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及成果简述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及成果简述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概况详见表5-1。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能够大幅降低“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风险和筹建成本,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及成果简述

根据相关规划,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与“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目标高度吻合,在合作区建设的区位选项、组织模式与产业定位的主要取向与特点如下:

1.区位选择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最初分布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亚等地区。如今,与中国经贸往来比较频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蒙古、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等都相继与中国合作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

2.组织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通常由中国政府牵头,推动企业进行国际化市场经营。通过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上各国政府的合作,以中外合营的模式扩大中国对外的市场,给予企业极大的发展空间,是一种政府推动下的企业境外投资行为。

3.投资行业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投资行业包括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如物流、旅游、高新技术),兼具东道国和本国产业发展特色。丰富了“一带一路”的格局多样性,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合作通常以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专业化经营,以“平台化”给予各国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平台使各企业能便捷地进行沟通交流。

5.园区形态

从功能上区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工业园区(市场寻求型)、出口加工区(出口导向型)、科技园区(技术研发型)、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园区(资源开发型)、自由贸易区(综合型)等。“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概况详见表5-1。

表5-1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www.xing528.com)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资料整理,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jwjmhzq/。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能够大幅降低“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的风险和筹建成本,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企业与国外政府达成协议后,东道国政府通常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重点会在税收、土地、金融、基础设施配套、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企业审批手续简单,使商务投资环境呈良性化发展。

首先,有助于降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企业“走出去”后的经营成本。表5-2为“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区内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服务。从表5-2中可以看出,企业入驻境外经贸合作区除了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外,境外经贸合作区管理方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资配套设施及服务,有些甚至建立起一站式服务中心。例如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泰国罗勇工业区等均设有免费咨询及“一站式”服务中心,内设独立海关工商、金融等部门,减免手续,服务入区企业;泰国罗勇工业园也是如此,服务范围从企业考察人员落地接机到企业注册、各种许可证等都由工业园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后期企业经营中遇到其他问题,园区管理部门也会出面协调。显然单个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厂很难享受到东道国政府如此高质量的服务(包括税收优惠及配套政策等),在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在陌生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其次,使国内企业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进入国际市场,有效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国内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集中到海外某个区域发展运营,可以视为解决我国产品饱受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困扰的重要方案。国内出口企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有利条件继续保持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还可以改变产品的原产地,更加顺利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规避了贸易摩擦。

最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运营的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地理上的集中性,变单独企业低效分散式的投资为高效集群式入驻方式,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区域内外企业的合作,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与东道国的深度合作。例如柬埔寨劳动力成本低廉、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而柬埔寨政府在《2015—2025工作发展战略》中明确表示要引外资企业投资西哈努克省的轻、重工业,将其开发成为重要的工业区。因此中国企业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落地和运营,既满足柬埔寨当地的工业发展需求,又为中国企业保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场所和空间,是一个中柬双方实现产能合作、产业互补的良好平台。

表5-2 入驻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各境外经贸合作区官方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中越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具有援助性质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受到了周边国家的普遍欢迎。这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推出不仅实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捆绑,也为构建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保障。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信息,截至2015年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的经贸合作区共有70多个,到目前为止已有17个经贸合作区通过考核。中国目前还在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经济走廊的建设,为“走出去”提供了创新的新形式,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而大大推动了“走出去”策略的升级。2016年1—11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5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3.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3%,这些投资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伊朗、俄罗斯等国家地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达到7 367份,新签合同额1 003.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1%;完成营业额616.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6.6%[2],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经济走廊,中国的“走出去”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