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必须精通主题,才能实现简化原则

为何必须精通主题,才能实现简化原则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这些解释作为一种信仰框架非常有用,但可能会被认为过于简单了。过度简化意味着将简化推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忽视了其他价值。如果认为对某个国家实行制裁,真的能让该国领导人改变其行为方式,这种想法或多或少是过于简单了。过度简化意指追求简单化而不关注其他价值的损失。◎◎◎过度简化是切实存在的危险,但这个词本身太容易也经常被那些不喜欢简单原则的人所利用,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简化,详见本章开头列出的所有原因。

为何必须精通主题,才能实现简化原则

为何有人喜欢复杂

为何有人痛恨简单

为何有人因为简单而忐忑不安

过于简单

过度简化

为何必须精通主题,才能实现简化原则

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少数人喜欢复杂而痛恨简单。

如果你希望被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大人物,不妨写一本非常非常复杂的书——可能的话,最好用法语写。那样你会看到几种结果。

1. 如果你真的无话可说,最好让它越复杂越好,否则人们就会看到你的书空洞无物、废话连篇。

2. 批评家们会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他们会觉得只有他们读懂了,这让他们倍感荣幸。

3. 批评家们会觉得他们可以就这本书撰写大量书评——而简单的书绝不可能有如此待遇。

4. 学术界会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显然他们需要专门的学术技能,才能向普通人诠释该书的内容。

5. 谁也不敢批评这本书,因为他们根本不确定是否理解该书的内容。

6. 任何哲学家都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书中,因为复杂性鼓励任何诠释。

7. 人们会买这本书来显示自己的文化优越感,但事实上买了也不会读。

8. 这本神秘的书会成为一时的风尚。

9. 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该书作者一定是个深邃的思想家,力图表达自己极其复杂的思想。

要想表现“优越感”,最轻松的办法就是装作弄懂了别人无法理解的东西。为此,人们需要复杂。

显然,有了复杂的事物,就有了复杂诠释者这一岗位。简单事物不需要这一角色。

10. 总有自命不凡的知识分子会终日沉迷于复杂性。

如果你觉得这些话讲得不公平,不妨把它们记在心里,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有很多证据能够支持我的判断。你会发现那些无法理解简化的人,往往对复杂性不无着迷和喜爱。

要想表现“优越感”,最轻松的办法就是弄懂了普通人不懂的东西。这种人如果碰到了简单的事物,又如何炫耀其优越感?对于事实上晦涩难懂的东西不懂装懂可是很大的一盘棋,好多人都在玩。

有些人可能真心喜欢复杂,就像有人喜欢阴谋诡计一样。有些人真心喜欢复杂,或许就像有人真的热爱哥特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这种人的头脑能够被复杂性积极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完成简单的任务却要难得多——必须仔细观察简单之下蕴藏的东西。我怀疑很多物理学家看到爱因斯坦提出的公式E = c2m时,着实不安了一阵子。

如果对当前主题不够熟悉,简化就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简化会让人无从下手。复杂总会留下一些凹凸不平的边缘,让人有所把握。

如前所述,还有一种潜在的担忧是,一旦事情简单到普通人也能够理解和使用,诠释者的角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让学术界深感不安。

还有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如果你曾为一个复杂主题纠结不已,为什么那个主题要为其他人的方便而变得简单易懂呢?这不公平。

理解之前的简化是过于简单,理解之后的简化才是简单。

◎◎◎

此外还有一种强烈的嫉妒元素。如果有人能够设法提出简化构想,嫉妒乃是人之常情:“我怎么没想到?”

自相矛盾的是,憎恶感和嫉妒感越强烈,就表明你越欣赏简单的解决方案。谁也不会嫉妒毫无价值的东西,对吧?

当然,大家都会声称,他们痛恨简单的真正原因是它根本不是简单,而是“过于简单”。(www.xing528.com)

如果人们没有对主题进行充分了解,的确有可能提出“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如果政府的钱不够了,开动印钞机印钱不就行了吗?那就是个过于简单的观点,这种草率的简化曾导致许多南美经济体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对货币的本质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之后,人们才总算终结了这一做法。

“只要给大家发钱,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这就是对人性过于简化的解读。

过去,当科学不那么发达时,一切现象都被归因于某个神祇或精灵直接所为。无论庄稼丰收还是歉收,都是该神祇或精灵“个体”所为,必须献上食物等祭品来安抚他们。尽管这些解释作为一种信仰框架非常有用,但可能会被认为过于简单了。

过度简化意味着将简化推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忽视了其他价值。

“过于简单”往往意味着从观察到的一个现象直接跳跃到一个直接而简单的解释,忽略了表面之下一切真正的复杂性。

如果认为对某个国家实行制裁,真的能让该国领导人改变其行为方式,这种想法或多或少是过于简单了。然而联合国安理会还是乐此不疲——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无计可施吧。

“过度简化”与“过于简单”不完全是一回事。过于简单是指不理解当前主题,因而提出了一个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过度简化则是指将问题简化得太多,把重要的方面也排除在外了。过度简化倒没有错,只不过因为它不够彻底,所以不够有效。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文提到的滥印货币就是“过度简化”了通货膨胀的动态。事实上它的确奏效,只不过付出了抑制经济增长的代价。

过度简化是将简化推向极致。有人认为,某些现代建筑就有些过分追求简单之美了。

过度简化的过程在什么时候必须停止呢?

我讲课时总要在头顶的投影仪上写写画画。画出完整的人形太费时间,所以我只画“简笔画”。为什么不更进一步简化,用短垂直线来代表人呢?因为这样的垂直线不容易被认为是人。简化倒是实现了,但丧失了交流的清晰度

当简化产生的价值被其他价值的逐渐丧失所抵消,简化过程就必须停止了。过度简化意指追求简单化而不关注其他价值的损失。你可以简化某种酱料的生产过程,但不可以把所有的味道也抛弃不要。

为了让事物变得更简单,你必须很好地了解当前主题。

◎◎◎

过度简化是切实存在的危险,但这个词本身太容易也经常被那些不喜欢简单原则的人所利用,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简化,详见本章开头列出的所有原因。这是个非常现成的指控,还表明做出指控的人对该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这往往也并非实情。坚持复杂原则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怎么熟悉主题的人。

为了让事物变得简单,你需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主题。以下引文的作者是曾为我的书《我对你错》撰写序言的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的一位:

乍看去,本书风格或许过于简单,但仔细想来,却深邃而敏锐。如果解释者精通主题,完全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解释复杂的事物。德博诺是深谙此技的大师,他清晰地描述了人们如何思考以及为什么要思考。

伊瓦尔·贾埃弗[1]

一种被某位批评家斥为琐碎和毫无价值的方法已被证明在实践中屡见奇效,因为它为原始的辩论体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水平思考的某些实用技巧(如随机输入的技巧)非常简单。看到这些技巧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提出异议,说它们根本不会奏效。但事实上它们非常有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产生成千上万的创意。反对者们意识不到,这些技巧的依据是考虑到人脑神经系统是作为一个“自组织”的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我们现在知道在这样的系统中,激发和随机项都有数学上的必要性。大多数批评者和反对者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

我的著作《六顶思考帽》出版时,一位知名顾问在《国际商业文摘》(International Business Digest)上刊文,斥其琐碎无用。如今世界各地的大公司(ABB、西门子、BT、杜邦公司、德州仪器联邦快递、摩托罗拉新加坡公共服务局、马来西亚公共服务局,等等)和成千上万的学校都在使用六顶思考帽方法。该体系将会议时间约节省到以前的四分之一,如今的会议排除了维护自我立场和无谓的争论,变得更有建设性了。在澳大利亚医疗慈善机构的一次会议上,引入该方法的效果惊人,以至于一位董事请人在记录中写下这是该机构15年来最有建设性的一次会议。因此我们看到,曾被斥为琐碎和毫无价值的方法在实践中真的非常有用。

◎◎◎

所以我们就面临这样一种两难困境:

该如何区分真正过于简单的方法和基于对主题的全面了解而设计的简单方法?

我们几乎不可能区分真正的简化和过于简单,除非你本人对主题了如指掌。否则,你的判断可能会暴露你的无知。

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答案是,除非你也精通该主题,否则无能为力。除非你也了解该主题,且观察过实际运行的过程,否则根本无法区分过于简单的方法和有效的简单方法。

如此说来,那些声称某事“过于简单”的人可能不过是在展示其对该主题一无所知。批评家们一贯如此——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许多比他们更了解该主题的读者看来,这样会让他们显得有多蠢。

我总是收到读者来信,跟我讲述那些对自己所知甚少的主题武断倨傲地喋喋不休的批评家们的蠢相。

但你怎么知道自己对其所知甚少?那就是这个两难困境的另一个方面了。

语言为什么不能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

[1] 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1929年- ),挪威物理学家,197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