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篇章,因而,它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本来是十分明白、无须争议的。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业已提出了创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任务。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史中,存在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消论的错误思潮。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篇章,因而,它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本来是十分明白、无须争议的。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英国这一在19世纪下半期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背景,曾经设想一个建立在高度物质技术基础上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在那里商品生产与货币交换已经消灭,生产关系已不再具有物化和虚假的形式,生产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将直接地和清楚地呈现于人们的眼前。但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超越了它们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仍然具有极其复杂的、使人眼花缭乱的具体形式。即使是在未来的产品经济中,我们也不能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十分简单和一目了然的,以致完全不必要有一门专门的科学来加以研究的必要。恰恰相反,作为建立在高度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的大生产,它必然还存在着发达的产业部门之间与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生产分工,存在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某种职业分工(包括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之间的分工)。因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着复杂的活动交换关系[包括Ⅰ(v+m)与Ⅱc的两部类的活动交换关系],还存在社会在各个部类之间分配的关系,以及社会产品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包括消费品在劳动者之间的分配)的关系,同时,还存在着基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而必须采取的对消费关系的有计划调节,可见,以高度发达的劳动方式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不仅仅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生产组织结构,而且也还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组成的四维经济结构。而在物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以及作为这一矛盾的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内部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及时地与自觉地加以处理与调节。此外,新社会生产向前发展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完善和旧社会的痕迹与影响的彻底克服,也不可能自觉地实现,而是有赖于人们自觉地采取有科学依据的改进与调整措施。可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度科学的与精密细致的对物质生产过程的管理,而且还需要高度科学的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与原则来进行的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调节,为此,人们就必须通晓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变化和成长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规律。如像认识奠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劳动方式的规律是一个艰巨的科学研究课题一样,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同样是艰巨的课题,需要有一门专门学科来从事,需要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这门学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只需要生产力合理组织的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看不见和低估用来指导对生产关系的自觉调节的政治经济学,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几乎把他们的全部精力用于解决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的艰巨任务,但是他们从来不把政治经济学限制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狭窄的界限内,恰恰相反,恩格斯把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的政治经济学规定为“狭义”的政治经济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指出它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适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87]。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业已提出了创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任务。当然,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条件与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他们不可能事先制定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但是他们仍然以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生产条件与经济条件为依据,对未来社会的经济结构作了科学的预言,提出了许多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等方面的规律的带有原则性的极其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科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史中,存在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消论的错误思潮。如P.希法亭就宣扬如下的观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将是简单明了的,他们的物化的与拜物教的形式业已消失,因而,政治经济学已经丧失任何意义。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中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而社会主义经济是“有组织的经济”,他断言,“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末日也是政治经济学终结之时”。这种否认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存在的必要性的错误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唯意志论的观点,它宣扬无产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政权后就可能为所欲为,否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否认人们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去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必要性,这种为经济工作中的蛮干胡为制造根据的错误观点对于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是可以想见的。

列宁在《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中及时地批判了上述观点,指出了把政治经济学说成仅仅是一门关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科学的错误,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需要加以研究的客观经济规律,列宁指出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制度下还存在如Ⅰ(v+m)和Ⅱc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列宁指出:政治经济学不只是研究商品经济的,即使是非商品性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还需要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从而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存在着以一切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为对象的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断。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他们所设想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论证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门科学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事实上是在原先经济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的,而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通过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才能进入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而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更加带有复杂性与鲜明的多层次性,它还存在前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残余。在社会所有制、分配、交换与消费等领域均存在多形式、多层次性,从而存在复杂的矛盾。特别是在这一发展阶段,商品生产与交换分外地复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带有物化的性质,甚至还具有某些拜物教的特征。上述的种种表明,要发现与认识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机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更加要求人们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这就迫切地需要建立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一专门的科学。(www.xing528.com)

以上的论述,可以归结如下: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乃是一门关于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是当家做主的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同自然作斗争与不断完善劳动者相互间的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

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的讨论中,某些同志提出下述的观点:对于任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发展生产力便成了中心的任务,从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该把有关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作为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因而,就有必要把生产力作为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苏联,Л.Д.雅罗申柯就提出下述观点: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再也不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因而生产关系不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因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就不在于研究社会主义中人们的相互关系,而在于制定和发挥社会生产中生产力组织的科学理论[88]。在我国也有些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与中心任务既然是发展生产力,所以理所当然地应该把生产力的研究摆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首位。

主张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该主要地研究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同志,或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还有矛盾,或是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的作用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无矛盾论是错误的。因为按照唯物辩证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自始至终贯穿于社会生产发展之中,包括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之中的。这一问题在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中所论述的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中已经加以科学地阐明。因此,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一旦确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就是“完全适合”,不再有矛盾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而且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正确的概括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就是说,业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体系既是基本适合生产力的,但是它的某些具体环节又会存在与生产力相矛盾的情况;同时,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原来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又会显得陈旧,与生产力相矛盾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述情况表明,社会经济建设的最顺利的发展,不仅仅要有赖于生产力的合理组织,充分发掘生产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潜力,而且有赖于对生产关系的局部环节的自觉调节,使生产关系完善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积极促进作用。如果对业已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那些环节不及时地进行调整,那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的程度就会降低,它对生产力的积极促进作用就会受到削弱,现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效率与力量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如果让生产关系体系中不适合的因素积累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在更大程度上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也还是有可能出现的。其结果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不仅不能顺利地发展,甚至还会萎靡下去,这种情况在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曾经出现过,并由此使人们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而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内正在蓬勃兴起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对于不适合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的自觉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可见,无论从理论上和还是实践上都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下始终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从而要求人们对生产关系的不合适的部分及时加以调整,这就要求人们通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与完善的客观规律,归根到底,要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不能削弱,更不能抛弃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因而那种把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主要对象的主张是不可取的[89]

当然,必须指出,我们不同意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以生产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不是说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排斥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之外。如我们在上面业已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来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有关领域从来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政治经济学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要进一步结合对社会物质技术基础、劳动方式的考察,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正是因此,政治经济学加强与加深对生产力的研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研究范围的拓宽,并不意味着研究对象的改变,因为,发现与阐明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仍然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的主题和首要任务。

归结起来,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持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合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决定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宏观地表现为一个极为庞大与十分复杂的机器,无论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还是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都是十分复杂的,而社会主义的四维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运行机制,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充满矛盾的过程。建立一门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学科,才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全面的周详的研究,才能够深刻地揭示支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和以严格的逻辑来科学地表述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体系的作用机制,这不仅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必要的,而且是发展这一门学科所必要的。同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以生产关系为对象,体现了与广义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统一性。广义政治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前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不能说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以生产关系为对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则以生产力为对象。而把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不符合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的,这将会使这门学科变形为技术经济学,变成一个二元体系,从而使统一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失去科学的一贯性与严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