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制造行业需要的工匠人才

智能制造行业需要的工匠人才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工信厅组织开展了湖南省特色优势产业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并将企业反馈的人才需求编制成了《2019—2020年湖南省“芙蓉人才计划”特色优势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目录》。目录显示,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人才需求旺盛。

智能制造行业需要的工匠人才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指出,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国急需四类人员: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承担了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占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70%。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在题为《面向产业变革的高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中强调,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的不尽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立德树人,师者为先,下一步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师资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上。聚焦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协调创新,加大对院校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的引导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湖湘工匠”培养以服务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长沙经济社会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关键环节,以服务湖南的优势产业为目标。湖南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与新的要求。《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要求“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采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改造传统工艺,推动湖南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发展转型”。据对山河智能、宇环智能、上汽大众等近100家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显示,2016—2020年,每年需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高端数控设备等智能装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的技术人才3.5万余人。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工信厅组织开展了湖南省特色优势产业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并将企业反馈的人才需求编制成了《2019—2020年湖南省“芙蓉人才计划”特色优势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目录》。目录显示,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重点优势产业人才需求旺盛。从岗位要求来看,90个岗位要求至少拥有本科学历,占比59.21%;30个岗位要求硕士学历,占比19.74%;32个岗位要求博士学历,占比21.05%。从人才需求数量来看,技术研发人才需求239个,占比55.97%,以各类工程师、研发人才、技术专家为主;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116个,占比27.17%,以营销、财务、法务等专业为主;学术科研类人才需求72个,占比16.86%。从薪酬待遇来看,此次目录收录的岗位薪酬不低于每年20万元,大部分技术和研发岗位薪酬区间为每年30万元至50万元,部分超级管理、学科带头人等岗位年薪超过百万,还有单位引进人才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优厚待遇。

2016年10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提出的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强省”政策建议入选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芙蓉工匠”随即成为湖南的热门词。湖南省教育厅已将“芙蓉工匠”培养纳入“双一流”总体方案。“芙蓉工匠”既是“双一流”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亮点,也将成为湖南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高点的新引擎。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精湛技艺”是指专业技能顶尖,“工匠精神”“湖南人特质”“创新本领”则是职业素养的范畴,同时后者对“精湛技艺”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缺少工匠精神的人能够成为一个身怀精湛技艺的人。

“湖湘工匠”的培养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链推进工作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8月,长沙市23家纳入重点统计的工程机械企业实现总产值1 240亿元,其中四大主机厂总产值1 159亿元。湖南省及长沙市的主要优势产业有:

1.工程机械产业

主要依托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恒天九五等优势企业,形成了涵盖起重机械、运输机械、土方机械、桩工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和设备、隧道施工机械、环卫机械、水利机械、港口机械、海洋机械等一系列工程产品,为“世界工程机械看中国,中国工程机械看长沙”市场美誉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www.xing528.com)

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是打造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主中心的重要支撑。目前,主要聚集了上汽大众、广汽菲克、广汽三菱、长丰集团、众泰汽车、北汽福田博世汽车、住友橡胶等知名汽车企业,基本形成了以轿车、越野车、轻中重型载货车、客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为核心的全要素、多类型、高效益的汽车产业集群。

3.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湖南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先导性产业予以重点培养,实施“以点带面、集群发展”战略,依托蓝思科技、国科微、纽曼科技、维胜科技等企业,着力拉升智能终端的上游链条。围绕移动终端、物联网、云电视等领域,培育和引进中小配套项目,形成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深圳IC基地长沙基地,引进一批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呈现出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

4.新兴产业

立足园区科技、产业基础,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大健康产业、住宅产业化等产业,配套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能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与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当前的技能人才不管是在培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有:第一,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首先还是学生,并不是操作员工与技术员工,由学生到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需要一段时间过渡与再学习,成为高技能人才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第二,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和周期性决定了供求难以完全对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周期(由学制长短决定),尤其是一些新的专业和岗位,即使是与企业合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人才市场供应也存在滞后性,即人才需求出现短缺之后,并不可能立即补给,中间还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以生产与效益为目的,当需求人才时就广招人才,不需要时就立即裁员。学校的招生与专业转型无法立即变更,如果市场急需某类人才,同样需要经过招生与培养的过程才能走入就业市场。所以,人才市场供求的波浪形震荡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决定了这一对矛盾的产生,企业与学校不可能完全对接,势必会出现多层次全方位的结构性矛盾。一般技能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仍是主要方向与重点,紧俏岗位依然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不少企业还把做好人才储备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随着高新区重点项目的不断启动,人才需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