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锡常都市圈建设: 让 姑苏成为璀璨明珠

苏锡常都市圈建设: 让 姑苏成为璀璨明珠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2020年,苏锡常三市GDP总量为40346.28亿元,长三角区三省一市GDP总量为246754.9万亿元。由此来看,苏锡常都市圈发展经过不断的积累,各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具体来说,重点是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全力畅通苏锡常都市圈内部经济循环。

苏锡常都市圈建设: 让 姑苏成为璀璨明珠

苏锡常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国家规划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苏锡常都市圈要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后来,江苏省进一步总结提炼,明确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抓落实的角度来看,由于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苏州又是江苏经济的“领头羊”,因此以苏州为核心城市加快推动苏锡常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强富美高” 新江苏建设、对于更高水平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意义重大。

从多年的运营实践看,苏锡常都市圈之所以能够紧密合作,是因为成员间具备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借力”上海谋发展的“同理心”,最终由此形成了协同共振效应

首先,这三地地理位置优越,融入大上海都市圈极为便利。苏锡常三市地理位置天然相连,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紧邻上海,具备组团发展、融入大上海都市圈的地理优势。从文化发展方面来说,自古苏锡常与上海就属于吴语文化区,吴语文化相通也为苏锡常融入大上海都市圈提供了便利。

其次,这三地发展基础良好,经济实力雄厚。2020年,苏锡常三市GDP总量为40346.28亿元,长三角区三省一市GDP总量为246754.9万亿元。苏锡常三市GDP总量约占整个长三角地区GDP总量的16.35%,超过了上海(38700.58亿元)。从2020年苏锡常GDP总量来看,苏锡常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再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能够产生共振效应。从苏锡常产业结构特征来看,一方面,在相同的产业集群下,各自有不同的细分领域,在各自的领域当中都做得比较专、精、细,使产业协同具备了一定差异性。另一方面,苏锡常间产业虽然彼此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产业集群的效应普遍较强,能够形成共振和共鸣。尤为重要的是,苏锡常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具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具有相对优越的投资环境。

有人说,苏州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此言不虚,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从“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再到“园区经验”,行走姑苏,一股蓬勃发展的朝气扑面而来。新时代,苏州正以“开放再出发”的壮志雄心,在重大项目招引、特色园区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产城融合等方面继续输出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焕发出引领发展的时代光芒。(www.xing528.com)

亚当·斯密曾说,合作会给合作各方带来财富、好处和发展,因而只有寻求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由此来看,苏锡常都市圈发展经过不断的积累,各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今后,进一步深化合作可能会触及更深层面,尤其是核心利益层面,这其中可能会有正面竞争,也会有暗中较劲,但无疑都是好事情,重中之重是要稳妥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重点是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全力畅通苏锡常都市圈内部经济循环。苏锡常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是苏州的高速发展,还要加强内部经济的循环,打造“融合、交互、开放”的区域发展模式,充分集中三地在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扩大经济圈的消费空间,“手牵手”畅通“小循环”,提升苏锡常内部经济循环效率,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

二是苏锡常携手发展智能制造业。当今时代,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制造方式,是经济发达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苏州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城市,202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不仅如此,《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还显示,苏州已进入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前10名,智能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智能管理的超过86%,使用智能装备(产品)的超过43%,采用智能生产的超过42%,进行智能设计的超过27%。由此可见,苏州在智能制造方面表现突出,发展智能制造有良好的基础。无锡和常州完全可以借鉴苏州智能制造发展的优秀经验,携手打造新时代智能制造业新高地和高科技产业示范带。

三是共同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在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聚焦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五个产业链,正在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是苏州,一直以来苏锡常三市都非常重视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据权威资料显示,2019年苏锡常三市研发投入占区域生产总值的2.9%,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是63%,已基本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创新要素配置、创新价值高效的区域开放型创新体系,并拥有若干竞争力强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园区,初步具备了共同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例如,苏州的高端纺织、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已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因此,苏锡常在围绕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地转化,实施跨区域、战略性、跨领域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四是共同发力数字经济产业。中国信通院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包括美国、德国英国在内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1.5%,与2018年相比较,提升了1.2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与运行规模达到5.2万亿美元,约占我国GDP的47.9%。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苏锡常都市圈经济实力雄厚,在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资金、创新等要素资源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尤其是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苏锡常都市圈应率先转型,携手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苏州已认定张家港沙洲湖科创园等十家单位为“苏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苏州作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同时开展首批5G试点的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广阔空间和稳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苏锡常三市应共同发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区域传统产业数字转型,以促进经济发展。

五是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苏锡常自古就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都是以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创造者,也都是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先行者、示范区。相近的地缘、人缘,相同的文化让三地在发展理念、方式、思路以及最终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都非常一致。如今苏锡常携手发挥1+1+1>3的优势,实现了城市间“群”的打造、产业上“链”的互补、生态上“同”的追求,让区域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苏锡常进一步携手,将会发挥各个产业的潜在优势,“姑苏”也会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佼佼者。相关研究表明,扩大区域金融开放能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减少区域金融开放的极化效应,更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因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苏锡常要想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有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基金,建立区域多层次金融集聚中心,形成苏锡常常态化金融协调机制,提高金融支撑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