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食品安全追溯的四大政策建议

优化食品安全追溯的四大政策建议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上述主要障碍,我们提出优化食品安全追溯的四大政策建议。

优化食品安全追溯的四大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主要障碍,我们提出优化食品安全追溯的四大政策建议。

2.4.2.1 完善强制与激励并举的认证制度

强制与引导并举,完善认证制度,健全追溯激励机制。我国2018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鼓励”而不是“强制”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71],但是在食品企业自身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为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在某些时候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是有必要的[72]。我们建议完善现有的认证制度,将安全追溯管理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又称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良好生产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等认证中,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追溯认证服务。

另一方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示范“红名单”制度,扩大追溯体系在人民群众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给可追溯食品颁发“放心肉”“放心菜”标牌,鼓励食品零售商、餐饮企业、机关、医院、学校等团体消费单位优先采购可追溯食品,提高实施追溯体系的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建立示范效应,为可追溯食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食品追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在保障安全和保护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实现追溯数据资源向社会有条件开放,构建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间追溯系统投入与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

2.4.2.2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加大财税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食品追溯试点、示范项目的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食品追溯专项资金,支持食品追溯产业链在本地集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实施食品追溯的企业实行减税、小微企业免税,鼓励食品经营企业加快追溯体系建设。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食品追溯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食品追溯领域倾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实施食品追溯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责任保险;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企业集群,为中小食品企业提供追溯信息化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条件下,探索追溯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模式。(www.xing528.com)

2.4.2.3 完善食品追溯标准体系以促进互联互通

根据食品安全追溯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区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标准定位与功能,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衔接的全方位追溯标准体系。统一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基础标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食品追溯标准与国际接轨,参与或主导建立国际食品追溯体系,增强中国标准国际话语权

促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标识解析等信息技术,逐步推进国家、省、市三级食品追溯平台建设,并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追溯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推动追溯平台与国家食品检验检测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综合执法系统等对接,最终建成国家食品安全追溯的综合门户,统一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

2.4.2.4 强化追溯信用监管保证数据真实性

强化追溯信用监管,保证追溯信息的真实有效。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和最终消费者等多方参与,融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检验检测单位、国家监管部门、消费者等主体,构建可信数据支撑体系,整合食品供应链环节信息,形成闭环的信息追溯链条。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追溯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上下追溯的作用,提升食品安全追溯效果。

同时,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开违法信息,情节严重的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使其“一时失信、寸步难行”,倒逼食品经营者强化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