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风险投资确定性体系的原理

构建风险投资确定性体系的原理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风险投资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专业性降低投资风险,以提高投资回报率。风险投资的方法就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确定性体系。构建风险投资的确定性体系主要可以从这七个方面去理解:1)看准风口。创业项目的成长性就直接涉及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一个没有成长性的创业项目,可能是一桩好生意,但不适合风险资本的投入。

构建风险投资确定性体系的原理

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对早期项目的股权投资并通过后期上市或者并购退出来赚取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相较于针对二级市场上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早期风险投资显然更具不确定性,风险相对更高。在依赖长期投资经验的同时也需要好的运气,越是早期的项目,不确定性越高。必须承认,风险投资归根到底是有关判断和运气的博弈。单纯的经验和单纯的运气都不意味着这项事业的成功。

风险投资的风险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事件发生的根本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所有在这个时空里发生的事件,根本上都是不确定的,正如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所言,我找不到一件事情必然会发生的确定性根据。大到人类的毁灭,小到个体的死亡,根本就无法确知这些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即便人们可以掌握已经发生过的所有信息,但对未来却还是一无所知。这种风险是最根本意义上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存在着这类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第二,统计学意义上的风险。相比于我们不知道地球何时会毁灭而言,我们却知道登珠穆朗玛峰风险系数大概是多少,我们也知道它至少会比登布达拉宫的风险要高得多。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无数次地被验证过,在统计学意义上,它确实如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一级市场的投资风险要高于二级市场,而一级市场中的早期风险投资的风险要高于后期私募股权投资,事实情况就是这样,一般我们对投资的风险理解就是在这层统计学意义上说的。第三,风险的可对冲和可转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单纯说风险的高低其实并没多大意义。投资的有效性正是在于达到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性,如果投资只是高收益对应高风险,低收益对应低风险,那就根本不需要专业投资机构的存在。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地点,相同的投资所对应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风险并非静态概念而是动态概念,债券的风险未必就比股票低,要考虑到投资的综合要素。对于风险投资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专业性降低投资风险,以提高投资回报率

风险投资的方法就是在不确定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确定性体系。本质上讲,无论是对趋势的判断还是对团队的判断,无论是对模式的要求还是对竞争的要求,其实都是在构建一种整体确定性。也就是说,虽然单一项目的风险不可把控,只要有正确的投资理念,通过一定数量的投资组合,还是可以系统地控制风险的,进而达到好的投资收益。针对具体项目,关键就是找到影响被投资项目进程的核心变量,将其控制好,这就可以使得整个成功率趋向最大化。构建风险投资的确定性体系主要可以从这七个方面去理解:

1)看准风口。风口也就是趋势,创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趋势推动的结果。雷军的风口飞猪论现在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创业金句,事实也的确如此,选对趋势,往往事半功倍。而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风口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退出概率也会更高。所以无论是项目的成功率还是投资的退出率,风口都是最重要的变量。所以,也有投资人说,投资就是比拼抓风口的能力。

2)找准赛道。赛道即路径,就是创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赛道意味着不同的市场空间、发展路径和终极呈现。要根据赛道的选择来匹配人员、资金和战略。赛道就是创业的战略方向,它会使得整体的创业节奏和走向更加明确,避免盲目试错。

3)选对创始人。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创始人的判断主要可分为两者:一是超越现实的才能,二是现实的实践才能。前者包括理想、情怀、使命感判断力、直觉、洞察力、感染力等高于现实的才能。这类才能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使然,但凡优秀的创业者都需具备这些禀赋。而后者包括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营销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获取能力等务实的才能。光有梦想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具备在现实中实现梦想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事实上,这两类能力很难集于一身,甚至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在一个创业团队中,必须要有个性和才能互补的联合创始人。天才的想象力加务实的执行力是一家优秀企业诞生的双翼。另外,创业者的经验和资源也是重要的,创业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一个有经验且具备一定资源的创业者显然成功率会更高。优秀的投资人要有慧眼识人的能力。

4)模式的把握。各行业的特性不同,因而创业的模式的选择要根据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而定。面对相同的市场,一种好的商业模式会让整体起来得更快,所以对模式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好的模式有三个特征:①迎合人性;②具备强黏性;③可扩张性。人性是最根本的,不符合人性需求的模式再天衣无缝也是枉然。但符合人性不一定能形成强关系,模式的切入点一定是强需求,可有可无的弱关系很难最终构建起稳定的人群。可扩张性既是成本的概念也是市场的概念,前者可理解为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后者是边际成本趋零的状况下有市场增长的空间。(www.xing528.com)

5)项目的成长性。创业项目的成长性就直接涉及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一个没有成长性的创业项目,可能是一桩好生意,但不适合风险资本的投入。风险资本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它不在乎你当前如何,但非常在意你未来能达到何种程度。这构成了它是否选择你的基础。项目的成长性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前及未来的市场容量,二是模式的市场扩张性。只有在市场足够大的领域里才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市场的大小直接决定企业的大小。而模式的可扩张性意味着在细分领域验证后,能否通过快速复制来覆盖更大的市场。

6)竞争格局。创业就必须考虑到胜出的可能,在一个没有机会胜出的领域里,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是徒劳的。而这里就涉及两类情形:一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一个市场刚呈现出来,竞争不充分,这个时候进入,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二是新的竞争函数出现。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用新的技术、新的玩法切入,这样的创业成功概率也会很高。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竞争就在这一层面上,本质上是竞争的不对等。一旦出现新的竞争函数,原先的竞争格局就会变得不重要,谁先掌握新武器谁就具备优势。

7)资源补给。前几项都是围绕风险投资的判断展开的,但事实上良好的竞争者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投资机构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投资机构就像个大参谋,它们仔细研究着各个行业,投了大量的初创企业,因而无论对行业、对竞争格局还是对竞争策略都有着比一般初创公司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且这些机构手上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为了能让自己所投的企业能在竞争中胜出,它们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初创企业成长,提供从人员配备、行业分析、竞争战略到资金补给的全方位资源帮助。好的投资机构是创业的助推者。

越是成熟的投资机构在这七方面越是做得精细和完整,以确保投资有尽可能高的成功率。在这七方面构建起确定性体系后,就会选择横向数量上的扩张。

风险投资都会倾向同时多处下注,谁也无法确保单一项目的成功率,只有扩大投资数量从而确保整体性的风险覆盖,用高收益对冲高风险。一般天使期的项目,一旦成功,其回报率极高,可以覆盖其他多个项目的风险损失。风险投资最终的比拼是成功概率。重要的不是单一项目的成功或失败,而是看谁能在整体概率上胜出。看一项投资策略是否有效,就是看能否提升整体的投资成功率。

中国的风险投资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这可以从金融、产业、互联网三个角度去理解。从金融层面来看,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会转向以股市、债市和股权投资的直接融资模式,风险投资的总量会进一步扩大。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又给风险投资提供了丰富的退出渠道。另外,风险投资作为一类行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产业层面来看,一方面传统各产业的基础很薄弱,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不断有新技术的涌现,以至于整体的不稳定性在增加,小公司靠技术撬动整个行业的可能性在增大,而这正是风险资本最愿意看到的。最终可能真正值得投资的企业就两类:一是具备整合全产业链的能力并形成竞争护城河的大企业,二是依靠尖端技术造成产业重构的小公司。尤其是后者,会成为风险资本最热衷的追逐对象。而从互联网层面来看,互联网带来的底层产业变革还在推进,各行各业都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整体的行业颠覆性力量在增加。此三者共同造成了风险投资在中国的风起云涌,虽然资本寒冬的呼声不断,但长期来看,风险投资行业的前景依然广阔。资本寒冬某种意义上是对前期投资过热的理性回归,过多的资本追求有限的标的,会造成暂时的泡沫和浪费,其实这也正是市场的逻辑,市场通过资源浪费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投资回报率的拉低是一定的,一旦竞争加剧,结果只能是价值洼地的填平,从赚取高额回报趋向社会平均利润率。金融、产业和互联网,从投资的意义上而言,三者互为工具,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