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拼搏抗争,奋发图强的故事

拼搏抗争,奋发图强的故事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拼搏抗争、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历史。企业创办人,怀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打破外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信念,撑起了这些企业,并在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使企业得以发展。民族电工企业,在抗日战争中不屈服、不放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顽强抗争,彰显中华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从重庆迁回上海,业务遂有发展,成为当时名牌电工企业。

拼搏抗争,奋发图强的故事

中国电机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强大的对手,但中国电工企业依然在夹缝中寻生存、谋成长,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创业维艰,唯顽强奋斗、辛勤经营,克服重重困难而逐步成长。大敌当前,民族危亡,当同仇敌忾、历尽艰险、坚持经营,以实业抗击敌人。自然灾害,虽泰山压顶,仍无所畏惧、挺起腰杆、激昂奋争,坚持生产直至夺取抗灾胜利。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困难包括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电工企业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不论在哪个时期,都能力克时艰,迎来胜利。创业阶段固然不能缺少这种精神,发展阶段同样需要发扬这种精神。生活富裕了,国家强盛了,更要坚持和光大这种精神。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拼搏抗争、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历史。

实业救国,奋力抗争得成长。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一批私营电工企业兴起。企业创办人,怀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打破外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信念,撑起了这些企业,并在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使企业得以发展。这些企业在创业初期,面临规模较小、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的种种困难,还须面对技术、资金雄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知名公司的挤压。华生电器厂、亚浦耳灯泡厂、华德灯泡厂等一批企业,不畏艰险,敢于挑战世界大牌电气公司,克服创办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困难,不断改进工艺,形成批量生产,他们的努力终获成功。“华生”牌电扇、“亚浦耳”牌电灯泡等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中国电工企业,还以它们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研制符合国情和实际工况的产品,击败“水土不服”的外国产品。华成电器厂生产的电动机,在1934年江南大旱中,与进口电动机在抽水抗旱的“同台竞争”中获胜,为江南农民所称誉,由此“中国电动机比外国好”在各地广为传颂,华成名声一时大震。

在这个时期创办的国家资本电工企业,虽在资金等方面比私营电工企业有利,但创办过程中同样面临各种困难。建设这些工厂时,正值抗日战事吃紧,为了抢时间,创业者用最原始的工具、方法,运输、安装机器设备。厂房建起来了,设备运转了,产品出来了。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如此,其他一些国家资本电工企业也如此,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部分需要。

历经艰难,同仇敌忾显气节。民族电工企业,在抗日战争中不屈服、不放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顽强抗争,彰显中华民族气节。华成电器厂,在日本侵华的炮火声中,毅然举厂内迁。首迁汉口,再迁衡阳,辗转到贵阳,继续搬至重庆。四次搬迁,历尽坎坷,损失殆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重庆幸得政府贷款支持,方得修建厂房,购置设备,复工后为抗战服务,生产了大批电动机等产品。抗战胜利后,从重庆迁回上海,业务遂有发展,成为当时名牌电工企业。华成电器厂仅是那个年代奋力抗争的一个杰出代表,大批民族资本电工企业,都有类似的抗争史。

抗日战争时期,如同西南联大集聚了一批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一些电工企业,也集聚了一批从国外学习、实习回来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抗战结束后,他们成为中国电机工业的技术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忙碌在各个电工企业。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物资匮乏,自力更生办工厂。抗战期间,为了抗击日寇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胶东军区等解放区,先后建立了电信厂、电工厂、通信材料厂。胶东军区的几个厂最后合并为华东军区电器总厂。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筹建了通信材料厂,后演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第二厂。解放区的工业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又处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包围中,物资匮乏,生产用的原材料供应极为困难。有的就地取材,如搜集日伪军抛弃的飞机残骸、炮弹壳及汽车弹簧钢等各种金属材料,而产品所需的各种真空管、阻容元件等,主要依靠各地收集、采购或拆用废旧设备。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工厂,不成其为真正意义的工厂,但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这些工厂生产的手摇发电机、收发报机、电话交换机干电池蓄电池等支援了前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区的电工企业中,领导、党员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职工精神高昂,生活充实,生气勃勃,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解放区的电工企业,为日后新中国的电机工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www.xing528.com)

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建基业。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鸭绿江边。刚刚诞生的共和国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在沈阳的电工企业和计划新建的重型电机厂,被迫北迁哈尔滨建设。冬天的哈尔滨,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职工们住在破庙和工棚里,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各项物质条件极端缺乏的情况下,谱写了艰苦的创业史。今天我们见到的哈尔滨电机厂一个个高大明亮的现代化车间,正是在先驱者们一镐一锹创立的基业之上建立起来的。沈阳电工六厂的部分职工迁到佳木斯市,利用原松江省机械厂建厂。职工们不顾天寒地冻,人拉肩扛,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佳木斯电机厂,生产出了第一批电机。建国初期,一批新建的工厂,都是前辈们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

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们为了抢时间,克服交通不便和生产条件方面的种种困难,不顾生活艰苦,积极组织生产,很快生产出产品来。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劳动,三线电工企业的职工,建设基业,改造环境,改善生活,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建成了经济上、技术上都颇具水平的电机工业基地,如四川的东方电站设备制造基地、甘肃的兰州天水电器制造基地等。

时代不同了,今天我们已不同于前辈们当年所经历的环境和困苦。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当时的一些做法未必适合于现在,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是不会被后人忘记的。

挺直脊梁,无所畏惧渡难关。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自然灾害带来的三年困难时期,同时一些国家又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很多刚建的电工企业遇到了运行的困难。那还是一个“票据”的年代,生活物资异常缺乏,什么都要凭票,粮票、布票、肉票、糖票、油票,买自行车要票,买手表要票。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人前进的步伐。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封锁,不惧威胁,意气风发,渡过难关。电机工业的企业,从领导到职工,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坚持正常生产,保障经济建设。外国专家撤走,带走图样,我们就靠自己的技术人员一点点摸索,依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地处绵竹汉旺镇的东方汽轮机厂遭受重创,厂房倒塌、设备被埋、人员伤亡。地震过去没有几天,余震不断发生,东汽人不畏艰险,强忍巨大悲痛,立即恢复了生产,创造了人间奇迹。经中央批准,东方汽轮机厂到德阳易地重建。短短两年时间,一个新东汽已傲然屹立在中国西南大地上。2010年5月10日在德阳举行了激动人心的东汽易地重建竣工典礼,又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忍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这一东汽精神正是中国电机工业拼搏抗争、奋发图强精神的集中体现。温家宝总理视察新东汽时,满怀深情地说:“这个新东汽是一个象征,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象征,是中国经济的象征,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