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控制理论:掌握产业发展关键

产业控制理论:掌握产业发展关键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产业控制力的产业安全理论,称之为产业控制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化是产品或产业生命周期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是企业因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动所作的理性选择。

产业控制理论:掌握产业发展关键

研究产业控制力的产业安全理论,称之为产业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的是外资(FDI)通过技术、股权、品牌、决策权、经营权的掌控,从而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的影响和应对该问题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形式。外商直接投资实践的发展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多个理论流派。处于主流地位的现代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基本上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该类理论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决定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具有某种垄断优势时必然要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该类理论的代表有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巴克莱-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二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此类理论重点放在投资产生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代表理论有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理论出现融合趋势,形成了“综合性学说”,产生了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另外还有以科高为代表的技术溢出理论。这些学术观点对产业安全的研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2.3.1 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

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之后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对其主要论点进行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经典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论。垄断优势理论提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驱动力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海默列举了四种市场不完全性的类型: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由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由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以及由关税和税赋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其中,由关税和税赋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对外投资,而其他的不完全仅仅是使得企业本身拥有垄断优势。

该理论的主要思想的不完全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另外,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是其获利的条件。这种垄断优势主要包括:第一,技术优势。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垄断优势就是拥有先进技术。为了保持垄断地位,获得最大利润,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公司内部使用先进技术。第二,规模经济优势。通过横向一体化取得内部规模经济的优势,通过纵向一体化取得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利用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使之转化为公司的利润。第三,资本和货币优势。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的资金管理战略、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在全球各分支机构间调度资金,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四,组织管理优势。跨国公司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科学的管理经验。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性的统一管理,通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子公司及各事业部,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服务,加速产品创新,增强广告宣传,提高销售能力。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为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理论不仅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而且突出了技术和知识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作用。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不足,例如未能阐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和产业分布,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等。

20世纪60至70年代初,一些学者在海默-金德尔伯格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垄断优势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凯夫斯、约翰逊和尼克博克。约翰逊十分重视技术本身的优势,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主要来自于对知识资本的使用和占有。知识资本的一个特性是其生产成本很高,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这些资产的成本却很低。另外,跨国公司始终把握新知识,并在其公司内部转让,以便确保跨国公司经营优势。

凯夫斯定义核心资产为“在给定投入条件下,使企业能够生产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或在给定产出的条件下,使企业生产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的知识和技术”,实质上,凯夫斯定义的“核心资产”也包括组织管理优势,但他更加强调的是产品差异化,因此,后人将其称之为产品差异能力论。产品差别是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企业的经营特色和比较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厂商为增强在市场中的控制权,努力生产和销售具有差异性的产品,这种差异既包括产品性能、质量等自然差别,也表现在包装、牌号、服务水平等人为差别。

另外,尼克博克(1973)从垄断企业战略竞争角度出发,提出了寡占反应理论。他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进攻性投资是在国外市场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防御性投资是指同一行业的其他寡头成员追随率先公司在同一地点也建立子公司。尼克博克利用187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寡头垄断性厂商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竞争者之间的行为及反应密切相关,并且对外直接投资成批性与行业盈利率、行业集中度、东道国市场容量正相关,而与产品差别、产品创新、产品多样性负相关

2.2.3.2 维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维农教授基于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创立了产品周期理论。70年代,维农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化是产品或产业生命周期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是企业因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动所作的理性选择。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国家里发生的时间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主要表现在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差异,进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改变。维农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为三个阶段:第一,新产品创新阶段。该阶段少数产品最先是在技术领先创新的国家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开发出来后,便在国内投入生产。新产品一方面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出口到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和国家。因此,第一阶段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产品要素属于技术密集型。第二,产品成熟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国外的模仿企业也越来越多。为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产品的研发国转为采用对外直接投资。这一阶段,产品的技术投入减少、管理和资源要素投入增加,因此,产品要素表现为资本密集型。第三,产品标准化阶段。伴随着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和产品趋于标准化。企业选择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因此,原技术创新国的优势已不存在,创新产品的需求转向从国外进口。这一阶段,产品技术稳定,资本要素虽然依然重要,但非熟练劳动力增加,产品呈现为劳动密集型

在这三个阶段中,产品的技术先进程度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因此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并且这种比较优势将创新产品的利益从研发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www.xing528.com)

2.2.3.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综合吸收垄断优势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区位因素,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理论,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具体来说,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或是能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特点优势,主要有技术优势、企业规模、组织管理能力、金融与货币优势。其中,技术优势是国际企业对外投资所应具有的研发能力、生产技术、销售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企业规模是指企业的规模越大,越易向外扩张;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大公司具有的企业家才能和组织管理能力,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金融与货币优势说明跨国企业具有多样的资金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内部优势是指跨国企业为了避免不完全竞争市场给其带来不确定影响而将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区位优势是指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区位优势的形成通常包括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贸易壁垒和政府政策四个条件。具体来说,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往往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以获得成本优势;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外资企业进入,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规模;贸易壁垒既有关税壁垒也有非关税壁垒,这是企业选择出口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政府政策是指东道国经济制度、政治法律政策环境等会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同时拥有以上三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若企业仅仅拥有内部化优势和所有权优势,但不具备区位优势,那么企业只能将优势在国内利用,而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若企业只拥有区位优势和所有权优势,说明企业的优势难以在内部进行利用,只能将其进行转让;若企业只具备区位优势和内部优势,那么企业的海外扩张难以成功,因为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

邓宁在世纪年代初提出投资发展周期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各国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他把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认为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邓宁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一国的投资发展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一方面国内市场狭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尚未形成足够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因此引进外资规模极小,无任何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15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一方面国内市场得到一定扩大,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形成了较强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技术水平限制,仍未具备较强的所有权优势。这一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额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475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形成了较强的所有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幅度上升,但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

第四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600~5600美元之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值。西方发达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不平衡性,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世界各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都会面临产业控制力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如何防止外国资本对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垄断和控制,如何合理地分散外资在同一产业的集中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