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全球化运动的独特特征的介绍

反全球化运动的独特特征的介绍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月,泰国首都曼谷召开联合国第十届贸易发展会议,反全球化运动者再次汇集曼谷,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反全球化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9月,联合国成员国首脑千年高峰会议、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召开会议期间,反全球化运动者均举行了多次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6月,瑞典哥德堡的欧盟峰会、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银行会议均遭遇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的独特特征的介绍

全球化运动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反题出现,其产生、形成和发展与经济全球化一样,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渊源复杂、力量推动多元和后果影响多重,与之相适应,反全球化运动也体现出多样化特征,具体而言包括:

第一,抗议活动频繁。199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美国城市西雅图举行,成千上万反全球化运动的学生组织和宗教团体、劳工与环境保护主义者以及女权主义者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等集结会议外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抗议活动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表的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权的建议被迫受阻,会议被迫推迟5 小时。这次会议也因为多方阻力最后无果而终。这场震惊中外的“西雅图风暴”正式拉开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帷幕,反全球化运动的民间会议、抗议活动、游行示威和暴力冲突成为人们反观和反抗经济全球化既有秩序的另一种力量,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另一相互伴生的常态现象。

继“西雅图风暴”之后,几乎每一次经济全球化活动都伴有反全球化运动。以2000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为例,200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反全球化运动者以反对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为由采取了捣毁麦当劳等暴力行动。2月,泰国首都曼谷召开联合国第十届贸易发展会议,反全球化运动者再次汇集曼谷,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反全球化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美国华盛顿开会,反全球化运动者抗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致使会议议程无法正常进展。9月,联合国成员国首脑千年高峰会议、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召开会议期间,反全球化运动者均举行了多次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10月,第三届亚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展开,法国、日本和菲律宾等来自世界多地的非政府组织发动了反全球化运动。12月,欧盟首脑会议在法国尼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示威者聚集尼斯,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大游行。可见,经济全球化活动有多密集,反全球化运动就有多频繁。

再以2001年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为例,2001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遭到了聚众游行示威的反对,这次抗议游行活动最终由于军警的防暴举措而被阻止。4月,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遭遇了反对资本剥削自由和反对贸易协定的抗议活动的反对。5月,国际劳动节期间,汉堡伦敦等地出现暴力对抗行为。6月,瑞典哥德堡的欧盟峰会、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银行会议均遭遇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7月,八国峰会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1 名意大利青年在反全球化运动的暴力冲突中被枪杀身亡,迫使会议改变议题,反全球化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从1月、4月到5月、6月和7月,反全球化运动作为与经济全球化批判性对话的另一方面,其影响和波及范围也在反全球化频仍的运动中不断加深和扩大。而且,此后每年涉及经济全球化议题的国际会议的召开几乎都伴随着规模或大或小的反全球化运动,这些运动构成此起彼伏的浪潮,成为与经济全球化负面相对立的风景

可见,反全球化运动具有活动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和爆发频率高的特点,大大小小的抗议活动彼此关联,相互声援,为推动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二,力量构成复杂。反全球化运动是一个广泛性和模糊性的概念,在其旗帜下聚集了大量形形色色的社会团体、利益集团和人民力量,这些力量如涓涓细流汇集成反全球化运动的大潮。有学者认为,反全球化运动的大潮和“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富国,他们的构成非常复杂,只是因反全球化而走到一起,主要有担心失业的工会活动分子、认为全球化加剧了环境恶化的环保主义者、同情债务产生的第三世界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者、反对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者、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保护主义者、抵制新经济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左翼力量,以及那些担心全球化将导致资本统治的民主派。他们的组织形式是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与抗议联盟”[20]。由此可见,反全球化运动的各股力量纷繁杂陈,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1.维护本民族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力量。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单一的经济现象,其间还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等的交流和变迁,这种交流变迁表现在文化方面就是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1]。在“世界的文学”(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的力量构成和对比中,各个各国、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别,有主导文化和观念体系,也有次主导文化和观念体系,更有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势入侵,裹挟而来的是与其相适应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观念体系的冲击、改造甚至支配。这种文化碰撞、转型与经济社会带来的贫富分化和不公平、不平等的巨大阵痛相连,同时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阶级阶层冲突和社会不满情绪相关,更与强势国家的文化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安全和话语体系构建有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灌输和文化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弱化、西化和失语的挫败感有关,各种文化和宗教的原教旨主义、左翼民族主义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构成力量。

2.反对全球化自由贸易侵蚀和跨国公司垄断的力量。自由贸易和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反全球化思潮和运动批评最集中的内容和方面。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全球范围内关于跨国公司的担忧和谴责也不绝于耳,跨国公司受利润最大化的本能的驱策,以全球范围为舞台,在资源和劳动力最廉价、市场容量和前景最乐观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设厂,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庞大的体量和经济力量被视为其他国家地区弱小民族企业和脆弱产业体系最强大的挑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甚至被视为只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利润、对环境就业等长远发展不负责任和为了获取投资机会不择手段的怪物。自由贸易固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自由贸易也侵蚀和阻碍了很多民族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民族企业和产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尤其是剥夺了很多蓝领工人在母国的工作机会,引起了公众情绪的不满。这一力量包括反对美国经济文化势力的反全球化思潮和不少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反全球化情绪的国家政府。

3.反对唯经济增长论和牺牲环境的环保主义者。经济全球化最原初和核心的力量便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内容,却不是唯一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既包括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等传统的经济因素,也包括资源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社会的生态环境。环保主义者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视角出发,从社会和道义上抨击跨国资本的唯利是图和物质主义的大众消费,“他们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力量的明显区别,在于一般从笼统宽泛的意识形态和利他性理想,而非具体实在的自顾性动机和情绪出发,远为多见地通过或借助于跨国非政府组织来活动,并且很大部分由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构成”[22]。从这一意义上说,环保主义是反全球化运动中的一股清流。此外,从更深刻的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环保主义倡导一种不同于经济全球化中工业化和市场交易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环保主义具有自己的纲领规划和行动政治。(www.xing528.com)

4.担心全球化造成工人失业的工会组织和活动分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多重影响效应中,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人力资源和资本的流动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与环保主义的利他性思想不同,担心经济全球化造成失业的工会组织和劳动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具有鲜明的自顾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人力资源流动,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对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就业机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些工会组织认为这种剥夺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大的相关性。而在欠发达国家人们对于相对落后的劳工权利和待遇也多有指责,他们抨击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组织对跨国资本的自由剥削和工人待遇的每况愈下置之不理、毫无作为。而发达国家的劳动组织对于生产能力和就业机会的外流也非常不满,这些力量构成反全球化运动重要的社会基础。此外,担心南北差距扩大和穷国边缘化的第三世界及抵制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左翼力量等都是反全球化运动重要的构成力量。

第三,价值目标多元。从维护本民族和本地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力量到反对全球化自由贸易侵蚀和跨国公司垄断的力量;从反对唯经济增长论和牺牲环境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到担心全球化造成工人失业的工会组织和活动分子;从担心南北差距扩大和穷国边缘化的第三世界力量到抵制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左翼力量,反全球化运动构成力量的纷繁复杂同时表明了他们多样化的目的和利益诉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和方面,表现出不同领域的不同目的和同一领域的不同诉求等特点。首先,在经济领域,从反对“遵循发达国家意志,不顾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到抨击“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跨国资本的垄断,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反映其合理要求的新秩序。要求逐渐减少和废除第三世界和贫穷国家的债务,保护当地原有经济模式和弱小产业的发展。要求消除资本垄断和剥削等导致全球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根源,保障所有国家和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力量批判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和社会福利下降等问题。其次,在政治领域,反对“美国化”和“西方化”等世界霸权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新殖民主义,誓死捍卫民族国家的独立主权。要求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和政策制定的机会和权利。抗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限制和阻止国家移民、反对对移民和本土居民不平等的区别待遇、要求给予外来移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再次,在文化领域,反对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文化秩序,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主张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化,要求美国等文化帝国主义从其占领的各个民族国家文化中退出,坚持维护各个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然后,在社会领域,反对不合理的财富分配格局,反对性别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强调增加对劳工、妇女、消费者和环境的法律保障。最后,在生态领域,反对资本剥削和掠夺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牺牲和破坏,主张修复和保护生态资源及人类生存环境。反对跨国公司和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地方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破坏,主张制定环境资源保护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劳动者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要求还原当地和谐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

第四,方式手段多样。反全球化运动的价值目标多元、构成力量复杂、社会基础广泛、活动规模庞大,因此其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特征,这种多样化特征就体现在方式手段的过程演变中。首先,就运动的组织形式而言包括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和示威活动。199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美国城市西雅图举行,成千上万反全球化运动的学生组织和宗教团体、劳工与环境保护主义者以及女权主义者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等集结会议外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场震惊世界的“西雅图风暴”标志着反全球化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同时也使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成为反全球化运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形式。此后,几乎每次关于经济全球化运动的国际会议都伴随着反全球化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示威者打着反全球化的旗帜,高喊反全球化的口号,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学生、女权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和非政府组织等在会场周围进行游行示威活动,阻碍开会者进入会场或使会议出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压力而被迫中断。由于反全球化运动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因此增加了其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和不确定性。游行示威和抗议者受反全球化情绪的煽动,时常采取暴力和极端的形式表达目的和利益诉求。如发生在200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泰国曼谷召开联合国第十届贸易发展会议上的反全球化运动采取了捣毁麦当劳和烧毁渔网等生产工具的暴力行动。2001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典哥德堡的欧盟峰会,情绪激昂的反全球化运动者与荷枪实弹的警察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在热那亚召开八国峰会期间,反全球化运动者还装备了用弹射器和用废旧轮胎制成的“冲锋战车”和“皮筏”。1 名意大利青年在反全球化运动的暴力冲突中被枪杀身亡,成为西方反全球化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人。这场暴力冲突烧毁了41 家商店和34 家银行,毁坏了83 辆汽车,使300 多人受伤,造成1000 亿里拉的直接经济损失。其次,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社会论坛。2000年9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成员国千年高峰会议和韩国汉城第三次亚欧会议上,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举行了与此相对的各国人民高峰会议和人民论坛,以此表示与经济全球化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除了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之外,反全球化运动还具有多样化的斗争方式。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以及示威者与警察的暴力冲突是反全球化运动前期最重要的方式。“9·11”事件后,反全球化运动在沉寂一时之后,在斗争方式上暴力性逐渐减弱,非暴力趋势逐渐增强。如第二届世界经济论坛在遭遇到反全球化游行示威反对的同时,虽然发生了拥挤但并未引起大规模群众骚乱和与警察的暴力冲突,但同样促使当局在最后的会议公报中不同程度地做出了非暴力的承诺,非暴力和平反对的方式取得了巨大进展。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反全球化运动提供了更加宽广和便捷的交流平台和必要工具。许许多多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和“虚拟社群”在同一目的或特定目标的引导下,交汇和聚集在一起,行动迅速快捷,力量壮大,为反全球化运动的有效进行和开展提供了最新、最便捷的现代化工具和手段,提高了反全球化运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第五,区域产业分布不均。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主导和推动,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系统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跨国公司和全球贸易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的延伸和发展,可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影响在于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人力资本流动、跨国集团发展等,驱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制定赶超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消极影响在于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强化了生产分配和贫富两极分化;在促进人力资本流动的同时减少了本土居民的择业机会和就业率;在激发跨国公司发展的同时加深资本剥削的程度和范围,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也随之显露和爆发。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面反全球化,其发生源头在西方,其动力源泉、活动中心大多集中在西方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和群众基础上也主要以西方国家、地区为主。有学者指出,处于经济全球化旋涡中心的人们率先反对经济全球化,这说明恰恰是资本主义内部而不是外部或其他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反对者和反对力量。落后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处于非中心的边缘和外围地带,虽然在国际会议召开时也时有反对的声音和游行示威活动与之附和,但是从其人数、规模和影响来看都显得不尽如人意。而在泰国、印尼等遭受巨大损失和国际经济危机打击的国家,虽然爆发了接连不断的抗议活动,但是受其科学信息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限制,其活动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

反全球化运动区域分布不均的同时,还呈现出产业分布的不均。反全球化力量的构成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旧经济部门”和老产业,强烈反对和抗议的也是旧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造成钢铁、机械等旧民族产业的衰弱,而以新科学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等产业逐渐兴起。为了淘汰落后产业,发展创新产业,进行产业链、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从而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产业、技术和资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的产业分布和就业分配不均也必然导致反全球化运动。

第六,产生双重影响。客观地讲,反全球化运动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其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具有双重性。首先,从正面影响来说,反全球化运动并不是否定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和拒斥经济全球化的全部内容,反全球化运动针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反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产生的诸如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文化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社会公平正义不足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反全球化运动全面反思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刻揭露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义正词严地批驳单向一维的强权话语系统,切中要害地反对既有的倾斜型的全球治理结构,敦促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缩减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和改革不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等问题上采取切实有力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全球化朝向“属人”和“为人”的均衡合意性方向发展。同时,反全球化运动虽然有时采取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等暴力形式,其所造成的冲突和混乱影响了生产发展和生活秩序,但其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和具有说服力的慷慨陈词,以及与国际性会议截然相对的人民论坛等对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和压力。使它们不得不考虑贫穷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关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反全球化运动还在一定意义上遏制了新殖民主义和具有单边主义倾向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其次,从负面影响来说,反全球化运动在反全球化的旗帜下集结了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群和非正式的松散组织,为了达到利己性或利他性的目的要求,反全球化运动常常诉诸各种形式的暴力手段,破坏当地的基础设施,造成社会动荡,干扰正常的经济社会和生活秩序,迟滞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反全球化运动者只批判性地提出了“反对和解构什么”,而没有建设性地提出“如何和怎样解决”,因而缺少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性方案。另外,反全球化运动有时还与贸易保护主义、宗教和文化原教旨主义、民族主义、排外主义和其他极端组织和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滋生极端的排外情绪,不利于全球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