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能动性不足,使得其评估资产业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削弱。未详细确立具体的财产清查领域、期限以及组织程序,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导致国有资产毁损,甚至缺失。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而部分已运行资产管理效益评估体系的单位,存在评估结果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资产管理层面的风险点

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单位内部并没有强烈的动机来实现资产的高效管理。受制于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的固有缺陷,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带有较强的管理者的主观性,所以从制度源头上就形成了较为薄弱的内控环境,要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变得更为困难。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太过简单,并且执行力度不强,最终造成内部约束无力,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国有资产流失。

岗位设置不合理,职务不相容岗位没有有效分离,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也不明晰。或者一些单位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了分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人分担多个角色的管理混乱现象,导致舞弊的发生。

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能动性不足,使得其评估资产业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削弱。未详细确立具体的财产清查领域、期限以及组织程序,缺乏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导致国有资产毁损,甚至缺失。

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普遍未实现与财务系统对接,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管理无效率。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共享平台,导致重大仪器设备的交流程度不够,因而导致部分设备重复投入,使用效率不够高,而有的则长期闲置,严重浪费。

与资产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沟通不畅。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对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只有相关的会计人员或者业务经办人了解整个业务的基本情况,而管理者或者内部控制监管人员很难清楚地了解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形成资产业务的不透明性,为参与业务的工作人员实施舞弊提供机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部沟通上,没有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强制披露其财务信息,所以单位内部的详细资产状况以及管理情况均无法被社会公众所了解。

资产管理效益评估体系欠缺。资产使用绩效的管理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资产管理效益低下,具体体现在资产配置的标准模糊、资产多年失修、大型设备使用率偏低、对外投资企业经营业绩不佳、资产出租出借不合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而部分已运行资产管理效益评估体系的单位,存在评估结果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2.货币资金控制风险点

货币资金活动的审批制度缺乏严密性。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事先对授权审批的方式、权限、程序和有关责任控制等设计明确的制度规范,也没有对各个岗位的审批人员的职责进行书面约定与划分,导致出现问题后无法找到相应的责任承担者。

货币资金业务活动流程还不够健全,设计得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期待的监控作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有预算才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管理理念。预算执行效果差,导致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银行账户管理松弛,有些单位不能做到收入及时入账,甚至不通过银行核算就放在单位直接使用;还有一些单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对现金保管的风险控制不到位,很多单位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了要加强对库存现金的管理,要定期不定期地盘点现金,也明确规定了盘点人员。但是由于缺乏很好的监督,具体实施时还是没有落实到位。有些单位的库存现金不能控制在限额内,库存现金经常会超出限定的额度,部分单位存有白条抵库的现象;印章、支票的风险控制不到位。受人员编制限制等原因,一些单位只有出纳和会计两名财务人员。常常有一个人独自保管所有业务相关的印章,或者将个人印章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地交由第三人使用。很多单位甚至为了业务方便,将审批人员的印章也一并交由出纳进行管理,这会大大增加货币资金舞弊风险。

缺乏充分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纪律检查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发挥好应有的监督作用,对货币资金活动的监督上存在着管理力度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货币资金活动中舞弊行为的产生。

3.实物资产控制风险点(www.xing528.com)

实物资产采购环节。应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未列入;采购项目不在已审批的采购计划之内或超出预算;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采用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未按已审核的采购方式执行采购流程;对购进、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地按规定登记入账;质疑投诉处理不及时、不规范;采购项目未按时到货或完工;供货或项目结果不符合合同要求;采购档案管理不善、信息缺失,影响采购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实物资产管理环节。采购型号及数量与采购合同、购置发票不相符;技术指标不合格;资产信息录入有误,与实际信息不符;闲置设备仍有利用价值的以报废形式回收并处置,降低资产使用效率;申请报废物资型号及数量与实际回收型号及数量不相符,造成资产流失;回收途中遗失造成资产流失;报废物资交接不明确,造成资产流失和账目不清;资产入库账目不清,库房设备信息不明确;对于资产在调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资产的流失,也未要求责任方赔偿补缺。

实物资产处置环节。资产处置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自行处置造成资产流失;未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有关人员徇私舞弊,可能导致资产流失、单位利益受损;招标标底泄漏,违背公开招标原则,损坏投标人利益,单位利益及形象受损;资产处置残值未及时上缴;资产出库账目不清,库房设备信息不明确;报废资产账目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予以销账,造成账实不符。

实物资产清查环节。使用单位及领用人名下资产不明确,资产不能实现动态管理;资产清查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健全,清查效果不明显;缺乏清查分析与总结,不能为整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4.无形资产控制风险点

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明确,一人经办无形资产业务全过程,导致舞弊现象的发生;无形资产投资立项未有规范的分析和研究,预算编制不合理,未经过适当授权或超过权限审批,支出不合理,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无形资产验收不规范,不符合使用要求,未取得相关权利的有效证明材料,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无形资产使用缺少必要的保密制度,保密工作不到位,导致无形资产被盗用,无形资产中的技术、商业秘密被泄露;未对无形资产进行日常的评估、检查,内含的技术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存在无形资产贬值的风险;无形资产处置不规范,未经过必要的评估,处置价格偏低,导致单位利益受损;未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初始成本计量不准确,摊销年限过长或过短,导致账实不符。

5.对外投资控制风险点

对外投资项目未经财政审批。有些事业单位利用财政拨款、非税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资金来源进行对外投资,未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有的单位虽经主管部门同意但未报财政部门审批,由于机构改制、人员变动等多方面原因,这些事业单位对这部分投资失去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对外投资未经充分调研论证。对外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投资项目不经过集体研究,不能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存在盲目投资、感情投资、关系投资的现象,导致投资回报率不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差。对外投资审批程序不合规,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监督,许多对外投资项目因此而失败。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往往是只投不管,监管责任不落实。对投资项目的经营决策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重视不够,未建立投资项目后期跟踪管理监督机制,对外资产投资收益的分配未严格限定,向经营者追索的投资收益很少。对外投资的诸多项目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亏损,普遍存在投资无收益或收益甚微的现象,投资单位的合法权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

对外投资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在事业单位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由于单位选派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懂市场行情和市场运作方式,多数事业单位未对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规定实现销售额、上缴利润等具体经营指标和严格的奖惩制度,导致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投资项目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核算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使用往来款或支出科目核算,未按会计制度规定记入“对外投资”科目中,无法准确反映投资单位的资产结构和投资关系,导致投资所有权属存在隐患。此外,存在隐匿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体外循环,甚至设立小金库,通过借款转移投资,改制时低估资产等违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