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榆林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方向和路径优化建议

推进榆林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方向和路径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十三五”时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榆林县域经济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翻番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保持在6%以上增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搭上互联网经济这趟快车,借鉴成熟的互联网与地方实际衔接模式,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推进城镇社区治理科学化,榆林各县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推进榆林县域经济追赶超越的方向和路径优化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榆林县域经济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翻番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必须保持在6%以上增速。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榆林要实现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按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趋势,翻番目标能够实现,但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是最大的短板,榆林要在2017年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大力气,扎实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

3.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榆林北部县域要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防沙治沙工程推进等方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南部县域则重点构筑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安全屏障、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封山禁牧,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规划。

(二)“十三五”时期榆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模式创新,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榆林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搭上互联网经济这趟快车,借鉴成熟的互联网与地方实际衔接模式,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米脂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农村淘宝就是典型的例子。

主体创新,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继续推进创业创新,开发新技术,形成新业态,尤其在能源深加工方面,突破技术“瓶颈”,推进兰炭进入民营市场。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县域经济动力,子洲县鼓励走出去的子洲能人返乡创业,促进了项目落地。

体制创新,迸发县域经济活力。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降低企业税费成本,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榆林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神木县成为省直管县级市,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协调发展步伐,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包括城镇经济,还有所辖农村腹地,且农村经济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榆林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注重乡村经济发展,在榆林农村普遍凋敝尤其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落实好以土地三权分立为引领的农村各项政策,推动土地流转,为适度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特色县域经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榆林南北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榆林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施行的南北县区对口帮扶对南部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起到较大推动作用,要继续在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大对南部县域的倾斜支持。

推进产业协调发展。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榆林能源经济的转型升级需继续稳步推进。同时采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为产业升级找准路子。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将第一产业接入第二产业,通过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实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榆林黄河沿线红枣生产大县亟须通过红枣品质提升、深加工等方式走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3.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榆林北部县域立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应着重从推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经济增长点入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近年来,北部县域利用光照和风力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为县域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部县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应该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想方设法发展好经济。在产业选择中注重发挥生态价值,创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经济林木红枣、山地苹果核桃等种植,选育优质杂粮、牧草等。利用南部县域独有的红色文化线路和黄河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榆林休闲旅游新高地。总结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商洛市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红枣产业的经济价值。(www.xing528.com)

4.开放发展思路,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榆林县域经济是典型的内陆经济,对外贸易基础差,底子薄,开放发展理念对榆林来讲,在促进外贸的同时,更要秉承一种开放的发展思路。

加强县域间合作及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榆林县域之间面临产业同质化问题,应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或者进行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榆林与周围的鄂尔多斯、包头等城市共同纳入国家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合作共赢的机遇,在发展中面临相似的问题,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搭上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完善煤炭交易市场,另一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榆林经济发展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5.坚持共建共享,提高县域居民生活福祉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质在于惠及人民,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榆林一直走在陕西省前列,如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就成为全国的首例。“十三五”时期榆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投入,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更多的实惠。以教育为例,13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划片入学等稳步推进。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推进城镇社区治理科学化,榆林各县持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今后要继续增进社区认同感,增强公共事务处理能力。

持之以恒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全省工作的重点,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要实现年底脱贫摘帽的计划,榆林需要进一步理清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找准目前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做好整改工作,争取如期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02):154-158.

[2]王振华.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

[3]张秋亮,白永平,黄永斌.呼包鄂榆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J].经济地理,2012(08):14-19.

[4]周腰华,王振华,张广胜.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01):35-47.

[5]李专.浅析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J].科技经济市场,2017(02):83-84.

[6]樊耀逊.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注释】

[1]温静,中共榆林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