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业原因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视角

失业原因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视角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介绍失业类型时,我们已初步分析了各种失业的原因,这里将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非市场出清和市场不完全性两个假定基础上的。对形成工资黏性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固定合同论。新凯恩斯主义者还认为,一些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的工资,由于受到有合同企业工资黏性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变动。(二)商品价格黏性论新凯恩斯主义在

失业原因分析:新凯恩斯主义视角

在介绍失业类型时,我们已初步分析了各种失业的原因,这里将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是在滞胀冲击下,美国某些青年经济学家吸收了新古典主义把宏、微观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缺陷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同时,他们又放弃了新古典主义市场出清的假设而得出了凯恩斯主义的结论:仅依靠市场机制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带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因此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非市场出清和市场不完全性两个假定基础上的。

(一)工资黏性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货币工资刚性来解释持续失业的原因。在说明货币工资刚性时,只简单地说工人反对,缺乏论证。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工资刚性的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形成工资刚性的原因,同时又用工资黏性(Sticky)或工资惰性(Inertia)来代替工资刚性(Rigidity)的提法。工资黏性是指工资不能随着有效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地相应调整,工资上升比较容易而下降却比较困难,调整缓慢与滞后。

对形成工资黏性的原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1)劳动固定合同论。在市场上,某些有工会组织的大企业(如美国的汽车机械航空铁路等),工资是由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签订合同而确定下来的,一些合同到期的企业的工资,因为受到未到期企业工资不变的影响,所以签合同时工资便不易变动。另外,劳资调整的谈判双方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双方都不愿意轻易变动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者还认为,一些没有工会组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的工资,由于受到有合同企业工资黏性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变动。

(2)隐含合同论。隐含合同是指企业与工人间没有正式的工资合同,但是劳资双方有使工资相对稳定的协议或默契。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称之为“看不见的握手”。企业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营活动存在风险,可是劳资双方对风险的态度却不同。企业对风险是中性的,因为企业有众多股东,只要有一定水平的平均利润,不大在乎企业的风险。即便经理也不能独享利润,更不在乎风险大小。在企业里,工人工作因为是相对固定的,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所以对风险是厌恶的。因此,在协商工资谈判时,劳资双方就可以达到一种默契,使实际工资不随经济波动而相对地稳定下来,把风险从工人工资转移到企业利润中去,而工人情愿接受低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当作是转移风险的代价。因此,隐性合同的存在,形成了工资黏性。

(3)失业滞后论。这种理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就业论,在研究劳动市场上失业与工资调整的关系时,通过局内人—局外人模型阐明: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局内人(指已在职者)一般可受到企业工会保护,同时还可受到各种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且比局外人(长期游离于企业外的失业工人或短期在职临时工)享有优先就业权。所谓劳动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局外人代替局内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雇佣、训练、谈判、诉讼和解雇等的一切费用。于是,尽管局外人愿意接受比局内人较低的工资,企业也不愿意用局外人来代替局内人。这样,局内人工资并不因存在大量失业的局外人而下降,造成工资黏性。

(4)效率工资论。这种理论强调和重视工资的激励作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若削减工资会损害生产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为保持较高效率,企业愿意对工人支付高于效率工资的工资。

高工资有什么作用呢?一是可以改善工人营养状况、增进健康,进而提高生产力;二是可以减少工人怠工和偷懒行为,有力地刺激工人工作积极性;三是提高了失业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成本,使工人更珍惜和安心持续工作,有利于增进技艺、提高效率;四是可以吸引熟练工人并削弱工人联合的动机,会使工会的威胁减少。因此,企业宁愿出高工资雇佣现有工人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不愿意降低工资去雇佣低效率的不熟练的失业者。高工资使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社会的均衡总产出低于最优均衡水平,经济处在衰退状态。效率工资论解释了西方国家高失业和高工资并存的现象,得到经济学界广泛好评,被称为劳动市场微观经济理论发展中的“20世纪80年代的新热潮”。

【资料8-4】

王善人的效率工资

周扒皮和王善人各有100亩小麦,每亩产量200公斤,共计2万公斤,每公斤小麦2毛钱,总计为4000元。在收割季节,每人雇5名短工,假设当时短工的市场均衡工资为每天1元,包吃住。周扒皮支付每天1元的市场均衡工资,同时吃住每天每人2毛钱。王善人每天多支付5毛钱工资,同时吃住每天每人3毛钱。这样周扒皮雇的短工实际工资为1.2元,王善人则为1.8元。

王善人支付的实际工资高,他可以选到最好的短工;而且在高工资的激励下,工人工作勤奋、认真,只用12天就完成了收割工作。王善人共支付实际劳动成本108元(1.8元×5×12)。周扒皮只能从王善人招剩的短工中选择能力较差的短工,他尽管每天学鸡叫让短工早上工,但短工出工不出力,收割不认真,结果15天才干完,且产量损失2%。周扒皮的实际劳动成本为工人工资90元(1.2元×5×15);产量损失2%,即4000×2%=80元,总计170元。(www.xing528.com)

王善人比周扒皮成功的原因可归纳为:(1)他能招到高素质的员工。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并不了解工人的素质,但在支付高工资时,高素质工人会来应聘,从应聘者中选出高素质工人的概率就高。身强体壮的给王善人干活,老弱病残的给周扒皮干活。(2)工人工作努力,效率高。给王善人干活不用半夜鸡叫也干得勤快,给周扒皮干活的人只要监督不到就要偷懒。(3)工人流动性小。在企业中,培训过的工人效率高,培训是有成本的,稳定工人队伍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培训成本。(4)给王善人干活,工人会更健康,吃住都好,干活当然带劲儿;周扒皮的工人吃不好,睡不好,干活效率自然低下。

上述工资黏性理论表明,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黏性,因此当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进而劳动需求也减少时,社会或企业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这样必然造成失业并导致失业不断增加。

(二)商品价格黏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社会产出和就业变动原因时,还提出了商品价格黏性理论。在以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认为商品价格不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迅速变动,具有黏性。

在分析商品价格黏性的原因时,提出的理论有: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论、厂商信誉论、需求非对称论、投入产出表理论、寡头市场论等价格黏性论。这些理论说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由厂商决定的价格具有向下刚性。若市场需求不足时,按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要求,自动降价会使市场出清,但由于价格刚性就只好降低或减少产量,这就造成了失业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商品价格黏性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

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黏性和商品价格黏性可以说明失业的原因,也能够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案例8-1】

我国农民失业的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逐步演变为农民失业问题。2008年底,农业部根据10个固定观察点对10个省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如以6%的回流量估计,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这是我国农民失业的一个缩影。农民失业人口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属于隐蔽性失业。如果以每个劳动力10亩地能够过小康生活计算,则农村现有的耕地只能容纳1.9亿劳动力,扣除大约有1.3亿在工业部门中就业的劳动力,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7亿。

我国农民大量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

(1)农村自然资源禀赋弱化。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土地逐渐流失。从全国来看,我国农民人均耕地近1.3亩,这个数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一方面,我国耕地正以每年500万—700万亩的速度减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以每年1000万—1300万人的速度急剧增加,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到2025年。例如1999年湖南省人均耕地只有0.76亩,低于人均耕地0.8亩的世界土地警戒线标准。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偏低,造成农业各类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还是以前的人民公社所建,设施老化严重。土地数量锐减和质量降低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的风险加大,源自土地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减少。

(2)农业技术水平提高。1978年以来,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提高到45%,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为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减少饥饿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达到85%,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将稻谷单产从每公顷6000公斤提高到8000公斤以上。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3)有待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当前我国政府的三农政策卓有成效,与过去通过“剪刀差”转移农产品价值相比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我国仍然保留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如二元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城乡有别的金融信贷政策、农民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非国民待遇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执行三农政策上存在不少问题。如支农政策存在三要现象(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乱现象(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三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说得多,做得少。

(4)十分有限的就业转移渠道。乡镇企业曾经是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渠道,但是它对农村剩余劳力吸纳能力明显减弱。广东等地发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四川、湖南、安徽等人口大省的农民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大量涌入、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外向型经济面临挑战,农民在沿海地区的就业已日趋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