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厂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工厂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2015年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并实施了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强化政府的环境质量监督责任。

工厂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9.2.1.1 环境保护的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高速发展,导致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可持续发展。20世纪初,工业发达国家曾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在环境治理中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破坏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遭到环境的报复。由于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破坏生态平衡,工业废物排放的频率超过大自然可以承受的能力,造成对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沙化现象、酸雨的现象、温室效应的产生,出现大面积的雾霾天气江河变黑变臭,山洪频繁,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治理,严重制约人类社会发展。

我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确立我国环境保护进入法制阶段。随后相继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控制法》《固体废弃物法》等法律,使环境保护逐步得到完善。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度消耗,自然生态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2015年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并实施了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强化政府的环境质量监督责任。

环境问题已渗透到国家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经济领域都与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冶金化工、轻工等部门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因而,国家不仅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时,要运用环境科学理论进行评价、分析它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在设计一个工厂(车间)、甚至选择某一工艺流程,或者设备种类等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引起的环境后果,以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9.2.1.2 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一般指自然或人为的行为造成环境的自净能力破坏的现象。从污染要素来看,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指人类所从事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日益增多,导致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如出现雾霾、酸雨等现象,直接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污染大气的有害物质很多,包括:a.有毒化学气体,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氯氧、氯化氢等;b.各类的气溶胶状污染物:如粉尘(固体颗粒)和烟雾(液体颗粒)等。

(2)水体污染

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水体污染主要是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山废水等未经处理排放造成。工业废物的排入,会带入固体或液体、粉粒,使水浑浊,或使水面出现油污。毒物的排入使水的组成改变。有些物质虽然无毒,但进入水域,可引起水域的生态破坏,如使水酸性化或碱性化,使盐分增加,使水中某些营养物(脂、糖)或有机物增加。造成水域某一类生物大量繁殖、生长,致使水中氧含量降低,使其他需氧气生物死亡,甚至灭绝。这些引起水质显著变化的物质,都是水的污染物。后一类污染的直接效果,使水中溶解态的氧含量降低。

(3)土壤污染

土壤承纳着从各种渠道来的废物,当这些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土壤受到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①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肥,过量使用高毒的农药,以及塑料地膜的使用等。

②工业废弃物,建筑废物,以及各类不易分解生活垃圾等固体物。如塑料包装袋等一旦进入土壤,长年不会分解,会使土壤的有效成分受到影响。

③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各种污水排放、尾气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4)噪声污染

随着现代大工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日新月异,以及城市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机器的轰鸣声、发动机的隆隆声、打桩机的震撼大地声,日益向环境渗透,使环境的素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烦躁不安、损伤听力、影响睡眠和工作,甚至危害人的健康。按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4类,可见工厂噪声是噪声来源中很重要的一类。在进行车间设计过程中,应从设备选择、厂房设计及施工等都应足够重视。

9.2.1.3 塑料制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塑料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提高了人类现代生活的质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通信和文娱等都离不开塑料。但是,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产中排放物的影响

塑料制品生产的废气都是无组织排放,主要以低烟道及风扇排风形式抽排,如果没有经过集中回收处理直接排空会对厂区附近及车间产生影响。很多塑料是易燃的,燃烧时释放有害气体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例如,塑料在加工受热中降解放出的单体,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会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引起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恶心呕吐,甚至使人昏迷,停止呼吸;醛类引起皮肤炎、视网膜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酚类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会引起皮疹,头疼,头晕,严重者可合并肝损害;长期接触氯乙烯,会影响肝、脾肿大,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可诱发肝癌等。塑料原辅料很多是粉状物,如:增强塑料性能的玻璃纤维、石棉等在使用中产生的粉尘,对人体会造成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粉尘排到空气中会降低空气可见度,恶化生活环境。如果以粉尘状集聚于空气还有可能引起爆炸,造成伤亡和破坏。生产中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或地面会污染水源、土壤。例如,废塑料回收再生要经过清洗、干燥、分类、造粒等环节,如果清洗的废水未经过处理,废水中的油污、脏物、酸、碱、盐或洗涤剂渗入地下,流到江河、水库可造成水质恶化,使水的颜色变深,散发臭气,甚至威胁到人、畜饮水和生命。(www.xing528.com)

因此,塑料制品厂(车间)设计要求把环境保护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始终,塑料生产管理中要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对废水、废气和粉尘要集中处理,达到排放的环保标准才允许排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2)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塑料废弃物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使用后塑料制品,这些产品的寿命或使用目的达到后,就会被丢弃而成为废旧塑料。也有塑料在合成、成型加工、流通等环节产生废品、废料。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是前者,后者量相对较少,易于回收,一般生产厂家都会自己回收直接用在生产上。

塑料废弃物的种类很多,使用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回收利用困难。常见的废旧塑料主要有:塑料日用制品(如废塑料鞋、台布、婴儿尿布、塑料化妆品瓶、药瓶等)、农用塑料制品(如棚膜、地膜等)、各种包装容器(袋、桶)、各类电器汽车等塑料件、包装、防震泡沫塑料材料、塑料建材、管材等,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具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废旧塑料约占2%~4%,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的包装材料,主要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烯烃(PO)占70%。使用后塑料制品被人们随意乱扔,影响城市景观,称为“白色污染”,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废旧塑料必须要进行分类回收利用。首先是先其单独归类,然后按类别利用。如果能再生的,可以采用“清洗——破碎——造粒——改性”的工艺途径,以再生塑料使用在一些不受影响的制品上,如化工原料桶,地台板等,但绝不能用于制造食品、药品包装或生活用品;不能再生利用的,可以作为燃料用于发电或高炉炼钢等场合。

9.2.1.4 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工业生产范围、规模不断扩大,污染的影响会逐步扩大,要求建立更严格的标准,以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废物的回收利用手段与防止污染的工业和生物手段越来越高,越能减少排放量,控制污染到更低的程度。所以世界上对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越来越严格。设计师必须采取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制订的最新规定的卫生标准进行设计。对于塑料工业来说,由于其生产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显得更为重要。

(1)工厂项目设计环境保护的原则

工厂设计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将环境保护列为建设项目设计必须遵守的程序。a.在设计中,要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审制度;b.在项目建议书中要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c.在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阶段,要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的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d.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具体落实环境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保措施;e.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按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各种措施和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f.基建施工必须按照包括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设计的施工图施工。按照环保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进行,把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始终。

(2)采用绿色设计理念进行工厂项目设计

在工厂设计中要强调自然环境承载力这一重要因素,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尽量采用新型无污染的环保建筑材料,积极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节能的工艺设备,无毒无害的原辅材料。例如,生产聚氯乙烯管材,以钙锌复合无尘稳定剂替代含铅大的三盐稳定剂;生产阻燃塑料制品时,采用环保型氮系列的阻燃取代含卤阻燃体系。

(3)生产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质量标准

国家已经颁发了大量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对大气、水质、土壤、噪声、放射性等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因素控制标准,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中要贯彻落实。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产工艺优化和生产技术创新,对排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降低污染物的出现,杜绝生产中的废水、废气、粉尘无序排放,控制噪声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对于原料有毒害或易燃物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密闭循环系统;生产中的排放物须经无害处理后才排放或循环再用;在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噪声标准以及现有企业噪声标准执行表9-5国家标准规定,对于噪声源加消音器、设备隔音的操作间或选用低噪声设备。

表9-5 企业的噪声允许标准

(4)厂址选择及总图设计时要求考虑环保问题

厂址选择要考虑到生产区、生活区、居民点、取水点、生产废水排入江(河)点的位置;考虑污染方式和污染点部位与风向。排放有害气体的企业厂址,应选择在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居民区位于上风侧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生产区应与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及安全防火防爆距离。工业废水排放应距当地饮用水源下游一定距离的部位。

(5)提高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自觉性,强化环保执法力度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应紧密合作,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a.企业要加强员工教育,将环境保护管理意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提升履行环境保护的自觉性;b.针对个别企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按照环保法的要求,强化对违规企业惩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c.针对塑料废弃物,应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利用或用作炼钢的燃料,变废为宝,减轻塑料对环境的破坏。

总之,企业要坚持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意识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肩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造福子孙后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