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市华西村:走向全面小康的骄傲之路

江阴市华西村:走向全面小康的骄傲之路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阴市委宣传部调研组华西建村以来,创造了令人称道的发展奇迹,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进典型。近年来华西村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小康之路越走越宽。2019年,华西实现开票收入458.44亿元,上缴税金9.37亿元。

江阴市华西村:走向全面小康的骄傲之路

江阴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华西建村以来,创造了令人称道的发展奇迹,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进典型。近年来华西村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小康之路越走越宽。2020年9月21日,华西村召开“新时代华西精神研讨会”,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在会上指出:59年来的华西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生动印证,是我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板。华西的发展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无比正确性,充分印证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路径的切实可行性。

一、集体经济是华西村全面小康的坚实保障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任何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华西村都坚持解放思想,从华西实际出发,把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的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20世纪60、70年代,别的地方“抓革命、促生产”,华西村提出“抓生产、促革命”。80年代初,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华西村提出“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在别人纷纷搞起包产到户、分散经营时,华西村结合人多地少以及已经实现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实际,提出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把全村6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村里的30名种田能手,把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工作。

1984年底,华西村动员村民把年终分配的钱作为投资建厂,入股分红,从此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的“集体控股、个人入股”的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村民不仅可以上班挣工资,而且可以按股分红。1992年,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提出“抓大放小”,华西村则根据本村情况实行“抓大扶小”,特别是重点推行“一村两制”: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但为了防止公私不分和损公肥私,村里规定不能“一家两制”,更不能“一人两制”,使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现在,华西集体所有占股比例为75.37%,村民个人所占股比例为24.63%,吴协恩一家占股比例只有0.43%。

2018年初,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关人员到华西调研,调研报告称:“华西村发展情况很好,经济平稳、转型成功、总体健康。经济结构合理、村庄和谐有序,村民当家做主,生活幸福。华西村党委领导有力、工作得力,落实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华西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二、产业多元是华西村全面小康的强大基础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吴协恩担任村书记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华西人的小康生活,针对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环境污染加剧、土地成本提高等新情况,提出“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转型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向三产服务业的布局。一方面,加快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且坚持不扩产,下决心逐步关停部分企业。至今,陆续关掉了普线、带钢、棒材等10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钢铁部分去产能130万吨,相当于原有产能的三分之一,同时关掉了2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多所院校合作,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华西冶金公司通过生产差异化产品,逐步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生产的标准件、紧固件用高速线材等产品,不管是质量,还是价格,在同行中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华西化纤厂短纤年生产能力已达40万吨,在国外“无纺布专用短纤”领域,华西化纤树立了中国品牌。海运海工板块,华西海工公司现在是除中海油和交通部打捞局外的最大、技术最领先的海上项目施工企业。在华西山北,建立了高品质稻米种植基地,选派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农民学习日本技术,种植2000亩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华西这七名大学生被香港《超讯》杂志称为“七君子”。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华西村积极拓展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

于1994年组建的江苏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国内外贸易、建筑房地产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华西集团下属企业目前组建成上市公司、钢铁公司、矿业公司、服务产业、纺织公司、光伏产业、房产公司、海运海工、金融投资、文旅、新兴产业等十一个平台。2002年起,华西集团连续17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和“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2017年和2018年均被政府授予“无锡市纳税总量贡献十强企业”称号。2019年,华西实现开票收入458.44亿元,上缴税金9.37亿元。

华西村(www.xing528.com)

三、富民强村是华西村全面小康的实现路径

老书记吴仁宝生前常讲,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小康,是华西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现在,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9.05万元,可以说小康水平早就达到了。这些年来华西村更加注重强化村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生活品质。特别是打造“10米场景圈”,组织党员群众晒家训、说家规、传家风。通过乡贤文化主题公园道德讲堂、村规民约等,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每年评选文明家庭并张榜公布,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村党委每年通过重大节庆,以及半年度或全年度评优树模,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老书记吴仁宝从70年代初,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从2013年开始,现任村书记吴协恩也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上级这些年来下发的奖金至今已有1亿元,全部留给了集体。

最初的华西村只有0.96平方公里、667人,随着帮带周边村,如今的华西已有35平方公里、30340人,再加上2万多名外来职工,目前已超过5万人。为更大范围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2017年开始,华西村实施“三项改革”: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不分本村村民、外来职工,通过规范竞聘,体现公平公正。通过同工同酬,打破“大锅饭”。通过定岗定薪,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让所有人有更多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在缩小并入村与中心村的发展差距上,华西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居条件。十一村党支部书记唐龙彪说:“华西坚持共同富裕,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13个并入大华西的村,当初都是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贫困村,目前村民人均收入已从6000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三四万元。村里每年支出1亿多元发放粮食补贴、各项福利、养老金,还特别照顾困难家庭,不能劳动的每月有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家庭孩子上学有补助。”华西村富了之后有“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世纪90年代,华西村就通过派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现在,华西村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围绕“一带一路”、对接“精准扶贫”,华西村以“产业扶贫”的方式,推进苏、鲁、皖、陕、赣、宁、新、藏等地的新能源项目。配合国家农业部部署,华西村建立“华仁扶贫发展基金会”,资助全国农业科教兴村的杰出带头人,近三年已资助100名带头人。华西干部学院培训部主任吴云娣说:“2006年开始,华西与20多个省市区开展互学交流,进行智力扶贫,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50万人次。”

四、加强党建是华西村全面小康的治理之道

全面小康,需要有制度的全面保障。在华西,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厂有厂纪,做到了制度全覆盖。2019年年底的民主测评,各公司管理层、村委班子、企业党支部书记、联户组长这四种对象的平均分均在96分以上,对企业班子的平均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9.4%。参照中央“八项规定”,华西村制订了自己的“八项规定”,还专门针对一把手建立了“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怎么办”的相关制度。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每月5号召开经济分析例会,主要抓发展。每月6号召开村民大会,主要抓为民。在管理体系上,华西村国内学华为、国外学以色列,并邀请国际知名的德勤咨询管理公司,对内部管理进行了全方位评估和优化

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靠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完善企业治理,是华西善于运用党建法宝保证小康的关键一招。从1957年成立党组织,到1984年成立党总支,再到1989年成立村党委,华西村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三农改革发展、乡村社会治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里,党建活动就开展到哪里,企业的经营范围扩展到哪里,党建活动就跟进到哪里。从过去单纯的“农村支部”,到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企业支部”,再到21世纪以来增加的“流动支部”“驻外支部”“私营支部”,目前华西村党委共下设43个党支部,有2271名党员。为了传承好农村的优良传统,华西村创新开展了党员联户制度,具体由95名骨干党员担任全村970户村民的联系人,每周入户学习、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通过这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方式,既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又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

实现全面小康,也需要人才保障,对于优秀人才,华西村舍得给待遇、舍得开条件、舍得下本钱。现在华西的企业高管中39%是外来的,中层干部中59%是外来的,员工队伍中超过92%是外来的。华西股份金融平台招聘的员工,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核心岗位中有一半以上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文凭或海外工作经历。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华西村每月举办青年智慧论坛,把年轻人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去培训、把骨干人员送到EMBA工商管理去培训。龙希国际营业部的徐磊说:“我在浙江、上海、南京等多地酒店工作过,2016年来华西后,觉得这里发展环境好、机会多,就留下来不走了。”通过“产业+资本+人才”的模式,华西村的发展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稳健。就华西村的发展,吴协恩坦言,华西今天的事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压力主要来自明天的事。华西的明天,就是要打造百年企业、百年村庄。

华西村幸福园塔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