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风险预防的操作流程

财务风险预防的操作流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程序体现了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则,它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决策、风险处理五个基本步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风险识别应是一项制度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是整个财务风险防范中的基础性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并揭示

财务风险预防的操作流程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指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应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程序体现了管理工作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则,它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决策、风险处理五个基本步骤。

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后,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控制。

(一)财务风险防范目标的确定

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是整个财务风险防范过程的起点,无论是财务风险分析还是财务风险控制都要围绕着风险防范目标来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对整个财务风险防范过程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因此,在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时要格外谨慎。在此提出的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原则是确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应与企业总体目标相一致。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就是要使风险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必须符合企业整体战略,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力求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第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应具有层次性。企业在保证财务风险防范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还要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区分风险防范目标的主次,确保各层次目标的实现具备客观可能性,以利于提高风险防范的综合效果。

第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应具有明确性。企业在分层次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目标的同时,必须注意各层次目标的明确性,以便正确选择和实施各种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第四,企业应处理好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主要是维护企业的收益和安全,因此,企业应从最经济、最合理的角度来处置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策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益与安全保障。例如,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应根据企业具体的硬件设施、相关人员的现有技术水平来制定,因为对物理设备、网络的利用,本身也会增大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企业需增加人力、财力加以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成本过高,以致超过了风险防范所带来的收益,就偏离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总体目标。

企业可以在把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财务风险防范目标。比如,对于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企业要在风险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而对于有些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若无能为力,不能预防,就要采取措施,力求在风险发生之后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通过其他途径把风险损失弥补过来,或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缩小风险损失。

(二)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首要环节。通过准确地发现和判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可为进行风险防范决策及选择有效的风险防范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风险分析包括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两个步骤。

1.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找出研究对象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以及风险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对企业风险防范者来说,就是要识别在一定的市场、法律政治环境下,企业在财务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以及辨认造成各种潜在损失的来源。此外,还要注意有待识别的风险,不仅包括已暴露出来的风险因素,还包括那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对后者的识别往往要比对前者的识别更为困难,而且通常更为重要。

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企业只有对其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才能判断其生产经营活动及财务活动将会呈现何种状态,或者将会发生哪些风险及潜在损失,在此基础上,为下一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量、评估及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准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风险识别应是一项制度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是整个财务风险防范中的基础性阶段。

由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众多且错综复杂,一般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识别具体的财务风险。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从定性的概念来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的结构和未来发展的性质。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采用所谓的“环境分析法”,即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经营管理资料(如统计、会计、计划、总结等)和风险事故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然后采用“类推比较”等方法,即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从而对风险进行识别。财务风险识别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例如,风险清单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因果图和事故树等。

通常,企业使用较多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指借助专家的智慧去识别企业的风险,各领域的专家利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作出分析与估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是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但由于专家的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精辟,此类方法易被企业所采用。到目前为止,专家调查法已发展到十余种,其中,以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用途最广泛、最具代表性。

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前提,不论企业特性如何,进行风险识别时都要关注几个方面:①检视运营过程或管理过程的纯熟度;②检视相关风险管理人员接受的训练与相关资源是否充足;③注意经营业务的范围与项目,尤其是正在进行的工作与新的业务项目,如公司正对某公司进行并购,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就应引起相关人员的特别关注。(www.xing528.com)

2.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应在充分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维护企业的收益和安全。企业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并揭示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的过程。

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是财务风险防范的核心,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防范有效性的高低。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发生的时间及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都具有不确定性,但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事件的观察后发现,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呈现出某种统计规律性。因此,可以采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找出财务风险事件出现的各种概率,从而达到对某类财务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进行定量预测的目的。对财务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

(1)根据财务指标估测。这种估测方法主要适用于可借助财务指标衡量其水平的风险资产或风险活动。在利用该方法进行财务风险水平的估测时,应依次遵循五个步骤:①选择适当的财务指标;②确定财务指标基准;③利用现有的资料对财务指标进行测算;④与财务指标基准进行比较;⑤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描述。

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等都适合采用财务指标估测其财务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在明确财务指标后,企业可根据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水平等确定财务风险的基准水平,然后将测得数据与之对比,大致确定目前企业该项资产或财务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

(2)概率估测法。概率估测法是指利用概率分析法,通过计算相关收益的期望值及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此方法更适用于对项目风险等的估测,不过主要是用来估测非系统风险,不能反映系统风险的大小。概率估测法的具体评价程序分为五步:

第一步,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随机变量)及其相应的概率。

第二步,计算期望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是各种可能收益率按概率加权平均得到的收益率,是反映集中趋势的一种量度。

第三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是各种可能收益率偏离期望收益率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

第四步,计算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是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也称为变异系数。它是一个相对指标,表示某资产每单位预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风险大小。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资产的相对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越小,资产的相对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可以用来比较预期收益率不同的资产之间的风险大小。

第五步,评价。如果两个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率相同,则标准离差大者投资风险大,标准离差小者投资风险小。如果两个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率不同,则需要用标准离差率进行比较。其中,标准离差率大的项目,其财务风险相对大;标准离差率小的项目,其财务风险相对小。通过比较,企业可以选择出财务风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开发。

(3)财务诊断法。财务诊断法是指利用企业的经验数据,得到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经验模型,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诊断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选择一些比较敏感的财务指标建立预警模型来对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化解。财务诊断方法的种类很多,如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等。

综上所述,风险识别和风险的估计与评价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步骤,但在应用中,它们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事实上,从风险识别到风险的估计与评价,甚至再到风险控制,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有些数据分析活动是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有些风险处理措施则是在风险估计与评价阶段就开始采取了。比如,在访问某位专家的过程中,某种风险得以识别,与此同时,专家会提出风险损失程度方面的估计,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这两项行为一般被视为后续风险管理部分,但它们都是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就发生了。

【注释】

[1]李秀梅.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国商论,2018,(24):92—93.

[2]刘春化,刘静中.财务管理:第4版[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7:8.

[3]朱立.浅谈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68—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