并统一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政府管制。国家应通过不断完善立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领导责任;明确公安、公路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完善监督制约及联动、互动机制,各司其职,才能达到综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效果。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均应设置统一的机构名称,统一执法服装、执法标志和执法标识等。在统一执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卸载标准的前提下,应制定统一的超限运输公路赔(补)偿标准;统一制订并实施恶性超限车辆的现场处罚程序和法律文书。根据《公路法》对超限运输车辆的处罚规定,制订便于载量和处罚、可操作性强的处罚实施标准。让运输业主和驾驶员在全国范围内都能按统一的规定,自觉接受超限运输执法机构的管理,避免因执法不统一或信息不对称而增加治超工作的难度。这也是进一步规范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执法工作的必然要求。

⑥政策过程要以人为本,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制定任何一个政策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高度概括。它明确告诉人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正是我们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一个根本宗旨。具体到昆明市省管公路管理养护部门,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道路条件。因此,各级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国家的大政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把公路养护提高到与公路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让“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各公路管理养护单位要积极宣传《公路法》,让管路、养路、爱路意识深入人心。各级公路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公路法》的宣传力度,让广大领导干部明确,管理公路不是公路交通部门一家的事,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都有管理责任。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公路是公共产品,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爱路护路是全社会的责任。

(3)提高养护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重视政策执行,实行政府管制。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策不能有效执行,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长期以来,政府对公路这一公共物品的管理不到位、不规范、效率低,这其中也有政策执行不力、政府管制缺位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资金拨款不到位,公路管养发展缓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公路公共服务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巩固建设成果,发挥投资效益,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已成为公路行业的当务之急。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司长戴东昌认为,“养护和管理工作,是公路工作中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窗口。因为公路行业的形象,更多是通过这个窗口向外展示的。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之后,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抢通公路成为各类抗灾工作中最重要、最受关注,也最需要先行的工作”[31]。但是,目前公路养护工作依然是公路管理工作的“短板”,加强政府管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路况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①重视人才培养,科学地选人用人

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定配套的措施,通过“及时发现人才,正确使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的机制,使人才真正成为推动昆明市省管公路发展的核心动力,确定以能力、业绩和品德为核心的人才衡量标准,谋求个人能力与职位的最佳匹配,全面提升全员素质。同时,本着“为职工着想,对社会负责,创建和谐行业”的宗旨,鼓励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本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建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为公路养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进一步提升公路信息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加快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路管养的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地理技术、设施管理信息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根据公路管养特点、属性及管理信息,建立高质量、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平台,是对公路进行全面管养的最有效方法。一是要建设“数字公路”,建立公路数据库,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及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公路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公路的出行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公路事业发展由单纯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物质资源的消耗向技术管理的进步迈进,提高内部管理效能,为公路管理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二是利用高科技监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监测向自动化监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③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推广使用国外公路管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提升公路寿命周期。目前,昆明市省管公路管养中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新材料的使用必然会带动新工艺的产生,新工艺可以使养护施工更简单,速度更快,大大缩短养护工期,尽早开放交通,产生社会效益。在积极推广新工艺的同时,也要抱着谨慎的态度,先做实验,成功后再广泛推开。

④引进公路养护机械设备

国内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和国外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性能,差距都比较大。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学习、引进国外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在养护机械和设备的引进、配置上,应本着经济、适宜、实用和高效的原则,注重设备的多功能化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机动性。引进的基本方向应是多功能、综合化,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操作舒适性和环保性等;引进养护机械设备对路面病害处治时应做到“快速到位,快速修补,快速撤退”;重视采用中、小型多功能养护车、多功能检测车等设备;注重对各种机械化养护技术规范的研究,加强养护机械组织管理,提高机械使用效益。

⑤强化小修保养,实施规范化养护

小修保养是维持公路路况,延长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规范化养护是保证养护质量的关键。在小修保养资金管理上,要打破过去按路段里程平均分配资金的做法,实行按现有公路实际情况,如公路的车流量、路面宽幅分配资金的方式,确保小修保养的经费投入。要积极探索小修保养的竞争机制,建立小修保养的长期考评制度,定额管理、计量支付、严格考核,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

⑥加强预防性养护

我国公路养护历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主动性养护策略。《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996)中的3.3.14指出,沥青路面应加强经常性、预防性小修保养;JTJ073.2—2001中的1.0.3指出,对沥青路面必须进行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养护部门在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路面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路面质量,降低路面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32],投入小,效果好。因此,要在下达年度养护计划时,安排预防性养护资金,实现周期性、预防性养护,降低公路养护周期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⑦注重环保、节约资源、构建和谐公路

2006年7月,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能不能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发展道路,事关国家战略,事关交通的可持续发展”[33]。在公路管养上,要注意保护耕地,控制高能耗机械的使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不断追求资源消耗少、污染少、效益好,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型公路交通,为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