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如果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分别与对方共享物流信息,则可以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找到均衡点,共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后的双赢态势。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传播速度、合理的分配信息资源来服务供应链系统的客户,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得了客户端对石油的需求信息,才能将“补货制”的优势发挥出来。

信息共享机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以往,作为独立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将企业获取的信息对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以及竞争对手保密,导致信息无法共享,致使供应链运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15]。如果在交易过程中通常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将获得的信息隐藏,不与下游节点的企业共享信息,则对下游企业不利。[16]同理,下游企业也可以对上游企业隐藏自身信息,不与其他节点企业共享信息,这对供应链上其他的企业也不利。但是如果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分别与对方共享物流信息,则可以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找到均衡点,共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后的双赢态势。

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石油区域物流中心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具备了信息的优势,就可以比石油供应商在了解物流市场、资源、价格、制度和政策等方面更具有优势[17]。信息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8]

一是,作为石油供应链上的连接环节的石油区域物流中心,需要依靠来自上游石油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的需求供给信息,才能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完成,实现石油供应链的一体化。

二是,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告别了以往的单个企业节点的普通竞争,而是表现为当今以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等多个节点为组成要素的供应链的竞争。拥有如此多节点的供应链系统,倘若出现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特别是上游企业的信息不通畅,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上的风险,出现牛鞭效应,呈现逐级放大的态势。最终丧失终端客户,导致供应链间竞争的失败。因此,对信息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供应链的竞争力。

三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取决于企业的物资资源的多寡,而是取决于企业掌控、协调、调动、应用这些物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整合的能力。而企业这部分的能力,则是建立在企业对信息的掌控基础上的。因此石油区域物流中心的管理也从有形的石油存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转化为对无形的供应链上信息的管理。

四是,随着石油物流需求的快速提升发展,供应链系统面临的问题,逐渐演变为高速上升的石油物流需求和落后的石油信息化管理技术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传播速度、合理的分配信息资源来服务供应链系统的客户,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五是,现阶段石油物流系统的供给方式和传统的供给方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突破,由传统的“供货制”改为了如今的“补货制”。这样的供给方式将需求推动改变为需求拉动,这样的变更能大范围地降低成本、减少因供需不平衡带来的风险、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这样的变更会更加依赖于石油区域物流中心对客户端信息的掌控。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得了客户端对石油的需求信息,才能将“补货制”的优势发挥出来。

因此,作为物流网络中关键一环的物流中心,其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显得格外重要。

【注释】

[1]王晓博、马翔:《物流管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3]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4]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5]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www.xing528.com)

[6]王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大庆物流配送中心》,《齐齐哈尔年鉴》,2010年。

[7]袁海东:《构建“四位一体”的加油站营销模式》,载《中国石化》2011年第2期。

[8]王志民:《成品油销售企业直分销营销管理研究——以中石化森美公司为例》,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9]张秀媛、田中雨:《交通运输结合部系统管理内耗与混沌现象分析》,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2期。

[10]张强、李立华:《基于混沌理论的金融系统稳定性研究》,载《经济数学》2011年第4期。

[11]张金良、谭忠富:《基于EMD,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混沌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载《电网技术》2011年第9期。

[12]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载《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

[13]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载《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

[14]龚雅云:《第三方物流的优劣势分析》,载《中国商贸》2010年第6期。

[15]周雄伟:《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模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Xiande Zhao,Jinxing Xie,W.J.Zhang: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Ordering Coordination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2(1),pp.24-40.

[17]牟宁、余开朝:《面向制造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载《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第2版。

[18]李长江:《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