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城市应用案例:深圳智慧租房平台

智慧城市应用案例:深圳智慧租房平台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核心,其实质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和运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案例49:深圳智慧租房平台深圳市是住建部等九部委选取的十二个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建成的覆盖成都绕城高速的智慧高速综合管控平台,针对路况事件与处置闭环联动、数据分析及报警等高速公路应用场景,开发了33种智能算法,实现了27种应用功能。

智慧城市应用案例:深圳智慧租房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核心,其实质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和运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一)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引入到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新形态。智慧社区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利用各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便捷服务。

围绕社区服务的不同内容开发相应的应用场景,解决社区生活管理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为居民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比如,智慧物业管理可以通过整合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等社区独立应用子系统,实现物业管理的智能化、集中化运营,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小区环境。

案例48:四川广电智慧社区示范小区

基层社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以智慧社区建设为桥梁,可以更好地推动疫情防控。四川广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整合社区、物业、人、房、车和出行记录等数据资源,在龙泉驿建设了“疫情防控系统”,实现社区疫情管理智能化、安全化和移动化。

实现自动测温、自动进入。整合车牌识别、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热成像测温技术,建立小区内人脸信息库,将已认证业主与门禁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开关门。利用红外人体热成像测温技术,快速高效测量进出人员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系统将自动发出警示并显示相关信息。

自动警示人员聚集。通过在小区公共区域部署人脸识别抓拍全局摄像机,当隔离人员出现在小区公共区域或公共区域出现人员聚集超过目标设定值时,系统平台会自动发出警告并发送给社区工作人员。

实现无接触乘坐电梯。小区居民通过智能电梯控制系统,不需要用手接触电梯按钮,只需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就可设置自己所在楼层,减少因为接触电梯按键可能带来的交叉传染。

同时,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将体温数据实时上报,申请小区电子出入证、社区证明等,从而实现全程无接触,更好地推动社区疫情防控。

案例49:深圳智慧租房平台

深圳市是住建部等九部委选取的十二个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规范租赁市场、健全租赁交易活动流程和规则、形成租赁信息和价格监测体系,深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支付等创新技术打造了新型智慧租房平台。

构建住房信息大数据库。在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基础上,整合个人、企业、单位住房信息,实现商品房、保障房、单位自建房、城中村住房、工业区配套宿舍、商务公寓等各类住房租赁信息的共联共享。

建设住房租赁大数据平台。实施住房租赁合同网上备案制度,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最大程度实现利企便民,让房屋租赁市场参与者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提升平台服务功能。将租赁平台与积分入户和入学政策、消防安全、治安管理、水电燃气服务等衔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深圳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了租房的各个环节,提升了用户体验。一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选择,实现了“房源真、身份真、委托真”三大“真实”,“房源全、服务全、租赁流程全面打通”三个“全面”。二是提升用户租房体验,实现在线看房、签约、备案、合同管理“一站式”租房服务;政府积分入学、积分入户、公积金提取等业务“一键式”办理;整合金融服务功能为租房服务中涉及的押金、租金等提供金融服务。三是实现让生活更智能,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门锁、语音识别、图像识别、VR看房、智慧客服等智能服务。

(二)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交通信息,并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使交通系统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到2018年8月底,成都“蓉e行”平台收到66万余条群众提供的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故障报告和交通组织优化建议,并根据部分建议对交通进行了调整优化,形成了城市交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优化提高通行效率。根据交通数据的实时分析,结合交通运行情况灵活调整红绿灯时间,减少交通拥堵,最大限度利用道路资源。杭州萧山区“一键护航”系统就是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优化,有效提升了特种车辆通行效率,减少通行时间。

优化停车服务。通过建设覆盖路边停车、室内外停车场、立体车库等的传感设备,结合车主GPS数据,向车主提供实时的停车地图和车位信息,实现高效停车。通过整合支付体系,实现自动计算停车时长,车主快速通行,系统自动扣费。案例52中提到的城管系统便捷泊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案例50:智慧交通——大数据让高速公路有智慧

成都绕城高速是我省高速路网最重要的转换枢纽和成都核心的城市快速转换通道,省交通运输厅围绕成都绕城高速,在安全管理、缓堵保畅、环境治理等各方面开展了大数据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试点工作,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川西高速有限公司联合高路交通信息公司以及阿里达摩院等单位,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逐步建立了基础设施监测体系、路网运行感知体系、通信资源保障体系、预报预警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和出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让路网运行更安全舒畅、出行更便捷愉快、管理更高效智能、道路更绿色经济的目标。

目前,已建成的覆盖成都绕城高速的智慧高速综合管控平台,针对路况事件与处置闭环联动、数据分析及报警等高速公路应用场景,开发了33种智能算法,实现了27种应用功能。通过大数据视频智能分析,自动判断发现道路异常停车和占用应急车道等事件,有效降低了事故率,缓解了关键路段拥堵情况。在2019年较2018年道路高峰期车流量同比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2019年事故率同比下降15%左右,各关键路段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0%—15%,全路段平均通行速度提升近5%,社会公众出行体验得到了改善。大数据在智慧高速建设中的应用,为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路网通行效率、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案例51:杭州萧山区“一键护航”

“一键护航”指针对一定等级的突发事件,通过视频和轨迹的实时信息,以AI自动控制信号灯,实现秒级响应,为120等特种车辆规划最优的行进线路,开辟救援交通“绿色通道”。该系统是萧山区在“城市大脑萧山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的“交通小脑”工程,涵盖了杭州萧山区主城区66平方公里。(www.xing528.com)

1.推进“一键护航”建设的原因

一是由于交通拥堵,面对突发事件,尽管现行法律赋予了120、119等特种救援车辆优先通行权,但受“车多路少”的现实条件约束,常常无法快速到达事发地点,影响及时救援。二是信号灯无法自动感知救援车辆,强行抢时间安全隐患较大,容易造成次生安全事故,对市民和救援车辆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人工操作很难做到全局调配资源,费时费力效率偏低,无法做到自动化、全局化的精确控制,对市民出行的影响较大。

2.“一键护航”系统运行方式

在接收到“一键护航”的信号后,城市大脑会通过全量实时轨迹和信号协同控制。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系统通过视频和轨迹的实时信息,协调路面警车、警力配合,以AI自动控制信号灯,实现秒级响应,提前锁定并清空前方排队车辆,在不闯红灯、基本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情况下,使特种车辆安全、快速、顺利地通过每一个路口,为120等特种车辆规划最优的行进线路,为伤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目前,“一键护航”主要应用在120急救上,以后将拓展到119、110、应急救灾等特种车辆上。

3.“一键护航”系统建设效果

“一键护航”系统,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优化了全区516组信号灯,整合10223组视频信号,上万次算法迭代后于2019年6月正式上线。与人工护航操作相比,该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战备值班,特种车辆平均通行速度提升了50%,平均节省时间30%,控灯率达到90%以上,整个系统不需要人工控制信号灯,系统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

(三)智慧路灯

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智慧路灯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安装在路灯上的传感器,自动收集、分析城市街道实时信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运行实时数据。

有效减少电力费用。通过无线连接,当路人靠近时可以激活灯泡运动传感器为路人提供照明,当路人离开后,会自动熄灭。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的同时,节省了大量费用。例如,美国洛杉矶80%以上的街道都配备了LED灯泡和4G LTE无线连接灯泡。这些智能路灯每年可以节省63%的能源费用。

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很多,还包括了智慧能源、数字城管、智慧安防等方方面面,我们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下面我们通过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来看一看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案例52:杭州·城市大脑

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杭州建设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界面,一个城市生活、公共服务的平台,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的服务,也让城市管理者拥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工具。

1.怎样建设城市大脑

杭州城市大脑起步于2016年4月,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如今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

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杭州城市大脑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为根目录,进行顶层设计。

全面覆盖的组织架构。杭州城市大脑现已形成15个纵向到县(市、区)的平台,50余个横向到各部门系统。无论是平台还是系统均接入由市数据资源局牵头管理的位于云栖小镇的城市管理中枢。

各具特色的数字驾驶舱。针对工作需要,各平台的数字驾驶舱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可视化内容展开,各系统的数字驾驶舱围绕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领域和工作重点的可视化内容布局。

丰富多彩的便民应用场景。杭州城市大脑从惠民利民的一些小事入手打造应用场景。如卫健系统的舒心就医,在杭州参加医保信用良好的病人,就医全程无需先付费,就诊结束后48小时内通过自助机、手机等方式一次性支付,实现“最多付一次”。

2.怎样认识城市大脑

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通过将智慧商务、智慧政务等进行在线处理,缩短城市中心与边缘地区的逻辑距离,降低城市对空间上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依赖;同时,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将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如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平均节省通勤时间3分钟。

强化城市治理能力。城市大脑能通过分析、比较作出更精准的决策。尤其能做到各种资源体系协同共享,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各尽其能地发挥最大的价值。如将用电、用气数据与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关联,了解老人生活情况等。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上线的智能交通、便捷泊车、食安慧眼等11个重点领域37个应用场景,改善了生活品质,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如城管系统的便捷泊车,扫码一次,终身绑定,全城通停,并实现“先离场后付费”。已开通的场库1857个,开通泊位总数30.3万余个,现已有75个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取消栏杆,自由进出,将车辆平均进出场用时从23.4秒降低至2.6秒。

知识拓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城市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均提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中明确提出“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是在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基础上,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与传统智慧城市大多侧重技术层面,用技术推动城市建设方式不同,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使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主,更注重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和满足人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